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現在的位置: 鄉村發現 > 首頁 > 主編推薦

吳劉杰:推進農業產業鏈金融的思考與建議

[ 作者:吳劉杰  文章來源:中國鄉村發現  點擊數: 更新時間:2017-05-27 錄入:王惠敏 ]

一、引言與文獻綜述

國家推進新型工業化、信息化、城鎮化和農業現代化“新四化”建設中,農業現代化屬于短板,因而要實現四化建設同步發展,必須有效彌補農業發展的短板,提高農業附加值,推動農業產業鏈發展。在推動農業產業鏈整合和價值鏈提升過程中,必須改變傳統的金融支持農業發展的模式,創新金融產品和服務,以滿足農業產業鏈整合過程的資金需求,有效支持農業現代化建設。

要發展農業產業鏈金融,必須明確其內在機理,掌握不同階段的產品研發、風控等系列環節的運作機制,但首先必須了解農業產業鏈。

(一)農業產業鏈

農業產業鏈本質上是產業鏈的一種類型。具體而言,農業產業鏈是指圍繞農業產前、產中、產后到消費及相應流通等環節而提供不同服務功能的各單位所組成的鏈式產業結構。在農業產業鏈中,農產品為其中的主要構成要素,因而,從數量統計上來講,農業產業鏈也可以看作各類農產品鏈所組成的一個集合。一般而言,一種農產品可以形成一條農產品鏈,比如生豬產業鏈、草莓產業鏈、烏雞產業鏈、年糕產業鏈、臍橙產業鏈等等。

(二)農業產業鏈金融

農業產業鏈將農產品產銷等各個環節的生產經營主體進行鏈接,為金融支持農業產業化發展提供了新的融資思路。所謂農業產業鏈融資就是商業銀行基于農業產業鏈的研究分析,找出一個核心企業,并以核心企業為龍頭,從原材料供應到產品生產,直到產品銷售等各環節提供的系統性金融服務的融資模式(彭菊穎,2013)。隨著農業產業化的發展和三農金融產品的創新,農業產業鏈的融資模式不斷豐富,但其核心是銀行基于農業產業鏈的各經營主體之間具有的長期穩定的交易關系所提供的系統性融資方案(趙斐,2015)。

與傳統農業融資方式相比,通過農業產業鏈融資模式安排,能夠有效降低交易成本和完善農業信貸風險分擔機制(劉西川,程恩江,2013),同時還可以降低信息不對稱現象。

二、農業產業鏈金融的創新實踐

本文以山西臨猗農村商業銀行為例,分析農業產業鏈融資的創新實踐。

(一)案例背景

山西臨猗縣素有“中華果都”之稱,果業已經成為臨猗縣的主導產業,并且形成了一條比較完整的果業產業鏈。據統計,該縣下轄9鎮、5鄉、2區,375個行政村,耕地面積150萬畝,林果面積100萬畝,年產量40億公斤左右,暢銷全國25個省市,果品出口到德國、俄羅斯及東南亞地區。作為全國的林果大縣,其中從事果業生產的農戶有10萬戶,農機保有量125094臺。果庫270家,年儲存量4000噸以上的52家,2000噸以下的2000家。果圈廠22家,果筐廠46家,蘋果收購戶及落果收購戶560家。農資經銷商120家,年銷售700萬以上的有40余家。涉農運輸公司16家①。臨猗縣農商行根據轄內果業的經營情況,持續創新金融服務模式,設計了專業化的果業鏈貸款服務體系,有效地支持了地方果業經濟的發展。

(二)農業產業鏈金融創新實踐

從果業生產的周期來看,大致經歷了果樹種植、收購包裝、倉儲、深加工、物流、銷售等環節。臨猗農商行根據果業生產鏈的特點,開發了農業產業鏈各個環節的貸款品種。比如,在種植環節,針對農戶購買果樹苗、化肥、農藥和農機的需要,開發了適合農戶生產特點需要的“福農貸”;在收購包裝環節,針對提供果筐、紙箱、紙袋的小微商戶,開發了提供流動資金貸款的“興商貸”;在倉儲環節,針對客戶果品存儲的需要,開發了“果庫貸”產品;同時,農商行還根據產業鏈頂端的核心企業,開發了“強企貸”、“公司+商戶”和“公司+農戶”等貸款,既能降低信用風險,又能解決企業上下游的信貸需求。下面,筆者主要闡述“福農貸”和“果庫貸”兩類產品。

