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農產品上行運營策略與案例》后記
《農產品上行運營策略與案例》的策劃起于2016年末,彼時的農村電商已經過了初期的下鄉熱潮,電商扶貧、農產品上行逐漸成為熱點,電商扶貧熱是因為帶來了脫貧攻堅的新路徑各方寄予厚望,農產品上行熱是因為實踐不給力而導致批評太多。記得有學者直接指責到,農村電商不能總讓農民買,不幫農民賣,此話雖然有些極端,但卻直指痛點。當然,不是電商不愿意賣,而是實在賣不動,其間的種種困難我引用了一句形象的比喻:農業還在19世紀,電商卻在21世紀,二者直接牽手是困難的。
但解釋是沒有用的,各方對農產品上行的關注度繼續升溫。2017年4月,一向關注社會大事件的中央電視臺《焦點訪談》欄目突然關注農產品上行問題,而且連續三天進行追蹤報道,直指農村電商的種種現實問題,最突出的就是報道所說的,一些電商工業品下行方面轟轟烈烈而農產品上行卻提不起精神。《焦點訪談》訪談的既有影響力加上話題的敏感度,迅速讓這一報道引發廣泛討論,各地政府、各大電商平臺紛紛表態,一定加大農產品上行力度。
在此情況下,本書也迅速從策劃轉向組織撰寫,在我擬定提綱通過出版社初審后,再由我“刷臉”,廣泛在全國農村電商界邀請各路大咖撥冗撰寫對應題目,最后再由我逐篇統稿,以確保體例、文風和篇幅上的相對統一。承蒙大家厚愛,歷夏而秋,近50位業界大咖先后參與撰寫,他們中間有國家部委的領導,也有基層政府的代表;有各大電商平臺的負責人,也有一線的電商實踐者;有電商學者教授,也有相關行業的專業研究人員,最終選出51篇成稿。
歷經一審、二審,在2017年歲末年初終于可以付梓,接近一年的辛苦也告一段落。也就在本書即將開印之際,2018年中央一號文件公開,對農村電商的要求聚焦于農產品上行問題,這讓我們倍感欣慰,也希望通過來自不同領域大咖們的解讀分享,可以為推動農產品上行提供一點有益的參考。
成書之日,感恩之心油然而生,再次感謝電子工業出版社特別是編輯張彥紅先生的信任,繼出版拙作《農村電商:互聯網+“三農”案例與模式》之后,再次將本書的總編任務交付于我;誠摯地感謝各位農村電商界人士對我的信任與厚愛,愿意抽出寶貴的時候撰寫我列出的可能有些蹩腳的題目并提出許多建設性意見,汪向東老師還特地以最新思考成果作為代序;感謝我所在的陜西團省委的領導和同志們,對我在繁忙工作中熱心于農村電商事業給予體諒和照顧;特別是我的家人,當我無數次在夜晚和周末孜孜不倦的時候,他們沒有絲毫抱怨,為我做好后勤保障,讓我安心前行。
若從2012年開始學習電商算起,我入農村電商行業已經是第七個年頭,我從未想過自己能在農村電商方面取得這么多收獲,最初的想法只是為了滿足服務青年需要,不想當門外漢被青年恥笑。但入行不久即“入戲”過深,一不小心從“打醬油”者成為“賣醬油”者,只因農村電商發展晚于其他電商領域,從事研究者確實不多,于是“學員”轉“教員”,與大家戮力前行。到今天,雖然有時也因電商不勝其累,但依然樂在其中,立足于服務青年電商創業,積極服務農村電商發展,就像孫悟空西天取經路上努力降妖除魔。如果以自己的努力能幫助一批青年電商創業少走彎路,能為一方電商發展發揮一點作用,那便是對我工作的最大肯定,是對我人生價值的最大肯定,我定會為此而一路堅持。
我們都渴望完美,但這個世界從來沒有完美,一切完美只在苦苦的追求之中。本書也有完美的設想,但最終因為時間關系特別是我個人能力水平有限,還有一些遺憾有待填補。希望再版的時候有更多的業界人士提供新的真知灼見,讓本書的內容更加充實、更加科學、更具實效性。
最后,感謝偉大的新時代,感謝電商,古老的農村因此有了更多可能,而那厚重的土地也一定會留下探索者的足跡。
2018年新春來臨之際于古城西安
(掃一掃,更多精彩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