胡守勇,男,中共黨員,博士,湖北利川人,現任湖南師范大學公共管理學院教授。
主要從事文化社會學與基層治理、城鄉精神文明建設以及“三農”問題研究。主持完成國家社科基金藝術學重點項目1項,湖南省社科基金重點項目3項、其它省部級課題5項。在《馬克思主義研究》《科學社會主義》等發表獨著學術論文60余篇,出版個人學術專著1部。多篇研究報告獲省部級領導干部肯定性批示,1項研究成果轉化為十三屆全國政協第一次會議重點辦理提案,1項研究成果轉化為省委省政府文件下發,1篇研究報告被中共中央辦公廳單篇采納。獲湖南省哲學社會科學優秀成果獎二等獎3項(其中獨著1項,排名第三、第五各1項),三等獎1項(排第五)。
一、工作簡歷。
1997.06-2004.08 中鐵十一局五公司(原鐵道部十一局五處),先后擔任技術員、助理工程師、工程隊(分公司)黨支部書記、公司企業管理辦公室工程師
2010.07-2023.10 湖南省社會科學院(湖南省人民政府發展研究中心),先后擔任助理研究員、副研究員、副所長、研究員(其間:2014年12月晉升副研究員,2017年6月擔任社會學研究所副所長,2020年12月晉升為研究員)
二、學術兼職。中國農村發展學會理事,湖南省社會學學會副秘書長,湖南省減災委專家委成員,湖南省現代公共文化服務體系專家庫成員,湖南工商大學兼職碩士研究生導師,湖南瀛啟律師事務所兼職律師。
三、獲獎成果
(1)《大學生返鄉創業協同幫扶體系構建路徑研究》獲湖南省教育科學研究優秀成果二等獎,合著,排第四
(2)《共享發展理念的理論闡釋與實施路徑》獲湖南省第十五屆哲學社會科學優秀成果二等獎,2022年,獨著
(3)《城鎮化進程中的鄉村發展研究》獲湖南省第十四屆哲學社會科學優秀成果二等獎,2020年,合著,排第五
(4)《新型城鎮化視角下的區域發展研究》獲湖南省第十四屆社會科學優秀成果三等獎,2020年,合著,排第五。
(5)《關于構建產業扶貧長效機制的建議》獲民進中央2018年參政議政優秀調研成果一等獎,獨著;
(6)《基于社會質量提升的社會建設研究》獲湖南省十二屆哲學社會科學優秀成果二等獎(2016年),合著,排第三;
四、主持的研究項目
(1)國家社科基金藝術學重點項目《文化扶貧的實踐困境與破解路徑》(19AH008),2019年,已結項;
(2)湖南省社科基金重點項目《湖南集中連片特困地區公共文化服務效能提升研究》(17ZDB016),2017年,已結項;
(3)湖南省社科基金重點項目《我省產業扶貧面臨的問題及長效機制研究》,2018年,已結項;
(4)湖南省社科基金重點項目《中國共產黨意識形態建設的百年歷程和成功經驗研究》(22BGB01),2022年,已結項;
(5)湖南省社科基金一般項目《習近平總書記關于意識形態工作重要論述的方法論研究》(18WTC03),2018年,已結項;
(6)文化部2015-2016年度國家公共文化服務體系制度設計研究立項課題《社會力量參與公共文化服務建設模式研究——基于岳陽市示范區創建實踐》(辦公共函[2015]622號),2015年,已結項;
(7)湖南省社科基金一般項目《農村公共文化產品和服務供給視野中的民間文藝表演團體研究》(2012YBA209),2012年,已結項;
(8) 湖南省社科基金項目《“下里巴人”的重建——湘西地區群眾文化建設研究》(2010YBA154),2010年,已結項
五、服務社會項目代表性案例
1.主持和參與岳陽市、株洲市、湘潭市等創建國家公共文化服務體系示范區、示范項目制度設計課題3項,主持臨湘市創建省級現代公共文化服務體系示范區制度設計課題1項。
2.《湖南省防災減災救災體制機制改革相關問題研究》,被省委省政府文件《關于推進防災減災體制機制改革的實施意見》(湘發【2018】3號)采納。
六、著作
1.《“下里巴人”的重建——利川市群眾文化建設研究》,中共中央黨校出版社,2013年;
2.《中國紅色文化概論》,湘潭大學出版社,2022年,合著,排第二。
七、論文
1.《共享發展理念的世界歷史意義》,《馬克思主義研究》2018(4),獨著
2.《共享發展理念的理論溯源與演進歷程》,《馬克思主義研究》2017(2),獨著
3.《新城區精神文明建設的幾點思考》,《科學社會主義》2011(1),獨著
4.《新生代農民工政治意識文明建設推進策略——基于城市社區建設的視角》,《科學社會主義》2013(4),獨著
5.《文化精準扶貧的行動模式、歷史成就與基本經驗》,《南京師大學報(社會科學版)》2023(2),獨著
6.《城鄉精神文明建設融合發展的理論內涵與分析框架》,《中州學刊》2023(8),獨著
7.《文化扶貧的理論內涵與減貧機理》,《中州學刊》2022(8),獨著
8.《建成社會主義文化強國的評價標準、構成要素與指標體系》,《福建論壇(人文社會科學版》2021(5),獨著
9.《文化扶貧70年:范式演進與攻堅方略》,《求索》2020(1),獨著
10.《深度貧困地區公共文化服務的效能建設困境與突破》,《中州學刊》2019(9),獨著
11.《大數據背景下政府與公眾間災情信息傳遞聯動機制研究》,《青海社會科學》2016(4),獨著
12.《推進新生代農民工政治意識文明建設的機制創新》,《中州學刊》2018(10),獨著
13.《新型城鎮化與科技創新創業的融合發展:邏輯機理、實踐維度與推進路徑》,《華南師范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18(3),合著,排第二
14.《公共文化與文化產業融合發展:內在邏輯、現實困境與推進路徑》,《圖書館》2017(10),獨著
15.《群眾文化的社會功能和文化價值淺析》,《河南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10(4),獨著
16.《關于群眾文化建設的幾點思考》,《云南社會科學》2010(6),獨著
17.《文化建設:人類學應用研究的新領域》,《云南社會科學》2009(1),獨著
18.《城市邊緣區被城市化群體社會管理路徑選擇——基于S市64個公寓樓小區的調查分析》,《城市發展研究》2013(12),合著,排第二
19.《馬克思主義社會建設思想探析》,《中國社會科學文摘》2012(4),合著,排第二
20.《紅色文化的六大特征》,《新華文摘》2018(23),獨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