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現在的位置: 鄉村發現 > 首頁 > 主編推薦

彭建強:培育壯大農業農村新產業新業態

[ 作者:彭建強  文章來源:中國鄉村發現  點擊數: 更新時間:2017-04-01 錄入:王惠敏 ]

隨著居民收入增加和消費需求升級,現代信息技術快速發展和創新應用,農村改革不斷深化和發展活力有效釋放,農業農村資源要素的組合利用方式正在發生新的變化,“互聯網+”“旅游+”“生態+”深度滲透并融入農業農村發展的各個領域和各個環節,不斷催生諸多新產業、新業態和新的經營模式,成為增加農民收入、繁榮農村經濟的重要支撐。以產業創新和業態創新培育農業農村經濟新的增長點,已成為當前我國深入推進農業供給側結構性改革的重要內容。

新產業、新業態是現代生產技術及管理要素與傳統的農業農村產業體系深度融合和創新的產物,遵循著一二三產融合、產業鏈延伸、農業多功能拓展的創新路徑和生成機理,通過要素聚合、疊加衍生和交互作用生成新的經濟形態,創造出新產品、新服務供給和增量效益。從產業融合來看,農業與信息產業、農業與文化產業、農業與旅游業、農業與工業的相互融合,不斷創造出多種多樣的新產業、新業態。從產業鏈延伸來看,農業通過延長產業鏈條,形成農工貿一體化的全產業鏈結構,可以實現農業產業鏈整合和價值鏈提升。從功能拓展來看,呼應現代人們越來越強烈的“鄉愁”情結和對自然生態、田園風光的向往,農業本身正在發揮和創造著越來越多的生態、文化、旅游功能和價值。特別是隨著現代信息技術的應用,大數據、云計算、物聯網等與農業農村經濟活動深度“聯姻”,催生了農業農村電子商務,以及電子商務背景下連鎖經營、物流配送等新的經營模式,成為引領農村生產生活、服務消費的新動力。新形勢下,應充分發揮農村自然資源、生態環境、民俗文化和特色產業等優勢,培育壯大新產業、新業態,為農村經濟發展、農業轉型升級和農民就業增收注入持久活力。

拓展農業多種功能,大力發展鄉村休閑旅游產業

鄉村休閑旅游是以農業生產、農民生活、農村生態等自然和人文客體為基礎,依托農村自然生態景觀、傳統民俗建筑、物質文化遺產、民俗文化活動、特色農業產業、農村手工藝等特色資源,以農村休閑游和農業體驗游為基本形式,拓展生成的集旅游觀光、休閑度假、養生養老、康體娛樂、文化教育于一體的新興旅游方式。與其他旅游方式相比,鄉村休閑旅游突出鄉土、田園、休閑主題,強調親近自然、體驗農業、感受民俗、品味文化,讓現代都市的人們感受“鄉愁”的幸福和愜意。隨著農業生態、旅游價值的不斷凸顯,以及消費需求多元化、個性化趨勢的增強,“農家樂”“休閑農業”“文化農莊”等鄉村休閑旅游逐漸成為旅游業發展的一大亮點。

我國很多農村保留著傳統特色的村容村貌、具有歷史文化底蘊的人文景觀、青山綠水的田園風光和新秀奇特的自然風景,應依托農村特有的旅游資源,突出區域特色和資源特色,采取“旅游+”“生態+”等模式,推進農業、林業與旅游、教育、文化、康養等產業深度融合,大力發展休閑度假、旅游觀光、養生養老、農耕體驗、農業創意、鄉村手工藝等產業,使之成為繁榮農村、富裕農民的新產業和新業態。積極發展特色村寨民俗游、現代農業園區游、農家樂等多種旅游形式,將休閑養生、科普教育、康體運動等新元素融入其中,不斷豐富鄉村旅游業態和旅游產品。要科學規劃、設計和建設不同主題的鄉村旅游目的地和精品路線,發展富有鄉村特色的民宿和養生養老基地。鼓勵有條件的地區集中打造一批以休閑養生度假為一體的高水平的“休閑農莊”“文化農莊”“田園農莊”,使之成為具有當地資源優勢和民俗文化特色的鄉村名片。

實施“互聯網+”行動計劃,加快推進農村電商發展

隨著信息技術的發展,電商經濟開始廣泛扎根于農村,各類農村消費品電商、農業生產資料電商、農產品電商蓬勃發展。農村電商是借助互聯網等現代信息技術,通過集約化管理和市場化運作,在網上完成產品、服務的銷售、購買和電子支付等業務交易的經濟活動。農村電商通過把實體經濟與電子商務有機結合,廣泛應用到農業、農村工業、商貿流通、金融服務等領域,使實體經濟與互聯網共同產生疊加效應和聚合效應,引發商業生態的巨大變革,生成“互聯網+農業”“互聯網+商貿流通”“互聯網+金融”“互聯網+旅游”等新型業態。

農村電商的迅猛發展促使農村商業模式和消費方式發生了深刻變化。一是通過打通“工業品下鄉和農產品進城”雙向流通渠道,促進農村市場持續升級,推動了加工業、商貿業將生產經營前端延伸到農業農村,這些產業與農業的深度融合,帶動了農民創業就業,提高了農村市場活躍度。二是通過“線上銷售與線下實體”互動,減少了中間環節、降低了流通成本,極大地刺激了農村消費市場,有效地服務了農村生產經營活動和農民生活。

