眾所周知,鄉村建設的成敗,事關中國的未來。而鄉村規劃,則是鄉村建設必不可少的指引之一。然而,過去相當長一段時期內,規劃的學術研究、實踐探索主要聚焦于城市,鄉村規劃到今天仍然是個新課題,從理論到方法,大量問題亟待研究;并且真正理解和能夠投入鄉村規劃的人才還嚴重不足,卻又同時面臨繁重的編制任務、緊迫的編制要求。
正因為基本理論的儲備不足、理解鄉村的規劃人員缺乏、規劃管理機制不夠科學等等,規劃不切實際、流于形式的現象時有所見,導致有人甚至喊出“放下規劃的屠刀”,大力反對鄉村規劃。“以前有規劃嗎?傳統村落建得那么科學,那么漂亮”,甚至“風水師才是最好的規劃師”……似是而非的言論層出不窮,不斷地轉換概念、把不具有可比性的東西生拉硬拽在一起,仿佛指出了鄉村建設的葵花寶典。但是,今天的這個年代和風水師神行的那個年代畢竟大不同了,生產條件、生活方式、社會組織、人倫心理、工程技術都發生了徹底的變革……鄉村建設怎么能沒有規劃呢?人生沒有安排,走一步算一步地混,能行嗎?國家沒有計劃,想起什么搞什么,能行嗎?現在的鄉村面臨新一輪的建設大潮,如果不加強各級層面的規劃引導和控制,大家胡搞一氣,鄉村會成什么樣子?是否又會錯失一次歷史機遇?正是在總結經驗教訓的基礎上,為了用機制保障規劃編制的質量,住房城鄉建設部出臺了《關于改革創新、全面有效推進鄉村規劃工作的指導意見》(建村[2015]187號)。
傳統村落這類特殊的村落,更加不能沒有規劃。尤其是在保護任務緊迫復雜、保護發展矛盾日益突出、各種資源不斷投入、大批“鄉建”團隊涌進、心懷不軌的資本虎視眈眈的當下,如果沒有更科學的規劃、更嚴格的管控,我們珍貴的文化遺產,可以想象將會有什么樣的遭遇!因此我們不但不能“放下規劃”,反而應該更進一步強化規劃的編制、實施和監督。要堅決“放下”的,只應該是那些不科學的規劃思維和方法、那些把規劃當游戲來對付的人!
保護發展規劃存在的若干問題
傳統村落保護發展規劃,已取得了巨大的成績。目前列入國家級保護名錄的2555個村落,基本都編制了保護發展規劃,為村落現存的文化遺產建立了詳細的檔案,明確了保護范圍、保護對象、分類保護措施、控制要求,這些都為傳統村落的保護發展奠定了最初步的基礎,在實踐中有效地遏制了大拆大建、拆舊建新、不科學的開發利用等勢頭;而且調研、宣講、征求意見、公示、實施等規劃過程,對于提升各界的保護意識、強化村民的保護觀念,也起到了積極的作用。
這2555個規劃中,那些被專家們否決、或者反復修訂才勉強通過的規劃,所存在的主要問題,不完全歸納出如下。
(一)初心迷亂的規劃。
在編制要求、辦法的控制引導下,并以比較優秀的本子作為示范,有些規劃看上去中規中矩、似模似樣,該有的都有,也沒什么明顯的錯誤,可是總覺得哪兒有些不對勁。后來琢磨明白,這些規劃都是初心迷亂的規劃,也可以說是沒有“立場、視角與價值取向”的規劃,既不思考工作的意義,也不理解規劃的本質,沒有明確的追求,只不過是照虎畫貓,認認真真走過場、辛辛苦苦玩游戲,混點規劃費而已。
1、沒有信念的規劃。
沒有情懷的規劃。一說到情懷大家就要笑,可是這世上,沒有情懷能做什么事業?要編制好保護發展規劃,“情懷”恰恰是最先決的條件。否則就不必干什么規劃了,根據俺的經驗,只要跑得比城管快,在街上烤串的收入會更高。有的地方,對傳統村落保護發展其實并沒有什么熱情,上級領導要我干這個事兒罷了,弄個規劃單位來按要求編個規劃,嚴格按程序辦,弄完就算了個事兒,要他多想一事,對不起,為毛啊?乙方呢,你要給那些合租在筒子樓里、一日三餐盡是百度有毒外賣、幾乎一輩子買房無望,漂在北上廣深的規劃師們講情懷,良心是不是大大的壞啦?規劃不就是干活兒拿工資交房租水電買iPhone嗎。有多少規劃師對那個村子有感情?認識幾個村民?和幾戶人一起吃過飯?村民怎么種地賣糧吃喝拉撒,有怎樣的喜怒哀樂……全沒概念,規劃的內容就是抽象的規范要求,規劃的對象就是機械冰冷的地形圖,規劃文本就是東抄西湊的CTRL-V,規劃工作的核心任務就是催款……我不禁有些好奇,在“編”規劃的時候,有多少規劃師是帶著點理想和情懷而投入的呢?從相當一部分規劃成果中,我讀到更多的是:對地主非常不滿的短工們的干活態度。甲方乙方都缺乏責任心和使命感,缺乏積極的思考和為國家民族長遠計劃的擔當,規劃淪為流水線、程式化的游戲。
沒有追求的規劃。沒有信念的軍隊是一群烏合之眾,沒有追求的戰斗只不過是在屠殺生命。傳統村落保護規劃最深層的任務是傳統文化價值的存續和發揮,對房子古樹什么的保護只不過是為這個任務打基礎的初步工作。但作為外行我也能一眼看出,有些規劃根本就連這個初級的追求都沒有(說啥咧!你睜大眼睛看清楚,本子里不是寫了嘛,要實現“文化遺產的良好保護與傳承,保護與發展的良性循環……”blahblah,好吧)。如果非要說有追求的話,就是盡快“原則通過該規劃”。章節嚴謹、體例完備、應有盡有的規劃成果,裝幀漂亮精致……可惜,通篇都是無比正確的廢話,茫茫然、昏昏然,如夢似幻……有位前輩說得好:可惜了,這些規劃怎么要用銅版紙印呢?用軟點的紙多好,放在村口的廁所里起碼還能派上用場!
