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37個字符,10句話,黨的十九大報告中實施鄉村振興戰略的文字表述不足1頁,但內容非常豐富。十九大召開后,全國政協常委、經濟委員會副主任、中央農村工作領導小組辦公室原主任陳錫文反復研究報告內容,領會報告精神,在他看來,這段文字的背后,有深遠的時代內涵和要義,并逐字逐句向《經濟》記者解讀了報告的內容和深意。
有鄉村振興才有全面小康
《經濟》:當前在一些工作領域,“三農”熱度不比從前,而城鎮化熱度不減,有些觀點認為農業已經不那么重要了。對此,您怎么看呢?總書記在十九大報告中提出鄉村振興戰略,又有何立意?
陳錫文:我們必須看到當前農業農村的現實情況。第一,這些年我國工業化和城鎮化進展非常快,農業在GDP中比重不斷下降,從新中國成立時的百分之二三十降到現在的8.5%左右。第二,現在農業人口在不斷減少,即使很多人沒有離開本鄉鎮也從事的是非農產業。這代表一種基本規律,現代經濟的發展伴隨著農業在國民生產總值中的比重下降,同時工業化和城鎮化的推進使得農業人口減少。
但就此認為,“三農”不重要了,是不現實的。一是農業在GDP中的占比雖然不斷下降,但是農村創造的GDP遠遠不止8.5%,農村還有很多其他的產業,例如網購、電商、鄉村旅游等也創造了不少的產值和就業機會。二是城鎮化進程確實很快,2016年中國城鎮化率達到了57.35%,但是里面包括相當一部分沒有在城鎮落戶的人,2016年中國戶籍人口城鎮化率是41.2%,究竟城鎮化率有多高還有待辨別。
從中國國情和自身的發展規律來看,農村人口的大規模減少將是一個非常長的過程。1949年,我國5.4億人口中有4.84億是農村人口,2016年,我國農村常住人口還有5.9億,也就是說新中國成立到現在68年,農村人口反而增加了。這5.9億人口如何實現小康,是未來幾十年中國要解決的最大的問題。而且總書記講過,即使以后人口城鎮化率達到70%,還有30%即4億多人要在農村,而世界上超過4億人口的國家也才兩個,這種情況就不允許農村凋敝。
所以這次習近平總書記在十九大報告中提出要實施鄉村振興戰略,意義非凡。提出鄉村振興,就是在回答什么是全面小康。建設現代化強國,眼界里不能沒有農村。
《經濟》:有些人感到很意外,為什么七大戰略里沒有城鎮化戰略,而有鄉村振興戰略呢?
陳錫文:七大戰略中有鄉村振興戰略,而沒有城鎮化戰略,這說明了一個問題——在相當大的程度上,中國鄉村的變化沒有有些人想象得那么快。世界范圍內,已經實現現代化且農村人口占比較小的國家屈指可數,其中人口超過10億的國家一個也沒有。所以對于人口近14億的中國來說,實現工業化和現代化,別國規律不一定符合我國國情。
習近平總書記在鄉村振興戰略中,首先提出必須始終把解決好“三農”問題作為全黨工作的重中之重。有些人早就不這么認為了,實際上就是不了解中國國情。盡管我們進入了新時代,但我們仍然處于社會主義初級階段,解決不平衡不充分需要相當長的時期,而發展中最大的不平衡就是城鄉,發展中最大的不充分就是農村和農業。
體現出黨對“三農”工作一貫堅持的三大重要原則
《經濟》:十九大報告提出,“農業農村農民問題是關系國計民生的根本性問題,必須始終把解決好‘三農’問題作為全黨工作的重中之重”。這句話有何要義?
陳錫文:這句話實際上從十六大之后就開始講,當時我們已經實現總體小康,以后的任務就是建設全面小康,最艱巨、最繁重的任務在農村。報告中的這句話已經講了15年。有些人說這15年中已經有一些變化了,那么農村還是重中之重嗎?
有這種懷疑是因為對農村了解不夠。盡管絕大多數城市的絕大多數人實現了小康,還有一些人沒有實現小康,但這部分人實現小康相對于農村人口要容易一些。所以十八大之后習近平總書記就強調,“小康不小康,關鍵看老鄉”,后來又加上,“尤其是貧困地區的老鄉”。現在我們實現基本現代化的目標提前到2035年,2050年要建成現代化強國,時間提前了,任務加重了,最大的短板就是“三農”問題。
《經濟》:十九大報告提出,“鞏固和完善農村基本經營制度,深化農村土地制度改革,完善承包地‘三權’分置制度。保持土地承包關系穩定并長久不變,第二輪土地承包到期后再延長三十年”。該如何理解農村基本經營制度?
陳錫文:農村改革40年來,最重要的成果就是在集體土地上實施家庭承包制。但是現在有些人懷疑:“一家一戶能現代化嗎?”
其實你可以放眼看,實現現代化的國家哪個不是一家一戶?只不過規模有大小,但這是國情而不是制度決定的。一家一戶不妨礙現代化,所以我們要繼續堅持農村基本經營制度,并不斷完善它。這對中國農業來說至關重要。大家最怕回到過去那種高度集中統一,難以調動積極性的狀態,報告給農民吃了一個很大的定心丸。
從以前的“穩定和完善”,到“堅持和完善”,再到現在的“鞏固和完善”,語氣是加重的。習近平總書記再三強調堅持和完善農村基本經營制度不是一句空口號,是有內容的,有四個方面:
第一,總書記多次強調農村土地所有制不能動搖;“集體所有制”如果被改掉,“家庭承包經營”也就不存在了,所以堅持“家庭承包經營”,首先就要堅持“集體所有制”;第二,總書記再三強調集體經濟組織的成員家庭是承包集體土地的法定主體;第三,總書記講家庭承包的土地可以自己經營,也可以把土地使用權流轉給別人,發展多種經營形式;第四,總書記強調不管土地流轉給誰,承包權歸農戶不能變。這四條是非常嚴密的整體,講清楚了我們如何鞏固和完善基本經濟制度。
為了回應農民的關切,總書記特別提出,保持土地承包關系穩定并長久不變,第二輪土地承包到期后再延長30年。這個時間節點和我們實現強國目標的節點是契合的。
《經濟》:十九大報告提出,“確保國家糧食安全,把中國人的飯碗牢牢端在自己手中”。這句話有何深意?
