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九大報告提出實施鄉村振興戰略,讓農民朋友們歡心鼓舞,對城市居民也是一個好機遇。鄉村振興是一個系統工程,如何才能讓鄉村來一個徹底的面貌大轉換呢?提出以下六點不成熟建議:
1.一定要有村莊規劃。近年來去過不少村莊,發現有規劃的村莊與無規劃的村莊差別非常大。我國傳統的村莊生產生活是混在一起的,在自給自足發展階段還可以,但對于進入小康階段就很不合適了。比如如果一個村莊生產、生活、商業、工業、養殖等不分開,會帶來很大的問題。如果某個家庭進行規模養殖,很可能讓鄰居們整天聞到臭氣,引發沖突。傳統的庭院經濟也有不少弊端,如果在庭院里種些菜果還可以,但如果要養豬、養牛,一方面很耗勞力,另外一方面也讓家庭整日處在臭氣中,那些先富裕起來的村莊很可能選擇放棄。近年來我國家庭散養豬、牛大幅度減少就是例證。記得德國巴伐利亞在山東南張樓村推廣“城鄉等值”經驗,一個主要的做法就是把村莊進行功能分工,把生產、生活、商業、工業進行功能分區,就如一個大學,不能把所有東西混在一起,要有教學區、辦公區、學生生活區、教工生活區、文體活動區等。我國傳統的村莊進行功能分區的還比較少,導致一個村莊生產與生活混在一起,一旦發展養殖或者工業,會帶來很大的沖突,村莊也容易陷入臟亂差。村莊規劃與功能分區是鄉村振興的起始階段,也是必須要經歷的陣痛。
2.合并小村莊,建設鄉村小鎮。我國目前有57萬多個行政村,有360多萬個自然村,村莊的數量多規模小,尤其是南方的自然村莊,幾十人、百多人的自然村莊占相當比例,行政村也有不少是千人以下,這樣的村莊規模,可以滿足自給自足階段,但難以形成規模優勢。最近一些年參觀過不少合并后的村莊,效果都非常不錯。我國首先進行富村并窮村的是江蘇蘇南,幾個甚至十幾個村莊合并后建設成鄉村小鎮,非常漂亮宜居。鄉村小鎮的生活品質與縣城差不多,由于規劃好,比縣城美麗多了。適當的村莊撤村,有利于形成有規模的鄉村小鎮,也有利于重新規劃與基礎設施建設,可以大大提升農民朋友的生活品質。當然這個過程一定是在農民自愿的基礎上,加上對基礎設施的大力投資才可以。
3.大力向村莊投資。近年參觀過不少貧困村,發現重金投入的貧困村一般都大轉換,變得非常漂亮宜居。記得還曾專門向福建的一位熟悉農村情況的基層領導咨詢:一個村莊大概投入多少資金就可以變得與城市硬件差不多?他回答說:平原村莊一般要投入一千萬,主要用于村莊的道路、下水道、污水垃圾處理等基礎設施。一個村莊投入千萬資金,村莊的硬件服務水平就可以與城市看齊,村莊生活服務品質也因此而大大的提升。當然山區的村莊投入就更多了,山區與丘陵地帶,由于交通不便,需要投入幾千萬可能才有效。如果把我國現有的行政村合并掉三分之二,既把近六十萬個行政村合并成二十萬多個鄉村小鎮,每個小鎮投入三千萬資金進行基礎設施建設,我國鄉村的面貌就一定會大大的改變。
4.鄉村要開拓新功能與新業態,發展觀光休閑與養老產業,搞田園共同體。在自然條件好、交通便利的村莊要多發展新產業新業態。單純地靠農業,農村會一直窮下去。農村要振興,必須要走綜合之路,也就是田園共同體。要發揮鄉村的多功能性,不能僅僅把鄉村看成是農產品生產的地方,也不僅僅是農民居住的地方,它還應該成為城市的后花園,成為城市居民旅游觀光休閑的地方,更應該成為城市居民退休養老的地方,如果把后兩個職能開發出來,鄉村振興就有希望了。
5.吸引能工巧匠下鄉。鄉村發展需要能工巧匠,現在許多鄉村建筑盲目模仿城市建筑,不適合鄉村特點,庸俗而又沒有美感,這都是因為缺乏懂鄉村特點的設計師造成的。如果根據農村的自然條件,設計出適合鄉村特點的建設與景點,一定會大大吸引外來觀光者,這些有美感的設計需要眾多的能工巧匠下鄉。
6.吸引打工青年返鄉。農村不缺資源,關鍵缺乏懂經營、能干又會干的人才。而那些在城里打工見過世面,又有能力改變家鄉的人才應該創造條件吸引他們返鄉。我曾參觀過不少我國的鄉村超級村莊,也就是那些年產值上億的村莊,這些村莊的帶頭人年輕時大多要么打過工要么當過兵,在外見過世面。回到家鄉帶領村民致富,很容易找到致富門路。
目前我國大多數地區城鄉差距太大,村莊無論硬件與軟件與城市相比差太多。多年來,農村年輕人的出路似乎只有一條,那就是到城里打工。但城鎮也有城鎮的難處,昂貴的住房靠農民工的那么點收入根本不可能買得起。尤其是新生代農民工,城里留不下,農村又不愿意回。如果鄉村振興了,至少選擇的機會更多一些。城市老人,尤其是大城市的老人,在城里生活不但住房面積小,而且環境太差。如果有機會到美麗的鄉村小鎮養老,估計會長壽不少。
中國鄉村發現網轉自:鄭風田原創三農觀察(微信公眾號)2017-10-23
(掃一掃,更多精彩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