沒有認知的規劃。有些人認為規劃其實很簡單,拿個現成的本子套一套,結合實際情況改一改就OK啦!其實,規劃是一個非常復雜的策略設計和工作指引,對水平的要求是非常高的,絕不是抄抄條文畫畫圖,那只是表達規劃信念和追求、方法與措施的最末端技術手段。可是,有些規劃恰恰就只剩下了這些細枝末節,甚至過度醉心于這些細枝末節,卻看不到前置的思考。為什么要保護這個村落?她的價值究竟何在?坐實到哪些對象上面?保什么,保到什么程度;變什么,變到什么程度?近期、中期、遠期面臨的問題是什么?村民們的訴求是什么?現實中有哪些困難和矛盾?在現實的框框中,應采取什么樣的發展策略……算了,這個事本身就比較復雜,拿這么高的要求來評判現有規劃,實在不好意思,而且兄弟你知道嗎,規劃費才區區10萬呀,值得這么拼嗎……
愛惜傳統文化的真摯情懷、保護和發展傳統文化的堅定信念,對傳統文化價值作用的清晰認知,是做好傳統村落保護發展工作的前置條件。只有具備了這些,才可能真誠地投入工作,才可能理直氣壯地和錯誤的行為做斗爭;才不會被政績的指揮棒弄得團團亂轉,才不會為了一點可憐的規劃費就卑躬屈膝……然而,在這個越來越功利的時代談這些,連我自己都覺得很搞笑,信念的缺失,把這個社會搞成了什么樣子,大家都已經看得很清楚了。
2、敷衍應付的規劃。
規劃成果胡亂湊。沒有情懷、沒有追求、沒有認知的規劃編制,能做些什么呢?做不出好酒當然就只能在包裝上做文章,“以成果為導向”就成為最真實的規劃指導思想,按照編制辦法的要求湊出成果就行。項目負責人更多的是考量產值、成本,調研的人盡量少,時間盡量短,多找實習生畫圖節約人工……;規劃編制人員則是完成任務拿工資,就像法醫處理尸體那樣冷靜地把鮮活有機的村落肢解成各種不同的分工,整檔案的整檔案,寫文本的寫文本,畫分析的畫分析,畫現狀的畫現狀,畫基礎設施的畫基礎設施,流水線生產、僵硬拼裝,最后湊成一個本子……思考的出發點不是把傳統村落作為一個有機整體來分析理解,為她的存活想辦法找出路,反正花拳繡腿也是有套路的,文本上哪怕只有幾句話也要湊成一章以求“體例完備”;能以一張圖說明的肯定要拆成三張圖以求“成果詳實”;一個SU模型就切出幾十張透視圖,連SU模型都沒有的,就用什么“意向圖片”狂轟濫炸(度娘其實應該取代這些規劃院,因為它有海量的“意向圖片”)……至于這些章節圖紙到底為什么設置、對村落的實際工作到底有什么用,嘿嘿,我只是要完成規劃,那些不關我的事,反正規劃也不是拿來用的,本子好看,程序走完,甲方又了一事,乙方又賺一筆,皆大歡喜。
調查研究走過場。好的規劃,先決條件是對傳統文化的摯愛,其次是對規劃對象的深入研究與理解,為此現場調研是非常關鍵的。可是,除了極少數團隊能夠真的駐在村里扎扎實實地、系統地搞調查研究以外,相當多的情況則是去幾個人、花兩天工夫,旅游了一通就完成所謂的“調研”,做得好點的也充其量剛剛掃完房子,而掃房子的目的也只不過是“以成果為導向”,畫出本子需要的什么“屋頂形式圖”、“結構形式圖”、“建筑年代圖”、“風貌評估圖”……(說實話,我至今也沒明白這些花花綠綠的圖有什么鳥用,還搞得小伙子們熬更守夜地畫畫畫和女朋友的愛情小船說翻就翻)……好一點的團隊呢,還會搞個什么“入戶調查表”,讓村民三五分鐘填完,往規劃附件里一裝,意思很明白:兄弟,大哥我的規劃是以村民為主體的噢,是反映村民意愿的噢,規劃依據是杠杠的噢,你就別嘰嘰歪歪了……調研完了,連皮鞋都不用擦,和村長支書連面都沒見過,更不用說去鎮里縣里了解各級政府對村落保護發展的想法、條件和限制,更不用說去文物、旅游、農業、環保、發改、財政等部門把相關的資料都找齊、政策弄明白……回來就畫圖,現在的規劃師們好些像是IT界的程序猿,醉心于玩弄軟件遠多過對規劃本身的思考,畫到畫不下去了,就編唄,哎呀他們村的水是從哪兒來的啊?嗯,胡亂點個山頭畫個“高位水池”唄;哎呀他們的消防管線是怎么走的啊?沒事,你就沿著村內干道畫唄!哎呀你看這個房子,給它置換個什么功能呢?整個圖書室好的啦,村民亟需提高文化素養啊!我感覺村里應該建個幼兒園,納尼?沒必要?可我記得在村里見到的那幾個光屁股小孩好可憐……就在這樣的“調研”基礎上,規劃就完成了,如果規劃師的美術感覺好點,還能設計漂亮的版式、精巧的水印底紋、頗有創意的頁眉頁碼,再配上幾張阿克雞絲的分析圖,文本里拽上什么“憲章”……呔!兀那村長,過來獻上你的膝蓋吧!
