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現在的位置: 鄉村發現 > 首頁 > 主編推薦

溫鐵軍:鄉村振興的現實意義

[ 作者:溫鐵軍  文章來源:中國鄉村發現  點擊數: 更新時間:2018-03-26 錄入:王惠敏 ]

此文根據溫鐵軍教授在2018年2月28日-3月1日在湖北省住建廳2018年度春季業務知識系列專題講座和京山縣“新時代湖北講習所‘京山課堂’暨縣委中心組(擴大)學習會議上的部分講座內容整理而成,已經本人審閱。此文為講座第三部分內容。

輸入性危機

為什么面對全球挑戰的局面,國內要做鄉村振興。

我們現在面臨的主要是輸入性危機

1997年東亞金融危機對中國就是輸入性危機——當東亞金融風暴發生的時候,中國出現了外需大幅度下降,98年的時候出現過大批企業倒閉,有大約5萬多家國有企業倒閉,4000萬職工下崗,中央要求銀行給這些企業發工資性貸款,維持工人的基本生活,如果他們被推向街頭,4000萬人,中國就沒有安定環境的可能了。

那個年代局面非常緊迫,所以中央緊急啟動西部大開發,國家投資是36000億,接著又啟動了東北老工業基地振興,這一系列的調整都是用國家直接投資的手段來穩定經濟。那次,中國就已經爆發了生產過剩危機,主要是外部需求下降,導致中國這個為世界生產的國家出現外部市場萎縮,造成國內出現了嚴重的生產過剩危機。

今天很多人愛說農業產業化,那是什么條件下提出的呢?就是城市工商業遭受嚴重危機,企業界大家聯名要求中央幫助城市的工商業資本下鄉。可見,產業化的內涵是資本下鄉。1998年,因為城市工商企業遭遇困難,38家大型工商企業聯名提案,當時正在開兩會,因為我在農業部工作,這個提案就轉到我手里,企業界提出的就是資本要下鄉。于是,為了緩解城市資本的困難,中央就幫助城市工商業資本下鄉,這就是農業產業化提出的背景。

資本下鄉不可能跟農村成千上萬的一家一戶打交道,于是乎就推出了土地的流轉,要求形成規模,才有了農業產業化,到現在,這個政策提出20年了。請各位農口的干部有空做個調查,農業產業化的龍頭企業有多少現在是賺錢的,恐怕有相當部分是不賺錢甚至虧損的,有些連貸款都還不上……

那是什么道理呢?無外乎就是資本下鄉的結果造成農業過剩。

城市工業上一輪的過剩,外部需求下降,不可能靠內需,只好靠投資拉動。于是,就西部大開發、東北振興、中部崛起等這一系列的對區域不平衡做調整。

在這個過程中涉及城鄉嚴重不平衡。于是,三農問題就被列為重中之重。接著2005年中央開始向農村投資,緩解城鄉差別。

十年后,到2015年,中央明確提出5年時間到2020年全面解決貧困問題。意味著,我們開始緩解貧富差距。

這三大差別,是確定為戰略的不平衡發展的過程中惡化的,也只能用國家投資加以改變。客觀上,這也是一個化為危機的做法,危機不斷發生,面對挑戰,我們用國家戰略性投資來緩解危機。

三大投資戰略

經濟現在是L型下滑。

而這次,2008年爆發華爾街金融海嘯,演變為2009年全球需求下降,中國又進入了一輪生產過剩,面對輸入性危機,我們又得靠國家大規模投資,有三大投資戰略。

一個是對外的,就是一帶一路,幫助周邊國家去搞基本建設。上一輪98年東亞金融危機的時候,朱镕基總理面對第一輪生產過剩,提出的是國內高速公路體系,叫三縱兩橫,國家投資去建高速公路。到溫家寶總理面對美國華爾街金融海嘯演化成中國第二次生產過剩的時候,我們建高速鐵路,現在變為五縱七橫。大規模的國家基礎建設去投資,才能穩得住經濟的增長。

為什么一定要這么高的增長率呢,告訴大家一個客觀情況,我們的增長率在中央制定的指標上,叫做七上八下,超過8%,各種經濟關系高度緊張,就會出現通貨膨脹,低于7%,意味著400萬每年新增就業包袱甩不掉,只有維持硬增長,才能帶動就業。須知,我們每年新增就業1000萬左右,如果增長率低于7%,失業就上升幾百萬。現在,我們維持著6.7%左右,意味著現在大約每年有100萬人不能就業,如果這個時候不加強轉向鄉村振興戰略,在鄉村社會創造更多的返鄉農民就業機會,不做這種準備,就會有更多的失業人群,直接影響穩定。

