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現在的位置: 鄉村發現 > 首頁 > 今日頭條

張紅宇:走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鄉村振興道路

[ 作者:張紅宇  文章來源:中國鄉村發現  點擊數: 更新時間:2018-01-17 錄入:王惠敏 ]

    如期實現第一個百年奮斗目標并向第二個百年奮斗目標邁進,最艱巨最繁重的任務在農村,最廣泛最深厚的基礎在農村,最大的潛力和后勁也在農村。必須把實施鄉村振興戰略作為新時代做好“三農”工作的總抓手,走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鄉村振興道路,推動農業全面升級、農村全面進步、農民全面發展,奮力開創農業農村經濟發展新局面。

    聚焦打造強勢農業,推動農業全面升級

  現階段,我國糧食總產量連續5年穩定在1.2萬億斤以上,占全球糧食總產量的四分之一;肉類、水產品人均占有量均高于世界平均水平。這就要求在穩定總量的同時,轉變農業發展方式,堅持走產出高效、產品安全、資源節約、環境友好的農業現代化道路,以中國供給解決中國需求,以中國資源解決中國問題,實現農業高質量發展,推動我國農業由量到質、由農業大國到農業強國轉變。

  確保國家糧食安全。這是打造中國強勢農業、推動鄉村振興的底線。中國人多地少、資源稀缺,決定了我國長期內都不可能成為資源型農產品輸出大國,但必須確保有足夠的供給能力,最大限度滿足自身需求,同時也為全球糧食安全作出應有貢獻。一是嚴守耕地紅線。落實最嚴格的耕地保護制度和最嚴格的節約用地制度,加快劃定和建設糧食生產功能區、重要農產品生產保護區。二是夯實農業生產能力基礎。實施“藏糧于地”“藏糧于技”戰略,加強高標準農田建設,不斷鞏固提升糧食產能,確保谷物基本自給、口糧絕對安全。三是統籌用好兩個市場兩種資源。加強資源掌控、產能合作、規則制定等能力建設,推動農產品優進優出、引進來走出去齊頭并進,提高我國農業對外合作水平。

  調整優化農業結構。這是打造中國強勢農業、推動鄉村振興的主戰場。中央農村工作會議強調,必須深化農業供給側結構性改革,走質量興農之路。把農業結構調好調順調優,提高農業供給體系的質量和效益,是推動農業供給側結構性改革的主要任務。這是一項系統性工程,更是一篇需要多管齊下的大文章,必須加減乘除一起做。一是做加法。堅定不移推進質量興農、品牌強農,更加注重市場稀缺產品、高品質高質量農產品的有效供給,滿足人民群眾更高標準、更加多樣化多層次的消費需求。二是做減法。控制和壓縮低端無效生產,適度調減玉米、水稻等階段性供大于求農產品的種植面積,引導生豬等產能向糧食主產區、環境容量大的地區轉移,降低水庫、湖泊網箱的水產品養殖密度。同時精心設計補償支持政策,防止農民因種養殖結構調整而收入大幅下降。三是做乘法。深入開發農業多種功能,將農業產業向旅游、教育、文化、健康、養老等產業拓展,實現深度融合,延伸產業鏈、提升價值鏈、完善供應鏈,構建農村一二三產業融合發展體系。四是做除法。注重生態環境保護,以最少的物質投入獲取最大的經濟效益、社會效益和生態效益,全面提高土地產出率、勞動生產率和資源利用率。

  培育農業發展新動能。這是打造中國強勢農業、推動鄉村振興的動力源。一是休閑農業和鄉村旅游。2016年全國休閑農業和鄉村旅游接待游客近21億人次,營業收入超過5700億元,相當于我國農業增加值的8.9%,從業人員845萬,帶動672萬戶農民受益。二是農業農村電商。全國農村網絡零售額達8945億元,相當于我國農業增加值的14%,解決了2000萬人的就業問題。三是農產品加工業。農產品加工業與農業產值之比達到2.2∶1,主營業務收入超過20萬億元,約占我國制造業的五分之一。四是農業生產性服務業。各類服務組織超過115萬個,產值超過2000億元,服務領域涵蓋種植、畜牧、漁業等各個產業,涌現出全程托管、代耕代種、聯耕聯種等多種服務方式。這些新產業新業態極具成長性,深刻拓展了農業的廣度和深度,對保增長、穩就業、促增收具有重要作用。