價值評估盡廢話。價值評估,對一個村落的保護發展來說,是基礎中的基礎!是基礎中的基礎!是基礎中的基礎!你連要保護的東西到底貴重在哪里都不清楚,往下所干的事兒,不是浪費,就是破壞。但是這個非常難,要比較綜合全面地解讀出一個村落的價值,需要的是多學科結合的團隊、扎實的學術功底、認真負責的態度、比較開闊的眼界。目前很少有村落出得起錢來組建這樣團隊;規劃人員也主要是學規劃搞建筑的,而且是由學現代城市規劃和現代建筑設計的人構成,能夠把村里傳統建筑的價值說系統、說透徹、說具體,就已經是相當牛叉的夢之團隊了。可憐的現實就是,在下學習過的數百份規劃中,能把村落價值分析得比較扎實的,幾乎不到5%。其實根本沒必要真去讀那部分內容,只要看看目錄就知道了:在一些規劃文本中,“價值評估”這一章,要么壓根兒就沒有,要么就是和什么規劃總則、規劃依據、規劃目標、規劃框架等等湊合在一起,馬馬虎虎能夠一頁,基本上就是什么“該村始建于明代,歷史悠久,文化積淀豐厚,具有重要的歷史價值”;“該村傳統建筑是典型的徽派建筑,具有高度的科學和藝術價值”;“該村傳統風俗習慣保留完整,具有很高的民俗研究價值”……在這樣放之四海而皆準的價值評估的基礎上,規劃可不就只能套本子么?保護區劃可不就是亂畫圈么?保護措施可不就是拍腦袋么?發展策略可不就是吹牛皮么?整個規劃無論看起來多么金碧輝煌,也只是建立在流沙上的大廈,如果執行,這村落會折騰成什么樣子!不過,嘿嘿,天底下沒一個村鎮干部會那么二,大家放一百二十個心。
3、觀念有誤的規劃。
思維滯后的規劃。21世紀,我們正在朝著生態文明轉進,那些仍然留存有符合生態文明時代要求的優秀文化、生產生活方式的傳統村落,尤其具有不可替代的價值。但很不幸的是,有些規劃師仍然還是在從工業時代的、城市的、西方式的價值觀出發,看不到、看不清楚傳統村落中哪些是要保護的部分,哪些才是可以改動的,對國內外遺產保護的理論一知半解、生吞活剝、斷章取義,什么“原汁原味”保護傳統村落,什么“堅持修舊如舊的原則”,或者干脆相反,動不動就是什么“民宿”、“旅游”、“打造”……如果這些規劃也能實施,最終的結果就是村落淪為城市文化或外來文化的附庸或贗品,失去自身獨立的、可貴的價值。
觀念錯誤的規劃。有些規劃,傳統村落作為中華民族優秀傳統文化基因庫這個最基本的定位,沒有得到應有的重視和堅持,導致保護發展觀念和措施的偏差、錯誤。最常見的如重政績不重民生,忽視作為文化的主人、生產生活主體的村民,造成好大喜功、大包大攬、大干快上、強制改造等現象;忽視傳統生產方式的保護,造成村落失去存續的根基;重人文不重自然,割裂村落與周邊自然環境的關系,破壞與選址、營建等有直接關系的山體、水系、植被等;重物質不重文化,造成生活習俗、民間文獻、方言、傳說等消失,沒有文化靈魂的鄉村失去了保護和發展的內源動力,傳統村落只剩軀殼;媚外而辱內,只注重傳統村落對外來者的價值,盡力討好諂媚,而忽視其本身內在價值的挖掘和發揚,造成傳統村落逐漸媚俗、扭曲;重當下而輕長遠,只注重對當代人的價值,忽視其長遠的價值;造成急功近利的現象;重“顏值”不重“內涵”,涂脂抹粉造成資源浪費;重“整齊”而不重“生機”,盲目追求修復到某一特定階段的“歷史風貌”,隨意清除規劃者“看不慣”或者認為“不美”的歷史痕跡,造成歷史信息的損失;重建筑而棄環境要素,只重集中連片區,忽視村域內的或者零散的傳統資源,任其毀壞,造成鄉村風貌和特征的毀失與異化,損害村落的整體價值;重文物不重一般建筑,造成未列入各級保護名單的傳統民居等未納入保護的視野;重“正”不重“負”,價值判斷政治化,厚古而薄今,將遺存價值簡單地與年代掛鉤,忽視對同樣承載有重要歷史信息的近現代甚至當代遺存的保護……好吧好吧,像祥林嫂一樣喋喋不休有意思嗎?種種錯誤的保護發展觀念窮舉得完嗎?打住打住。
為虎作倀的規劃。比起敷衍了事的規劃,有些規劃更加有害、可怕。敷衍了事的規劃,大家只當是個玩笑,叫個收廢品的來拉走就行了。但有些規劃,卻是忠實地按著權力或者資本的指揮棒起舞,“保護”只是個幌子,相關內容只有幾頁,聲稱“要保護自然環境、整體格局、有價值的傳統民居、非物質文化遺產”,草草了事;而“發展”才是重頭,費盡心機、大肆雕琢,簡直就是個旅游規劃、創意規劃,拆房子、填水塘、占耕地、拓道路、砍古樹,為了從規劃上給某些人“發財”掃清道路,無所不用其極,為了“發展”,真正寶貴的遺產沒人管,偽造的、復制的、變異的、美化了的、外來的假冒偽劣建筑大量興建;傳統文化沒人發掘,虛假的、惡俗的、商業化的民俗表演卻群魔亂舞;村民被驅逐,腰纏萬貫的外來商人盤踞在古失去靈魂的老房子里販賣“文創產品”……。傳統村落這種寶貴的文化遺產淪為一種具有經濟潛力的不可再生資源,社會、歷史、文化、情感、科學、藝術價值被統統忘卻,傳統村落保護的首要動力變成了能通過保護活動產生經濟效益。以這樣的認識作為出發點,傳統村落的過度開發、過度商業化、違背完整性、真實性要求的各種措施自然也就比比皆是,保護性破壞也越來越常見,而且人為制造保護與發展的“矛盾”。