對內區域整合。西部大開發、東北振興、中部崛起,都是區域整合,此外還有當時武漢的一小時經濟圈,那就是亞區域整合。現在三大經濟區——粵港澳大灣區、蘇浙滬連同長江經濟帶、京津唐連帶渤海灣,三個亞區域整合帶來巨大投資機會。所有這些,都是中國應對輸入性危機做的戰略安排。

三大戰略中,跟我們關系更密切的,是鄉村振興戰略。

做這些戰略整合,主要的投資主體,開始階段主要是國有部門。

以鄉村振興為例,當我們強調三農問題的時候,中央向農村做傾斜性投入,現在國家和地方財政,最大項投資是三農開支,每年是一萬多億,其中一半以上用于農村基本建設,還有小一半用于農村的社會開支。中央加強農村基本建設,如果我們沿著之前加快城市化的思路走,就等于失去這個機會——國家傾斜性的鄉村振興戰略向三農投資。我們要有所準備,才能承接住中央政府投資。

說起投資,很多人就說要做田園綜合體。但,田園綜合體要的是三種農業相結合——立體循環農業、創意農業、體驗農業。第一,立體循環農業,如果沿著過去產業化農業的方式搞,只要大規模集中土地,一定是大量使用農藥化肥除草劑,那是高污染農業,不是立體化循環農業;第二,創意農業要搞形成題材的頭腦風暴,發動市民、青年、返鄉能人都參與,才有創意空間;第三,是體驗農業,那是要把時間變為金錢,變成收益,只有與農業方式改變結合,才能有文化內涵的創意。湖北京山最有價值的品牌創意在哪,哪些鄉村農事活動是可以DIY的,哪些農業項目是按照立體農業搞的?如果沒有這些典型,就不會是田園綜合體。此外,新農業的業態,是以綜合性的合作社為主要操作主體,有效發展集體經濟,才能是合格的田園綜合體項目。

鄉村振興戰略要求的不再是過去產業化時代的資本下鄉,而是要求社會下鄉。去年和今年我都來到了湖北,很大程度上想來這里學習,去年武漢市提出了一個鼓勵市民下鄉的優惠政策20條,幫市民下鄉,那就叫做社會參與式發展,鼓勵社會下鄉,而不再是親資本的下鄉。去年年底,湖北省又推出了三鄉運動,賢能回鄉、市民下鄉、產業興鄉。昨天去的馬嶺村,我看到的是他們做到了賢能回鄉,9馬回鄉,帶動5個自然村發展集體經濟,成立綜合性合作社,能人回鄉、產業興鄉都做到了,唯一沒做到的就是市民下鄉,怎樣能帶動市民下鄉,這仍然是一個值得我們高度關注的問題。

2018年2月28日,溫鐵軍老師調研走訪京山縣羅店鎮馬嶺村

市民最關心的,和農業最相關的是食品安全,和中央現在強調的從數量型增長轉為質量型增長是高度相關的。我們做創意農業和體驗農業的時候,面對的就是追求食品安全的市民們。最近我在福建的一個縣,離福州市只有40分鐘左右的車程,跟縣里的領導交換意見的時候我說,如果能吸引10萬福州人到你們這個縣里來,那你就是最符合現在鄉村振興戰略的縣了!為什么呢,因為市民都有不安全感,房、車都有了,股票風險性太大,因此會將資產投資到鄉下。市民下鄉的時候,他們的做法往往是比較個性化的、定制型的,他和我們以往管理的對象不一樣,市民下鄉和農民結合的時候,創業可能是千奇百怪,我們現有的規定是無法應對市民農民結合形成的創意,這個過程我希望大家要有點心理準備。

鄉村振興的實驗案例

中國現在面臨的主要問題是污染,(PPT)你們很難想象生活在大城市的痛苦,出門堵車,呆在家里不用凈化器,呼吸都是高污染的……所以國家強調鄉村振興,城市人是舉雙手同意的,這意味著城市人可以找到一個相對比較干凈的地方“療傷”。鄉村社會對我們城里人意味著什么,意味著可以洗凈在城市的鉛華,在鄉村喝的水是洗血的,吃的東西是有機生態的可以洗胃,我們呼吸的空氣有甜味,是洗肺的,在鄉村社會中的生活是閑散的,安逸的,把在城市高度緊張的人際關系消解了,那叫洗心。所以我說,市民下鄉是四洗,洗胃洗肺洗血洗心。有人想過這四洗是創意么,市民享受這四洗該賣多少錢呢?

