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現在的位置: 鄉村發現 > 首頁 > 主編推薦

朱啟臻:在鄉村振興戰略中主動作為

[ 作者:朱啟臻  文章來源:中國鄉村發現  點擊數: 更新時間:2017-12-27 錄入:王惠敏 ]

黨的十九大提出要實施鄉村振興戰略,堅持農業農村優先發展,按照產業興旺、生態宜居、鄉風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的總要求,建立健全城鄉融合發展體制機制和政策體系,加快推進農業農村現代化。

鄉村振興戰略是又一個解決三農問題的重大戰略。讓鄉村更加美麗,讓鄉村產業更加興旺,讓農民更加富庶,讓生活更加幸福。多年來的實踐證明,發展鄉村旅游是實現鄉村振興的重要力量、重要途徑和重要引擎。在鄉村振興的新時代,鄉村旅游可以有新作為、大作為。

背景:城鄉發展不平衡

黨的十八大以來,我國全面建成小康社會不斷向縱深推進,但由于發展條件和能力的差異,也存在著不協調、不平衡問題。當前,農村還是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的短板。從現在到2020年,是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的決勝期。決勝全面建成小康社會,重點是補齊農村這塊短板。廣大農民能否同步實現小康,事關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的全局。實施鄉村振興戰略,促進農村全面發展和繁榮,是決勝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的重中之重。

鄉村振興戰略提出的主要背景,是城鄉發展不平衡。無論是新時代社會主要矛盾的變化,還是同步奔小康、實現強國夢等,哪一個國家戰略或目標,沒有鄉村的同步實現,都是不完整的,甚至是不可能的。所以習近平總書記說“小康不小康,關鍵看老鄉”。現在,在某種程度上說,鄉村拖了中國整個社會進步的后腿,這塊短板不補齊的話,強國夢就可能落空。

此外,在過去的新農村建設、美麗鄉村建設中,很多偏差需要及時糾正。鄉村振興戰略的提出,對于扭轉鄉村建設的一些模糊認識、糾正一些偏差,使鄉村發展走上較為正確的道路,有重要意義。所謂鄉村建設的偏差,最主要的表現就是重硬件、輕軟件,重建筑、輕產業,重物質、輕精神,甚至把城市建設當成鄉村建設的樣板,按照城市建設思路改造鄉村,以至于被有些專家批評為“建設性破壞”,以為建設起來一個個美麗鄉村,其實是把鄉村的文化和內涵破壞了,這種現象比較多。

鄉村包羅萬象,涉及產業、社會、文化、教育等諸多方面。鄉村振興是一個綜合的、系統的工程,要匯集全黨全社會的力量才能完成。比如鄉村振興戰略中提出的“產業興旺”,就包含了十分復雜的內容,除了種植業、養殖業,還有手工業,還有以產業鏈延伸或產業功能擴展為特征的產業融合。農產品加工業、鄉村旅游休閑度假等服務業、鄉村文化與產業的融合、民居建設對鄉村景觀以及產業發展的影響、鄉村治理營造產業發展環境等,都需要動員全社會的力量才能完成。但是在現實生活中,無論是物質投入還是感情體現,距離黨的十九大提出來的“必須始終把解決好三農問題作為全黨工作重中之重”的要求,都還有很大距離。

黨的十九大報告明確提出堅持農業農村優先發展,這是一個重大戰略思想,是黨中央著眼“兩個一百年”奮斗目標導向和農業農村短腿短板問題導向作出的戰略安排。貫徹農業農村優先發展指導思想,要進一步調整理順工農城鄉關系,在要素配置上優先滿足,在資源條件上優先保障,在公共服務上優先安排,加快農業農村經濟發展,加快補齊農村公共服務、基礎設施和信息流通等方面的短板,顯著縮小城鄉差距。