4、為了自嗨的規劃
與目的在于創造新城市或新建筑的常規規劃設計不同,保護發展規劃的對象是既有的文化遺產,主要應采取減法,剔除危及文化遺產安全的因素,剔除妨礙村民生活質量提高的因素,如果不得己要加點東西,其目的也應該是為了強化安全(比如弄個防洪堤什么的)、發揚文化(比如建個手工傳習所什么的)、保證村落的可持續性(如基礎設施和公共服務)。
然而,習慣了創造新東西的規劃師建筑師們一時半會兒還適應不了這種減法,總是按捺不住創作的沖動;再加上不愿意也沒能力去挖掘、解讀、發揚文化遺產,對文化遺產、村民們現存的問題和需求又不進行認真的分析,所謂的保護發展規劃,就成為一種自娛自樂的表演。小伙伴們,這村對咱們不錯吧?那可不,上次調研的時候還殺了雞給咱吃呢。所以咱們別辜負啊,打開腦洞,為村子打造點好東西吧,要對得起設計師這個稱號噢!規劃結構嘛,俺覺著可以在村里整出一軸兩帶三中心四片區,氣派,胡書記看了肯定喜歡……小氣,能不能有點追求?好吧好吧,兩軸三帶四中心六片區,恩恩,是這意思,畫吧,發展帶、生態帶多找幾個意向圖片,上次在上海聽講座,有個專家給我們看過的那個法國村子,啥名兒來著?相當不錯,記得整上啊……給村里整個八景怎么樣?杏花含情、瓊島春蔭……有啥瓊島啊……不好意思哈,改改,古墓春蔭,怎么樣?八錯八錯,繼續整……那些裸磚墻咋整治啊?現在不是流行3D畫嘛,咱們出點新,畫Hello Kitty、哆啦A夢、火影忍者,怎么樣?哇哈哈!好主意!這個村怎么發展?就是成為天下第一動漫村!這創意太牛叉了……老大,俺琢磨著吧,立個文筆塔在對面山上,肯定保佑村里娃娃高考上榜,改善教育水平,咋樣?嚯!小子長進了啊!我都沒想到,很好,你趕快建個模,咱們整上三四張透視圖,評審會上讓專家看看咱的水平……哎呀我不是學古建的,哪里知道塔怎么搞嘛……靠,那就上網上買個現成的SU模型嘛,還要老子教你……看看這個水塘哈,形狀有點不規則,規治規治,弄成個陰陽魚,周邊給整上八卦鋪地,提升村落文化內涵,順便大媽們還可以跳廣場舞……還有啊,文化旅游公司的錢總有個想法,在每條巷子里都掏條水渠,照著麗江做!小橋流水人家,嘖嘖,在北方誰見過?黃金周肯定人山人海賺飛了……經過艱苦的努力,宏偉的藍圖畫出來啦!每個節點都充滿了創意!每個建筑都賦予了新內涵!熬夜到雙目通紅的小伙伴們緊緊地擁抱在一起,流下了激動的眼淚:彪悍的規劃人生,不需要解釋!
(二)只能“掛掛”的規劃
1、沒有主人的規劃。
如果您家搞裝修,裝修隊的非要指手畫腳,這兒你得鋪木地板,衛生間最好別用浴缸,天花板一定要涂成嫩綠色,墻上必須畫個光頭強……是個人就受不了,滾粗。可是在傳統村落保護發展規劃的整個過程中,村民出現過嗎?傳統村落是誰在里面生產生活?是村民。傳統文化的主人是誰?是村民。規劃影響的人是誰?是村民。“堅持以村民為主體”,幾乎所有的本子都這么聲稱。可是別的不說,您仔細看看規劃編制組成員,從院長、所長、教授級高級規劃師到實習生,一堆人里面,別說村民了,99%的規劃中連村主任、村支書的名字都沒出現過……最離譜的是俺有次和一位村長聊規劃落地到底有什么問題,他一臉茫然,咱村編過規劃?俺咋不知道咧?我頓時明白了,縣里面出了錢,請人編了規劃,縣里評審后存檔備案就完了,規劃與他何干?以村民為主體停留在口號層面,村民實際缺乏參與規劃的渠道與能力;村民調查流于形式,規劃成果難于理解……還有人提到,和村民溝通太困難,土話又搞不懂,什么是軸線也不明白,在地形圖上連自己家的房子都找不到……聽著這些訴苦俺就有點一言不合了,那您還干啥鄉村規劃呀,趁早去讀博是正經,反正俺們村民不是按照您的空間句法去過日子的。沒有主人的規劃,能實現得了么?又是一場游戲一場夢罷了。
2、多規沖突的規劃。
這年頭,各級、各部門對規劃那個重視啊!國土的、環保的、交通的、水利的、文物的、農業的、旅游的、景區管委會的、旅游開發公司的、民宿投資客……都在編規劃、做設計。可是,這些部門像是老死不相往來似的,規劃之間互相打架沖突的地方不少,重復浪費的部分不少,難以執行的內容不少……某規劃局的同志苦笑著給我看,有個村居然編了十八個規劃!噢賣糕的!就算10萬一個,180萬就這么沒了,180萬就買了一堆廢紙!看來這個村實在太富了。好吧好吧,多規合一、一張圖干到底的問題非人力所能解決,說也沒用。但如果已經有了整村的文物保護規劃,又何必要再編一個保護發展規劃呢?就算要編,對既有規劃的分析、修訂、銜接和統籌,至少是應該做到的吧?作為升斗小民,真的理解不了。
3、假大空的規劃
