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現在的位置: 鄉村發現 > 首頁 > 主編推薦

趙秀玲:信息化促進鄉村治理方式轉型

[ 作者:趙秀玲  文章來源:中國鄉村發現  點擊數: 更新時間:2016-09-23 錄入:王惠敏 ]

今天,信息化已成為全球發展的戰略性機遇,幾乎每個國家、地區、領域、個人都難以置身事外。作為擁有近14億人口的發展中國家,我國更是以空前的規模、速度、效率進入信息化尤其是“互聯網+”的行列,這其中當然包括廣大的鄉村和農民。不過,在推進信息化發展的過程中,如何理解黨和國家對信息化的高度重視,如何在鄉村基層利用信息化帶來的一些新優勢促進鄉村治理方式的變革,尤其是在肯定成就的同時避免錯誤,這是需要加以注意的。

鄉村信息化建設得到重視

黨和國家高度重視信息化在鄉村的推進。在1997年召開的首屆全國信息化工作會上就提到,要“在農業、工業、科學技術、國防及社會生活各個方面應用現代信息技術”。2007年,農業部出臺《全國農業和農村信息化建設總體框架(2007—2015)》,明確提出以“信息化”推進農村現代化發展的整體思路,這包括:以信息化推進現代農業發展、提升農村公共服務和社會管理水平、建立健全鄉村兩級信息化組織、創新鄉村信息的農村信息化發展路徑。

2014年2月,習近平總書記在中央網絡安全和信息化領導小組第一次會議上發表重要講話強調,“沒有信息化就沒有現代化”。2015年8月,商務部等19家單位聯合下發《關于加快農村電子商務的意見》,將“互聯網+農村電商”緊密聯系起來。2016年4月,習近平在網絡安全和信息化工作座談會上指出,“網信事業代表著新的生產力、新的發展方向。”國務院在部署“互聯網+流通”行動中,李克強總理也提出“要加大農村寬帶建設”,中國農村要在2016年成為寬帶建設重鎮。2016年7月,中共中央辦公廳和國務院辦公廳聯合印發《國家信息化發展戰略綱要》,這是從戰略高度對國家信息化發展提出的更高要求和建設目標。其中提到,“科學靈活選擇接入技術,分類推進農村網絡覆蓋。”

鄉村治理應當有更高的奮斗目標和要求,信息化為鄉村治理提供了更廣闊的發展空間。要實現鄉村治理方式的重大轉型,應當從信息化向鄉村傾斜開始,借助信息化戰略發展的重大機遇,撬動鄉村治理這一巨大板塊。

頂層設計與鄉村治理實踐相輔相成

國家的頂層設計與鄉村治理實踐相輔相成,二者處于互動發展的過程。以信息化建設為例,鄉村基層很早就進行了積極探索,并取得了顯著成效,這從根本上改變了傳統鄉村治理的模式與格局,對于從國家層面出臺戰略性方案也具有重要意義。

一是建立公共服務信息網,既方便快捷又實用高效。傳統的鄉村信息溝通極為不便,即使是一些條件較好的鄉村也主要是通過口頭、紙媒傳播,以及開會傳達、郵寄、公告欄公示等進行信息交流。這種方式的特長是安全、可靠、直觀,但最大的問題是速度慢、容量有限、效率低。自從電視廣播、電腦尤其是互聯網引進以來,這一狀況在廣大鄉村得到了根本改變,大大推動了鄉村治理走向深化。《2015年微信政務民生白皮書》顯示,截至2015年8月底,全國已有50%以上的縣鄉開通了微信公眾號。另如廣東清遠市在鄉村綜合改革中,探索三個重心下移,其中將公共服務下移到村級,在村一級(片區)全面建立社會綜合服務站,在鎮一級建立綜合門戶網站和網上辦事大廳,實施聯網辦理,并搭建電商平臺,大大改變了治理方式。再如內蒙古自治區扎蘭屯市利用互聯網建立連接鄉村三級的“農民辦事網絡服務平臺”,包括33個部門132項內容,農民可通過“一卡通”足不出村即可辦理。總之,海量的現代信息,通過互聯網傳播到鄉村,農民一卡在手,一鍵點通,即可實現信息共享,這是信息化帶給鄉村的最大便利。

