據中國鄉村之聲《三農中國》報道,為深入學習貫徹十九大精神,中國鄉村之聲推出特別報道《鄉村學習錄》。農業部農村經濟體制與經營管理司司長張紅宇幫您讀懂十九大報告,用十九大報告指導農業生產和生活。
黨的十九大報告提出,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進入新時代,“新時代”一詞成為很多人關注的焦點。在新的時代,中國的農村將迎來哪些新變化呢?
新時代對農民提出了哪些新要求?咋樣做新時代的農民?
張紅宇:大家也感受到了,我國最近這些年玉米越來越多了,反過來缺乏大豆、高粱這類的,做酒或者做飼料的產品相對不足,在鐮刀彎地區,農民調減玉米增加大豆、增加高粱,我以為是理性行為。我覺得農民這種行為是符合新時代、新農民的要求。
從自身來講,農業規模擴張帶來土地規模效益,結構調整帶來農業結構效益,調整或者減少對農業的直接投入,以最小的投入換得最大的效益,也可以間接增加相關收入。
農業發展到今天已經不是所謂的鋤頭、鐮刀,老牛耕田。現代農業在科學技術的要求方面,在裝備設施的操作方面,在信息化的應用方面,絕不是傳統農民能夠理解、能夠操作的。
從農民的角度來講,不懂、不愛好這件事,或者沒有在這方面具有工匠精神,甚至包括企業家精神,那么這件事一定做不好。當然光有一腔熱情,沒有技術,不會管理,這件事同樣也是做不好的。只有具備了這些條件,現代科技的應用,包括規模化經營,專業化經營,這些才可能落到實處。
中國鄉村發現網轉自:央廣網
(掃一掃,更多精彩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