沒有清晰堅定的追求、沒有扎實的調查分析、沒有科學的價值評估,規劃還能干什么?無非就是為了完成任務而堆砌規劃內容。指導思想假、成果體系大、實質內容空,看上去鶯飛燕舞熱熱鬧鬧,可是村民、鄉鎮干部到底需要什么樣的規劃,拿規劃來解決什么問題,怎么解決,對不起,真不關心。一般說來,假大空規劃的標配,不完全總結如下:
一是大而全卻什么也不解決的體系。就像是街頭最搞笑的那種餐館,玻璃窗上貼著“川魯粵潮重慶火鍋杭州小吃蘭州拉面”,啥都有,你喜歡啥就有啥。要高深的?請看我的規劃指導思想、指導原則、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原則、開發利用指導原則……還嚇不尿你。要好看的?沒問題,客官請看,有分析圖(用Illustrator畫的哦,在PPT上還有動畫呢,包你看得吃嘛嘛香)、透視圖(3D建模,VR實效哦)、意向圖(什么都包啦!大到你村子發展的遠景,小到一個垃圾桶、指路牌的具體樣子)……有我沒提到的嗎?領導您瞧好了,從要保護什么開始,到建筑的分級分類整治措施,到規劃實施保障,到分幾期實施,到旅游產業的定位,甚至公廁應該采用什么標準,俺都寫上、畫上啦!可是,大師,俺到底該怎么保護俺村的老民俗呢?嗯哦?!難道您不認識漢字?Look,(沾口水翻動書頁聲)這不白紙黑字寫著呢么:
第118條 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措施:
(1)貫徹“三個代表”重要思想,落實科學發展觀,堅持“保護為主、搶救第一、合理利用、傳承發展”的理念。
(2)堅持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的真實性和整體性,在有效保護的前提下合理利用。
(3)采取有力措施,使非物質文化遺產得到確認、尊重和弘揚。
(4)加強非物質文化遺產的研究、認定、保存和傳播工作,建立科學有效的非物質文化遺產傳承機制。
好吧,確實寫著呢,四大條呢,I服了U。
二是大抄正確但無用的文字。每個衣冠楚楚一本正經的規劃,都有什么指導思想、規劃依據、規劃原則……嗯哈!從中央到縣里的文件抄了一遍,可以可以,如果抄得完整無缺,也省了大家重新去整理的工夫,直接復印就可以作為文件匯編發下去學習,讀讀更健康。只是大師啊!您的規劃依據里有A縣的文件,那是在河南吧?可俺這村在河北哦!難道國家對行政區劃有調整……規劃目標,嗯吶,這個必須有:加強***村傳統村落建筑遺產的整體保護,繼承和發揚優秀的歷史文化傳統,加強環境整治,改善居民生活環境,合理發展旅游經濟,促進社會、經濟、文化可持續發展……激動了吧?鼓掌鼓掌。技術路線,啊?啥玩意兒?俺讀書少可也別隨便欺負俺。路線是什么意思?有什么用處?給你自己整理思路呢,還是教導俺跟上您的路線:把握全局,統一規劃,分清主次,突出重點,分期整治,留有彈性,將規劃的科學性、前瞻性和實施的合理性、可操作性有機結合……太正確了,掌聲在哪里?接下來大師告訴俺應該保護什么了:保護自然山水環境、空間格局和整體風貌、傳統建筑、非物質文化遺產……阿彌陀佛!無量天尊!雖然俺是個外行,可俺也知道要保護這些東西啊,您抄了半天除了自個兒嗨皮,考慮過我的感受么?!更何況,讀這些廢話是要花時間的!打印這些廢話是要用紙的!運輸是要產生排放的!俺捧在手里是很累的!翻看這大本子是很苦惱的!聽說還有專家扛著這些本子去現場核實情況,真心佩服!反正俺這小身板確實是扛不動的……
三是大湊神頭鬼腦的圖紙。任何一個本子,第一張雷打不動是區位圖……好吧好吧,讓評審專家們知道這村子究竟在祖國的哪個旮旯,很必要吧。但是,您畫的那些漂亮的圈圈,什么半徑500km之內有上海,1200km之內有北京,是嘛意思呢?潛在的規劃邏輯難道是……這個村子是要勾引北上廣深的廣大闊佬?好吧,是的,面包總會有的,闊佬們總會來的。然后,就是什么一堆現狀評估圖,評來評去,俺還是不知道這個村有什么問題,圖片倒煞是好看,版式之精美,字體之妖嬈,小情趣之豐富,相比之下宋代雕版就形同垃圾。屋頂形式圖,區分什么平屋頂坡屋頂,好吧,可以有。結構形式圖、年代圖、層數圖、風貌評估圖……好吧,多畫點圖,甲方看著也歡喜,覺得錢花得值(廢紙可不都是論斤賣的么)……可是這里面至少有兩個大問題。一是畫這些圖的目的到底是什么?評價建筑的建造年代到底有什么用呢?跟進的規劃措施難道就是某年之前建造的房屋就要干掉?如果沒有跟進的規劃措施,畫這些圖干什么呢?第二,更可怕的是,這些漂亮圖畫內在的神邏輯就是:把建筑的保護價值肢解成什么屋頂形式、結構形式、建筑年代、建筑風貌來進行評價。什么建筑風貌分析圖就最多就分為什么協調、不協調、不影響這么幾種,這是赤裸裸地逼迫規劃人員將豐富多彩的村落建筑格式化、標簽化、簡單化,難道涂上同樣色塊的兩個建筑,其價值和保護措施就應該相同了么?