針對寧夏平羅縣在土地確權等方面的探索,中國社科院農村發展研究所研究員李國祥近日在接受《經濟日報》記者采訪時表示,推進農村土地確權有助于保護農民權益。
記者:請簡要點評下平羅土地確權的特點。
李國祥:平羅農村土地制度改革基礎好、認識到位、綜合配套性強,按照中央頂層設計要求有序推進,步伐相對較快,已經完成了農戶承包土地的確權登記頒證工作,開展了農民宅基地外業測量工作,在此基礎上還建立健全了農村集體資產資源流轉交易市場和服務體系。平羅農村綜合改革成效已經顯現,促進了城鄉一體化發展,激活了農村土地資源,加快構建了新型農業經營體系,充分尊重了農民選擇權,有效保護了農民權益,對其他地區具有示范效應,發揮了試點地區應有的作用。
記者:從全國來看,推進土地確權有哪些意義?目前進展如何?
李國祥:推進農村土地確權有助于更好地保護農民權益,增加農民財產性收入。農村土地確權,有效地賦予了農民作為集體經濟組織成員的應有權益,增強了農民自我保護能力和手段,避免了村集體代理人侵害農民權益的風險。農民在現有法律法規和深化改革紅線框架下具有相當大的選擇權,可以根據自身實際情況,自主決定直接經營或者流轉或者轉讓相應權能,并從中獲得收益。
推進農村土地確權有助于實現農業農村資源優化配置。在確權基礎上,通過規范的農村產權流轉交易市場和服務,市場機制在資源和要素配置中就能夠發揮決定性作用,這樣才能更好地確保土地流轉集中實現規模經營是高效、有競爭力和生命力的。確權并賦予農業生產經營主體的不同權能,完善了農村產權結構,為農村市場主體優化組合要素資源加快發展現代農業和融合發展農村一二三產業創造了條件。經營權等可抵押貸款在一定程度上解決了農村市場主體發展資金瓶頸制約。
特別是,農村土地確權為新時期落實五大發展理念提供了動能。確權后,擁有權能的農民可以更加放心地流轉土地等資源要素,促進新型農業經營主體培育和成長,發展多種形式的適度規模經營,實現創新發展。確權后,允許符合條件的農民有償轉讓相應權能,更加有助于促進現代農業和新型城鎮化的協調發展。確權后,新型農業生產經營主體會更加注重并有條件實現綠色發展和開放發展。確權讓原有的農村集體成員和新型農業生產經營主體都能夠從中收益,實現共享發展。
農村土地確權具有廣泛的經濟社會意義。到2015年底,全國已有2300多個縣(市、區、旗)開展了農村土地承包經營權確權登記頒證工作試點,涉及2.4萬個鄉鎮、38.5萬個村,完成承包耕地確權登記面積4.7億畝。按照農村土地制度改革頂層設計安排,經全國人大授權,全國還選擇了部分地區開展農民宅基地、農村集體經營性建設用地等確權試點。
記者:確權頒證完成后,農民將可能獲得哪些實惠?
李國祥:確權頒證后,農村土地承包關系更加穩固,農民可以有效避免自身權益被侵害。直接從事農業生產的農民,可以更加大膽地長期投資土地,增強發展后勁,實現集約發展。希望發展的農民可以成長為新型職業農民,流轉土地發展適度規模經營,成為專業大戶或者家庭農場,新型主體權益可以得到有效保護,增加家庭經營收入。小規模土地的農民可以參加大田托管,省去了直接勞作的辛苦,既降低了農業風險,又分享了現代農業的高收益。
確權頒證后,不直接從事農業生產的農民可以更加放心順暢地流轉承包地,并獲得合理的租金收益,或者分配到股份收益。務工經商的農民選擇進城,權益有保障,成為市民而放棄農村集體成員權益可以獲得合理的經濟補償。此外,農民可以將賦予的相關權能用于抵押貸款,降低貸款難度和貸款成本。
記者:應如何建立農村土地規范化流轉機制?
李國祥:建立農村土地規范化流轉機制,一要構建流轉順暢的資源要素市場交易體系,村級要設立流轉服務站點,及時有效收集流轉供求基礎信息;鄉鎮要設立流轉中心,直接組織流轉交易或者匯集相關信息;縣市要設立有形的流轉交易場所和服務體系,確保流轉交易公開公正和流轉程序規范、流轉市場運行高效。二要增強流轉市場交易和服務功能,建立健全信息發布、政策咨詢、合同備案、價格評估、糾紛仲裁等服務機制。三要建立健全高效便民的監管體系,尊重農民自主選擇權,加強流轉農村土地的新型經營主體資格審查審核和準入條件設定,建立風險保障金制度保護農民權益,強化農地用途監管,防止農地過度“非糧化”傾向,嚴格查處違法“非農化”行為。經濟日報記者 喬金亮
中國鄉村發現網轉自:中國經濟網
(掃一掃,更多精彩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