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現在的位置: 鄉村發現 > 首頁 > 主編推薦

龔建文:以新發展理念推進農業供給側結構性改革

[ 作者:龔建文  文章來源:中國鄉村發現  點擊數: 更新時間:2017-03-06 錄入:王惠敏 ]

中共中央、國務院公開發布的《關于深入推進農業供給側結構性改革加快培育農業農村發展新動能的若干意見》(以下簡稱中央一號文件),立足“三農”發展新形勢,突出強調以推進農業供給側結構性改革為主線,加快培育發展新動能,提出一系列新政策、新舉措,對做好今年和今后一個時期農業農村工作具有十分重要的指導意義。

一直以來,我省始終堅持把解決好“三農”問題作為全省工作的重中之重,重農強農調子不變、力度不減。去年,全省上下牢記習近平總書記視察江西時“堅持做好農業農村農民工作”的囑托,以推進農業供給側結構性改革統領“三農”工作全局,著力培育新動能、打造新業態、扶持新主體、拓寬新渠道,積極探索產出高效、產品安全、資源節約、環境友好的現代農業強省之路。然而,我省農業面臨在新常態下出現的糧食產量“十三連豐”和庫存高企,價格的“天花板”和生產成本“地板”上下擠壓等突出問題。而且,我省農業發展仍然主要依賴資源和要素投入,農業產業化和市場化水平仍然偏低,生產經營分散、科技含量低的現狀沒有得到根本性改變,造成農業競爭力弱、農民增收困難、農業生態問題日益凸顯。因此,必須從我省實際出發,以新發展理念為引領,認真貫徹中央一號文件的決策部署,精準發力,因癥施策,深入推進農業供給側結構性改革。

積極創新,激發農業發展新動力

激發“三農”內在的動力,增加“三農”問題解決的新動能,必須加大改革創新力度,增強科技創新驅動力,努力形成推進農業結構調整、適應現代農業發展要求的體制機制。一是深化農產品價格形成機制和收儲制度改革,激發農業市場活力。采取“分品種施策、漸進式推進”的辦法,有序推進糧食等重要農產品價格形成機制和收儲制度改革,讓糧食價格回歸市場,讓糧食儲備回歸市場;加快構建農產品現代流通體系,創新農產品流通和銷售模式,加快推進市場流通體系與儲運加工布局的有機銜接,防止出現賣糧難、農民收入下降,減輕庫存壓力;針對糧食主產區“產糧越多,財政包袱越重”的問題,完善糧食主產區利益補償機制,健全生產者補貼制度,扶持農民安心種糧。二是深化農村產權制度改革,激發農業要素活力。積極推進土地所有權承包權經營權“三權”分置,在完成農村集體土地確權登記頒證工作的基礎上,完善土地流轉機制,引導土地經營權向現代農業園區、田園綜合體和新型經營主體集中,推進適度規模經營和農業產業化發展;加快“房地一體”的農村宅基地和集體建設用地確權登記頒證工作,探索農民住房保障新機制、宅基地有償使用制度和自愿有償退出機制,探索農民住房財產權抵押、擔保、轉讓的有效途徑,重點支持鄉村休閑旅游養老等產業和農村一二三產業融合發展,有效破解新產業新業態落地難問題;有序推進農村集體產權制度改革和股份合作制改革,保障農民集體經濟組織成員權利,賦予農民對集體資產股份占有、收益、有償退出及抵押、擔保、繼承權,建立農村產權流轉交易市場,激發農村發展活力。三是創新農業經營機制,激發農業主體活力。加快構建以農戶家庭經營為基礎、以合作與聯合為紐帶、以社會化服務為支撐的新型農業經營體系,充分利用我省農業院校,鼓勵開設相關專業和課程,培養一批專業人才,扶持一批鄉村工匠;建立政府主導、部門協作、統籌安排、產業帶動的長效培訓機制,加大生產經營類和服務類新型職業農民培育力度;健全農村創業創新機制,鼓勵各類返鄉下鄉人員創業創新,活躍農村經濟。四是強化科技創新驅動,激發農業新動能。著力推進產學研協同創新,推出一批“贛”字頭的農業科技創新成果,重點培育推廣一批具有自主知識產權的優良品種、種植業、養殖業標準化養殖技術和集約、高效的生產技術模式;推進全省農業科技成果轉化平臺建設,鼓勵涉農企業加大研發投入,培育多元化科技創新主體,創新公益性農技推廣服務方式,支持農技推廣人員與家庭農場、合作社、龍頭企業開展技術合作,支持各類社會力量廣泛參與農業科技推廣;加強我省農業科研院所與基層農技推廣站聯合,加大我省農技院校定向培育農村學生和農業科研青年拔尖人才的力度,提高基層農技人員待遇和拓寬其晉升通道,增強新型農業技術推廣能力;鼓勵引導農業科研人員深入生產一線開展研究,落實科研人員權益分享、持股兼職等激勵政策,激發創新創業活力。