俺雖然是外行,也明白這種邏輯根本就是錯誤的!幾張圖一湊,一個磚混結構、平屋頂、風貌不協調的建筑難道就沒有價值了?就該被拆掉了?事實上,我見過太多的規劃,直接把“建筑風貌評估圖”的圖名一改,就變成了“分類保護措施圖”,什么意思呢?建筑的保護價值就完全等同于它的風貌是否協調!可惜,貌似大家都在執行這樣的圖紙體系……好吧好吧,大家都在做的事,能有什么錯誤?說多了露怯。還有什么生態敏感分析圖、坡向分析圖、日照分析圖,甚至能把地塊切成以平方米為單元來分析,花花綠綠的碎塊看得人頭暈眼花腰酸腿痛,很牛叉的趕腳,但是但是,圖是有了,可是翻遍文本、說明書,也找不到和這些圖相呼應的內容……后來我明白了,估計是單位里來了個狂熱的GIS發燒友做實習生,就讓他整幾張圖湊進本子里提升規劃的B格唄,可別讓丫閑著……好吧好吧,這些圖就算真沒用,至少也沒害處吧?最惡劣的是那一波又一波神風特攻隊一般來襲的“意向圖”!我見過的最離譜的規劃,是用“大!日!本!國!”和屋的屋頂作為“意向”來“整治”中國南方的民居!這個規劃師在上度娘搜圖片的時候,哎,估計度娘優先給了他日本圖片吧(好想念GOOGLE的說)。
四是大玩形式上的花槍。這年頭,外表永遠比內涵重要,長得漂亮點,少干30年,規劃也是這樣。在各方的共同努力下,以貌取人的妖風漸漸刮起。有些干部呢,只要不是他老家,對那個村子也不會有什么感情,更不想費心去琢磨什么樣的規劃是好規劃,當然就只能像看小人書一樣看本子,本子厚實、裝幀漂亮、透視圖多,唔,這家單位好,良心規劃,國際品質。有次我混跡一個評審會,領導剛掂了掂本子,臉色一沉就問身邊的規劃局長:你們花了幾十萬,就搞來了這幾十張紙?!大跌眼鏡(套話而已,其實我讀書少用不著戴眼鏡),沒想到真的有人認為,規劃質量是論斤來稱的!300頁的本子,價值就一定比100頁的高?這是收廢品的思維。可惜有些規劃設計單位,就按制作廢品的思維在辦事,花在怎么做本子的心思遠比規劃本身還多,文本呢,本來5號字、行距1.5倍看著就比較舒服了,偏偏要定為4號字、2倍行距這樣頁數可以撐多點;本來80克紙打印就可以的,非要用120克,還硬殼精裝,中間還弄個綬帶,搞得那些本子就像裝滿了黃金的手提箱一樣,準備評審會的小伙子在搬運的時候累個半死;俺見過的最恐怖的本子是:裝在棺材一樣的木盒子里,盒蓋做成了窗戶的樣子!半夜里檢查會場的時候看見這玩意兒,牙齒咯咯打戰,只擔心貞子從里面爬出來……喂,那誰,為了這些終將被扔進垃圾堆的本子,擠掉了多少本該發給員工的獎金啊,砍掉了多少棵樹啊,您就一點兒也不肉痛?
4、拍腦袋的規劃
既然編規劃的人初心迷亂,敷衍了事,編規劃的唯一目的就是混倆規劃費,基礎研究不深入,調研流于形式,很自然地,規劃措施也就只能拍腦袋、胡亂定,反正只要能通過評審就行,對吧?比如,最常見的拍腦袋就是保護區劃,連概念也拍腦袋,搞出什么嚴格保護范圍、普通保護范圍的人也有;區劃邊界更是沒有道理可講,保護范圍就是圍著老房子墻基畫一圈吧。哦?顯得小了點?形狀不好看?嗯,確實有點,這樣,北邊就到那條村道,南邊就到河岸,西邊沒參照物?討厭,那就從村委會往西1000米吧!建設控制地帶呢?這個,保護區劃是要一圈套一圈的嘛,你直接把保護范圍的邊界往外推20米?哦不,看上去小了些,整大點,彰顯我們保護文化遺產的堅定決心,外擴100米吧。什么?邊界切在一些房子上了?哎呀說你笨你還真傻,遇到房子的時候就往外挪一挪嘛!環境協調區……這個嘛意思?不太明白,干脆你就把村域范圍描一遍當作協調區邊界好啦!棒棒噠,保護區劃搞定!保護管控規定,嗯哈,這個容易,去度娘文庫down一個文物規劃的本子下來,抄上去就可以了,難道還會有什么不同么?哦對,建控地帶限高,限9米吧,ちょっと待!9米有點不好意思,村民蓋不了3層房啊,限12米吧。所有平屋頂的房子,把色塊改成橙色,圖例是“改為坡屋頂”,風貌要協調啊!把建筑層數圖找出來,保護范圍內所有3層以上房子統統降為2層……啊啥?這是個古塔?哈,差點把5層塔給降成2層了,都怪你們涂色塊的時候不仔細……好吧,保護的事兒咱們整完了,整基礎設施吧。按城市住宅區規范鋪設消防管道、定消火栓位置……嗯?村里到處都是池塘?瓜娃子,咱們干嘛那么麻煩……村口設個污水處理站!污水管、雨水管分開!管徑么?按百年一遇來算!建造和運營費用?那和咱搞規劃的有什么關系嘛!木腦殼……乒乒乓,咚咚鏘!基礎設施搞定!公共服務搞定!防災減災搞定!發展規劃啟動!該村定位為北方的麗江,2020年末,成為5A級景區,游客量50萬……發展規劃搞定!規劃分期,一般是怎么分的啊?近期,2015-2016……啥?規劃評審完就得2016了?好吧好吧,改成2016-2017……
&……%¥#@@@@*&……%¥¥¥!!!