鄉村振興戰略的總要求是產業興旺、生態宜居、鄉風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所謂產業興旺,就是要緊緊圍繞促進產業發展,引導和推動更多資本、技術、人才等要素向農業農村流動,調動廣大農民的積極性、創造性,形成現代農業產業體系,促進農村一二三產業融合發展,保持農業農村經濟發展旺盛活力。生態宜居,就是要加強農村資源環境保護,大力改善水電路氣房訊等基礎設施,統籌山水林田湖草保護建設,保護好綠水青山和清新清凈的田園風光。鄉風文明,就是要促進農村文化教育、醫療衛生等事業發展,推動移風易俗、文明進步,弘揚農耕文明和優良傳統,使農民綜合素質進一步提升、農村文明程度進一步提高。治理有效,就是要加強和創新農村社會治理,加強基層民主和法治建設,弘揚社會正氣、懲治違法行為,使農村更加和諧安定有序。生活富裕,就是要讓農民有持續穩定的收入來源,經濟寬裕,生活便利,最終實現共同富裕。

改變:重新定義鄉村資源

農村政策落腳鄉村振興,路徑從“城鄉統籌”轉向“城鄉融合”,反映了中央對鄉村的再定位,對過去重農業輕鄉村的矯正,思路上也從政府主導向更重視市場作用、要素流通轉變。鄉村振興戰略的實施,科學規劃布局鄉村旅游產業,改變過去鄉村從屬于城市的現實,建立一種全新的城鄉關系和發展方向,將有利于在未來形成“村鎮化”與“城鎮化”的雙輪驅動,形成城鄉經濟社會一體化的新格局。

浙江義烏有一個村莊叫何斯路村,距離義烏市區15公里,由于山區耕地少,交通閉塞,青壯年勞動力流失,到2007年,這個擁有戶籍人口900多人的村莊,常住人口只有300人左右,而且以留守老人為主,人均收入4570元,世代居住的村莊淪落為“空心村”,日漸凋敝,成為義烏最貧困的山村之一。而今的何斯路村不僅成為遠近聞名的富裕村,而且早已舊貌換新顏,先后獲得國家級“最美鄉村示范村”“最美田園村”等多項榮譽。

何斯路村的蛻變是從認識鄉村資源開始的。以前人們對這里的認識就是資源匱乏,沒有產業支撐,解決不了就業和增收問題,于是人走村空。2008年何斯路回來一位“能人”任村主任,他懂得鄉村的資源不僅在于土地和礦山,還包括自然資源、社會資源和文化資源等。何斯路村自覺或不自覺地在整理資源的基礎上,發現資源要素的價值,并找到實現價值的路徑。

何斯路村以前主要是種植糯米、水稻、油菜、蔬菜等,在保留傳統種植滿足村民生活需要的前提下,把100畝荒地利用起來,選擇薰衣草作為現代農業發展主題,將薰衣草種植、加工及旅游融合起來。除了門票收入,薰衣草提煉精油及其副產品的深加工,經濟效益十分可觀。

傳統手工藝是村落的重要產業資源。何斯路素有家家戶戶釀制黃酒的民俗傳統,采用山泉水和自產糯米做材料,純手工釀造,曾經是村民收入的重要來源之一,也是村中曾經的特色傳統產業,但隨村落衰落而萎縮了。當地認識到家釀黃酒傳統工藝的經濟意義和文化價值,動員有經驗的村民恢復傳統工藝黃酒釀制,并舉辦何氏家釀黃酒節,邀請專業人士進行評比并給予相應獎勵。每年黃酒節,300多戶村民踴躍參加,游客絡繹不絕,黃酒供不應求。通過游客口碑和媒體宣傳報道,如今何斯路的黃酒節和黃酒已經成為一張名片,為村民增加收入數百萬元。更重要的是,古老的黃酒釀造工藝得到傳承。

民宿是許多鄉村振興的基本路徑,以至于成為鄉村發展規劃的標配。何斯路村具備發展民宿的所有要素,發展得紅紅火火。此外,茶館、咖啡館、小商店也發展起來了。

何斯路找到了實現產業融合的平臺,即以村民為主體的股份合作社。這是村社一體的合作社。邀請專家對村內生態資源進行專項評估測價,將其折算成股份,實行“一草一木皆股份”的“生態股”,每個村民可享受“不花一分錢、免費享有2000股”的權益,以原始股方式入股。這是一個體現鄉村整體價值的創造。當地人認為,游客來到村里,看的是全村的資源,哪怕是全村最老最舊最破的一棟房子,但有的游客就喜歡看這樣的房子,房主可能沒能力將房子翻新,但這樣的房主同樣占有股份,富裕的村民還可以在村子里的公司入股,但“生態股”是村民都有的,而且永遠不被稀釋。這個村子也歡迎外來投資,但嚴格限制外來投資的份額。