陳錫文:糧食安全也是一個老話題,決不能對糧食安全掉以輕心。現在確實糧食有點多,很多人議論紛紛,但也要謹防持續增收之后的大滑坡,滑坡容易爬坡難。
總書記再次提及糧食安全有重大的現實意義,而且特別強調,要把中國人的飯碗牢牢端在自己手里。這句話是總書記十八大以后提出的,而且后面還有一句:“我們飯碗里應該主要裝中國糧。”我們現在雖然糧食有點多,但有些品種的進口量是驚人的,軟肋也很清楚。所以要扎實推進農業的供給側結構性改革,提高農產品的質量和競爭力。
對當前推進的改革的方向和要求提得更加精準
《經濟》:十九大報告提出,“要堅持農業農村優先發展,按照產業興旺、生態宜居、鄉風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的總要求,建立健全城鄉融合發展體制機制和政策體系,加快推進農業農村現代化”。這個“優先發展”意味著什么?
陳錫文:總書記講話中,真正提到“優先發展”的領域只有農業農村和教育,可見農業農村發展的緊迫性。那么十九大之后,這個“優先發展”的要求如何落實?報告里講得很清楚,就是要實現農業農村現代化。2005年十六屆五中全會決定提出建設社會主義新農村,講了五句話:生產發展、生活充裕、鄉村文明、村容整潔、管理民主。現在變成產業興旺、生態宜居、鄉風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問題差不多,但是要求提高了。
《經濟》:十九大報告提出,“深化農村集體產權制度改革,保障農民權益,壯大集體經濟”。改革的目的是什么?
陳錫文:現在有很多爭議。有人說改革農村集體產權制度,是不是就要把集體財產切割給農民呢?集體經濟要散伙了?其實集體財產權益雖然屬于集體內的所有農民,但不能分割給個人。農民作為成員有土地承包經營權、宅基地使用權和集體財產的收益分配權,集體財產的收益可以分給個人,但不代表可以分割集體財產,集體經濟還要壯大。
《經濟》:十九大報告提出,“構建現代農業產業體系、生產體系、經營體系,完善農業支持保護制度,發展多種形式適度規模經營,培育新型農業經營主體,健全農業社會化服務體系,實現小農戶和現代農業發展有機銜接”。很多人對“實現小農戶和現代農業發展有機銜接”有一些費解,認為小農戶還有必要存在嗎?您對此怎么看?
陳錫文:實際上這句話點出了一個基本事實,就是雖然現在有35%的集體土地是流轉的,但還有65%是農戶自家在耕種,小規模經營的農戶在我國未來相當長的時間內會存在。
小農戶的存在和發展現代化是不沖突的,一家一戶的規模雖然很小,但也可以使用大型的現代機械提高效率,所以在現在的背景下,簡單說消滅小農是不現實的。總書記講到,在人口城鎮化問題上,我們要有足夠的歷史耐心,同時講到,規模經營是實現農業現代化的基礎,但需要時間和條件。
對當前農業農村存在的突出問題有非常具體的要求
《經濟》:農民就業增收是一大突出問題,十九大報告提出,“促進農村一二三產業融合發展,支持和鼓勵農民就業創業,拓寬增收渠道”。那么該如何落實?
陳錫文:城鄉之間收入差距大是一個大問題。但農民收入不能光靠國家補貼。隨著經濟進入新常態,這幾年進城務工經商的農民數量降低了,所以在鼓勵農民工返鄉創業。
農民增收最關鍵的是就業。耕地是農民的第一就業空間,務工經商是第二就業空間,而一二三產業融合是第三就業空間,是不依賴耕地且在農村創造的就業崗位。
《經濟》:農村基層問題也很突出,十九大報告提出,“加強農村基層基礎工作,健全自治、法治、德治相結合的鄉村治理體系。培養一支懂農業、愛農村、愛農民的‘三農’工作隊伍”。具體應該如何發力?
陳錫文:“基層基礎工作”這個概念以前沒整合起來用過,實際上包括兩方面內容:
一是鄉村社會治理。現在農民參與的積極性不高,為什么農民不愿意接受這樣的工作?有農民對我說是因為現在的公務員工作沒有上升空間,一輩子干到頭,最大的官也就是村支書了。這對這些真正了解農村的人來說,是一個限制。
二是“三農”工作隊伍。現在農村青壯年流失很嚴重,我們也想了很多辦法,例如大學生村官和扶貧第一書記,但問題是這些人去了之后能不能和當地水乳交融?去的人知道自己待不了多久,村里也知道你待不了多久,那么這終究不是個事兒。現在管鄉鎮工作的人通常是縣里下派,工作兩三年就走了,都沒有基層工作經歷,又怎么能管好這項工作呢?同時這支隊伍還不僅僅是在農村做一些基礎工作,還有農村金融方面的工作,所以在金融領域和其他商業領域也應該建設一支這樣的隊伍。
中國鄉村發現網轉自:經濟網
(掃一掃,更多精彩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