從當前來看,發展農村電商還需著力加強信息技術、物流體系和配套服務等薄弱環節。一是夯實農村電商發展的技術基礎。鼓勵阿里巴巴、京東、蘇寧易購等電商企業以及郵政儲蓄、供銷社系統企業等進軍農村電商領域;將現代信息技術在農村平臺推廣,改善農村用戶的網絡環境。二是完善農村倉儲物流配送服務體系。依托農村鄉鎮客運站點,因地制宜建設具有倉儲、分撥、配送等功能的農村綜合運輸服務站,加強農村電商之間物流配送體系的資源共享。三是建立電商產業園。鼓勵地方政府圍繞農村電子商務節點,建立縣級電商產業園,通過完善人才、技術、政策、資金配套服務,使農村電子商務更好地對接各類產業。四是拓展服務功能,延伸農村電商產業鏈。立足電商平臺線上與線下相結合的優勢,推動實體經濟與網絡經濟融合發展,推進傳統產業向“微笑曲線”兩端延伸,實現從單一網絡銷售向綜合服務轉變。

創新產銷模式,促進現代食品產業縱深發展

近年來,我國居民收入一直保持較快增長,收入提高帶來消費能力的提升和食品消費觀念的改變,居民對食品的消費正在從“原料食品”向“加工食品”轉變,“基本必需食品”向“功能選擇食品”轉變,更加注重食品的方便、快捷、功能等附加屬性。隨著消費結構的升級,以滿足不同消費群體多樣化營養健康需求為目標的大健康食品產業快速發展,成為食品產業拓展增值的一大亮點。

現代食品產業是現代農業產業鏈條的深度延伸,它覆蓋農業生產、食品加工與制造、食品流通、餐飲服務等相關產業和環節。整體來看,當前我國食品產業拓展和融合程度依然較低,食品企業向上下游延伸發展依然不足。隨著現代營銷方式和經營管理模式的創新發展,食品產業的經營組織方式也正在發生新的變化。應適應新時期消費需求趨勢,加快食品產業經營業態和營銷方式創新,滿足居民日益豐富的多元化消費需求。

一是采取現代化經營手段,大力推廣“生產基地+中央廚房+餐飲門店”“生產基地+加工企業+商超銷售”等產銷模式,通過完善物流與服務體系,強化終端保障,實現從產地到超市、從田間到餐桌的“一站式”服務,提高食品生產與流通效率和市場占有率。二是通過提高原料加工深度、增加食品品種和增強食品功能,推出多樣化、專業化、個性化的消費產品,開發細分市場、拓展市場深度,擴大食品產業利潤空間。三是創新食品銷售模式。采取“線上+實體門店”互動方式,通過發展食品連鎖經營和升級食品配送服務,擴大終端市場消費群體。

生產生活生態融合共生,打造宜居宜業特色村鎮

隨著城鄉一體化發展和新農村建設的加快推進,村莊的傳統功能不斷拓展,許多鄉村已不僅僅局限于農民居住的空間場所,開始發展成為“創客”創新創業、城鎮居民休閑養生的重要基地。尤其是一些特色村鎮的發展,已經形成了集產業鏈、投資鏈、服務鏈、人才鏈于一體,融現代生產、商貿物流、休閑旅游、教育科技、傳統文化、美麗宜居于一身的創新創業空間。這些特色村鎮的創新發展,不僅改善了農村面貌、促進了農民就業增收,而且有效地推進了農村現代化進程。

從建設目標來看,特色村鎮是指依托村莊空間地域載體,以特色產業為支撐,以基礎設施和公共服務為條件,以生態宜居環境為吸引,具有一定人口和經濟規模,功能完善、特色明顯的地域單元。特色村鎮具有產業“特而強”、功能“聚而合”、形態“小而美”、機制“新而活”的特點,是推動農村經濟結構轉型和動能轉換的新引擎。

我國農村自然地理風貌各異,民俗文化各具特色。應圍繞有基礎、有特色、有潛力的產業,建設一批農業文化旅游“三位一體”、生產生活生態同步改善、一產二產三產深度融合的特色村鎮。圍繞具有歷史記憶、地域特點、民族風情的村落,著力改善人居環境、優化服務功能,建設“一村一景、一村一韻”的風情魅力村鎮,實現村莊風貌、村落文化和村莊經濟的同步提升。支持各地加強特色村鎮產業支撐、基礎設施、公共服務、環境風貌等建設,打造“一村一品”升級版,發展各具特色的專業村。深化農村改革,激發創新活力,實施特色村鎮示范工程,促進要素集聚、產業融合和功能升級,實現農村生產生活生態的互動融合和可持續發展。

作者系省社科院副院長、研究員

中國鄉村發現網轉自:河北新聞網


(掃一掃,更多精彩內容!)

免責聲明:中國鄉村發現網屬于非盈利學術網站,主要是為推進三農研究而提供無償文獻資料服務,網站文章、圖片版權歸原作者所有,不代表本站立場,如涉及版權問題請及時聯系我們刪除。

欧洲一级中文字幕在线,久久精品综合视频,久久久久久不卡免费,玖玖资源站中文字幕一区二区
亚洲天堂午夜影院在线观看 | 久久久综合精品视频 | 五月天激情在线麻豆 | 在线播放国产精品三级 | 亚洲综合久久一本伊一区 | 日韩一级毛欧美一级国产一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