現在國際潮流叫做慢運動,慢村慢城慢生活,再加上慢食,國際慢食運動的主席到中國來跟我對話,我告訴他中國人一頓飯能吃三天。中國是飲食文化的祖宗。現在世界上新的潮流是轉型城鎮,講的是慢城運動,慢生活運動。市民下鄉與慢村運動結合將會越來越成為趨勢。那就一定要考慮,要怎么跟市民下鄉相結合,中央一號文件已經強調,鼓勵市民下鄉跟農民聯合創業。如果村莊要改造,那要改為吸引中產階級市民下鄉的環境。

從2005年新農村建設戰略開始,政府加大農村投資

每年超過一萬億的農村投資,客觀上造成了農村進一步改造的條件。按照以往的發展方式,農村產業已經整體性過剩。其中,淡水養殖中國占了全球70%,中國蔬菜生產占世界的67%,7億頭豬占比51%,還有占比40%的柑橘,40%的蘋果,這些都已經嚴重過剩,因為我們的人口只有全球的19%,最近幾年菜賤傷農的事情層出不窮,都是過剩造成的。

這中間的照片是習近平總書記在河南蘭考視察,這是我的博士后(何慧麗)在河南蘭考的實踐點,從單獨種植水稻改為稻蟹混養,不使用農藥化肥。

體驗性農業,我們要發揮自己的優勢資源,比如生態環境中的螢火蟲、蝴蝶、蜻蜓等,這些孩子非常感興趣,如果有這些生態條件了,孩子們就來了,村里的民宿就帶動起來了,親子教育也可以做起來了,城市人對這些很感興趣。

這個是我的學生里面學歷最高的,兩個博士生夫婦,自己做生態農業,創辦的農場。

這是六位一體循環經濟+立體農業,干式廁所、發酵床養豬、沼氣池、生態建筑。

農業的六次產業

我在各地講農業應該是六次產業,我們過去只把農業作為第一產業,第一產業恰恰是多個產業層次中,收入最低的。假如只把農業作為第一產業,就不要做讓農民增收的夢;什么叫做第二產業,加工,在農業中,就是搞設施農業扣大棚,這能提高產出,但是資源環境破壞,跟辦工業是一樣的。例如,山東大棚下面的土,已經沒有任何有機質,因此他們把大棚下面的土挖地三尺,買東北的土來填。

所以,用二產的方式改造農業,有一定提高產量的作用,但不可能保證長期可持續;農業三產化,各地現在搞的農旅結合其實就是將旅游作為第三產業拿過來,變為農業內涵。然而,真正的三產主力應該是金融、流通、保險等,這些在目前村社為基礎的農業領域中,是罕見的。所以中央才在文件中強調,在成熟的合作社發展內部互助金融,這就意味著把真正三產中的核心功能金融交給農民合作社,這才叫綜合性合作社,才有可能有競爭力。

比如日韓臺合作社,主要的收益來自于金融、保險、房地產,他的綜合農協是將所有的第三產業全包在綜合農協里面,農民收入高于城市收入的主要來源,是綜合農協的金融、保險、房地產、超市、批發、流通等環節所產生的收益拿來反哺農民,才能維持農民高收益。因此,日韓臺的農業三產化做到了。第四產業,養生是生命的延續,這不同于一般的三產,因此養生+養老是農業本身所具有的產業化功能;第五產業,教育文化本來就是農業內生的功能,所以體驗農業為代表的農業的文化教育功能的發揮,就是第五產業,并且,親子教育、體驗農業,都是第五產業;第六產業,農業具有歷史文化傳承的功能,這就叫做農業六產化。很可惜,一段時間以來,我們積極推進撤村并鎮,把相當多的農村傳承給毀了,再加上現在基本都機械化了,過去在荊楚大地上的傳統農具也找不到了,老的農民的生活方式找不到了,全上樓了,和城里人一樣了,就找不到文化傳承的歷史功能了,所以,第六次產業是最難的。

現在鄉村振興的這些要求,我們一直在做,無外乎是因為我們較早認識到客觀規律。1988年我在中央農村政策研究室的時候就有生態農業試驗區了,而咱們這邊早在1987年就成立生態農業辦公室了。可見,這一切都是有規律的。

