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兩會期間,筆者在解讀政府工作報告時曾說:如果說,2017年是脫貧攻堅的建立健全穩定脫貧長效機制年的話,2018年則可以說是“高質量脫貧”元年,對于脫貧的方式、方法、制度建設,以及脫貧的質量,需要在此前成果基礎上,再上新臺階。其中,電商扶貧也不例外。
而隨著互聯網的普及和農村基礎設施的逐步完善,我國農村電子商務發展迅猛,交易量持續保持高速增長。可以說,電商扶貧在脫貧攻堅中,發揮著越來越重要的作用,已成為農村轉變經濟發展方式、優化產業結構、促進商貿流通、帶動創新就業、增加農民收入的重要動力。
但現在階段,電商扶貧存在著不少問題。從總體上看,貧困地區農村電子商務發展仍處于起步階段,電子商務基礎設施建設滯后,缺乏統籌引導,電商人才稀缺,市場化程度低,缺少標準化產品,貧困群眾網上交易能力較弱,影響了農村貧困人口通過電子商務就業創業和增收脫貧的步伐。
筆者在全國考察過程中,發現了包括正陽、光山、太康、保山在內,多個電商扶貧的優秀典型。總結這些先進地區經驗,筆者認為,想要用好電商扶貧這個扶貧通道,需要真正做好以下幾點:
首先,電商扶貧需要能夠真正帶動特色產業發展。
今年中央一號文件中,強調要“深入實施電子商務進農村綜合示范,加快推進農村流通現代化”,并給出了發展方向:“讓農民合理分享全產業鏈增值收益”。
這方面,光山塑造了一個標桿。光山縣用電商帶動了特色產業發展,包括電商與羽絨產業相結合、與“光山十寶”相結合的發展路子,全力打造完整產業鏈,形成光山支柱產業。
2017年“雙十一”光山電商日銷售101.9萬件,銷售收入1.51億元。目前,羽絨服裝已銷售全球90多個國家和地區。
可以說,無論是從產業的規模,還是對扶貧帶動作用,光山縣真正把電商扶貧用足用活。
其次,電商扶貧背后,需要解決農產品缺少標準化,品牌程度低等問題。由于無法面對面地檢驗產品質量,電商農產品需要有更高的辨識度和品質保證。
雖然農產品電商的創業非常活躍,但電商供應鏈各環節的互動聯合與分工協作機制尚未形成,線上與線下的融合還存在很多障礙。
如何更好地實現農產品標準化、規模化、品牌化生產,是電商扶貧成功的基石。
第三,電商扶貧作為通道,需要有產業園等載體。
這方面,正陽國家現代農業產業園是個典型案例。
正陽依托國家現代農業產業園,摸索出了一整套“正陽模式”。在花生產業全鏈條開發上,形成了“全鏈統籌,主攻關鍵”的做法。通過聚焦比較優勢突出的產業鏈條,按照全鏈統籌、融合發展的要求,主攻產業鏈薄弱環節和關鍵環節,推進一二三產業融合發展,補齊產業發展短板,成功培育了具有持久競爭力的產業優勢、產品優勢和競爭優勢。
尤其是,該園區包括的花生產品電商物流中心項目,在產業、企業集聚基礎上,與諸多知名電商簽訂合同,實現花生產品“線下、線上”雙向銷售,推動一二三產業深度融合。
第四,以電商進行精準扶貧,人才缺失是關鍵問題。
無論是剛剛起步,還是已有領先優勢的農村電商,在營銷、運營、設計等各個崗位,在高中低各個層次,都有不同程度的人才缺口,尤其是高端復合型人才。
如何更好地解決本地電商人才培養問題,滿足電商扶貧不同層次人才需求,將是電商扶貧能否持續地關鍵。
只有具備一定的人才基礎,電商精準扶貧才能有更大的發展空間。
第五,電商扶貧要能真正解決農產品上行難題。
農村電商主要開展農產品上行,工業品下行。但是現在看到的是工業品可以下行,農產品卻很難上行。
我認為,農產品上行,不應僅理解為網上賣東西,而應該是全方位的農產品生產銷售方式變革。通過這種變革,使農村資源配置達到最優,進而提高生產效率,實現農業升級、農村發展和農民增收。
作者系中國產業集聚研究專家、老楊會客廳創始人
中國鄉村發現網轉自:環球網
(掃一掃,更多精彩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