今年上半年,農產品價格的大幅下跌引起市場廣泛關注。據農業部監測,7月2日“農產品批發價格200指數”為93.76,延續了數月以來的下跌勢頭。
農產品市場一頭連著生產者,一頭連著消費者,既事關生產者收入多寡,又事關消費者承受能力。農產品價格緣何持續走低,農產品周期性波動應如何應對,如何避免“谷賤傷農”“菜賤傷農”?
用好政府與市場“兩只手”
看著一天天下跌的雞蛋價格,河北省館陶縣養殖大戶賈篤文眉頭緊鎖:“2014年,雞蛋價格高時,像我們這種規模的養殖場,一年就可以賺到二三百萬元以上,現在就難了。”賈篤文說。農業部監測數據顯示,自2016年10月以來,全國雞蛋價格連續8個月下跌。
今年以來,諸多農產品價格下跌。農業部市場與經濟信息司司長唐珂介紹,蔬菜價格下跌與農戶受上年同期高價刺激擴大種植面積有直接關系,再加上今年北方天氣回暖快,大棚蔬菜短期內大量集中上市,蔬菜價格提前進入季節性下跌區間。雞蛋和雞肉價格下跌的主要原因是供應高峰和消費低谷碰頭。
由于農作物的生長周期,當前的農產品價格只能影響下一個收獲周期的農產品供給。這樣,農產品價格對供給調節具有明顯的滯后性,從而帶來農產品價格的周期性波動。
“為避免價格大起大落,應首先加大農產品產銷對接,引導農民進行科學種植。要用好政府與市場‘兩只手’,在農產品價格指數出現異常時,利用儲備進行適度的市場調節。同時,警惕游資對農產品的炒作,為產業鏈的健康發展提供政策支持。”中國社科院農村發展研究所研究員李國祥說。
京津冀三地啟動食用農產品產銷銜接試點、畢節綠色農產品對口對接廣州和華南市場……近期,面對農產品價格波動,各地政府和有關部門行動起來,在信息發布、產銷銜接,宏觀調控等方面采取措施積極應對。同時,農產品價格形成機制和收儲制度改革也在走向縱深。
延伸產業鏈破解周期性供需矛盾
日前,在寧夏銀川舉行的全國糧食質量安全宣傳日現場,從胡麻油到沙湖大米,各種特色農產品吸引了諸多參觀者關注。在寧夏江南好枸杞產業集團展位前,各種深加工產品獨具特色。
“你看這種枸杞芝麻糕一小袋可以賣到18元,這種干果100克一包能賣到50元。”銷售總監趙長春介紹,通過精深加工,今年本不景氣的枸杞鮮果賣出了好價錢,帶動了農戶增收。
當前小規模生產仍是我國農業生產經營方式的主體,農產品一家一戶的小生產難以適應千變萬化的全國性大市場,信息不對稱,農民盲目擴大種植面積導致供需失衡成為農產品價格暴漲暴跌的原因之一。
“種糧大戶、家庭農場、專業合作社等適度規模經營主體,對市場比較敏感,對科技創新接受能力強,在集約化、專業化、組織化、社會化方面比一家一戶的小農經濟具有明顯優勢,能夠更好地在農業結構性改革中發揮引領作用。”李國祥說,要發揮適度規模經營對于引導農產品價格的重要作用,特別是延伸農業產業鏈,因此來抑制農產品初級產品價格的暴漲暴跌。
做大做強農產品加工業,是延伸農業產業鏈的主要途徑。據測算,我國農產品加工業產值與農業產值的比值每增加0.1個百分點,可以帶動230萬人就業。因此,專家建議要發揮龍頭企業的積極作用,引導農民有序、成建制地進入市場,分享加工、流通環節帶來的利潤,同時又把市場信息傳遞給農民,從而引導農業產業結構調整和優化升級。
以供給側結構性改革實現優質優價
長期以來,受農產品供給總量不足的困擾,農業發展政策重心主要是提高產量。今天,中國很多農產品的生產總量已經達到世界第一,人民的米袋子日益充盈,菜籃子、果盤子日益豐富,人民群眾對農業日益增長的多樣化、個性化、綠色化的需求日益凸顯。
“一方面,我國農產品中低端供給較為充足,另一方面高品質的農產品供給又明顯不足。”中國農科院農經所研究員蔣和平認為,從供給側角度推動我國農業發展,關鍵是要將農業生產由數量為主逐步轉到數量質量并重上來,更加注重效益,更加滿足消費者需求。
專家指出,要從根本上解決部分農產品供需失衡、價格大起大落的問題,還得依靠深化農業供給側結構性改革,改變大而不強、低端同質競爭的現狀。
“中央提出加強農業供給側結構性改革,可謂抓住了現階段我國農業發展的關鍵。”國務院發展研究中心國際合作局局長程國強認為,通過供給側結構性改革調整農產品供需結構,實現產品優質優價是破解價格劇烈波動的關鍵所在。
在結構調整上,河北省張家口市一些做法值得借鑒。為避免無序生產、同質競爭,張家口市劃分了壩上無公害錯季菜、壩下丘陵區無公害錯季菜、河川區無公害設施菜、無公害特菜4個蔬菜優勢產業帶,同時推廣不同生產方式,蔬菜質優價高,供不應求,甚至遠銷韓國、日本、馬來西亞等國。這樣的農產品,不管市場如何波動,都會穩坐釣魚臺。
“我們要從供給側找原因,提高農業的組織化、規模化,加快農業專業合作社的發展,使農業機械化得到很大的發展,讓農業科技和農業創新成為農業發展的動力,最終提高農產品供給的質量,從而避免價格的劇烈波動,避免‘谷賤傷農’‘菜賤傷農’。”國務院參事室特約研究員姚景源說。
中國鄉村發現網轉自:光明日報2017年07月05日
(掃一掃,更多精彩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