協調推動,提升農業發展質量

積極推進農業供給側結構性改革,必須注重農業協調發展,基本形成與市場需求相適應、與資源稟賦相匹配的現代農業生產結構和區域布局。一是優化農業內部產業結構,提高農業效益。樹立大糧食、大食物觀念,加強中低產田改造和高標準農田建設,做優做精糧食產業,延長糧食產業鏈條,提高糧食生產附加值;在確保口糧安全前提下,引導“糧改經”“糧改飼”,支持農民根據市場需求因地制宜發展特色水果、蔬菜、茶葉、中藥材、飼草料等作物以及精品畜禽、特種水產品等養殖業,促進糧經飼統籌、農林牧漁協調發展。二是推動一二三產業融合發展,尋求新的增長點。以現代農業示范園區為載體,注重全產業鏈開發,打造一二三產業融合示范樣板,培育農業產業大集群,延伸產業鏈和提升價值鏈;推進農業與工業、旅游、教育、文化等產業的深度融合,實現農業從單純的生產向生態、生活功能的拓展,大力發展農產品精深加工業、休閑農業、林下經濟、鄉村旅游、創意農業、會展農業、養生養老、農業生產服務業等新產業新業態,拓展農業多種功能;探索“互聯網+現代農業”的業態形式,推動互聯網、物聯網、云計算、大數據與現代農業結合,推進農產品電子商務,大力發展訂單農業、農業眾籌等,培育智能化農業、精準農業、品質農業。三是推動城鄉協調發展,縮小城鄉差距。發揮政府作用,推動建立統一的空間規劃體系,促進城鄉空間、要素配置、產業發展、基礎設施、生態環保、公共服務相互融合和一體化發展;發揮市場作用,建立有利于資源要素向農村配置的激勵機制,引導城市資金、技術、信息、人才、管理等現代要素向農業農村流動,促進土地等要素增值收益更多地用于農業農村,提高農村發展能力;依托美麗鄉村、特色城鎮建設和特色村鎮的建設發展, 帶動農民工就地就近轉移就業創業,打造具有區域特色的優勢產業,推動縣域經濟發展和鄉村集體經濟發展。

綠色生產,推動農業可持續發展

綠色是農業的本色,解決好綠色產品生產問題、保障農產品的質量安全,是農業供給側結構性改革的基本要求。一是堅持質量興農,構建綠色產業生產和供給體系。實施農業標準化、綠色化戰略,突出優質、安全、綠色導向,深入推進綠色高產高效創建,加快推廣優質專用品種和化肥減量增效、節水節地降耗、循環利用、綠色防控等技術模式,加快構建江西綠色、健康、有機的農業產業體系和生產體系;實施農業品牌化戰略,加快建設一批高標準、高起點、規模大、市場競爭力強的綠色農業生產基地,擴大“三品一標”認證總量規模,切實加強“生態鄱陽湖、綠色農產品”品牌化推廣,實現優質優價,提升江西農產品市場品牌形象;堅持“產出來”和“管出來”兩手抓、兩手硬,健全從農田到餐桌的農產品質量安全全過程監管體系,提升農產品質量安全水平,加快構建江西綠色、健康、有機的農業產品供給體系。二是堅持生態興農,建設綠色家園。擴大綠肥種植和測土配方施肥面積,創建畜禽養殖標準化示范場、水產健康養殖示范場和病蟲害統防統治與綠色防控融合示范基地,嚴格化肥、農藥、飼料添加劑等使用管理,確保化肥、農藥使用量零增長,確保畜禽糞污、農膜、農作物秸稈等農業廢棄物基本得到資源化利用和無害化處理;實行最嚴格的耕地保護和水資源管理制度,加大農業面源污染防治和實施重金屬污染耕地修復、地下水嚴重超采區綜合治理,探索種地和養地相結合的耕作制度,加強土地、水、森林等資源的保護和合理利用,保護好青山綠水;建立嚴格的生態安全準入制度,對農業生產主體及農業經營企業進行規范管理,加快建設資源節約型、環境友好型農業,促進形成資源利用高效、生態系統穩定、產地環境良好、產品質量安全的現代農業發展格局。

