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進入本世紀以后,整個中國的農村、農業、鄉村已經發生了巨大的變化。2000年,中國的農村勞動力達到4.9億人,比歐盟的總人口還多。截至目前,已經降至3.6億人,減少了1.3億人;農業就業人數也從2000年的3.62億人降至目前的2.15億人,減少了1.47億人。一方面保持了農業持續增長,年均增速為4.0%,在世界上也是最高的農業增長率。同時也從農村地區以農業為主轉向非農為主。因此,整個中國鄉村振興實際上是從量變到部分質變,再從量變到質變,農業勞動生產率也一直保持在7%左右,這也創下了中國歷史記錄,也創下了世界歷史記錄,這表明我國農業勞動生產率是大幅提高的。這可能是今后實施鄉村振興戰略的基礎。從促進農民就業創新、提高農業勞動生產率的角度,提5點體會和建議。
第一,新產業新業態為農民創造新的就業空間。這個空間的含義從原來的“土地空間”進一步擴展為一二三產業融合發展的“產業空間”,特別是“走出去”以后,又會形成更廣闊的“發展空間”,這也是重塑中國農村經濟地理,特別是交通基礎設施的改善,現在農村每百戶的家庭汽車保有量達到了17.6輛,這相當于五、六年前的城鎮水平(2011年為18.6輛),摩托車達到65輛,大大高于城市擁有輛(2016年為40輛),機動車規模達到每百戶83輛,也高于城市48.6輛。因此,農民活動范圍在迅速擴大,創造就業的空間也在迅速擴大。從這個意義上來看,整個農村勞動力向著職業農民、知識農民、現代農民的方向轉變。
第二,現在已經形成了一個返鄉創業的新高潮。這個高潮會對農民的就業創造新的條件,使農民從打工者轉變為創業者,進而發展為職業農民。農村在原來的本地創業者的基礎上,也會增加一部分外來創業者和返鄉創業者,進一步擴展農民的創業空間,而且這些創業空間將會形成巨大的市場主體。中國目前的市場主體注冊戶已經達到了9000萬戶,雖然我們還不是特別清楚在農村的市場主體戶發展到什么程度,但這本身也會給農村創造就業。
第三,不斷提高多樣化人力資本投資水平。農村的教育投入在很大程度上會直接提高農民本身的發展能力,進而也會提高農民的勞動生產率和收入水平。今后要通過農村教育、農民培訓等不同形式,推動傳統農民、兼業農民向知識農民、現代農民轉變,不斷提高生產能力。
第四,進一步為農民開拓新的就業渠道。目前,全國各地都在打造“一小時城市群”和“半小時商業圈”等,這種交通革命也會創造更多的創業與就業機會。最重要的還是要繼續提高農民勞動生產率。我們知道中國的農業勞動生產率增速是7%,但是我們還沒有口徑去計算農村非農業農民的勞動生產率,我想會高于農業勞動生產率,進而形成整個農民勞動生產率。如果我們假定今后農業勞動生產率能夠保障持續在5%以上,我想這個變量經過積累也會發生質變,更會進一步提高農民的非工資性收入或者說農業收入。
第五,鄉村旅游業具有很大發展潛力。今年,全國旅游人次將會超過50億人次,農村幾乎就占了一半,像浙江就是把美麗鄉村建設和旅游就業有機結合起來。因為現在很多企業,特別是京東和阿里巴巴等電商正在向農村廣泛滲透,也為農村創業就業提供了條件。因此,我認為鄉村振興方面,還是需要多措并舉。
上述五個方面,在一定程度上回答了如何避免可能會出現的農村衰敗問題,對此我并不悲觀。
(本文系作者2017年12月5日參加農業部會議的發言記錄稿)
中國鄉村發現網轉自:中國農業新聞網
(掃一掃,更多精彩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