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現在的位置: 鄉村發現 > 首頁 > 主編推薦

蔡昉:習近平三農思想是馬克思政治經濟學的中國化

[ 作者:蔡昉  文章來源:中國鄉村發現  點擊數: 更新時間:2016-10-08 錄入:吳玲香 ]

習近平“三農”思想是治國理政的重要組成部分,是新時期指導“三農”工作的主要依據,是馬克思主義政治經濟學的當代化和中國化。

一、習近平“三農”思想是“三農”發展和社會治理工作的基礎。農業比重下降是“鐵律”,我國農業增加值比重下降到9%以下,農業勞動力比重下降到19%以下,目前仍呈下降趨勢。發達經濟體的農業水平,如美國農業比重多年保持在2%,日本農業比重相對較高,但也在5%以下,因此,必須認識到農業比重下降但仍然發揮基礎作用的規律,以及其在當代中國發揮作用的機制,科學制訂“三農“政策。習近平總書記在安徽小崗村調研時指出:“中國要強,農業必須強;中國要美,農村必須美;中國要富,農民必須富。農業基礎穩固、農村和諧穩定、農民安居樂業,整個大局就有保障,各項工作都會比較主動?!?span>2014年習近平在江蘇調研時強調:“沒有農業現代化,沒有農村繁榮富強,沒有農民安居樂業,國家現代化不完整、不全面、不牢固?!边@些重要論述是馬克思主義政治經濟學立場、方法和中國特殊的國情、發展階段相結合的成果。

 二、發展現代農業是“三農”思想強調的重要內容。習近平多次講到“四化”問題,農業必須強,就是要強在農業生產方式上??倳浾J為,發展現代農業一方面能穩定糧食和重要農產品產量,保障糧食安全和重要農產品有效供給;另一方面能讓農業經營出效率,讓農業成為“有奔頭”的產業、農民致富的“好路子”。推進農業現代化面臨土地水平限制、價格“天花板”、“黃箱”政策制約等一系列制約因素,以土地制度為例,土地制度改革要考慮推進中國農業現代化問題,既要解決好農業問題,又要解決好農民問題,土地制度不僅是效率問題、配置問題,還是民生問題。目前我國農業遇到經營規模細小、分散的問題,盡管形成了一批有效率的家庭農場,但整體規模仍然很小,約為0.6-0.7公頃,僅為世界標準2公頃的三分之一。細小的經營規模帶來以下問題:一是農民從農業經營得到的收入低,雖然農民收入增長高于GDP和城鎮居民收入增長,但65%的收入均不是來自農業經營;二是目前農村轉移人口以16-19歲初中、高中畢業生為主,于2014年達到峰值,2015年開始轉移人口越來越少、返鄉人員越來越多,而就農民收入結構而言,主要依靠工資性收入增長發揮作用,因此,農民收入增長速度不能保持;三是妨礙農業科技的推廣和農業機械化的使用,勞動力短缺可以用機械代替,但是如果沒有足夠大的規模應用先進技術,用資本替代勞動,必然導致資本報酬遞減。按照總書記要求,補足短板、發展農業規模經營要與城鎮化進程和農村勞動力轉移規模相適應,與農業科技進步和生產手段的改進程度相適應、與農業社會化服務水平的提高相適應,讓農民成為土地適度規模經營的積極參與者和真正的受益者。

 三、精準扶貧、精準脫貧是“三農”思想的重要組成部分。2013年11月湖南湘西考察首次提出“精準扶貧”的概念,20156月,貴州考察扶貧開發工作時,全面闡釋了精準扶貧概念,提出“六個精準”。扶貧的邊際效果遞減,改革開放以前農村有2.5億貧困人口,家庭承包責任制實行以后減少1億人,隨后也實現了疾風暴雨似的減貧和脫貧,我國多次提高扶貧標準,減貧任務仍然較重,“最后一公里”走下來非常艱難。習近平經濟思想體現了中國特色馬克思主義政治經濟學內涵,指導破解了扶貧工作中的難題,提供了應用馬克思主義政治經濟學解決21世紀中國發展問題的經典案例。十八屆五中全會《關于制定十三五規劃建議》說明中提出了目標導向和問題導向相結合,用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經濟學的方法論,將農村現有的貧困人口逐一分解,通過精準扶貧“五個一批”,確保“十三五”收官時按現行扶貧標準全部脫貧。中國扶貧成就和經驗對世界減貧事業做出了巨大貢獻,總書記關于扶貧的系列理念、方法、措施,豐富了中國特色的扶貧理論和戰略,將對世界扶貧提供重要的借鑒。

四、人與自然的和諧相處、社會經濟發展的可持續是習近平“三農”思想強調的重要目標,充分體現了以人為中心的發展思路。黨的十八大報告提出了經濟建設、政治建設、社會建設、文化建設、生態文明建設“五位一體”。十八大報告與十七大報告的一個重要區別就是增加了生態文明建設,這是一個重要的創新與發展。20134月總書記在海南考察工作時提到:“良好的生態環境是最公平的公共產品,公共產品的含義就是政府做的事情,也是最普惠的民生福祉”。放在經濟學理解,生態文明不是工具,而是目標,符合以人為中心的發展思想中的目的論。20135月,習近平在中央政治局第六次集體學習中強調:“要正確處理好經濟發展與生態環境保護的關系,牢固樹立保護生態環境就是保護生產力,改善生態環境就是發展生產力的理念。”十八屆五中全會提出五大發展理念,其中就有生態文明建設中的綠色發展理念。生態文明在國際發展領域中也在不斷進步,由“先污染、后治理”到“邊污染、邊治理”,再到可持續發展。但在這個發展過程中的一個重要不足是,仍然把發展和保護環境看作工具,認為資源、環境、生態是工具、手段,而習近平總書記認為其是目的本身??倳浽谡憬ぷ鲿r,指出:“環境就是民生,青山就是美麗,藍天就是幸福,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將生態環境放在一個新高度,是一個與時俱進的發展目的。

習近平的“三農”思想內容豐富,對糧食安全、城鄉一體化、農村改革等都有深刻論述,是構建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經濟學和中國特色農業經濟學的根本指導。深入學習和領會總書記的“三農”思想,貫徹新時期黨和政府關于農業、農村、農民問題的方針政策,是從事“三農研究”和實際工作的必修之課,也是發揮好智庫功能的根本之道。

(作者系中國社科院副院長;本文系作者在由湖北省社科院舉辦的習近平三農思想研討會上的報告,根據錄音整理,標題為編者加)


(掃一掃,更多精彩內容!)

免責聲明:中國鄉村發現網屬于非盈利學術網站,主要是為推進三農研究而提供無償文獻資料服務,網站文章、圖片版權歸原作者所有,不代表本站立場,如涉及版權問題請及時聯系我們刪除。

欧洲一级中文字幕在线,久久精品综合视频,久久久久久不卡免费,玖玖资源站中文字幕一区二区
中文字幕一区二区在线观看 | 宅男噜噜69国产精品观看 | 亚洲日本一区二区三区线 | 色综合久久五月97 | 色资源网站在线观看不卡 | 正在播放约酒店少妇高潮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