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湖南省寧鄉市為例
內容摘要:黨的十九大報告為中華民族復興描繪了藍圖,到2020年全面建成小康社會,到本世紀中葉實現富強民主文明和諧美麗的社會主義現代化強國的“中國夢”。在這個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過程中,一個重要的舉措是實施鄉村振興戰略,培養造就一支懂農業、愛農村、愛農民的“三農”工作隊伍。實現這一宏偉目標,離不開培育新時代鄉賢精神,發揚農民的主體性,促進農業、農村、農民的現代化發展。本論文以湖南省寧鄉市新鄉賢培育工作為例,從鄉賢文化的歷史發展,到湖南省寧鄉市新鄉賢精神培育的工作探析,提出培育新時代鄉賢精神的路徑:一是應健全培育新鄉賢精神的機制,二是應拓展培育新鄉賢精神的平臺載體,三是應完善培育新鄉賢精神的保障措施,四是應激發新鄉賢精神發揮的內生力量。
關鍵詞:新時代鄉賢精神; 振興鄉鎮; 寧鄉市
習近平總書記在中國共產黨的十九大報告中提出實施鄉村振興戰略,強調的一個重要舉措就是要“加強農村基層基礎工作,健全自治、法治、德治相結合的鄉村治理體系。”明確指出要“培養造就一支懂農業、愛農村、愛農民的‘三農’工作隊伍。”[①]而鄉賢,就正是德高望重、才學優秀、能力超群、受鄉人推崇敬重、懂農業、愛農村、愛農民的社會賢達之人。在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建設中鞏固新鄉賢文化、培育新鄉賢精神早已進入黨中央的鄉村振興戰略視野中。2014年9月13日培育和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工作經驗交流會上,中宣部部長劉奇葆說,鄉賢文化根植鄉土、貼近性強,蘊含著見賢思齊、崇德向善的力量。……要繼承和弘揚有益于當代的鄉賢文化,發揮“新鄉賢”的示范引領作用,用他們的嘉言懿行垂范鄉里,涵育文明鄉風,讓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在鄉村深深扎根。[②]
《中華人民共和國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第十三個五年規劃綱要》也明確提出: 加強農村文化建設,深入開展“星級文明戶”、“五好文明家庭”等創建活動,培育文明鄉風、優良家風、新鄉賢文化。[③] 在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建設中,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中國夢”,需要調動全社會各方力量,積蓄全社會各方人才,齊心協力砥礪前行。建設新時代鄉賢文化,培育新時代鄉賢精神,是新農村建設中的一種力量挖掘,對實施鄉村振興戰略具有重要的意義。
一、鄉賢精神源遠流長
鄉賢,簡言之,就是鄉里的“賢人”。鄉賢主要是勸人向善,風習教化、鄰里協和、調解糾紛、道德彰顯、慈善義舉、維護和穩定鄉村社會秩序等的社會賢達。中國的農村,由于地域廣大、村落分散、貧富參差不齊、政府社會治理能力有限、村民自治傳統風俗以及血緣族親的家族功能發揮等原因,中國鄉村社會歷來傳承著鄉賢精神,蘊潤著鄉賢文化。
(一)中國傳統社會逐漸形成了鄉賢制度
中國傳統鄉村社會在鄉村治理中,政府重視發揮鄉賢作用,鄉村和族親也重視培育鄉賢文化,逐漸在民間引導、培育、形成了一系列的鄉賢制度。
