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現在的位置: 鄉村發現 > 首頁 > 主編推薦

彭勁松:處理好深化供給側改革中的利益矛盾

[ 作者:彭勁松  文章來源:中國鄉村發現  點擊數: 更新時間:2017-03-01 錄入:吳玲香 ]

利益結構是社會結構的重要基礎,優化利益結構、促使利益結構合理化、規范化是全面深化改革的重要任務。我國經濟運行面臨的突出矛盾和問題,雖然有周期性、總量性因素,但根源是重大結構性失衡,導致經濟循環不暢,從供給側結構性改革上想辦法,努力實現供求關系新的動態均衡,才能從根本上減少乃至消除經濟社會發展中的梗阻環節。供給側結構性改革的很多措施都著眼于問題,例如:化解過剩產能,推進國企改革,防止金融風險,補強民生短板,等等。這些改革舉措勢必涉及利益關系的調整和再調整。在此過程中,不同利益主體的利益差別有所凸顯,圍繞利益得失漲落而產生的矛盾有所增加,成為利益結構調整完善中不能不審慎穩妥處理的重要問題。

值得關注的一些利益矛盾

習近平總書記指出,推進供給側結構性改革是一場硬仗,要把握好加法減法、當前和長遠、力度和節奏、主要矛盾和次要矛盾、政府和市場等關系。在主動改善供給側質量和效率的過程中,政策決策及政策執行的時點和著力點如果把握不精準,一些矛盾會有所呈現,如新興產業行業與傳統產業行業、不同經濟成分、不同地區、既得利益與社會利益、經濟下行伴生的相關群體沖突等利益矛盾。

新興產業行業代表的是綠色、高效、低耗、技術含量高,對它們的支持必然要置換淘汰傳統高污染、高成本、低技術的落后產能,特別是那些依然在產的現實落后產能,在資源占有使用、就業、市場份額等方面的要求都不同。同時實體經濟與虛擬經濟在新形勢下的復合消漲,帶來的利益群體差異、利益沖突是顯而易見的。如何既堅持結構調整導向,又充分考慮社會承受力,是我們應該學會駕馭的辯證法。

社會主義市場經濟條件下,允許不同利益主體之間的良性競爭,在堅持公有制主體地位同時允許發展非公有制經濟。從生產資料所有制形式來看,公有制經濟和非公有制經濟在現實中畢竟是不同性質、不同運作方式、不同內容、不同利益主體的經濟成分,在社會主義市場經濟整體利益結構之下,二者在利益要求指向、利益主體基礎、利益實現方式等方面有著一定的差異,特別是在國有與民間資本存在競爭而政策界限又不十分清晰時,這種矛盾會凸顯出來。

在區域協調發展戰略下,國家制定實施了很多區域發展規劃,各個區域都在爭取有利于自身發展的政策,成為各種各樣的試驗區,從而取得先行發展、特殊發展的優勢。不同區域之間為了實現自身利益,在外資項目、中央政府投資項目上會發生一定程度的競爭,在發展思路上趨同,在招商引資上互相爭奪,在戰略實施過程中如果不能及時有效協調,可能加大區域之間的發展差距,從而難以達到區域政策設計的本來目標。在城鎮化深化發展過程中,農業供給側結構性改革不斷推進,城鄉之間的矛盾也會以各種形式表現出來。

在與社會轉型相伴隨的社會結構演化過程中,出現了少數特殊獲益者群體,他們當中有一些是社會精英,具有較高的教育素質,或者在某一方面有專業特長。但也有一些是靠權錢交易,鉆體制和政策的漏洞,成為了暴富者。隨著收入、財產不斷積聚,在經濟社會生活領域擁有明顯的強勢地位,甚至為了自身利益而不惜盲目設租發聲,引發普通利益群體的不滿。在經濟下行條件下,社會成員信心受到一定影響,一些往往由偶然因素引起的無直接利益沖突事件不時出現,看似無厘頭的事件,背后隱藏著的是深層次社會問題。

金融創新在應對傳統風險的同時,由于創新產品技術結構的復雜性,產生了新的難控或不可控風險。特別是隨著互聯網金融的日益壯大,網絡安全技術依然存在漏洞,互聯網金融企業倒閉、跑路現象偶有出現,有的因經營不善而破產關門,有的因風控不到位致資金鏈斷裂,有的涉非法集資、非法吸儲等違法經營被查處,帶來的社會連鎖效果雖然是局部的但不可忽視。

隨著環境越來越成為人民群眾關注的正當權益,一些地方由于環境保護力度不夠,導致當地群眾的身體和生命健康面臨較大威脅,也容易引起一些人的不滿。

利益矛盾表明供給側結構有待優化

供給側結構性改革深化過程中突出的利益矛盾,深層次上講是社會主義市場經濟條件下供給與需求這對矛盾在局部出現失衡的表征,反映出人民群眾需求有所拓展提升,而社會總供給結構和微觀供給結構在局部一時又難以完全適應這種提升。

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的推行,承認了市場規律、價值規律、供求規律、競爭規律等的正當作用,承認了社會主體的正當利益需求,尤其讓市場在資源配置中起決定性作用會更深刻地影響社會基礎利益結構。市場經濟利益規則的作用,打破了以計劃調控為主要特征的固定利益結構,將市場的作用引入社會利益的生產和調節,使得利益的分配、商品的供求更具有自主特征。這種利益結構促發了人的積極性,暢通了社會資源的使用渠道,成為社會總體利益不斷增長的強大引擎。這種利益結構調整完善所帶來的紅利,在改革發展的實踐中得到了證實。