二是利用信息化提供的便利條件,改變城鄉治理主體結構關系。傳統的城鄉治理主體有明顯的層級化、等級化特點,缺乏交流。原來鄉鎮和縣級領導與普通百姓見面交流的機會少;然而,信息化卻改變了這一局面,有的城鄉領導直接開通“領導專線”,如2013年廣東“網絡問政縣市行”,網友可通過此平臺直接與領導對話,這是中國首個直接與縣級主要領導溝通的問政平臺。重慶市巴南區在已連接互聯網的198個村、78個社區開設了“陽光巴南網絡問政平臺村居工作站”,村民可方便快捷問政、咨詢和辦理業務。四川成都、江蘇宿遷市的一些區縣實行“互聯網+政務服務”模式。上海崇明、金山等區縣推廣“區域黨建信息平臺”新舉措。甘肅省成縣小川鎮已建立“移動公共服務平臺”,它集政務、服務、資訊和電商于一體,包括今日小川、問政成縣、小川電商、媒體資訊、便民查詢、通知消息、在線視頻、鄉鎮企業、特色資源、基層黨建、農技服務等,都可快速、免費、直達到村民手中。2015年,山東省印發了《關于加強城鄉社區協商的實施意見》,強調鄉村基層協商應充分利用社區網站、QQ群、微信群等現代化手段進行網上和線上協商。應當說,信息化打破了原來城鄉主體的等級化隔膜,民主、平等、對話、協商的氣氛明顯加強。

三是注重信息溝通和交流,打造城鄉廉政網絡監管平臺。近年來,反腐成為黨和國家治理的重點,其中網絡反腐功不可沒。由于鄉村基層具有地域廣闊、人口眾多、居住分散、權力意識淡薄等特點,這無疑增加了反腐難度。網絡監督平臺的建設,成為了鄉村腐敗的隔離墻。如山東壽光市自2014年以來在全市975個村推行“網上陽光村務”監督平臺,這是一個以網絡為載體,讓群眾隨時隨地了解村務信息,并對村務監督起到重要作用的鄉村治理方式。由于壽光市975個村都設有單獨頁面,村民均可通過電腦、手機進入,能非常詳細了解村治情況,并做到事前、事中、事后的全程監督。更重要的是,壽光市村級村務網絡平臺還允許村民提問,干部有問必答,較好地實現了互動與對話,民主協商的氣氛較濃。又如廣東清遠市陽山縣依托縣、鎮、村三級社會綜合服務網絡,全面建成農村集體“三資”交易中心和財務集中核算監管平臺,以便于規范農村集體資產資源流轉和小額工程競價等。

避免鄉村治理信息化建設“一刀切”

在中國鄉村治理中,信息化建設畢竟是一個新生事物,它雖已取得巨大成就,但仍存在一些問題,需要今后不斷給予解決。與城市相比,鄉村基層有很多顯在或潛在的因素制約著信息化建設,這是應該引起高度重視的。

一是要根據鄉村實際進行信息化建設,避免“一刀切”的機械做法。從國家大局講,加快鄉村信息化建設甚至將全覆蓋作為發展總目標,這無疑是正確的;但另一方面,又不能不顧各地的具體實際,盲目上馬、攀高比附、下達硬性指標任務。對于許多偏僻落后的鄉村來說,一下子實現“互聯網+”的治理模式,既不可能,也無必要,更是財力達不到的。即使是一些經濟條件好的鄉村,也不能追求面子工程,將硬件建設看成首要目標。筆者在廣東、浙江的一些鄉村調研時,當地干部就不無擔憂地說,“信息化建設的‘大干快上’要不得,不少地方投入資金巨大,但不切合現實需求,收效不大。”

二是要處理好信息化服務與常規式服務的關系。強調信息化建設,并不是否定傳統的常規服務方式,也要避免“喜新厭舊”思維的干擾。現在不少鄉村一搞信息化建設,就不加選擇地將傳統的檔案及相關治理方式拋棄了,這是值得注意和警惕的。某種程度上說,傳統的服務和治理方式雖舊,但可能具有獨特的作用。如山東壽光市東斟灌村在加快信息化建設的同時,一直沒放棄數十年來的村治檔案資料。要看到傳統信息資料的珍貴與安全性,這是信息化過程中容易忽略的。

三是要避免信息化帶來的干部脫離鄉村基層群眾的傾向。通過信息化先進技術,可更大范圍、更深層面收集鄉村基層信息,這是一種接地氣的方式。但要注意的是,基層干部不能過分依賴信息化技術,認為有了網絡平臺萬事大吉,不必深入基層和人民群眾中去。

總之,未來中國城鄉信息化建設應立足長遠,在整體遵循黨和國家頂層設計的格局中,進行富有個性的探索。

作者單位:中國社會科學院政治學研究所

中國鄉村發現網轉自:中國社會科學網

 


(掃一掃,更多精彩內容!)

免責聲明:中國鄉村發現網屬于非盈利學術網站,主要是為推進三農研究而提供無償文獻資料服務,網站文章、圖片版權歸原作者所有,不代表本站立場,如涉及版權問題請及時聯系我們刪除。

欧洲一级中文字幕在线,久久精品综合视频,久久久久久不卡免费,玖玖资源站中文字幕一区二区
久热综合在线亚洲精品 | 日本中文字幕视频久 | 亚洲女优中文字幕 | 亚洲国产日本欧美乱久久 | 亚洲午夜精品A品久久 | 亚欧成人中文字幕一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