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題:農民收入要比城市白領高2-3倍?你想要的都在這
今年中央“一號文件”再次聚焦“三農”,提出要讓農業成為充滿希望的朝陽產業。近日,農業部又發布多項通知,推進農業發展。關于農業成為朝陽產業,許多做農業的表示沒有信心。
小編也做農業,小編認為,農業就是朝陽產業,既然選擇了農業,就要對它有信心;另一個角度來看,現在哪個行業都不敢說自己會一直火熱下去,房地產?電商?IT?金融?都是社會發展到某一階段的香餑餑,但是會一直香下去嗎?從根本上說,“米面油鹽柴,全從土中來。”農業生產與每個人的“菜籃子”及生活品質息息相關,解決溫飽問題才是王道,解決溫飽就離不開農業,到什么時候農業都不會被淘汰。而現在,農業的春天來了。做農業的你還要繼續搖擺不定嗎?
張曉山:農業是朝陽產業 應提供好的制度環境
(中國社科院農村發展研究所原所長)
現代農業成為“新農人”寵兒
由最初出于對食品安全的擔憂而選擇在城市郊區“被動”從事農業,到后來發現其中商機“主動”經營農業創新項目,城市白領選擇跨界成為“新農人”的趨勢,不禁讓人開始重新審視現代農業。張曉山說,從這一點來看,農業本身是一個朝陽產業。關鍵是,通過什么樣的制度和政策來吸引人才在農業領域發展創業。
農產品為剛性需求
之所以稱農業是朝陽產業,他解釋說,民以食為天,人對農產品必然有需求。另外,隨著人們生活水平提高,對食品消費的多樣化需求也在不斷增加,對食品安全和質量要求也會更高。
張曉山認為,從這些方面考慮,農業未來發展的潛力很大。即使將來恩格爾系數食品支出總額占個人消費支出總額的比重越來越小,“農業仍然是每個人面包和奶酪的來源。”
政策吸引更多農業人才加入
作為朝陽產業,吸引人才的條件也應該包括可觀的收入。張曉山認為,從事職業農民的收入應該比其在城市打工或工作的收入高2-3倍,這樣才對得起農業項目。因為職業農民除了付出勞動,還要進行項目的經營決策,生產投入品的投資,以及承擔農業來自自然和市場的風險。“這些都是與打工不同”,他說,要想做一個真正合格的職業農民,其實非常不容易,對技能和素質都有很高的要求。
因此,在今年兩會的建議中,張曉山提到,中國在未來培育新型職業農民方面,需要國務院層面進行統籌規劃,出臺扶持政策。盡管目前國內尚未健全職業農民的培育體系,但是可以“先發展,再規范”,將來跟國外一樣,從事現代農業需要有職業農民的執業證書。
秦貴信:未來農業將是充滿希望的朝陽產業
(吉林農業大學校長)
我們國家正處在一個小康社會建設的過程中,農業是滿足溫飽最基本的物質需求。所以這些年國家農業的經濟發展,無論從體量、結構還是質量上都在迅速提升。那么,在迅速提升的過程中,很自然地就對人才提出了需求。比如現代農業基礎設施的使用,現代農業體系的管理,現代農業經營體系的管理和運行,都需要大量的農業人才,所以這些年農科專業學生的需求量很大。
現在的農業是以生命科學為基礎,需要高新技術來支撐。這些年在農業方面的一些技術成果,也被社會廣泛地重視和利用,所以大家也在不斷轉變對農業、農村和農民的看法。
我想經過一個歷史階段以后,現在的城鄉理念、工農關系都會發生很多變化,這些變化可能會體現大家的一些理念、概念和認識。在兩個一百年目標實現的過程中,這種趨勢會一直延續。原來我們一提到農業,生產糧食、蔬菜、水果、豬肉、雞蛋、牛奶,也是我們常說的糧、果、菜、肉、蛋、奶、棉、麻、絲、毛、皮、絨,都是吃穿方面的問題。但近年來,農業的產品結構、農產品的功能定位也在悄然發生變化。
比如糧食,吉林省玉米的種植面積約占全省糧食總種植面積的70%,但有多少玉米是人們食用的。其中一部分用作工業原料,一部分用作飼料原料,甚至作為能源,功能逐漸在發生變化。還有能源作物,比如生物質能源就是把太陽能通過植物光合作用轉化成固定在地球表面的化學能源,供人們利用;隨著經濟社會的發展、生活水平的提高,人的健康問題也一直被大家關注,健康產品需求越來越大;如今寵物成為養殖業的一個重要內容,逐漸形成產業,很多家庭把寵物作為寄托,以滿足精神需求,所以這方面的需求也很大。
正因為農業的一些功能在發生變化,這樣農業產業的提量、農業產品的功能、人類社會發展對農業的需求,可能不僅僅是吃和穿的問題,吃和穿只是反應人類社會的一個自然屬性。現在的農產品不僅要滿足人的自然屬性,更要滿足人的社會屬性,包括精神、健康等滿足人類社會發展更高層次的需求。
農業是以生命科學為基礎,它的科技內涵非常豐富,需要很大一個群體來研究發展。因此,要不斷地滿足人類的物質和精神需求,對接到農業產業里來看,產業結構調整、物質社會需求都會發生變化。所以我對農業未來的發展非常樂觀,農業科學技術和農業產業行業未來將會是一個非常高雅、充滿希望的朝陽產業。
中國鄉村發現網轉自:農管家
(掃一掃,更多精彩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