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現在的位置: 鄉村發現 > 首頁 > 主編推薦

蔣高明:必須高度警惕潛在糧食危機

[ 作者:蔣高明  文章來源:中國鄉村發現  點擊數: 更新時間:2016-06-20 錄入:王惠敏 ]

糧食安全存在隱患

讀到下面一篇文章,結合最近幾年到山東、河南、河北、山西、內蒙古、甘肅、遼寧、江蘇、浙江、湖南、湖北、四川、廣東、海南、黑龍江、西藏、北京、天津等地實地考察情況,我對當前我國糧食安全問題異常擔憂,甚至心焦。我們必須高度重視糧食危機,如果處理不好,這個危機可能會引發戰爭乃至政治動蕩。

我認為我國糧食安全的隱患或許是客觀存在的,主要理由如下:    

第一、農民種糧積極性大大降低

以前是“湖廣熟,天下足”,現在是湖、廣、江、浙一帶農民不愿意種地,甚至海南等三季稻地區,農民僅種一季。南方產糧區農民種地,僅僅為了保障自身的糧食安全。東北地區人口“負增長”,黑土地上愿意從事農業的農民也因為玉米等糧食收購價不被保護,而呈現下降趨勢。種糧食如果算勞動力,是賠本的,因此農民不愿意種糧食,種夠自己吃的就行了。由于種地比較效益低,誰種地、誰吃虧,為國家貢獻了70%的種糧大縣為貧困縣,長期下去是很危險的。

第二、18億畝耕地上,“種”的不都是糧食,還有房子,廠子,城鎮

即使種地,多愿意種植高附加值的蔬菜,煙草等,但這些作物不能當糧食吃。山東一帶長期種植反季節蔬菜已造成耕地和地下水嚴重污染。過去是“以糧為綱,全面發展”,現在是什么賺錢種什么,一窩蜂地種植模式下,農產品滯銷嚴重,投入的化肥、農藥、種子費都收不回來。造成資源嚴重浪費。 

第三、實際上國有糧倉里可能沒有那么多糧食

國家雖重視糧食收購的重要性,但一些糧倉吃空額,套取國家經費,實際上國有糧倉里可能沒有那么多糧食。前文暴露中我國糧倉出現的問題足以說明,糧食收儲也是存在問題的。關于這一點,下文分析得更透徹。

第四、國家雖重視糧食生產的關鍵科學問題研究,但這些錢被用錯了方向

轉基因科學家得到了兩三百億的經費,許多作物的研發經費動輒上億,但研究出來的路子,與提高糧食產量幾乎作用不大,許多所謂的基礎研究,實際上與糧食增產關系不大,國家要你提高糧食產量,朝擬南芥上轉基因就是“南轅北轍”。轉基因育種僅從種上做文章,實際上,影響糧食產量的主要因子在于人和耕地生產力的維持。以前毛主席批評農業大學辦在城市里是“見了鬼了”,而今的農業大學不僅是“見了鬼”,而是在實驗室里造“糧食”——那些根本不能吃的SCI文章。中國農業照搬美國將有很大的風險,菲律賓就是前車之鑒。阿根廷、巴西農業就幾乎斷送在轉基因公司手里。  

第五、長期以來,農田基本設施嚴重欠賬,農業在吃30年前的老本

有人研究讓作物自己找水喝的轉基因技術,殊不知那樣的作物僅能保命而已,干旱區的植物大多生物量不大,一些短命植物甚至生長周期只有短短的一兩個星期,其原因就是水分限制。滿足作物對水分的需求顯然需要水利設施、水利工程,遺憾的是,當年人民公社時留下的水庫大都因常年失修,或承包給個人養魚、旅游或工業發電冷卻用水而遠離的農田灌溉,農民被迫就地掘井,水利效益大大下降。 

第六、經濟學家盲目迷信到國際市場購糧食,不重視本土糧食生產

有兩點中國人說了不算:糧價和人家是否賣給你。鈔票不能吃,人餓死了,所有的鈔票歸人家,這個道理,那些糧食出口國是很明白的。糧食是比核武器更厲害的戰爭武器!遺憾的是,我們的主流經濟學家盲目樂觀,他們過分強調了鈔票的作用。

第七、自然災害

各種洪澇、旱、鹽堿、風沙災害到了集中爆發期,且一些傳統的糧食生產區也面臨著災害危險。這些自然災害,再疊加上國內外資本對農民的打壓,糧食生產的潛力有明顯下降的趨勢。   

第八、耕地被小塊分割,不利于規模化經營,農業機械化出現倒退

糧食生產呼喚新形勢的農民互助合作。眾所周知,農業的根本出路在于機械化,然而,被承包分割的耕地碎片化,大型機械的作用無法發揮,農民只好用小型設備,手扶拖拉機竟然成了農業機械的主力,連續倒退了近半個世紀。 

第九、女人和老人種地,男人進城,形成了現代版的農民“兩地分居

工業和城市持續剝削農業,農民為了生存,就掠奪土地,用地不養地。女人沒有力氣種地,就怎么省事怎么干,近距離打農藥嚴重傷害了農村婦女的身體健康。老人農業形勢堪憂,當今種地的農民多為50后或60后,甚至還有40后。“70后不愿意種地,80后不會種地,90后不考慮種地”。年輕人和中年人都不愿意種地,未來13億中國人靠世界喂養么?    

第十、城鄉差別持續擴大

糧食生產越來越不受農民重視,那些打著提高糧食產量口號的做法,其實與糧食增產無關。糧食是農民種出來的,但是,他們微薄的利潤被化肥商、農藥商、種子商、糧食販子、農業官員、農業“科學家”等等瓜分殆盡。

為了解決上述問題,筆者的建議是:國家宜逐步恢復公糧制,改各種農業補貼(化肥、農藥、農機具、農膜、種子等等)和那些無關的農業科研經費直接用到農民頭上,以高價錢換公糧。在栽培模式上,發展以合作化為基礎的生態農業,使“耕者有其利”,讓生態農業成為讓人羨慕的新型產業。國家有了糧,再平價賣給市民。讓國民羨慕農民,讓農民從交公糧中受益,而不是現在這樣,免了農業稅,農民卻更加受窮。

中國鄉村發現網轉自:生態家園 微信公眾號


(掃一掃,更多精彩內容!)

免責聲明:中國鄉村發現網屬于非盈利學術網站,主要是為推進三農研究而提供無償文獻資料服務,網站文章、圖片版權歸原作者所有,不代表本站立場,如涉及版權問題請及時聯系我們刪除。

欧洲一级中文字幕在线,久久精品综合视频,久久久久久不卡免费,玖玖资源站中文字幕一区二区
日韩精品免费一区在线观看 | 最精品精久久综合 | 亚洲精品色婷婷在线影院麻豆 | 一日本道a高清免费播放 | 中文字幕精品久久久 | 亚洲日韩乱码中文字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