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農業文明向工業文明過渡的過程中,“三農”(農村、農業、農民)問題成為必然產物。2019年中央一號文件,仍然是聚焦“三農”問題,提出今明兩年是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的決勝期,“三農”領域有不少必須完成的硬任務。
“三農”問題研究專家李昌平。 昔日貧窮山村——郝堂村,現在成了美麗宜居示范村。
回看20世紀90年代,當時我國的“三農”問題主要表現在:一是中國農民數量多,解決起來規模大;二是中國的工業化進程單方面突進,“三農”問題積攢的時間長,解決起來難度大;三是中國城市政策設計帶來的負面影響和比較效益短時間內凸顯,解決起來更加復雜。這些問題,被一位名為“李昌平”的基層干部寫信反映給朱镕基總理。此舉引發了社會對“三農”問題的聚焦,中央開始對“三農”問題進行暴風驟雨般的改革。
回顧往昔,李昌平初心未忘。作為“三農”問題研究專家,他說:“我從小在農村長大,農民的兒子只說真話,這是我的自我認同。”
對農民真感情 讓他說真話
時間回到世紀之交的2000年,李昌平為什么要給總理寫信?農村、農業、農民究竟出了什么問題?
李昌平說,彼時中國經濟高速發展,農產品持續增產,但是農民卻增產不增收,農業發展出現停滯。“當時無論是土地政策、財政政策、社會政策還是農業現代化政策,都出了問題。”
李昌平1982年參加工作。在湖北監利縣棋盤鄉黨委書記任上,37歲的李昌平所思所想都是身邊農民朋友的遭遇:一家五口種地8畝,全年經濟負擔在2500元到3000元,如果畝產1000斤谷子,按0.4元的收購價,僅僅只能保本,還有各種名目的稅費,八成農民還出現虧損。“有些農民的田,寧愿撂荒也不愿耕種。”對農民的真感情,讓李昌平憋不住想講出內心話!
“總理:我叫李昌平,今年37歲,經濟學碩士,在鄉鎮工作已有17年,現任湖北省監利縣棋盤鄉黨委書記。我懷著對黨的無限忠誠,對農民的深切同情,含著淚水給您寫信。我要對您說的是:農民真苦、農村真窮、農業真危險……”
4000多字的信李昌平一氣呵成,寫的是久藏心底的真話。信寫完了,發給誰呢?李昌平最后大膽地選擇了傾訴對象——國務院總理朱镕基。
2000年3月22日,國家信訪局《群眾反映》第28期摘登了李昌平的信。3月27日,朱镕基指示農業部派人調查。5月4日,朱镕基在農業部的暗訪調查報告上作出批示。2000年6月,湖北省委書記、省長到監利調研并召開現場辦公會,一場“暴風驟雨般的改革”隨之展開。
有學者評論稱,李昌平并不是第一個看到“三農”問題嚴重的人,但他是第一個敢于大膽說話的人。“李昌平給人印象最深的不是他超群的智慧,而是他非凡的勇氣。”
呼吁見效 農民稅賦減免
寫完信后的李昌平人生軌跡發生巨大轉折。他從體制內辭職,先后“南飛”和“北漂”,經歷大學老師、記者、非政府組織職工、“三農”學者等種種職業角色轉換的嘗試。
2001年9月,為了出版《我向總理說實話》一書,李昌平攜帶書稿北上,成為一名“北漂”。書籍出版后,他結識了著名三農專家、《中國改革》雜志總編輯溫鐵軍先生,正式混入京城的“三農”圈子。
盡管李昌平今后的人生脈絡還未清晰,但“三農”問題的嚴重性得到社會各界的關注,一場圍繞給農民減負增收的改革拉開序幕。2004年,《中共中央國務院關于促進農民增加收入若干政策的意見》作為中央一號文件正式公布。