現在這個村子被問到人均收入是多少時,一般說是6萬元,其實遠遠不止這個數字。而且村子里規定,游客不能是一種熙熙攘攘的狀態打擾當地人的生活,要合理控制游客數量,當地人還是在那里安逸地生活著。

浙江麗水市松陽縣的沿坑嶺頭村,原來也是一個貧困村,也地處山區,當地本來準備整體搬遷到山下來。后來一位畫家發現了這個村子,認為真是天然的一幅油畫,畫了一幅畫得了全國大獎。后來不斷有畫家去,國外的畫家也去,作品都引起很大反響而且賣價很高。現在這個村子已經是全國300余個美術院系的寫生基地,村子申報了全國傳統村落保護名錄,國家撥款保護起來。現在,沿坑嶺頭村的民宿發展起來了,從一晚200多元到1000多元不等,高中低檔都有,在外邊打工的能人也回來了,大學畢業生在外面難以找到滿意的工作也回來了,產業發展起來了,土特產價格翻番還供不應求。一個原計劃要整體搬遷、似乎已經沒有任何價值的村子,現在決定不搬遷了。

在浙江,類似的案例還有很多。這些案例告訴我們,到底應該以什么觀念來看待鄉村?以工業文明的觀念來看待鄉村,鄉村沒有什么價值,但如果以生態文明的觀念來看待鄉村,鄉村具有不可替代的價值。

旅游:融入融合是關鍵

對一般村落文化保護而言,發展鄉村旅游以及休閑農業可能是現實的途徑。在經濟發展與村落文化保護這對矛盾中,鄉村旅游和傳統手工業的振興,被認為是彌合二者的確效路徑。在發展旅游產業這一視角下,我們看到傳統農業文化保護與發展的契機和曙光。

手工榨糖、釀酒、紡棉織布、土陶制作、打鐵、竹編等一些古老的技藝,以及收藏在博物館里的農具,這些曾經是鄉村生活重要組成部分的元素,承載了一代又一代無名工匠的創造沖動,也記錄了農耕民族文化創造的歷史。那些源自于鄉土的民間藝術,同樣是民間藝人對其生活世界的審美傳達。因此,只有立足于農耕生產生活,我們才能理解江南水鄉的跳魚舞、西北干旱地區的唱雨戲,才能在其獨特的韻律中體會到農民對大自然的敬畏與對豐收的期盼。此時,面對轉型中的鄉村生活,留住那些行將消逝的技藝,不僅可以增進我們對自身所屬文化模式的理解,也能增進我們對鄉土中國的認識。

為充分發揮鄉村旅游保護與傳承鄉村文化的作用,我認為特別要重視三個問題:

一是重視鄉村文化開發和旅游規劃決策的村落社區參與。村落社區參與體現了“自下而上”的決策理念和思想。這種參與性決策與規劃一般有兩種形式:一種是政府主導的參與式決策與規劃,讓社區最大限度地參與進來,以實現決策、規劃的民主化;一種是鄉村居民主動參與的形式,即居民自己組織,進行發展論證,與政府之間進行互動。無論哪種形式,目的都是尊重當地居民的感受和需要。之所以要強調村落參與,是因為現實生活中,有著強烈排斥農民的傾向,一個鄉村一旦被發現有價值,公司就來圈地,把農民排斥在外,這種做法不僅傷害農民利益,也難以實現文化的保護和傳承。失去了農民的村落是沒有靈性的。

二是體現村落社區居民的旅游經營參與。社區居民的勞動生活過程就是旅游經營與服務過程,只有把兩種活動的目標統一起來,才能調動農業文化和旅游開發的積極性,實現鄉村旅游的良性循環。因此,要特別注意一些工商資本排斥農民和農村社會,只是在農村圈出一塊地,搞所謂度假村、觀光園之類的不好苗頭。農業、農民、村落是鄉村文化不可分割的載體,排除了農民的鄉村旅游是空洞而單調的,并無文化可言,也不可能有可持續的生命力。