1.關于“福農貸”。為有效解決處于果業鏈前端種植戶的資金需要,臨猗農商行根據農戶特點推出了“福農貸”。該貸款具有一次授信三年有效、額度小、隨需隨貸、不用即還等特點,不僅操作流程方便,而且可以減輕農民承擔的壓力。在授信評級環節,農戶向村評級小組提出相關申請,由所在村的評級小組對農戶進行評級授信,公示期后農戶即可以獲得貸款證。在辦理貸款環節,農戶到相關支行專門設置的“陽光信貸”辦公室來辦理客戶貸款,實現客戶由原來找某個客戶經理辦理貸款轉變為到辦公室辦理貸款。這種標準化、陽光化的辦貸流程,不僅提高了辦貸效率,而且有利于業務經營的合規管理。

2.關于“果庫貸”。在當地果業鏈形成過程中,倉儲日益成為重要的環節,但針對果庫經營者的信貸產品沒有及時供給,給當地金融環境帶來了一些問題。為有效解決果農倉儲資金的需要,同時根據果農將果庫建在承包地或宅基地上無法提供有效抵押擔保的現實,該行創新性地設計了“果庫貸”產品。“果庫貸”的主要創新點在于擔保方式選擇上,除傳統抵質押和信用企業提供擔保外,增加了果庫擔保和實物擔保。也就是對于果庫貸款客戶,一方面要由規模大于或者相當于其果庫的優質果庫提供擔保,另一方面,要有其自身的果庫實物進行實物擔保。通過該方式有效解決了果庫貸的擔保問題。

三、對策建議

隨著農業現代化的發展,農業產業鏈不斷整合,其對農業產業鏈金融服務的需求也必然持續增加。這要求商業銀行必須改變傳統經營思路,創新金融產品和服務,大力發展農業產業鏈金融。具體而言:

第一,變革銀行內部組織架構。傳統商業銀行的部門制架構下,銀行各部門之間各自為政,相互推諉扯皮,已經不能適應不斷變化的經營環境。應改變不適應經濟發展形勢的內部組織架構,組建行領導直接分管金融創新部,專門負責農業產業鏈金融的研發。

第二,組建農業產業鏈金融創新團隊。金融創新屬于復雜性勞動,商業銀行應注重引進或培養熟悉農業和掌握現代金融知識的復合型人才,給予適當的職位和有效激勵,讓其充分發揮內在優勢,積極梳理本地特色農業產業鏈條,并根據產業鏈條中各環節的經營特點進行農業產業鏈金融產品的設計。

第三,加強與地方政府部門的溝通協調。農業產業鏈金融的開發,離不開地方政府的支持。地方政府擁有農業產業鏈中主要企業的注冊、登記信息,有利于銀行獲取相關信息。同時,農業產業鏈中各環節的金融服務需要村、鄉、縣各級單位的支持。如農戶的評級授信需要村委甚至鄉鎮政府的支持參與,產業鏈中的某些信貸服務需要地方財政給予擔保,或者地方政府協調其他增信機構參與其中。

注釋:

①數據引自臨猗縣政府網站和浙江大學高培中心龍小寶講義。

參考文獻:

[1]趙緒福,王雅鵬.農業產業鏈、產業化、產業體系的區別與聯系[J].農村經濟,2004,(6).

[2]彭菊穎.農業產業鏈融資及品牌農業發展研究[J].西南金融,2013,(11).

[3]趙斐.農業產業鏈融資的優勢及制約因素研究[J].金融發展評論,2015,(1).

[4]劉西川,程恩江.中國農業產業鏈融資模式——典型案例與理論含義[J].財貿經濟,2013,(8).

[5]謝利等.跳動在果業鏈上的金色音符山西臨猗農商行創新信貸服務體系[N].金融時報,2016-05-12.

作者:吳劉杰,復旦大學應用經濟學博士后流動站博士后研究人員,江西省農村信用社聯合社助理研究員

 

中國鄉村發現網轉自: 《武漢金融》2017年第2期


(掃一掃,更多精彩內容!)

免責聲明:中國鄉村發現網屬于非盈利學術網站,主要是為推進三農研究而提供無償文獻資料服務,網站文章、圖片版權歸原作者所有,不代表本站立場,如涉及版權問題請及時聯系我們刪除。

欧洲一级中文字幕在线,久久精品综合视频,久久久久久不卡免费,玖玖资源站中文字幕一区二区
色婷婷亚洲一区二区综合 | 日本免费高清一区二区三区最新 | 中文字幕不卡高清视频在线 | 色婷婷亚洲一区二区三区 | 亚洲宅男永久在线 | 日韩中文字幕欧美亚洲第一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