黨的十九大提出了鄉村振興戰略,學界和政策部門都很興奮,社會資本也紛紛進入鄉村建設,一時間,鄉村建設各界像打了雞血一樣,用猛藥來振興鄉村,似乎已成為一個共識。但筆者認為當前恰恰需要冷靜的思考,才能真正打破現代化進程中的鄉村衰敗鐵律,從而找到鄉村振興之道。
在現代化進程中,鄉村衰敗是一個普遍現象。眾所周知,中國的鄉村問題是三農問題,即農業、農村和農民的問題。在我們看來,三農問題是一個整體,中國鄉村社會之所以出現衰敗現象,乃是由于近年來三農事業的分離式發展造成的。
三農的分離式發展體現為農業、農村、農民的各自為政,各找各的出路。農業發展表現為農業資本化,有些地方的農業供給側結構性改革將小農排斥在外,從而使得農業生產出現去小農化,農業不再是農民的農業;農村發展則出現標本化、景觀化和紳士化,傳統村落保護脫離農民需求,村落標本化、博物館化,一些山水文化資源稟賦好的鄉村則發展鄉村旅游,村落景觀化,鄉村建設按照城里人的口味來進行,而不是按照農民的需求來建設,田園風光成為城里人的消費品,而不是農民的家園,村落發展也出現了去農民化的趨勢;農民發展主要體現為勞動力商品化,農民通過到城市出賣勞動力來獲得自身的發展,一部分農民在自身勞動力商品化的過程中實現了市民化,中青年農民的發展脫離了農業和農村。
這樣一來,我們看的非常清楚,農村改革以來尤其是農村稅費改革以來,我國的三農事業發展出現了一個非常明顯的分離式發展趨勢,宏觀的三農政策導向如此,微觀的鄉村建設實踐也是如此。過去的三農是一個整體,隨著中國進入快速城市化時期,三農各要素加速分離,農民脫離農業和農村,導致了鄉村社會的解組,也就是鄉村衰敗。這次鄉村衰敗不同于20世紀上半葉的鄉村衰敗,這次鄉村衰敗不只是經濟衰敗和建筑衰敗,而是一種社會衰敗和文化衰敗,這是根本性的衰敗。所以,黨中央提出鄉村振興戰略恰逢其時。
當前,學界和政策部門均注意到了產業融合和城鄉融合,并將之作為鄉村振興的主要抓手,但卻忽視了三農內部各要素的融合。鄉村振興是要解決鄉村衰敗的,而鄉村衰敗則是由三農的分離式發展造成的。要真正解決鄉村衰敗,不是要輸入多少資源,而是要實現三農各要素的內部融合。尤其是對于絕大部分中西部地區的鄉村而言,三農融合才是最關鍵的,產業融合和城鄉融合只對少數城郊村和景觀村才有效,大部分鄉村只能通過三農融合才能實現振興。當然,即使在城郊村和景觀村,產業融合和城鄉融合的基礎也是三農融合,如果不能實現三農融合,產業融合和城鄉融合就無法實現以農民為主體的鄉村振興。
所以,我們認為,鄉村振興的第一步是修復三農,重組三農。三農分離是農村改革的誤區,必須把農業、農村、農民作為一個整體來看待,推動三農融合發展。不管是宏觀的三農政策設計,還是微觀的鄉村建設實踐,都要致力于三農融合,三農融合才是以農民為主體的鄉村振興之路。以三農融合為特征的鄉村振興是為了解決城鄉發展的不充分不平衡,而不是單純地追求農業對GDP的貢獻率,三農融合的重點是促進經濟與社會、文化、治理的融合,從而真正促進鄉村振興,實現農民的美好生活。
中國鄉村發現網轉自:《中國農村科技》2018年第1期
(掃一掃,更多精彩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