唐代劉知幾在《史通?雜述》中說:“郡書者矜其鄉賢,美其邦族。”鄉賢就是那些為地方發展和宗族、鄰里和睦等作出貢獻的人。但鄉賢并不是隨意推選的,據《大明律》記載:“合設耆老,須于本鄉年高有德、眾所推服內選充。不許罷閑吏卒,及有過之人充任。”鄉賢一定得是本鄉德高望重之人。在漫長的中國鄉村社會發展的歷史進程中,自西周就開始設“鄉師”,掌管所治之鄉的教化等;秦漢以后就推行“鄉三老”的鄉治制度。《漢書》記載:“舉民年五十以上,有修行,能率眾為善,置以為三老,鄉一人。”“鄉三老”需年齡在50歲以上,自我修養和能力好,而且品德好、威信高且有能力帶領鄉親向善、為善的人,“鄉三老”往往在參與鄉村治理上集鄉師、言官、察舉等功能于一身。從東漢開始,對這些品德、才學、能力為鄉人推崇敬重的“鄉三老”稱為“鄉賢”, 并在其離世后在鄉賢祠為其彪炳。范曄在《后漢書》中記載:“孔融為北海相,郡人甄士然、臨孝存知名早卒,融恨不及之,乃命配食縣社(祭祀土地神的場所)。”漢獻帝時期的孔融官至北海相,北海郡的甄士然、臨孝存博學知名,但早逝,孔融遺憾沒有來得及見到他們,遂安排人為他們建立鄉賢祠,以示對他們的敬仰。后來,沿襲了為德高望重、熱心幫助鄉鄰的鄉賢逝世后進入鄉賢祠,頌揚他們的善舉,彪炳他們的惠政,作為澤被后世的楷模。明代沈德符的《野獲編?果報?戮子》也提到:“中丞歿后,其地公舉鄉賢,物論僉謂無忝此典。”嘉靖末年,新鄭故都御史高捷,其兒子作惡多端,不思悔改,高捷嚴懲不貸,手刃其兒,中丞高捷去世后,當地公舉他為鄉賢。中國傳統的農耕文明孕育了中國傳統的鄉賢政治,舉鄉賢、設鄉賢祠、儀范鄉鄰、敬仰傳承。
(二)中國傳統社會從達官至草根推崇鄉賢精神
中華民族歷史悠久,幾千年的農耕文明時期,歷代鄉賢不勝枚舉,廣闊的鄉村孕育了豐厚的鄉賢文化。從鄉村成長起來的鄉賢,以自己的特長、技藝、能力、人際關系、知識、修養、財富等等為鄉村文化、教育、公益、治安、慈善、道德引領、社會建設等方面做出重大貢獻。比如:西漢卜式以牧羊致富,心系國家安危,捐資一半的家財支援國家助邊。北宋時期陜西藍田呂大鈞等立《呂氏鄉約》,成為中國歷史上所制訂和實施的最早的成文鄉約,為鄉村自治制定規約。呂氏鄉約的宗旨是使鄰里鄉人能“德業相勸,過失相規,禮俗相交,患難相恤”,成為后來鄉約的基本宗旨,而且也為后來鄉村自治、人民公約樹立榜樣。宋代劉宰正直仁恕,只要是有利于鄉邦的事無不盡其所能,年復一年、日復一日為缺食者振粥、幫扶貧困家庭、修橋修路,甚至鄉鄰家的婚喪嫁娶之事,劉宰都會像忙自家的事一樣去幫忙,深得鄉鄰推崇敬重。明朝顏鈞講學促教化,宣傳“急救人心”的道德救世思想,倡導“大中學”的平民儒學,不重在教人如何“做官”“治世”,而重在教人“做人”“救世”,他深深同情受苦受難的人民群眾,其思想閃耀歷史性的光輝,等等。他們均是勤奮努力、從仕經商、發達致富、心系鄉鄰、體恤民情、惻隱貧弱、解囊相助、修身齊家、芳澤地方。
(三)新中國農民傳承傳統鄉賢精神
新中國建立以來,中華民族從站起來、富起來到現在的強起來,中國農村從一窮二白、封閉落后到現在的產業興旺、生態宜居、鄉風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的社會主義新農村逐步發展,同樣與一批批致力于犧牲奉獻、服務鄉村、幫扶鄉鄰、協助村民自治的德才兼備鄉賢分不開。尤其是改革開放以來,新中國的農村從土地集體經營到個體經營,政府鄉村治理分權,基層村民自治發育,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的任務繁重,許多進城務工等獲得技能和積累了一些財富的農民、在鄉村勤奮勞動致富或發展產業的農民、在鄉村或家族中德高望重的農民等逐漸關注鄉村社會的發展、周邊鄉鄰的困苦、鄉村設施的建設等,傳承中華民族的鄉賢精神。比如:浙江臺州地區兩萬多名新“鄉賢” 積極投身于臺州農村的幫扶發展,以道德育村、以項目扶村、以文化治村等方式,使當地貧窮農村面貌大為改觀,不僅經濟實現了騰飛,農民的精神面貌也煥然一新。[④]2017年3月—6月,河南省新鄉市開展全市首屆“新鄉賢”推選表彰活動,在推選評比中發現了一大批崇尚道德、和睦家庭、協和鄉鄰、弘揚鄉土文化、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投身鄉村公益事業、幫扶困難鄉親、投資鄉村建設、垂范鄉里、為鄉親辦實事和好事的新鄉賢。