黨的十九大作出了實施鄉村振興戰略的重大決策部署,繪就了“三農”事業新征程的宏偉藍圖,具有劃時代的里程碑式意義,將為實現“兩個一百年”奮斗目標奠定堅實基礎。堅定不移推進鄉村振興戰略實施,是今后一個時期“三農”工作最重要的著力點。
改革是推動發展的不竭動力。新時代鄉村振興戰略的有效實施,需要強化改革手段和措施,破除體制機制障礙,激發農村要素活力,不斷推動“三農”工作再上新臺階。
繼續深化農村土地制度改革。要立足于加快推進農業農村現代化進程,以處理好農民和土地的關系為主線,重點圍繞三個方面開拓創新。一是完善承包地“三權分置”制度。理論上,要繼續深入研究農民集體和承包農戶在承包土地上、承包農戶和經營主體在土地流轉中的權利邊界及相互權利關系等問題。實踐中,要鼓勵基層積極探索集體所有權的實現形式、承包權退出和繼承權能完善以及土地經營權流轉監管等問題,加強經驗總結,及時將典型經營做法上升為政策和法律規定。二是發展多種形式適度規模經營。實踐中規模經營有兩條實現路徑:既可以通過流轉土地經營權達到生產的規模化,解決“誰來種地”問題;也可以通過發展農業生產性服務業,解決“地怎么種好”問題。要充分考慮各地資源稟賦和經濟社會發展差異,尊重農民意愿,探索創新規模經營的多種實現形式。三是穩定土地承包關系并長久不變。黨的十九大明確了第二輪土地承包到期后再延長三十年的制度安排,這一政策安排保持了農村土地制度的連續性、穩定性,又為今后依據大多數農民意愿作適度調整留下了空間,充分體現了制度設計的中國特色和中國智慧。承包地確權登記頒證是落實好中央這一重大部署的基礎,要繼續扎實推進,確保按時保質完成。同時,要進一步健全農村土地承包糾紛調解仲裁體制機制,確保維護好農村土地承包權益。
加快推進農業經營制度改革。要把加快培育新型農業經營主體作為一項重大戰略,培育專業大戶、家庭農場、農民合作社、農業企業等新型經營主體,健全農業社會化服務體系,實現小農戶和現代農業發展有機銜接。一方面,新型農業經營主體要有不同的功能定位。專業大戶、家庭農場是直接從事初級農產品生產的主力軍,在保產能、保供給、保基本方面作用突出。農民合作社是聯系農民、組織農民、服務自我的獨特載體,有助于實現農業經營和服務的規模經濟,在帶動小農戶實現與現代農業的有機銜接方面有著其他組織形式不可替代的優勢,是真正的橋梁和紐帶。農業企業產權關系明晰、治理結構完善、管理效率較高,在推進現代農業發展中有無限空間。另一方面,新型農業經營主體要秉持新的發展理念。要秉持融合、共享、開放等新發展理念,走主體多元、模式多樣的發展路徑,鼓勵多元主體積極參與、共商共建,以多種形式的新型經營主體的競相發展,塑造中國特色現代農業經營體系。
深入推進農村集體產權制度改革。一方面,要立足于強化產權保護。要通過改革,建立健全歸屬清晰、權能完整、流轉順暢、保護嚴格的集體產權制度,構建符合市場經濟要求的集體經濟運行新機制,確保各類集體資源要素在市場經濟條件下得到優化配置,切實保障農民財產權益。健全自治、法治、德治相結合的鄉村治理體系。尊重農民意愿、尊重各地不同的做法、尊重不同條件下產權改革的路徑選擇,不搞一種模式,因地制宜、穩步推進。另一方面,要立足于促進農民增收。通過農村集體產權制度改革,發達地區農民收入構成中股金分紅占比達15%—20%,證明了改革對農民收入增長的顯著促進作用。從全國來看,農民收入四大構成中財產性收入占比僅為3%—4%,欠發達地區尤其偏低,表明增加農民財產性收入潛力和空間甚大。深入推進農村集體產權制度改革,有利于激活農村資源要素活力,有利于增加農民收入特別是財產性收入,切切實實增強獲得感。
大力推進農業人才隊伍建設。黨的十九大報告首次提出要“培養造就一支懂農業、愛農村、愛農民的‘三農’工作隊伍”。“一懂二愛”內涵豐富、指向準確,既要求我們的干部隊伍具有專業素養,也要求廣大從事農業、參與農業的普通農戶和各類新型經營主體要有職業情懷。這對新時代“三農”工作隊伍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和努力方向。一是要有工匠精神,要專注專長領域,深耕農業、扎根農村、依靠農民,把產品、管理和服務做精做細,保證質量、效用和信譽。二是要有精英意識,要敢闖敢試、敢為天下先、敢于承擔風險,敏銳捕捉市場機遇,在市場競爭中勇立潮頭、脫穎而出。三是要有企業家能力,永不滿足、不斷創新,追求卓越、實現完美。通過培育這樣一支強有力且忠誠有擔當的“三農”工作隊伍,為實現鄉村振興提供堅實的人才保障。
作者系農業部經管司司長
中國鄉村發現網轉自:中國農村網
(掃一掃,更多精彩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