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現在的位置: 鄉村發現 > 首頁 > 今日頭條

張紅宇:體制機制創新推動鄉村振興戰略實施

[ 作者:張紅宇  文章來源:中國鄉村發現  點擊數: 更新時間:2018-06-27 錄入:王惠敏 ]

在“2018兩岸農村金融創新發展論壇”上,農業農村部農村經濟體制與經營管理司司長張紅宇發表題為《鄉村振興戰略與體制機制創新》的主旨演講。

他指出,如何實現我們的強國夢?如何實現農業、農村、農民的強、富、美?根據以往的成功經驗,要通過體制機制創新來保障我們偉大目標如期實現。

中國的改革開放始于農村

今年4月10日,習近平總書記在博鰲論壇發表了重要講話。習近平總書記指出,改革開放是中國的第二次革命,這個革命不僅深刻地改變了中國,也深刻地影響了世界。

改革開放創始于農村,創始于農村經濟體制機制創新,改革開放還在進行中。

農村改革推動中國經濟社會發展上了一個大臺階。

2017年,中國的經濟總量已經達到了82.72萬億,中國經濟增長對全球經濟的貢獻已經超過了30%,中國經濟的份量占全球的份量已經超過了15%,這一切宏觀數據的來源都是創始于農村改革。

本世紀中葉中國要成為世界上謂之為富強、民主、文明、富饒、美麗的社會主義現代化強國,仍然寄希望農業和農村經濟的發展。所以,總書記一直強調農業農村農民工作在整個國民經濟的極端重要性。

在2013年,總書記在中央農村工作會議上明確指出,“中國要強,農村必須強;中國要美,農村必須美;中國要富,農民必須富”。闡述了農村強富美和國民經濟之間的關系。

去年12月28日,在中央農村工作會議上,總書記再次強調,農村美不美、農民富不富、農業強不強事關國民經濟,包括我們講的小康的城市,事關現代化的質量,構成了習近平新時代社會主義“三農”思想的重要組成。

在中國共產黨第十九次代表大會上,總書記提出實施鄉村振興戰略。明確講我們要堅持農業農村優先發展,按照“產業興旺、生態宜居、鄉風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的總要求推動農村現代化發展。

這五句話20個字集中體現了習近平總書記“三農”思想的精髓,也是我們新時代農業農村農民工作的總體部署和主要求。

怎么樣實現我們的強國夢?怎么樣實現農業農村農民強富美,當然需要沿著過去成功的做法,通過體制機制創新來保障我們的偉大目標如期實現。

鄉村振興戰略的堅實基礎來自農業、農村、農民

堅實的基礎來自于農業、農村,也來自于農民。

從農業這個角度來看:我們過去五年糧食總量穩定達到了12358億斤,連續五年超過12000億斤以上。

去年中國的人口總量13.9億,人均占有糧食444公斤。

全球去年的人口總量74億,全球的糧食總量26億噸,全球人均糧食350公斤中國人均444公斤,超了接近100公斤。

去年中國的肉類總量8431萬噸,人均60.6公斤,全球人均肉類占有平均水平大約42公斤,中國超了18公斤。

去年中國的水產品總量達到了6938萬噸(主要指養殖性水產品),人均49.9公斤,而全球數據約是22公斤左右。

這就是我們經常講,中國大陸用占世界10%的耕地養活了世界20%的人口,滿足了世界25%以上的糧食及其他農產品的總量,而且人均糧食、人均肉類、人均水產品分別超世界平均水平100公斤、20公斤及將近30公斤。

從農民這個角度來看:去年農民收入扣除物價后,我們的絕對收入是13432,城鎮居民是36396,絕對收入差距還有22964,但是相對數差距已經由2009年的1:3.33縮小到了去年的1:2.71。

從農村的角度來看:在基礎設施建設方面,比如農房改造,包括老百姓的飲用水安全,鄉村道路的修建。在農村公共產品的供給,比如教育、文化、醫療救助、社會保障等,過去五年延續了30多年改革開放以來的成就,特別是過去五年的成就,遠遠超過了過去30多年。