湖南省寧鄉市自2015年開始評選“新鄉賢”以來,農民群眾在全市推選370多名鄉賢進行表彰,越來越多的人努力為鄉村文明和現代化建設建言獻策、出資出力、維穩排難、奉獻自我,爭做“新鄉賢”。寧鄉市白馬橋的鄧果明老人,快70歲了仍堅持發揮余熱增輝,一直積極參與社會治理,關愛青少年,成立了一支50多人的五老志愿者隊伍,用一次次志愿活動、一堂堂政治宣講傳播社會正能量。她2015年被寧鄉市評為第一屆鄉賢,現在還被長沙市評為“五老金牌講師團”講師,被評為長沙市優秀五老、市關心下一代優秀五老、市文明市民標兵等。她還陪獨居老人聊天、帶著志愿者看望和照顧重病老人、扶貧助學、關心青少年健康成長、把志愿宣講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等的專題報告會辦進學校,運用微信、微博、QQ、博客等平臺,采用講故事、誦經典等方法,宣講道德樹正氣,弘揚真善美。寧鄉市道林鎮的曾勝洪,也是2015年被寧鄉市評為鄉賢,他從在城市拾荒、打工到靠著自己的誠實信任和能力而在城市承包工程等,當自己家庭度過貧困期后就不忘鄉親,不忘家鄉,逢年過節回家時都會去慰問孤寡老人和貧困家庭,想辦法為貧困家庭的勞動力安排就業幫助他們脫貧,為特困家庭爭取政策補助和扶持,為鄉村公共道路橋梁建設、農田水利建設、美麗鄉村建設等捐資出力,為鄉里糾紛等盡力排解,為地方經濟發展和農民致富奔波勞碌,深得農民群眾信賴。等等,他們向善為善、匡扶正義、見義勇為、愛國愛鄉、扶危解困、志愿服務、造福鄉村。
中國鄉賢不一而足,但他們都在傳承一種精神:正直正義、仁愛忠恕、修身齊家、慈善鄉鄰、誠信道德、扶困濟危、教化鄉野、維穩地方、捐資鄉建、造福社會,這就是中國一直代代相傳的“鄉賢精神”,這種精神在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建設的新時代,更是增進了共產主義理想信念的引領、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踐行、富強民主文明和諧美麗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的奉獻精神,形成了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發展的新時代“鄉賢精神”。
二、新時代鄉賢精神培育的探索——以寧鄉市為例
中華民族幾千年的農耕文明,形成了中華民族獨特的鄉情、鄉愁、鄉戀,而這一切鄉村文化的形成都是以鄉賢精神為靈魂、核心。鄉賢精神是鄉村的文化符號,是連接鄉土、維系鄉情、包含鄉愁、體現鄉戀的精神紐帶,是中華民族優秀傳統文化的根,是鄉土中華發展進步的精神動力,是凝聚中華民族力量的文化沃土。在新時代的廣闊農村,如何培養造就一支德才兼備、樂于奉獻、懂農業、愛農村、愛農民的鄉賢隊伍,在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中彰顯新時代的鄉賢精神很有必要,全國許多省市也在探索,湖南省寧鄉市就在2015年啟動。
寧鄉市,位于湖南省長沙市的西北方,土地面積2906平方公里,人口140萬,山多地少屬于丘陵地區。經濟以農業為主,種植作物主要是水稻,糧食產量保持全省第一;副業以飼養生豬為主,生豬調出量全國第一。寧鄉至今仍保持傳統產業的強勁發展,經濟卻由長沙的落后縣躍居全國的百強縣,2017年4月被批準為由湖南省直轄、長沙市代管的市。這一快速發展得益于黨的好政策及社會發展的大環境外,與鄉村成長起來的社會賢達發揚鄉賢精神也是分不開的,同時與寧鄉市及時組織培育鄉賢隊伍、激勵鄉賢精神也是分不開的。
首先,傳統鄉賢文化滋養新時代社會賢達。