從2004年開始至今,中央一號文件每年都聚焦“三農”。各種利好的改革政策,使農民增收步入快車道,農村民生狀況不斷改善。
2006年1月1日,《中華人民共和國農業稅條例》廢止,稅賦一免,農民仿若一夜間卸下重擔。
內置金融試驗 打造郝堂村
今年5月27日,記者驅車行駛在河南信陽郝堂村的鄉間小道上。在這里,一場主題為“郝堂鄉村復興”的論壇正在進行。主講人就是李昌平。
經歷了“南飛”、“北漂”后,李昌平覺得自己壓根不是做學問的人,命中注定是一個干活的人。“我的恩師陸學藝老師叮囑我,少跟人打嘴仗,要集中精力埋頭做鄉村綜合發展實驗。”郝堂村成為李昌平回歸鄉村建設的樣本村莊。
10年前,郝堂村還只是個僅2300人的豫南貧窮小山村,人均純收入不足4000元。2009年10月,在李昌平團隊的協助下,郝堂村組建了村社內置金融——“夕陽紅養老資金互助合作社”,初始資金為34萬元。
李昌平說,在農村啥都是資源,但是,千金撥不動四兩。“鄉村金融無效導致了產權無效,農民沒有財產就沒有信用,活錢變死錢,很難錢生錢。”而現在,在郝堂村的養老資金互助合作社,農民承包證、林權證抵押貸款就非常簡單。
怎么理解村社內置金融?李昌平說,就是在農民的村社組織內部建立一個合作互助金融組織。建立后,農民的承包地、林地、房屋等,以存款方式存入內置銀行,隨時都可以抵押貸款或直接變現。
四成酒家是郝堂村一家農家樂,店主四成在村上頗有名氣。“最初幾年,店里每年從合作社貸款幾萬元作為運營資金,現在生意不錯,每年可收入幾十萬元。”四成說。
現在的郝堂村,小巷悠悠,溪水潺潺,荷香浮動,游人如織,成為遠近聞名的“美麗宜居示范村”。
愿意做職業的鄉村建設人
5月27日,在“郝堂鄉村復興”論壇上,李昌平在臺上激情昂揚地講解村社內置金融的樣本案例,臺下來自山西、湖北和河南的聽眾認真聆聽。這樣的論壇已經持續三年半了。
中國鄉建院的總部設在郝堂村,把分散在全國各地的鄉建人才聚集于鄉村規劃設計院,從郝堂開始專心于鄉村建設及“精準助老”事業。“把業余愛好變成了正式職業,我應該算是中國第一個把鄉村建設變成一種職業的人,是引領中國鄉建由業余走向職業化、專業化道路的人。”
成為鄉建職業人的李昌平現在忙碌著,也享受著,無暇顧及“三農”以外的問題。曾經的“堂吉訶德”初心未忘,始終記掛著他熱愛土地上的人民。
大事記
◎2000年3月
李昌平給朱镕基總理寫信激憤痛陳“三農”問題,直言“農民真苦,農村真窮,農業真危險”。
◎2000年3月27日
朱镕基總理指示農業部派人調查。
◎2004年2月9日
中央一號文件《中共中央國務院關于促進農民增加收入若干政策的意見》正式對外公布。新中國成立來第一次以中共中央文件的形式發關于農民增加收入的內容。
◎2006年1月1日
《中華人民共和國農業稅條例》廢止。
◎2011年1月
李昌平和孫君等人發起創建“中國鄉村規劃設計院”,總部設在河南省郝堂村。
◎2017年2月5日
中央一號文件提出,把推進農業供給側結構性改革,作為當前和今后一個時期“三農”工作主線。
◎2018年1月2日
中央一號文件指出,實施鄉村振興戰略,是黨的十九大作出的重大決策部署。
◎2019年2月19日
中央一號文件指出,堅持農業農村優先發展,做好“三農”工作。
鄉村發現轉自:北京晚報 (記者 胡德成)
(掃一掃,更多精彩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