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月7日,由世界儲蓄與零售銀行協會發起,中國郵政儲蓄銀行承辦的“第一屆農村普惠金融研討會”在北京召開。本屆研討會的主題是實現農村普惠金融可持續發展。中央農村工作領導小組辦公室一局局長趙陽指出,盡管農村金融的發展取得了非常重要的成就,但是總體而言中國現在農村金融依然是金融體系中間一個薄弱的環節。鄉村振興戰略的實施,需要匯聚廣泛的金融資源和社會力量,這對農村普惠金融發展是一個難得的機遇。
解決“三農”問題,包括農村中小企業貸款難、貸款貴問題,是世界各國普遍面臨的困難和挑戰。趙陽稱,2016年金融統計的數據,從涉農貸款余額占全部金融機構貸款余額的比重,包括農戶的貸款、農林牧漁產業的貸款,我認為都和當前農業在整個國民經濟活動中的比重和地位,農村地區的經濟活動在整個國家的經濟體系中的地位是不相稱的、不匹配的。我們的主要金融機構在農村還呈現出資金凈流出的一個態勢,這種現象還沒有從根本上改變。
但是從另外一個角度看,農村各類主體對金融服務的需求確日益增長,農民的金融意識也在不斷增強,旺盛的農村金融需求也更加突顯了農村金融服務供給的不足。整體上看,當前農村金融服務的水平難以滿足農業、農村、農民現代化的要求。要實現全面建成小康社會,迫切需要充分發展農村金融,讓它起到很好的支持作用。。
為了推動普惠金融的發展,提高金融服務的覆蓋率、可得性和滿意度,增強所有市場主體和廣大人民群眾對金融服務的獲得感,中國國務院也制訂了《推進普惠金融發展規劃(2016-2020年)》。中國政府強調發展普惠金融的目的,就是要提升金融服務的覆蓋率,滿足日益增長的金融需求,特別是要讓農民、小微企業,當然也包括城鎮的低收入人群、貧困人口、老年人,要及時獲得價格合理、便捷、安全的金融服務。
趙陽介紹,近年來,根據中央的總體部署,積極推動深化農村金融改革,不斷完善扶持政策,積極引導金融機構加大創新的力度,這方面無論是推進的深度和廣度,都有顯著的提升,也取得了顯著的成效。
首先,我們進一步完善了“三農”服務的金融機構體系建設。2008年,為了確保有專門的機構、人員和資源專心服務“三農”,首先是農業銀行開始實施了三農金融事業部的改革試點,經過這幾年的持續深化改革,農行三農金融事業部在提升“三農”金融服務能力,推動農村金融體系建設上發揮了較好的示范引導作用。在認真總結推動已有經驗的基礎上,2016年中央一號文件又對郵儲銀行組建三農金融事業部提出了明確的要求,這是中央確定的做強做專三農金融工作的又一個重大舉措。這兩年,郵儲銀行的三農金融事業部改革全行推廣工作在各地積極有序推進,有27家郵儲銀行三農金融事業部分部先后成立,已經初步形成了郵儲銀行特色的專業化為農服務體系。
第二,積極推進金融創新,滿足各類主體多樣化產品的服務需求。為了進一步加大對“三農”的金融支持力度,2015年由相關部門頒發了文件,開展土地承包經營權和農民住房財產權的抵押貸款試點,現在在200多個縣推進試點。去年還開展了農村集體經營性建設用地入市抵押融資的試點。
第三,持續加大政策支持的力度。為了引導縣域金融機構加大金融貸款的投放力度,中國的財政部門也出臺了關于縣域金融機構貸款的政策,農村金融機構定向費用補貼等一系列的扶持政策,人民銀行也落實定向降準的政策,充分發揮支農再貸款、扶貧再貸款對“三農”和貧困地區信貸投放的導向作用。
盡管農村金融的發展取得了非常重要的成就,但是總體而言中國現在農村金融依然是金融體系中間一個薄弱的環節。
隨著鄉村的各種價值和功能重新認識、重新定位和發掘,農村經濟產業鏈和價值鏈也在不斷延伸,農村的第一、第二、第三產業的深度融合發展,這些都將為農村普惠金融的發展提供廣闊的市場空間。
趙陽指出,“鄉村振興戰略的部署是新時代‘三農’工作一個總的抓手,而鄉村振興不僅僅是一個農村產業的振興、經濟的振興,也包括農村的文化,包括農村的生態,包括農村社會等各個方面的振興,是一個全方位的振興。實施這樣一項宏偉的國家戰略,沒有強有力的資金支持做后盾是難以實現的。鄉村振興戰略的實施,需要匯聚廣泛的金融資源和社會力量,這對金融領域,尤其是農村普惠金融的發展來說是一個難得的機遇。”(記者 高方圓)
中國鄉村發現網轉自:新華網 12月7日
(掃一掃,更多精彩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