在寧鄉市道林鎮聽到一個在農民群眾中廣泛流傳的故事,說是一個周姓鄉賢,勤勞致富、節儉持家、廣施善款、救濟鄉鄰、修路修橋、澤惠鄉村,一生修了一百多座橋,據說有次準備去衡山捐資修橋,步行200多公里的路上僅幾粒煮黃豆做下飯菜。這種勤儉修身,為鄉村社會發展、為鄉鄰節用渡困的精神至今為鄉鄰所贊譽。寧鄉人才輩出,為國家、為社會立德、立功、立言的鄉賢文化非常豐厚。北伐名將、楚溈鄉賢葉開鑫(1887—1937),寧鄉偕樂橋人,北伐將領,仁心義膽,智救劉少奇,關心國民教育和社會福利,曾創辦江南學院,對軍隊駐地有關修橋、修路、筑堤、修水利等社會公益事業皆鼎力相助,對家鄉孤苦無靠的老人和貧困的孩子周濟幫助,雖英年早逝,卻至今感動家鄉人民。從“公車上書”到國使館寫史的一代岳飛后裔岳障東(1852—1921),寧鄉沙田人,晚年回鄉創建“亦檄軒”,廣結鄉友,吟詩三千多首,謝覺哉與之對話交流,被譽為寧鄉的杜甫李白,影響久遠。祖籍寧鄉的胡林翼(1812—1861),清代名臣,功勛卓著,以憂國憂民為己任,不取一錢以自肥,以做百姓之心做官,以治私事之心治官事,正己正人,家訓傳后,造福桑梓,教化鄉民,至今深受敬仰。等等,不勝枚舉,寧鄉的鄉賢文化影響和教育著寧鄉人,傳承著公忠體國、服務鄉里、友鄰敦睦、正直廉潔、奉獻自己的鄉賢精神,激勵著一代又一代的寧鄉人發揚新時代的鄉賢精神。
其次,新時代農民自覺修養道德情操。
黨的十九大報告習近平總書記描繪了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前進藍圖,到2020年中華民族將取得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的決戰性勝利。走在改革開放新時代前列的農民,物質生活基本富裕,越來越重視自我的價值感和道德修養,社會認同、群族認同、自我價值的實現、精神境界的追求成為了他們自我肯定、自我成就的目標。白馬橋鄉賢鄧果明老人在2017年寧鄉的特大洪水災害期間頂酷暑、冒生命危險一直戰斗在抗洪搶險、安撫災民、重建家園的前線,受傷也不撤退志愿者工作,她用實際行動踐行她的“大愛情懷”。道林鎮鄉賢曾勝洪在幫助鄉鄰時跟人解釋說得最多的一句話就是“人要善良”、“人要憑良心辦事”。玉潭鎮鄉賢張海斌熱心慈善活動,多年來累計捐款30多萬元,他經常掛在嘴邊的一句話就是“人要講仁義道德”。壩塘鎮的陳海軍到廣東辦企業取得一定成功,長期為家鄉敬老院、學校、農村公路、水利等公共基礎設施的建設捐資出力,安排剩余勞動力在企業就業,幫扶貧困學生等,他每次幫扶時都說著一句樸實的話,“富了不要忘記家鄉人”。菁華鋪鄉的老共產黨員張國南、鄒乾坤始終堅持黨性原則,以大局為重,平時總能急群眾所急、憂群眾所憂,幫扶困難群眾,在村民自治選舉中、在生態建設項目的征地拆遷中積極配合政府做好宣傳動員工作,形成良好的工作環境,保障了選舉工作和生態工程既廣泛征集民意又反映民意,圓滿完成工作任務,他們這種共產黨員的先鋒模范作用和擔當精神深受鄉鄰推崇和敬重,被推選為鄉賢。等等,新時代農民在中國共產黨的正確路線、方針、政策指引下,自覺提高自己的政治覺悟與思想道德境界,思考人生與社會發展的共同性、方向性、基礎性等問題,不斷在改造客觀世界的過程中改造自己的主觀世界,把個人的命運與人民的命運、國家的命運、世界的命運聯系起來,關心世界的發展、國家的富強、人民的幸福和個人的價值與生命意義,不僅為自己和家庭的物質富足而奮斗,也為自己的精神豐富而努力。
再次,各級政府高度重視培育新鄉賢精神。
