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現在的位置: 鄉村發現 > 首頁 > 今日頭條

朱啟臻:鄉村振興人才為先

[ 作者:朱啟臻  文章來源:中國鄉村發現  點擊數: 更新時間:2017-12-04 錄入:王惠敏 ]

    黨的十九大報告提出,實施鄉村振興戰略。各地響應十九大號召,紛紛召開“動員會”“誓師大會”,令人振奮。值得注意的是,推動鄉村振興必須意識到鄉村的復雜性,認識到鄉村振興的艱巨性和長期性。習近平總書記在十九大報告中強調,培養造就一支懂農業、愛農村、愛農民的“三農”工作隊伍,這一點必須引起全社會的重視。因為,沒有一支龐大的、高素質的、有情懷的“三農”工作隊伍,振興鄉村就難以落地,甚至會出現專家所批評的對鄉村“建設性破壞”現象。

  高素質的“三農”隊伍,既要了解農業特點,也要了解鄉村價值,同時還要有高度的社會責任感和愛農民、愛農村的情懷。

  首先,不能想當然的理解現代農業。中央反復強調保持土地承包關系穩定并長久不變,十九大宣布第二輪土地承包到期后再延長30年。這是由農業特點所決定的,農戶經營被認為是最適合農業生產的組織形式,現代農業完全可以在農戶經營基礎上通過廣泛合作來實現,而不是人為“促進”農戶放棄耕地去壘大戶。為什么大量人為推進的所謂規?;r業失敗,就是由于違背農業基本特點所致。農業規模經營是有條件的,要與城鎮化、工業化速度相適應,與農村勞動力轉移程度相適應,也要與農業科技發展水平相適應。農戶經營存在的問題要通過創新農業新型經營主體,特別是培育家庭農場、合作社以及完善農業社會化服務體系來實現,而不應該以否定農戶經營為代價。偏離農戶經營的基本方向會為此付出沉重代價。

  其次,不能簡單化地看待鄉村。鄉村是個十分復雜的有機體,在其漫長成長過程中,不僅產生了適合鄉村生產和鄉村生活的空間結構,也發育出了諸如民俗、信仰、習慣、民風、村風、村民參與、鄉規民約、道德規范等鄉村文化系統,是中華民族幾千年優秀傳統文化的重要載體,飽含著人類生存的智慧。按照鄉村振興的總要求,無論是產業興旺、生態宜居,還是鄉風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都只有建立在鄉村價值結構體系基礎上才能事半功倍,離開鄉村固有結構體系創造一個新的體系實現鄉村振興是十分困難的。這也是習近平總書記強調“在促進城鄉一體化發展中,要注意保留村莊原始風貌,慎砍樹、不填湖、少拆房,盡可能在原有村莊形態上改善居民生活條件”的原因。應該看到,目前的許多基層干部尚未認識到鄉村存在的重要性,試圖用城市建設的思維改造鄉村,甚至熱衷于拆村,讓農民上樓,其結果是鄉村農業生產被削弱,鄉村手工業空間喪失,鄉村文化載體不復存在。

  鄉村振興是一項復雜的系統工程,不可能靠運動式的一蹴而就,更不能做涂脂抹粉的表面文章?;鶎痈刹恐挥卸棉r業的基本特性和鄉村的價值體系,才能夠沿著農業的發展規律和鄉村價值譜系、順勢而為,建設出既促進鄉村產業興旺,又生態宜居、生活富裕的和諧鄉村。分析各地涌現出來的各種類型的鄉村振興典型,一個普遍的事實就是因為有一批懂農業、愛農村、愛農民的帶頭人,他們或是縣委書記,或是鄉鎮黨委書記,或是村支部書記,他們有鄉土情懷,又發現和掌握了鄉村發展的基本特點。鄉村振興的當務之急在于培養造就一支懂農業、愛農村、愛農民的“三農”工作隊伍。一方面通過教育培訓提高各級干部(特備是一把手)對農業特點的認識和對鄉村發展規律的把握,保障決策不偏離中央鄉村振興的大方向。另一方面,把具有基層“三農”經驗的優秀分子選拔到“三農”工作崗位上,避免在鄉村振興實踐中走彎路。同時要充分利用、整合“三農”學者的研究成果,吸收其合理成分,為振興鄉村提供理論支撐。

    作者系中國農業大學教授、中國農業大學農民問題研究所所長

  

    中國鄉村發現網轉自:《光明日報》


(掃一掃,更多精彩內容!)

免責聲明:中國鄉村發現網屬于非盈利學術網站,主要是為推進三農研究而提供無償文獻資料服務,網站文章、圖片版權歸原作者所有,不代表本站立場,如涉及版權問題請及時聯系我們刪除。

欧洲一级中文字幕在线,久久精品综合视频,久久久久久不卡免费,玖玖资源站中文字幕一区二区
三级国产黄线在线观看 | 最新AV网址免费在线观看 | 亚洲永久在线观看 | 日韩精品久久一区二区三区 | 亚洲中文字幕电影不卡电影 | 伊在人天堂亚洲香蕉精品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