所以,黨的戰略調整,是符合經濟社會自然發展規律的戰略調整,而這些戰略的基礎,就是廣大基層干部的創新點。

我們沿著八十年代就有的這種制度創新,在上個世紀末和這個世紀初開始重新推動鄉村建設復興,無外乎是為了讓農業回歸社會農業的本質。鄉村振興又是一個萬眾創新的領域,我們通過萬眾創新增加鄉土社會的穩定,打造中國長期可持續發展的基礎,以此來作為中國引領人類命運共同體的大國地位。

作為大國,不是像美國那樣的世界霸主,而是成為人類命運共同體的典型國家,讓大家都能追求可持續,如果,一,我們有一定的防御能力和抗風險能力,二,能夠靠自己的建設來維持自己的發展,那我們最終就能保證中國實現經濟社會的雙重穩態。

我們是一個雙穩態結構。

特別是社會穩態,中國沒有絕對意義的赤貧,在于農村中的底層社會都有自己的財產,只要不去強行剝奪他的財產,農民就不出事。雖然,農民作為小有產著,是中國社會的下層,但他們中間已經長起來的中產,在中國是相對積極的階層,何況全世界的中產階級都追求綠色生產方式,我們現在是利用了中國中產基層的崛起與下層社會結合的機會,來形成穩態。

最后再多說幾句。

我們中國的上層是國家控制大資本,很多人批紅色資本,但別忘了,基本建設主要是靠國家資本——這是國家維持長治久安的長期信用向國有經濟部門做的授權,也因此,國有部門是國家做經濟安全調控的主要手段,所有的國有資本都得執行中央指示。例如,中國現在國有銀行占全部資金運作總規模的70%以上,國有銀行的資本金80%以上是中央的,意味著國家是國有資本的最大股東,國有金融控制全國70%的金融總量,這意味著國家經濟最重要的戰略性金融資本是國家控制的,國家又向基本建設做投資,比如往農村投,馬嶺村拿到國家3000萬投資,幫忙修路修渠修水,這些投資是拿不回來的,那就是國家墊付了沉默成本,才有這些私人企業家回鄉創業的條件。企業家這些建設投資,一表現為債務,二是銀行占壓。國有企業替國家承擔了調控職能,替國家投資形成了大量的沉默成本,如果不靠著社會財富的總量增長,這個債務就會越來越大。

我剛才說中國是一個綜合負債相對于GDP的比重世界最高的國家,我們為什么不怕呢,因為我們在不斷地在擴充社會資產,3000萬的國家投資在馬嶺村,帶動了2億的民間投資,國家3000萬只占其中15%,另外85%來自于民間。如果沒有這3000萬,他就不會有2億,中國經濟怎么維持增長,怎么拉動內需,怎么靠鄉村振興?鄉村振興戰略是21世紀中國最有潛力的領域,馬嶺村的案例是很好的說明。3000萬投資,無論表現為債務,還是銀行占壓,都不浪費,因為他帶動了2億的投資,道理就是這樣。

左邊這個金字塔(PPT同上),下面是國家投資不斷擴充實體財產,接著中間的金融資本擴張,相對的債務作為分子就會縮小。所以,社會穩定和經濟穩定這兩個金字塔是高度相關的,最終我們實現的是習近平總書記的兩山思想,金山銀山來源于綠水青山!我們的鄉村振興最終會讓中國實現可持續發展的基礎。

好,謝謝大家!

作者簡介:溫鐵軍,中國人民大學學術委員會副主任、鄉建中心主任,福建農林大學海峽鄉村建設學院執行院長,西南大學中國鄉村建設學院執行院長。


中國鄉村發現網轉自:愛故鄉行動


(掃一掃,更多精彩內容!)

免責聲明:中國鄉村發現網屬于非盈利學術網站,主要是為推進三農研究而提供無償文獻資料服務,網站文章、圖片版權歸原作者所有,不代表本站立場,如涉及版權問題請及時聯系我們刪除。

欧洲一级中文字幕在线,久久精品综合视频,久久久久久不卡免费,玖玖资源站中文字幕一区二区
婷婷中文字幕在线免费观看 | 亚洲麻豆精品国偷自产在线91 | 日本激情在线观看免费观看 | 午夜美女性爱在线观看 | 日本亚洲中文字幕精品 | 久久五月丁香激情综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