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人和農民的關系、城市和農村的關系、工業與農業的關系是中國社會的基本關系,如何協調和處理好它們之間的關系,事關中國社會經濟發展最基本的戰略選擇。隨著中國社會的主要矛盾發生了根本性變化,構建新型城鄉關系成為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的客觀要求,成為推進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的歷史必然。因此,習近平總書記在十九大報告中明確提出實施鄉村振興戰略,具有十分重大的歷史意義。
從城鄉統籌發展向城鄉融合發展轉變的新時代
根據亞當·斯密在論述城鄉關系時的論斷,農業的剩余是工業化、城市化的先決條件。到2006年中國全部取消了農業稅,意味著工業化已經不依賴于農業的剩余了,標志著完成了第一次工業革命進入了工業的中國時代。隨著城市化的快速推進,到2016年常住人口城鎮化率達57.4%,以城鎮為主的人口分布格局已經形成,標志著進入了城市中國的時代。在這個進程中,土地增值的財富和勞動價值的增值為中國的城鎮化做出了巨大的貢獻,土地財政和農民工就是根本標志。十九大提出構建城鄉融合發展的體制機制和政策體系,意味著像取消農業稅那樣破解城鄉二元結構,這是一個歷史性的轉軌。過去城鄉統籌主要是以城統鄉,城鄉一體化也主要是通過資源要素的優化配置來促進城鄉發展。城鄉融合的概念是馬克思提出來的,并認為是城鄉發展的終極目標,是社會革命成功與否的關鍵。什么叫城鄉融合?城市有城市的特點,鄉村有鄉村的特點,兩者并存共榮共生,而不是擴張城市減少農村減少農民。從兩個趨向重要判斷的提出,到城鄉統籌,再到城鄉一體化,到城鄉融合發展,是中國城鄉關系的又一次飛躍。
從“四化”同步發展向農業農村優先發展轉變的新時代
長期以來,三農工作始終是黨和國家工作的重中之重,但在鄉村振興戰略中非常突出地提出堅持農業農村優先發展,這是前所未有的。盡管十九大報告也一如既往地提出了新型工業化、城鎮化、信息化與農業現代化的同步發展,但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的主要任務是補短板,在現代化建設中,農業是短板;在全面小康社會建設中,農村是短板。因此,習近平同志提出了“小康不小康,關鍵看老鄉”。中國現不現代化,關鍵在農業農村。所以,農業農村優先發展在十九大報告中正式提出來,把農業農村擺在一個前所未有的國家戰略高度。過去所謂的四化同步,是滿足工業化需要的農業現代化戰略,是滿足城鎮化需要的農村發展戰略。十九大報告提出社會的主要矛盾發生了根本性變化,迫切需要解決發展不平衡、不充分的時代課題。而矛盾又主要集中在農業農村,矛盾之變就決定著全局之變。在這個層面上提出優先發展,就是從滿足工業化和城鎮化的需要,到優先滿足農業農村發展的需要這樣一個歷史轉變。
從農業現代化向農業農村現代化轉變的新時代
在中國現代化推進以來,主要是提農業現代化,如四化同步就只提農業現代化。十九大報告提出“農業農村現代化”,怎么理解?原來提農業現代化大多是從糧食安全的角度出發,現在把農業農村放在一起,那就不能單純地把農村作為一個農產品供應基地。因為,鄉村發展成為了中國現代化的一個決定性因素。習近平總書記在十九大報告中明確提出,我們要建設的現代化是人與自然和諧共生的現代化,既要創造更多物質財富和精神財富以滿足人民日益增長的美好生活需要,也要提供更多優質生態產品以滿足人民日益增長的優美生態環境需要。生態產品能離開鄉村嗎?所以,“農業農村現代化”是從整體視野中看待鄉村的發展。再就是社會發展規律的必然,人類回歸大自然、回歸鄉村是一個社會發展的必然趨勢。同時,隨著信息化的不斷推進,互聯網極大地改變了城鄉的空間距離,為新興產業在鄉村的發展開辟了廣闊的道路,使鄉村的功能進入了多元發展的新時代。
作者系省社科院城鄉一體化研究智庫團隊首席專家、研究員
中國鄉村發現網轉自:湖南日報 2017年11月9日
(掃一掃,更多精彩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