自改革開放進入深化時期,原寧鄉縣領導就開始關注鄉賢力量對鄉村社會的作用,各鄉鎮委員會多與樂于為地方服務、扶貧解困的鄉賢有聯系,甚至登門拜訪、征求鄉鎮治理的建議、探討鄉鎮發展的良方等。2015年寧鄉在原縣委書記的高度重視和直接指示下,由縣政協牽頭、群眾民主推選出376名群眾公認度高、有威望、帶領群眾致富、調解社會矛盾、傳承優秀文化、幫扶弱勢群體、參與環境整治等的鄉賢,并組織召開全縣鄉賢大會表彰鄉賢功績。2016年寧鄉縣第十二次黨代會指出:要繼續選擇一批可信可親的社會賢達,支持他們更多地參與基層社會治理,并在2016年再次推選了376名鄉賢進行了表彰。2017年,寧鄉縣政協繼續將鄉賢工作作為全年的重點工作,致力于發揮鄉賢的作用,激發基層自治活力,提高基層治理水平,促進社會和諧穩定,在全縣黨委班子的高度重視下,出臺了《寧鄉縣2017年社會賢達服務管理工作實施意見》等,通過社會賢達工作全年工作計劃和考核辦法,進一步規范各鄉鎮社會賢達工作室,積極為社會賢達搭建決策咨詢、監督評議、扶貧濟困等平臺,助力社會賢達傳遞社會好聲音,傳播社會正能量。各級政府的一切思路與工作,都為培育鄉賢力量、促進鄉賢作用發揮建立了良好的機制與平臺,促進了鄉賢精神的發揮。
三、振興鄉村培育新鄉賢精神的路徑建議
黨的十九大報告指出:農業農村農民問題是關系國計民生的根本性問題。[⑤]-全面建成小康社會,奪取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偉大勝利,現在需要解決的根本性問題仍然還是“三農”問題。而且“三農”問題的解決,農民始終是主體。只有依靠農民,激發農民的主體性,挖掘“三農”發展中的潛在力量,走鄉村“內生性”發展道路,才能真正持久地振興鄉村。繁榮鄉賢文化,培育新時代的鄉賢精神,發揮先進農民的模范帶頭作用,是實施鄉村振興戰略的途徑之一。
誠然,黨中央、宣傳部及各級政府早已經認識到培育新鄉賢精神的重要性,但各地在工作中仍然只是剛剛起步,對新鄉賢精神的培育基本處于“散養”狀態,基本定位在民間志愿者服務的框架內,且有許多方面的工作丞待改進和推進。
(一),應健全培育新鄉賢精神的機制
新時代的鄉賢精神的成長,單靠農民自發生長必然是比較緩慢的,各級政府應該高度重視,健全機制,促進新鄉賢精神健康快速發展。首先,各級政府應建立鄉賢工作室和鄉賢參事會等機制。鼓勵新鄉賢參政議事,積極參與鄉村社會治理。其次,各級政府應健全新鄉賢監督考評機制。鼓勵新鄉賢向善為善,幫困扶貧;防止新鄉賢利用幫扶羅織人員而成為鄉村一霸,排擠和打壓異己者。再次,各級政府應建立培訓培育機制。通過培訓,提高新鄉賢參政議政能力、生產經營能力、扶危解困能力、維穩協調能力、教化帶動能力、組織治理能力等,提升新鄉賢的素質與水平,以使其成為新鄉賢的意識成長為新鄉賢精神,更好地為農業農村農民服務。
(二)應拓展培育新鄉賢精神的平臺載體
鄉賢精神,是人的鄉賢意識煥發出來的能量場,是人向善為善意識而體現出來的一種主體性狀態和力量,是鄉賢文化長期侵染只有在合適的時候和場合才會展現出來。因此,新鄉賢精神的培育,需要創造適合的平臺載體,使鄉賢文化轉化為鄉賢精神。首先,應經常主辦新鄉賢文化的主體活動。各級政府多主動聽取新鄉賢的建議與意見,形成新鄉賢辦公的長效機制,提升新鄉賢的使命感和擔當感,使新鄉賢的工作成為一種責任。其次,加強新鄉賢的交流聯誼。各個鄉賢工作室可以采取走出去與請進來等方式,建立新鄉賢的交流平臺,互相介紹經驗,互幫互學,提升發揮新鄉賢精神的水平。再次,加大宣傳推介。對各級鄉賢增加宣傳報道,通過主流媒體和新媒體等形式使新鄉賢的模范故事廣而告之、家喻戶曉,以文感人、以情動人,使鄉賢精神成為人人學習效仿的社會正能量,影響人、感染人,使社會主義新農村注入新鄉賢精神。
(三)應完善培育新鄉賢精神的保障措施
鄉賢精神,屬于人的本質屬性范疇,是人的本質力量對象化而顯現出來的善的狀態與力量,孝親、愛友、仁義、慈善、忠信等等不是一時的沖動,而必須是一種長期的本質屬性的外顯。培育鄉賢精神,需要完善保障措施,才能使新鄉賢精神長期發揮效應。首先,政府應建立制度保障。定期考核評估、動態推優評先,制定新鄉賢的評審制度、工作制度、培養制度、財務制度、議事制度、調研制度等,開辟新鄉賢發揮功能的綠色通道。其次,政府應提供經費保障。鄉賢工作室、鄉賢參事會或鄉賢理事會需要有專人負責進行溝通協調,對新鄉賢的培訓和宣傳也需要有機構進行組織,等等,因而辦公費用與活動費用都是必不可少的,應劃撥財政專項,支持新鄉賢工作開展。