有其得亦有其失。利益結構的重新構造,既完善了社會動力結構,也帶來了利益觀念、利益行為、利益格局的復雜化、差異化,使得社會資源的生產供應從自主走向自覺增加了更多的不確定性。物質利益至上、個人利益至上的社會觀念產生一定影響,社會核心價值、傳統價值被侵蝕,物質利益、金錢利益壓倒一切的思想成為極少數人的心魔。在這種意識觀念推動下,各種無效供給、低效供給、重復供給無形中出現,進而導致不良競爭。與此同時,社會調控存在缺失環節、不暢環節、滯后環節,社會利益差距公開化并不斷擴大,造成了利益結構在一定程度上的不平衡。甚至有極少數地方的行業企業在國家加大經濟結構調整力度之際,公開或暗地置社會利益、市場規則于不顧,有時候人為制造控制供應緊張、惡性漲價,有的僵尸企業則在地方利益驅使保護下長期僵而不死甚至借尸還魂、死而復生。這種做法在某種程度上造成了一些低效行業擠占社會資源擾亂市場秩序,而使新興產業難以得到正常生長,從長期看對于結構調整顯然是不利的。

在改革發展過程中,人民群眾生活水平不斷提高,精神需求、文化需求、社會需求、政治需求等也更加突出起來。充分及時把握適應人民群眾需求上的這種微妙變化,創造條件更好滿足人們對于精神文化事業的需求,對于就業、教育、醫療衛生、住房、社會保障等民生方面的需求,對于安全、自我實現等方面的需求,才能不斷全面提高生產生活質量,如期全面建成小康社會。如果對人民群眾的切身利益視而不見,在矛盾面前不敢不會擔當,則會使矛盾促發的薄弱環節成為現實的短板,難以實現改革發展穩定的統籌協同。

增強風險意識,確保穩中求進

矛盾伴生風險,放任矛盾加劇風險。針對改革發展中的潛在風險點,要結合供給側結構性改革的內在要求,完善社會利益矛盾綜合調處機制,把預防和處理措施做到位,完善和落實各項政策,確保穩中求進、進中有穩。

堅持全面與重點相結合的原則,運用多種手段、多種力量,對利益矛盾全程進行日常監測應對,建立立體全方位的綜合調處機制。正確對待人民群眾的每一個具體利益要求,分析供求的動態變化,解決每一個點上的問題,根據矛盾的特定表現形式、表現類型、表現特點、表現重點等提出合適的處理思路。措施一定要有針對性,著力解決矛盾反映出來的實質問題。根據群眾的需求和工作的要求,選取一些關鍵節點、關鍵部位進行重點監測,比較各項措施在不同點上的實施效果,根據情況加以完善。對同一類型的矛盾,對同一范圍的矛盾,把握其發生和處理的特點,尋找內在的規律性,爭取以最小成本統籌解決。時刻注意將點上的特殊經驗上升為普遍認識,形成可行的原則和規律,用實踐中獲得的正確認識去帶動線和面上的工作,點線面同時發力,從而促進矛盾的根本解決和系統解決。這種點線面始終相結合的集成式處理方法,有助于資源的整體調配利用,有助于切實提高供給質量和效率。

值得指出的是,在深化供給側結構性改革中正確處理好各種利益矛盾,最根本的是始終堅持黨的基本路線,充分調動各方面干事創業的積極性,形成推動科學發展、社會和諧的合力。黨的十八屆六中全會明確將堅持黨的基本路線作為新形勢下黨內政治生活的重要準則,強調黨在社會主義初級階段的基本路線是黨和國家的生命線、人民的幸福線。1992年,鄧小平同志在視察南方時的談話中指出:要堅持黨的十一屆三中全會以來的路線、方針、政策,關鍵是堅持一個中心、兩個基本點”“基本路線要管一百年,動搖不得。只有堅持這條路線,人民才會相信你,擁護你。”“在這短短的十幾年內,我們國家發展得這么快,使人民高興,世界矚目,這就足以證明三中全會以來路線、方針、政策的正確性。由此可見,黨的基本路線關系人民群眾的切身利益,維護黨的基本路線是全黨全國的長期任務。任何時候,不能因為存在矛盾而否定基本路線。要深入把握基本路線的內在要求,把經濟社會協調發展的工作做實做好,把中央確定的各項改革舉措落到實處,使得人民群眾在改革發展中有更多獲得感、存在感、幸福感。要牢牢堅持改革發展的正確方向,把思想政治工作和意識形態工作抓在手、抓到位,切實增強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四個自信,使得中國道路越走越堅實廣闊,以扎實步伐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中國夢。

中國鄉村發現網轉自:學習時報



(掃一掃,更多精彩內容!)

免責聲明:中國鄉村發現網屬于非盈利學術網站,主要是為推進三農研究而提供無償文獻資料服務,網站文章、圖片版權歸原作者所有,不代表本站立場,如涉及版權問題請及時聯系我們刪除。

欧洲一级中文字幕在线,久久精品综合视频,久久久久久不卡免费,玖玖资源站中文字幕一区二区
在线不卡日本v一区二区 | 亚洲日韩国产欧美一区二区三区 | 在线人成免费视频69国产 | 天天视频精品综合在线观看 | 日本性爱视频网址 | 亚洲Av不卡在线播放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