  推進農業綠色發展。這是打造中國強勢農業、推動鄉村振興的重要擔當。要堅持節約資源和保護環境的基本國策,統籌山水林田湖草系統治理,深入實施好五大行動,廣泛推動形成綠色發展方式和生活方式。一是畜禽糞污資源化利用行動,力爭到2020年基本解決大規模養殖場糞污資源化利用問題。二是果菜茶有機肥替代化肥行動,力爭到2020年果菜茶優勢產區化肥用量減少20%以上,果菜茶核心產區和知名品牌生產基地(園區)化肥用量減少50%以上。三是東北地區秸稈處理行動,力爭到2020年東北地區秸稈綜合利用率達到80%以上,基本杜絕露天焚燒現象。四是農膜回收行動,力爭到2020年農膜回收率達80%以上,農田“白色污染”得到有效控制。五是以長江為重點的水生生物保護行動,力爭到2020年長江流域水生生物資源衰退、水域生態環境惡化和水生生物多樣性下降的趨勢得到有效遏制,水生生物資源得到恢復性增長,實現人與自然和諧共生。

    聚焦促進收入增長,推動農民全面發展

    近年來,得益于一系列支農惠農富農政策措施的落地見效,我國農民收入不斷增長,生活水平不斷提高。2017年農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預計將超過13000元,增速繼續高于城鎮居民收入。但城鄉收入差距依然較大,促進城鄉居民均衡發展任重而道遠。如果說實現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的第一個百年目標是消除絕對貧困,那么實現國家現代化的第二個百年目標就是要縮小城鄉差別,特別是縮小城鄉居民收入差距,讓廣大農民群眾有更多的獲得感、幸福感、安全感。

  繼續減少務農勞動力。隨著我國工業化、城鎮化深入推進,農業占國內生產總值的份額不斷變小,第一產業從業人員所占比重從1978年的70.5%下降到2016年的27.7%,5億農村勞動力中農民工總量高達2.8億人。農業直接從業人員的減少將有助于促進規模經營效益的提升,進一步增加農民收入。要暢通農民進城渠道,消除各種政策障礙和利益藩籬,讓符合條件的農業轉移人口能夠在城市落戶定居,同時大力發展農業機械化,提升農業現代化水平,使務農勞動力的減少與我國經濟和現代農業發展水平、城鎮化工業化進程相適應。

  做好農業產業扶貧。中央農村工作會議提出,必須打好精準脫貧攻堅戰,走中國特色減貧之路。必須堅持不懈努力,在不降低標準、不吊高胃口的原則下,以更有力的舉措、更集中的支持、更精細的工作,打好精準脫貧攻堅戰。一是發展主導產業。引導貧困地區大力發展一村一品,選準特色產業,唱好林草戲、打好果蔬牌,合理確定產業布局,加大政策支持力度,形成一批能帶動貧困戶長期穩定增收的優勢特色產業。二是推動農村“雙創”。引導和鼓勵返鄉農民工、中高等學校畢業生、退役士兵等農村人才在貧困地區創業興業,帶領貧困戶發展產業,促進貧困地區大眾創業、萬眾創新。三是調動貧困戶主動性創造性。精準扶貧脫貧并不是搞“大鍋飯”,一定要防止貧困戶滋生“等靠要”思想。注重扶貧與扶志、扶智相結合,通過開展培訓、示范引導等,力爭讓每個貧困戶都掌握一門實用技術,主動融入一項致富產業,找到脫貧門路。

  促進小農戶與現代農業發展有機銜接。我國是大國小農,有2.6億農戶,其中2.3億是承包農戶,在傳承農耕文明、穩定農業生產、解決農民就業增收等方面有不可替代的作用。規模經營是建設現代農業的前進方向,但并非所有地方都適合搞集中連片生產,而且從發達國家的一般規律來看,在未來較長時期內仍有大量小農戶在農村生產生活。一是注重保護小農戶利益。推動鄉村振興,不僅要解決農業問題,更要解決好農民問題,決不能讓小農戶掉隊。要處理好小農戶生產與新型農業經營主體發展之間的關系,避免小農戶在快速工業化城市化進程中被遺忘。二是增強新型農業經營主體帶動能力。要把帶動小農戶的數量和利益聯結程度作為新型經營主體培育考核、政策支持的主要指標,大力發展農業生產性服務業,“雙輪驅動”將小農戶引入現代農業發展的快軌道。三是創新組織帶動模式。積極發展農業產業化聯合體,引導龍頭企業、農民合作社、家庭農場、普通農戶等緊密合作,發展保底價收購、土地經營權入股、項目資金量化等新型聯結方式,形成經濟共同體、利益共同體和命運共同體,同步分享農業農村現代化成果。

