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現在的位置: 鄉村發現 > 首頁 > 主編推薦

桂華:東中西部鄉村振興的重點有何不同

[ 作者:桂華  文章來源:中國鄉村發現  點擊數: 更新時間:2018-05-02 錄入:王惠敏 ]

【摘要】基于區域發展狀況,我國農村大體可以區分為經濟發達村莊與一般農業型村莊兩種類型。因此,針對當前我國經濟社會發展不平衡不充分的矛盾,要立足于不同地區農村面臨的實際情況來采取不同的鄉村建設策略。東部經濟發達地區的村莊建設,應當定位于鄉村的“更強”“更富”“更美”;中西部一般農業型村莊的鄉村振興戰略,則應當更加注重基礎設施的完善和公共服務的健全。

人口流動背景下的兩類村莊的不同振興目標

我國地域廣大,區域發展不均衡。改革開放以后,我國東部沿海地區發揮交通便利的區位優勢,率先推動區域工業化、城鎮化發展,成為我國經濟相對發達地區。與之相對,廣大中西部地區依然呈現出以農業為主的產業形態,成為經濟社會發展相對落后的地區。基于區域發展狀況,我國農村大體可以區分為經濟發達村莊與一般農業型村莊兩種類型。

以上兩種類型的村莊存在著顯著差異。東部沿海和大中城市周邊地區農村,受工業建設帶動和城鎮擴張輻射,形成了利益密集的特征。這些經濟較發達的村莊,屬于人口流入地。大量外來人口租居,帶動本地出租業和其他服務業的發展,產生遠較一般農業型村莊多的經濟機會。密集的利益和充裕的發展機會,除了帶來經濟發達地區農民的普遍富裕之外,還帶動這些村莊的集體經濟發展壯大。

相對而言,廣大中西部地區的一般農業型村莊所存在的經濟機會,則要少得多。由于遠離城市,這些農業型村莊不能享受產業集聚和基礎實施投資帶來的土地增值。廣大中西部農村土地主要用于農業生產,并且以普通糧食作物種植為主。在一般農業型地區,農民的主要家庭收入在村莊之外,青壯年勞動力大量流失,農村經濟不活躍,農村人氣也不旺。中西部地區農村整體呈現出“空心化”狀態。

兩種類型村莊當前面臨的主要矛盾不同,未來發展方向也不相同。經濟發達村莊所面臨的基本問題主要包括早期粗放發展帶來的資源低效利用、前期缺乏科學規劃造成的發展受限,以及針對外來人口的公共服務能力不足等問題。經濟發達地區的村莊建設,應當定位于鄉村的“更強”“更富”“更美”。

對比來看,人口流出多和經濟密度低的中西部地區農村的鄉村建設,主要是應對村莊“空心化”問題。針對一般農業型村莊的鄉村振興戰略,則應當更加注重基礎設施的完善和公共服務的健全。

振興鄉村要抓住農民中的大多數

實施鄉村振興戰略,需動員廣大農民群眾積極參與。與改革開放初期相比,目前農村已經打破“千篇一律”格局,農民之間也呈現巨大差別。

在一般農業型村莊中,按照收入來源,農民大體可以分為以下幾種類型。第一類是處于農村社會分層上層的“離農戶”,主要是指少數在城市務工獲得一技之長或是從事經營活動的農民,這部分農民完全脫離農業生產和農村生活。第二類是在鄉村從事各類經營活動的“中堅農民”,包括流轉土地的種田能手、養殖大戶、農機服務專業戶、基層市場中的“代辦”等,這類農戶具有突出的市場經營能力,屬于留在村莊中的精英。第三類是“半工半耕”戶,這類農戶依靠代際分工與夫妻分工來謀求家庭收入最大化。“半工半耕”戶的基本形態是年老的父母在家務農、年輕夫婦外出務工,或是妻子在家務農、丈夫外出務工,形成家庭“兩條腿走路”形態。第四類是農村貧困戶,這類農戶通常只有自家承包地上的農業收入。

不同類型農戶在城鄉二元結構中的處境不同,他們參與城鎮化進程和鄉村建設的目標和動力不同。作為村莊少數的“離農戶”,在經濟活動和日常生活層面上,實質上已經脫離農村,他們是戶籍人口城鎮化的對象。對于“中堅農民”和“半工半耕”農民而言,他們家庭收入中的重要部分來源于農村、農業和土地。這兩類農民具有進城動力,卻無法徹底脫離鄉村。農村貧困戶是國家“精準扶貧”的對象,他們缺乏進城能力。