三是重視游客的參與。鄉村旅游中的游客不是觀光客,而是鄉村文化的參與者。可以通過設計體驗項目、城市居民在農家休閑度假、參與當地民俗活動、承包農民的地塊或樹木、城市居民農產品消費與農戶生產對接、機關或學校團體與社區對接等方式實現游客的充分參與,以及與農民的充分交流。

目前,鄉村旅游在保護村落文化方面還存在著明顯缺陷。一是排斥農民和農村的鄉村旅游,如一些觀光園、農業主題公園等,這種做法解決的不是鄉村問題,而是滿足少數精英的創作欲和有錢人利用美麗鄉村環境獲得宜人生活空間的需要,難以體現村落文化的保護和傳承的功能,也難以讓農民獲得鄉村旅游收益。以獲利為目的的外來資本投資鄉村旅游,并無益于村落文化的保護。二是一些不恰當的經營管理方式,于無形之中將商業化的元素滲透到當地文化的細胞中,一些樸實的鄉村文化隨著旅游開發逐漸變味。都市文化、特別是消極的都市文化,對傳統文化的沖擊,加速了優秀村落文化的消失。三是缺乏科學規劃的大興土木、破壞地形地貌和景觀生態,以及私搭亂建、搞不協調的城市娛樂工程等做法,是與村落文化保護和傳承背道而馳的。

需要指出的是,我國大部分村落既不是古村落,也缺乏旅游休閑條件,這樣的村落同樣需要保護。鄉村振興要把滿足村民對自身美好生活需要放在突出地位,尊重鄉村自身的發展規律。鄉村設計既要體現鄉村特點和蘊涵鄉村文化,又要具備現代居住條件;農田的布置、作物和樹種的搭配,使一年四季都有不同景觀;生態系統循環利用、休耕與輪作、循環利用與廢棄物的處理、土地的凈化等,要發揚有機可持續的生產與生活理念;地方知識和傳統工藝的農產品加工和食品制作,也會為農民帶來收益;現代科技在生產和生活中的廣泛應用,可以極大提高農民的幸福指數。

如果人為加速村落消失,或者把農民全部請“上樓”,人們失去的不僅是童年的快樂、對家鄉的眷戀以及心靈休憩的地方,也消滅了鄉村文化得以存在的空間,毀掉了子孫后代尋根的精神家園。

鄉村美,首先是文化美;鄉村振興,要以文化為引領;鄉村旅游,要以文化為本。目前,在一些地方存在著鄉村文化凋敝甚至消失的問題,鄉村旅游擔當著保護和振興優秀傳統文化的重要使命。鄉村旅游要更加注重保護、傳承和弘揚鄉村文化、鄉村民俗、鄉村非物質文化遺產,以更加豐富的產品和業態,讓人們體驗鄉村文化;讓鄉村文化在共興共享的鄉村旅游中發揚光大,再續輝煌。(文案整理、文本編輯:記者馮穎)

作者簡介:中國農業大學農民問題研究所所長,社會學系主任,教授,博士生導師。長期從事“三農”問題教學和研究工作,先后主持國家和省部級有關“三農”問題的研究課題20多項,發表論文和調查報告90余篇。主要論著有《中國農民社會心理研究》《中國農民教育研究》《農村社會學》《農業社會學》《農民為什么離開土地》《生存基礎——農業的社會學特性及政府責任》《留住美麗鄉村》等。多項成果獲得省部級獎勵,并被相關政策采納。


中國鄉村發現網轉自:中國旅游報  2017-12-25  


(掃一掃,更多精彩內容!)

免責聲明:中國鄉村發現網屬于非盈利學術網站,主要是為推進三農研究而提供無償文獻資料服務,網站文章、圖片版權歸原作者所有,不代表本站立場,如涉及版權問題請及時聯系我們刪除。

欧洲一级中文字幕在线,久久精品综合视频,久久久久久不卡免费,玖玖资源站中文字幕一区二区
色成年激情久久综合 | 中文字幕欧美在线不卡二区 | 精品国产精品国在线 | 最新晚上碰碰精品视频 | 婷婷中文字幕精品一区二区 | 亚洲欧美中文字幕在线一区一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