    聚焦城鄉融合發展,實現農村全面進步

    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進入新時代,我國社會主要矛盾已經轉化為人民日益增長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發展之間的矛盾。總體來看,最大的不充分是農村發展不充分,最大的不平衡是城鄉發展不平衡。實施鄉村振興戰略,首要任務就是重塑城鄉關系,走城鄉融合發展之路,加快形成工農互促、城鄉互補、全面融合、共同繁榮的新型工農城鄉關系。

  建設宜居農村。農村不僅是生產區域,也是城鄉居民宜居的生活空間,工作在城市、生活在鄉村,不僅可以疏解城市各種壓力,還可以提高生活質量和幸福指數。在政策導向上,要堅持發展建設與生態保護并重,保護好清新清凈的田園風光,保留住獨特的鄉土味道和鄉村風貌,讓美麗鄉村成為美麗中國的靚麗底色。在基礎設施上,宜居是重中之重,要建設和維護好鄉村水、電、路、氣、房、信息化等必備基礎設施,因地制宜開展廁所革命,改善農村人居環境。在公共服務上,向農村教育、醫療等提供更多公共資源,加強農村社會保障體系建設,逐步建立健全全民覆蓋、普惠共享、城鄉一體的基本公共服務體系。

  引導要素自由流動。堅持城鄉融合發展,從農業內外、城鄉兩頭共同發力,建立農村產權交易市場,暢通智力、技術、管理等要素下鄉渠道,全面提高城鄉資源要素配置效率。一是優化營商環境。鼓勵和引導工商資本到農村投資興業,破除地域歧視,穩定經營預期,打消心頭顧慮。二是設置必要的“防火墻”。防止一些工商資本投機取巧、鉆政策空子,借機搞房地產開發,損害農民利益。三是大力弘揚企業家精神。引導工商資本銳意進取、開拓創新,不忘初心、回報社會,把農業農村當作長期發展的“大本營”,熱心農村各項事業,引領農業農村現代化發展。

  完善有效制度供給。實施鄉村振興戰略,要充分發揮好政府作用,堅持農業農村優先發展的重大方針,在干部配備、要素配置、資金投入等方面作出制度性安排,真正體現向“三農”傾斜的總體要求。一是宏觀調控制度。進一步加大農業科技、基礎設施、價格保護、金融保險、收入保障等支持力度,完善農村產權制度和要素市場化配置,全面激活要素、激活市場、激活主體。二是農村土地制度。創新“三權分置”的中國特色農村土地制度,為滿足農村集體、承包農戶、新型農業經營主體等各方土地權利訴求,提供了一種富有彈性的制度設計。要堅持農村土地集體所有,堅持家庭經營基礎性地位,堅持穩定土地承包關系,落實土地承包期再延長三十年的政策,抓緊抓實農村承包地確權登記頒證工作,探索“三權”分置多種實現形式。三是農村產權制度。深入推進農村集體產權制度改革,對推動農村發展、完善鄉村治理、保障農民權益,探索形成農村集體經濟新的實現形式和運行機制,具有重要意義。下一步重點要全面實施農村集體資產清產核資,積極推進集體資產股份合作制改革,讓資源變資產、資金變股金、農民變股民,使廣大農民嘗到改革的甜頭。四是人才支撐制度。造就一批懂農業、愛農村、愛農民的“三農”工作隊伍,培養一批愛農業、懂技術、善經營的新型職業農民,發展一批扎根農村、熱愛農業、帶動農民的農業企業家隊伍,凝聚千千萬萬市場主體和“三農”工作者的磅礴力量,合力促進鄉村全面振興。

  作者系農業部農村經濟體制與經營管理司司長

   

    中國鄉村發現網轉自:學習時報


(掃一掃,更多精彩內容!)

免責聲明:中國鄉村發現網屬于非盈利學術網站,主要是為推進三農研究而提供無償文獻資料服務,網站文章、圖片版權歸原作者所有,不代表本站立場,如涉及版權問題請及時聯系我們刪除。

欧洲一级中文字幕在线,久久精品综合视频,久久久久久不卡免费,玖玖资源站中文字幕一区二区
亚洲成Aⅴ人的天堂在线观看女人 | 伊人久久大香线蕉aⅴ一区 三级国产99在线 | 夜夜爽天天爽一区 | 中文字幕婷婷久久 | 亚洲欧美另类日韩综合 | 一本一本久久久精品综合不卡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