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些年,我利用微博和微信沒少給農產品代言,也就免不了有許多外地的朋友讓我推薦一些好的陜西農產品。有一次,一個南方的朋友讓我推薦《舌尖上的中國》播出的張爺爺的手工掛面,我就發了一個青年電商的淘寶店鋪鏈接。過了一段時間,這個朋友說你們的掛面好像不怎么樣啊,這讓我感到有些尷尬,擔心是產品質量不過關,影響了陜西農產品的聲譽。于是就問,到底怎么個不好?他說,怎么調味都不對。我繼續問,原來他將掛面煮到鍋里之后,直接在掛面湯鍋里放調料。我聽完以后哈哈大笑,在陜西吃掛面沒有這樣的,掛面湯是不能用的,因為里面的鹽分太高。在陜西吃掛面的正確姿勢是,掛面煮熟之后將掛面湯倒掉,重新加清水,然后可以打一個荷包蛋,下兩片青菜,最后切兩片西紅柿進去,然后放點辣椒油,調點醋、鹽什么的,一碗清爽的酸湯掛面就好了,而且色香味俱全。這個朋友說,沒有人告訴我掛面應該這么吃呀!
這時候我才想到,我們賣掛面的時候,純粹在賣掛面,從來沒有換位思考過,如果不知道怎么吃的消費者如何把好的掛面吃出好的味道來,這就是農產品上行中細節缺失的一個重要表現。
我又仔細想了想,方便面也在背面印了幾幅圖片,告訴你泡多少水,泡多長時間,怎么放調料包,可是我們的掛面呢?這是一個值得深入思考的問題,有多少貧困地區的農產品還像我們的掛面一樣在“裸奔”,只有簡單的外包裝,沒有任何的方案或較為詳細的說明。這樣,即使最好品質的農產品,能得到消費者的好評嗎?
所以,農產品上行必須在農產品的商品屬性上多一些打磨。很大程度上,我們現在的農產品還屬于農業產品的概念,還沒有到商品,更沒有到網貨的層次,這就是目前的差距。許多搞了農產品上行的電商也痛苦地告訴我,做了這么長時間才發現,農產品上行最大的痛點不是找不到爆款,不是找不到流量,而是供應鏈十分的脆弱,你根本不知道什么時候那些不標準的農產品就毀掉了整個活動的聲譽,你也不知道那些不標準的農產品什么時候就引起了消費者的投訴。
看來,現在推動農產品上行的時候,應該非常重視網貨開發的問題了。必須在產品的標準化、品牌設計、包裝設計、文案設計上面多做一些功夫,讓遠在千里之外的消費者可以通過我們這些用心的表達體驗到這些農產品的來之不易和純真之美。因為,我們畢竟和購買這些農產品的消費者大多是陌生人,我們之間的互信是需要一些有形的表達,這是農產品上行中必須要補上的一課!
也由此可以看到,農村電商還有大量的商機可以捕捉,一般性的農村電商運營也需要及時向更深更廣的層次延伸,對于農村電商創業者而言,也是又一個好機會。
(二〇一七年十一月二十七日午)
中國鄉村發現網轉自:作者的微信公眾號
(掃一掃,更多精彩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