5、沒有售后的規劃。
當前的鄉村規劃編制、管理人才那個缺啊,有些地方連鎮里設個規劃管理所都做不到,所里有限的人員還分成三六九等的編制身份,薪水微薄工作繁重,面對量大面廣的鄉村,規劃管控有心無力。假大空的規劃就像天書,村落保護、建設遇到點問題,也不知道問誰,村鎮干部只好硬著頭皮干,保護發展得好不好呢,關鍵就看村鎮領導了,和那些編制規劃的大師巨匠其實沒什么關系。規劃設計單位呢,規劃成果通過評審后合同就結束啦,而且就那點規劃費,還要跟蹤服務?就算再有情懷,我也是個人啊!在人家餓著肚子的時候和人家談情懷,非奸即盜。于是規劃就成了一錘子買賣,銀貨兩訖后,咱們相忘于江湖吧。
(三)耗盡洪荒之力的規劃。
1、缺人編規劃。
缺人才。鄉村建設,一直存在著人才短缺的問題。就算全國的高校都開設了鄉村建設專業,火力全開一年能招到幾個人?而且這幾個人中的大部分說不定都瞄著北上廣深,如果真回村里干,估計得被父母揍成狗。現有建筑院校的學生呢,學的都是城市規劃、城市建筑那一套,而且相當一部分人更熱衷于犀牛瑪雅參數化設計GIS/PHOTOSHOP/SETCHUP……活脫脫一個盜版軟件狂,對規劃和建筑本身反而思考不多。這樣的牛人下到鄉村,估計人家連他在說什么都聽不懂,還談什么尊重鄉村、理解村落。而且,要干好傳統村落保護發展規劃,所需要的知識結構是多元的,可是傳統村落一般每村10-20萬左右的保護發展規劃費用,怎么可能請到什么文化、歷史、農業、環保……等專業的人員參與規劃呢?
缺團隊。要干好一個村莊規劃,所耗費的成本比一個幾十平方公里的新區規劃只多不少,但是費用可能還不到十分之一。有技術力量的規劃院或設計公司,因為成本高、收益小,不愛干鄉村規劃,那有點用薩德系統打蚊子的感覺。就算可以不計成本地為村落保護做貢獻,最多也就編幾個村,意思一下,完成政治任務。對鄉村建設有情懷的小型規劃設計公司倒是比較靈活,可這樣的公司有多少呢?而且5、6個人的團隊一年能編8、9個高質量的規劃就足以讓規劃師起得比雞還早睡得比狗還晚了;如果一年編了十幾個甚至幾十個規劃,那規劃的水準是不想而知的。于是乎,一方面急如星火,大量的村落沒有規劃、無序建設;一方面又找不到合適的團隊,甚至什么“威特華斯旅游創意策劃公司”(類似的洋名字公司吧)也進軍保護發展規劃了,各種人模狗樣但實質內容空空如也的規劃,甚至有害無益的規劃,就此涌現。
缺資格。咱們這個社會,對資格那是相當的講究。明明能編好規劃的單位本來就少,可是有些地方還給鄉村規劃抬高門檻,什么只認可5家單位在本縣做規劃,什么傳統村落規劃編制必須具有乙級以上資質,什么必須有5年以上的村莊規劃業績……把控規劃質量是必須的,防止規劃設計單位來騙吃騙喝是可以理解的,可是能不能想點別的招?規劃資質是怎么演進而來的,對鄉村規劃有什么意義,在下沒有研究過,不敢多說。但就在一些鄉村中看到的實際情況而言,這個東西在許多地方不但不能保證規劃編制的質量,反而給村鎮帶來了更多的麻煩和成本。甲級單位編的村莊規劃就比丙級的好三倍?費用貴三倍罷了。而且資質一定能保證規劃的質量?只能說呵呵了,圍標、掛靠、轉包,大家都玩得麻溜著呢,無非就是在本來就菲薄的利潤中再被切走一大塊罷了。就實際情況而言,村鎮干部才真是干規劃的好手,至少他們掌握的情況更為系統全面、真實可靠,而且守土有責,不像有些設計單位那樣胡亂編個規劃拿錢走人。但是,問題在于他們沒有資格也不會AUTOCAD啊,于是就只好十幾萬幾十萬地花出去。事實上,我就聽某村鎮干部說過,花錢編個規劃走走程序,然后自己該干嘛干嘛,最后根據實際建設情況“修編”一下規劃,也是沒有辦法的辦法。唉,何苦呢?村鎮的錢來得容易么?這種游戲玩起來很嗨么?
缺時間。我們有搞運動的傳統,規劃也要大干快上搞突擊,有的縣兩個月之內搞掉了20幾個傳統村落的保護發展規劃,厲害吧?怪不得常常抱怨“規劃怎么難落地呢”?我聽到過最離譜的是,從調研到提交評審,甲方要求7天時間。可能嗎?猴子派來的救兵也搞不定啊。當然,最終7天之內規劃成果也交上來了,只要思想不滑坡,辦法總比困難多。只是這個規劃的質量,呵呵,呵呵,。在這里提個小建議,如果村落里還留有些值得保護的東西,就盡早做個保護發展的規劃(就是個工作計劃,沒必要非得搞些什么正襟危坐的規劃),要有這樣的意識:俺們村做保護發展規劃,和有沒有納入保護名錄無關。
2、缺錢編規劃。
甲方缺錢。有次有位村長領著村里的一位德高望重的老人,帶著一籃子竹筍、一箱土雞蛋,坐著火車找到我,說村里想要財政的資助,可是沒有規劃又得不到資金,要編規劃呢又拿不出那十幾萬,鄉里縣里也拿不出錢,要他們自己想辦法。那個老人快80了,提著竹筍氣喘吁吁地站在我面前。還好,后來找到他們一個開規劃公司的老鄉,人品爆發把這規劃給編了。要知道,相當一部分傳統村落是在老少邊窮地區,要人家拿出十幾萬幾十萬來編個規劃,唉,想想也辛酸,像云、貴那些一個縣就有幾十個傳統村落的地方,規劃費少說也要付掉2、3百萬,貧困縣哪!可是另一方面,那些天天吃著泡面來回擠地鐵3個小時上班的規劃狗們,就不是人么?就不要錢過日子么?唉,鄉村規劃,說起來都是淚。