經濟發達地區的農村內部分化程度更高。經濟發達村莊距離城鎮市場更近,當地農民擁有更多的經濟機會。在東部沿海和中西部大中城市周邊,農民除了務工和務農之外,還有機會成為企業家、工程承包商和經銷戶等,形成村莊中的“老板”群體。“老板”群體的財富量和社會地位遠超過一般農民,他們不依賴農業和土地。除少量“老板”群體之外,占農村人口絕大多數的是依靠務工與務農的普通農戶。

目前理論界對鄉村振興戰略的理解存在誤區。對于振興鄉村的目標所指,存在兩類觀點。第一種是將振興鄉村看作是為城里人構筑下鄉休閑旅游的場所,建設鄉村的目的是滿足城市中產階級的“鄉愁”情結。第二種是將鄉村振興戰略理解為土地和農村資源的資本化過程,目的是為城市過剩資本尋找投資機會。這兩類觀點脫離農村實際和農民需求,與中央提出鄉村振興戰略的本意相背離。

今年“兩會”期間,習近平總書記在參加廣東代表團審議時,談及新型城鎮化政策與鄉村振興戰略的關系,提出“城鎮化”與“逆城鎮化”兩個方面都要致力推動的觀點。高質量的城鎮化是一個國家和地區的現代化事業成熟標志。我國還處于發展中階段,我國的經濟社會發展離不開城鎮建設的繼續推進。

筆者認為,實施鄉村振興戰略的核心命題是讓暫時無法進城的農民分享社會主義現代化成果,促進城鄉和農村內部的平衡而使其充分發展。從這個意義上講,推進鄉村發展和鄉村建設,不是讓那些已經成功進城的農民返回農村,更不是為城市過剩資本打開下鄉大門。實施鄉村振興戰略,針對的是當前還生活在農村中且依賴農業和土地的農民。

針對兩種不同類型的農村情況,采取不同的鄉村建設策略

中央確立鄉村振興戰略之后,政策上興起的一個熱點問題是,如何破解鄉村振興的人才瓶頸制約。針對此,中央提出要“匯集全社會力量,強化鄉村振興人才支撐”,并鼓勵社會各界投身鄉村建設,激活農村“人氣”。針對兩種不同類型的農村的實際情況,可采用不同的建設策略。

廣大中西部地區的村莊遠離城鎮,二三產業發展機會少,未來依然是以農業為主,土地主要用于生產糧食。對于這種類型的村莊,落實鄉村振興戰略應當定位于“底線”建設目標,為正在進城奮斗的農民提供穩定的后方,為從事農業生產的農民提供更好的公共服務,為可能進城、可能遭遇失敗的農民保留農村退路。

在一般農業型地區,那些留在鄉村中的“中堅農民”,可在村莊建設和基層治理中發揮巨大作用。“中堅農民”向本地農民流轉土地,為本地農民提供服務,他們的經濟來源和社會關系都嵌入在本地,他們的生活也指向本地。在村莊日漸“空心化”的背景下,這些為數不多的“中堅農民”,是積極回應國家“三農”政策的基本群眾,也是維系農村基層社會穩定的基本主體。

在利益稀少的一般農業型地區開展鄉村建設,關鍵是要激活“中堅農民”。中西部地區的農村經濟機會不多,農業生產剩余較少。在政策設置上,需保護和扶持“中堅農民”,尤其要避免資本下鄉與農民爭地爭利。

經濟發達地區的村莊靠近城鎮,農業附加值高,存在一二三產業融合機會。經濟發達地區的鄉村振興,定位于積極發展目標。國家鼓勵能人返鄉創業,中央要求加快制定引導工商資本參與鄉村振興的指導意見。各地在開展鄉村建設過程中需重視的一點是,按照中央的要求,科學地編制鄉村振興地方規劃和行動方案。目前各地政府主導農村一二三產業融合工作,正如火如荼地進行。實施推動鄉村產業振興,需結合規劃有序進行,避免各地“一窩蜂”上項目所造成的資源浪費。另外,鄉村旅游存在市場總量限度,要警惕農村出現“三產泡沫化”現象。

    作者系武漢大學社會學系研究員、博導


中國鄉村發現網轉自:人民論壇


(掃一掃,更多精彩內容!)

免責聲明:中國鄉村發現網屬于非盈利學術網站,主要是為推進三農研究而提供無償文獻資料服務,網站文章、圖片版權歸原作者所有,不代表本站立場,如涉及版權問題請及時聯系我們刪除。

欧洲一级中文字幕在线,久久精品综合视频,久久久久久不卡免费,玖玖资源站中文字幕一区二区
亚洲国产欧美在线成人最新 | 在线a一级大片免费观看 | 日本午夜免费啪视频 | 亚洲乱码中文字幕小综合 | 日韩V国产一二三区 | 亚洲日本中文字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