再次,培育新鄉賢精神也需要有隊伍保障。新鄉賢精神的形成與發現、發揚,都需要有隊伍保障。人的本質是社會關系的總和。在各種錯綜復雜的社會關系中,一個人做點好事并不難,每個人為了協和社會關系都多多少少做過善事,而只有在為了“三農”事業的發展而把做善事變成一種信仰信念、變成一種生活習慣、生活方式、生活態度、生活追求、生活目標,才能成就鄉賢精神。這是需要社會倡導、社會宣傳、社會組織等等的,才能形成一股社會風氣,才能造就鄉賢精神的風尚,而這些均需要有專門的隊伍為之建構。
(四)應激發新鄉賢精神發揮的內生力量
正如《中國鄉賢》一書中所說:有一種歸屬是鄉情,有一種誠摯是奉獻鄉土,有一種榮耀被稱為鄉賢。培育新時代的鄉賢精神,歸根到底還在于新時代農民的主體性發揮。首先,可以通過傳播中華優秀傳統文化,仁、義、禮、智、信、忠、孝、廉等儒家道德文化的精髓就是教化人們知善惡廉恥、懂忠孝節義、行仁愛禮信,與新時代的鄉賢精神具有共同的精神與價值訴求。其次,可以通過宣傳傳統的鄉賢文化,以可歌可泣的鄉賢故事感染人、感動人,使人們在知、情、意上對鄉賢形成共識與認同,并從被動到主動、自發到自覺地學習和仿效。再次,可以從農民身邊樹立新時代鄉賢典范,身邊生動而鮮活的榜樣人物的影響與教化具有真實而無窮的力量,形成以成為鄉賢為榮耀、以奉獻鄉土為自豪,激發農民內在的鄉賢精神信仰與追求,造就人人具有新鄉賢精神的社會局面,促進鄉村產業興旺、生態宜居、鄉風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的社會主義新農村快速發展,促進農業、農村、農民的現代化發展。
參考文獻:
1、習近平.決勝全面建成小康社會 奪取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偉大勝利——在中國共產黨第十九次全國代表大會上的報告[R].2017-10-18. 北京:人民出版社.2017
2、劉奇葆:創新發展鄉賢文化[EB/OL].中華文明網.2014-09-16. http://news.xinhuanet.com/politics/2014-09/16/c_1112504567.htm
3、十三五規劃綱要[EB/OL].新華社.2016-03-17.http://news.ifeng.com/a/20160317/4792612
2、新鄉賢”為鄉村振興戰略注入強大正能量[EB/OL].澎湃新聞(上海).http://news.163.com/shuangchuang/17/1110/10/D2SGE73K000197V8.html.2017-11-10.
3、“新鄉賢”引領新風尚[EB/OL]. 經濟日報.2017-02-07.http://finance.sina.com.cn/roll/2017-02-07/doc-ifyaexzn9125139.shtml
作者簡介:
劉建榮(1963.4——),女,湖南省寧鄉人,湖南師范大學馬克思主義學院教授、博士生導師,湖南省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體系研究中心研究員,湖南省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德文化協同創新中心研究員,湖南省道德文化研究院研究員,主要從事哲學倫理學和“三農”問題研究。本論文為國家社科基金重點項目《農村公共文化服務體系建設及農民精神生活引導研究》(12ASH007)階段性成果。
陳訪柔(1989.11——),女,湖南省岳陽人,廣西大學馬克思主義學院思想政治教育碩士研究生,主要研究思想政治教育理論與實踐。
(掃一掃,更多精彩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