乙方虧錢。一些甲方,僅僅因為付了幾個銅板(訂金)給設計單位,就不把乙方當人。千里之外的某個縣,周一上午大領導安排工作一時興起,周二下午就得匯報,下面職能部門就雷厲風行,根本不考慮接到命令的規劃設計單位是何樣的心情?一上會吧,那是相當的重視,規格那是相當的高,四套班子、二十幾個局委處辦全到,光本子就得打二十幾套,就只是為了開會的那幾十分鐘翻翻(弱弱地問一句,他家難不成有親戚是開物資回收公司的),每套500塊吧,1萬多沒了(在全國范圍,2555個村的規劃,各級評審完估計每個村平均要打約20套本子,每套本子連檔案估計平均是200頁,將近1千萬頁,哪怕是廉價的90克A4紙也將近百萬公斤的紙被干掉了……)……動輒3、5個專家,每個人800塊的專家費總得給吧?加上起碼得派2個人出差(別以為搞規劃的都是忍者神規,20幾套本子,一個正常人真心扛不動)……一次匯報近3萬塊錢就這樣出去了。鄉鎮審完,縣里再審,市里也不能閑著呀,總得找點事兒干干吧?省里又再搞一次……蒼天啊!大地啊!現在很多村能出得起的規劃費也不過十幾萬啊!還想不想讓規劃設計單位活下去……要知道那些規劃師拿的除了工資,單位還得有房租水電五險一金所得稅增值發票……更何況很多地方還必須搞招投標表演,寬松點的也得玩一次定向采購游戲,什么購買標書、響應文件制作、評標專家費、中標保證金、圍標單位的資質借用費……一分錢都還沒見到呢,規劃設計單位很可能就已經付出幾萬元了……總之,七搞八搞,那點規劃費可能連渣都剩不下;更何況甲方往往還有拖款大法,甚至還有“通過各級評審后再付40%……”、“拿到中央財政資金后再付30%”諸如此類的暗黑條款(在這里我可以負責任地報告各位領導,但凡同意這些條款的,一定不是正常人,您得想仔細了)。在近來的高壓下,農民工的工資是不敢拖了,可是規劃設計單位嘛,嘿嘿,不尿他。拖到主管的人換了,尾款就基本無望,不知道有多少規劃師曾經哭昏在廁所里……英雄啊!放過這些可憐的“忍者神規”吧!沒日沒夜的干,小小年紀就頭發都白了,還只是混個溫飽……
作為甲方,應該意識到,劣幣驅逐良幣,那些為了幾千塊錢的利潤,就笑得像兔子那樣諂媚著接活的“規劃設計單位”,其居心和水平是可想而知的,除了糊弄了事,還能有任何其它的選擇嗎?當然啦,也不排除他是大圣人,人家根本不要錢,玩的就是情懷——只是,這種慈善家,您遇到過嗎?至于那些奸笑著要給您“免費規劃”的,嘿嘿,就算您沒親歷過,也總聽說過街頭那些“免費體驗”的把戲罷?
3、缺機制激勵好規劃。
這個了解不多,就有限的接觸范圍來說,主要是該管的沒有管到位,比如規劃編制的標準不統一,各地、各設計單位根據自己的理解自行其是;不該管的又限定得過死,比如地方上隊規劃的資質要求,各部門不同的政策、指導意見、審批要求等等;規劃編制的程序繁瑣,幾萬塊錢的規劃也要弄個招投標反正大家誰也不擔責任;不必要的要求無端增加規劃成本,比如一個小山村也要求1:200地形測圖,為毛呀?評審環節多、要求不一,各級評審的口味還不一樣,縣級評審肯定了的,市級評審又被干掉,搞得規劃設計單位無所適從,不敢堅持自己的正確做法,卑躬屈膝,以求得“原則同意通過該規劃”……
就說評審這個事兒吧,在下無知,本不該胡言亂語。只是有些疑惑。一個是那么多的評審環節,那么多的人力物力財力時間的投入,實質意義何在?鄉鎮、區縣的評審是必須的,因為這還是自己地面上的事,村落的保護發展必須和鄉鎮、區縣的大盤子結合,可是市、省級評審呢?評審專家知道這個村的實際情況么?切實了解村落的價值和問題么?而真正該審查規劃的村民,卻沒有資格參與,最多事后有個“公示”給他們看看。二是評審到底抓什么?肯定什么?否決什么?在縣級評審見過少數“專家”過于拘泥于一些細節,什么章節體例啊錯別字啊什么的,什么傳統村落檔案不能代替基礎資料匯編啊什么的,明察秋毫之末而不見輿薪,抓住文本圖則上的一點無關大局的小錯就興致勃勃;更可怕的是觀念陳腐、措施教條、一知半解而不自知,什么保護區劃就應該圈圈套圈圈啊,什么村落就要“原汁原味”啊,什么整治必須“修舊如舊”啊,什么新建應該“原形制原結構原材料原工藝”啊……唾沫橫飛地刷存在感,聽得人心中不可遏制地悲涼。
有沒有更好的評審機制和辦法,既能把控住規劃的質量,防止規劃單位胡作非為,又能切實減少規劃編制的成本呢?
在缺人缺錢缺時間缺機制的條件下,怎么能編出真正符合傳統村落保護發展需要的規劃呢?規劃設計界都知道“設計三原色”的規律:又快又好的規劃,就賊貴;又好又便宜的規劃,等著有情懷的人吧;又快又便宜的規劃,是個鬼;又快又好又便宜的規劃,讓我大聲告訴你:不!可!能!
但是,傳統村落保護發展工作是在和傳統村落的破壞情況打仗!是在和文化遺產滅失倒計時賽跑!容不得漫無目的、掉花槍、裝樣子、耍把戲的保護發展規劃!容不得拖沓延遲!我們只有想辦法把不可能變成可能!就是:保護發展規劃,甚至擴大到鄉村規劃,必須又好、又快、又便宜(設計院的朋友們真的不要打俺啊,俺就是暢想、幻想而已,在現實中是不太可能的哈)!
中國鄉村發現網轉自:鄉村文化人 微信公眾號
(掃一掃,更多精彩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