開放發展,拓展農業發展空間

在全球經濟一體化背景下,必須順應國家開放發展的大趨勢,主動融入國際大環境、大市場,堅持“引進來”與“走出去”有機結合,加快形成進出有序、優勢互補、互利共贏的農業對外開放格局,拓展農業農村發展戰略空間。一是堅持引資、引技、引智有機結合,推進開放招商。加大農業引智引技力度,引進現代農業建設急需的科技領軍人才,積極引進境外農林牧漁業優良品種、先進農業裝備、良種繁育技術以及農產品生產、加工、儲藏等關鍵應用技術和高新技術與專利,增強農業科技創新能力,補齊農業短板;把農業產業集群招商作為主攻方向,立足我省豐富的農產品資源,加強與國內外500強企業的對接,突出引進龍頭企業和標志性項目,提升農業招商引資的質量和水平;加快“互聯網+農業”發展,用好阿里巴巴等電商平臺,做大贛農寶等農村電子商務交易服務平臺和農資電商平臺,創新農產品流通方式和融資方式,拓展現代農業發展空間;鼓勵城市資本和工商資本投入到農村養老、農業專業化服務等領域,推動農村基礎設施和公益事業對外開放。二是堅持合作共贏,推進農業“走出去”。不斷拓展農業國際合作領域、創新合作方式,充分利用我省農業技術、經驗、物產等優勢,推進農業“走出去”,參與國際農業開發,重點開展與“一帶一路”沿線國家和地區及周邊國家和地區的農業產能交流與合作,提升我省的農業競爭力和比較效益;鼓勵有實力、信譽好的企業、實體到國外進行農業直接投資、農業對外合作、農業對外援助,積極參與農產品倉儲、加工、物流等各個環節,不斷提升農業合作水平;積極參與農業部組織的“南南合作”農業計劃,支持農業企業、農民合作社“走出去”,到發展中國家建糧食、生豬、水果等生產基地,充分利用國際資源和市場,降低糧食生產成本和庫存;積極開展跨境電子商務,發揮我省農業資源優勢,擴大蔬菜、水果、茶葉、肉、蛋等特色優勢農產品出口,提高農業效益,增加農民收入。

共享成果,提高農民幸福指數

以共享發展理念引導農業發展,通過合理的制度安排和政策引導,改變糧食等農產品生產成本居高不下、供需錯位、產銷脫節、農民生產增產不增收的局面,提高農民種糧收入和種地收入,使農民在農業供給側結構性改革中獲得更多實惠。一是持之以恒落實強農惠農富農政策。健全財政投入穩定增長機制,拓寬社會資本市場化投入渠道,優化農業補貼政策,創新信貸、保險等支農措施,健全農村基礎設施投入長效機制,抓好農村道路、安全飲水、危房改造和環境整治,改善廣大農民的生產生活條件;在推動三產融合中,積極構建合理的利益聯結機制,讓企業、合作社、農戶之間真正實現風險共擔、利益共享,讓農戶分享更多的二、三產業利潤,實現農民增收;繼續推動農民就業、社保、教育、醫療等相關制度改革,構建城鄉居民權利公平、機會公平、規則公平的社會公平保障體系,讓農民特別是低收入農民共享改革發展成果。二是大力推進精準扶貧、精準脫貧。全面建成小康社會,農村低收入人口脫貧是一個標志性指標。要以更大的決心、更明確的思路、更精準的舉措、超常規的力度,把幫扶重點聚焦到富民產業培育和增加農民收入上,堅決打贏脫貧攻堅戰。三是推進“整潔美麗、和諧宜居”新農村建設。以鄉村規建提升、生態環境優化、鄉風文明弘揚三大工程為載體,抓好村莊整治、環境美化、鄉風文明、和諧平安建設,創建一批田園鄉村、文化古村、現代宜居鄉村,實現“生態美、村容美、庭院美、生活美、鄉風美”的美麗鄉村目標;立足培育優勢主導產業,以深化農村改革為動力,引導發展觀光農業、創意農業、農耕體驗、民宿休閑、養生養老、農村電商等新業態,突出特色產業發展,發展村集體經濟,實現農業強、農民富、農村美。

作者系江西省社科院副院長、研究員

中國鄉村發現網轉自:江西日報


(掃一掃,更多精彩內容!)

免責聲明:中國鄉村發現網屬于非盈利學術網站,主要是為推進三農研究而提供無償文獻資料服務,網站文章、圖片版權歸原作者所有,不代表本站立場,如涉及版權問題請及時聯系我們刪除。

欧洲一级中文字幕在线,久久精品综合视频,久久久久久不卡免费,玖玖资源站中文字幕一区二区
亚洲中文字幕永久网站 | 久久精品国产99国产精品抖音 | 色婷婷狠狠97成为人免费 | 男人的天堂亚洲日韩欧美激情 | 三级亚洲中文字幕 | 专区在线观看中文字幕AV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