所以我們講成就時用了“極不平凡”四個字來表達。這種極不平凡顯著體現在農業農村農民問題上。

但是,相對我們的工業化、城鎮化,相對非農人群,相對我們農民以外的其他群體,農業農村農民問題還是國民經濟發展中的短板,四化同步,農業是短腿,全面建成小康社會,農村是短板。

總書記講,我們人民日益增長的對美好生活的需要與不平衡不充分發展之間的矛盾是我們當間和今后一個時期必須正視的重大判斷。

最大的不平衡表現在什么?表現在農村不平衡,最大的不充分表現在農業農村發展的不充分。

農村農業部連續九年時間舉行“百鄉萬戶”調研,每一年春節以后派出若干個調研組分布到中國30多個省市自治區,駐點一個月,對農業農村進行深度的調研。

今年我們北京調研組的同志們回來以后交流情況,我最大的兩點感悟是:第一,北京的農村不等于全國其他地方的農村。第二,北京的農村仍然是農村。說明什么?第一說明區域之間的差異蠻大,第二說明農村和城市還是兩個世界。

實施鄉村振興戰略是必然選擇

解決不平衡,解決不充分,實施鄉村振興戰略是必然選擇。

實施鄉村振興戰略,管全面、管全局、管根本。從管長遠來看,鄉村振興要經過三部曲:到2020年,鄉村振興要取得重要進展,制度框架和政策體系基本形成;到2035年,鄉村振興要取得決定性進展,農業農村現代化目標基本實現;到2050年,鄉村全面振興,農業強、農村美、農民富,各項指標方方面面都要落到實處。

我個人理解,鄉村振興目標實現之日一定是中國城鄉二元體制機制矛盾化解之時。不是說城鄉之間還有矛盾、還有鴻溝,我們鄉村振興目標已經完成了,所以從這個角度來講,它是管長遠、管根本的一件戰略性部署和安排。

鄉村振興,產業興旺是重點

鄉村振興說到底要通過產業的發展,通過農業的強勢表現來實現鄉村振興的基礎,來滿足城鄉居民對農產品和對農業不斷增長的需要。 

必須以農業供給側結構性改革為主線,加快發展現代農業。要在保持糧食、肉類、水產品總量世界第一的基礎上,我們的最終目標是要打造一個與中國大國地位相稱的強勢農業。

核心觀點是:以中國資源解決中國問題,以中國供給解決中國需求問題。

怎么樣實現這個目標?最重要的兩方面:

第一,提升農業發展質量。

1.推進農業特色化、多元化、品牌化、高端化。

在滿足總量需求之上,我們面臨供給側結構性改革的要求。去庫存、去杠桿、去產能、補短板、降成本,對農業來講同樣適用。一方面去庫存減少低端農產品產出。另外一方面,要增加高端農產品、特色農產品、差異化農產品、品牌化、綠色化農產品的生產,滿足城鄉居民對農產品多元化的需要。

2.實現農村一二三產業融合發展。

滿足多元化需要的同時,怎么使農業本身有效益,怎么樣使農民收入有保障,決定了農業要一二三產業融合發展,構建現代農業的產業體系、經營體系和生產體系。

五個鏈條說明農業要一二三產業融合發展:延長農業產業鏈,保障農業的供給鏈,提升農業的價值鏈,完善農業的利益鏈,拓展農業的生態鏈。

3.構建農業對外開放新格局

在開放的國度之下,一個資源怎么樣變成兩個資源,一個市場變成兩個市場?我們這些年一方面出口農產品,但是我們從來沒有杜絕境外的農產品進入中國的大門。

這些年蔬菜、水產品成為我們創匯的兩個最大宗產品,但是與此同時,我們也成為世界最大的大豆進口國,包括棉花、油料、糖料,所以我們希望世界外部的進出口貿易環境是相對平靜的。

這些年中國農業進口多于出口,這是一個基本事實。2017年,農產品進出口貿易額2014億,占整個全國貿易額總量4.1萬億的大約5%左右。我們出口755億,進口1259億,逆差504億。

打造中國強勢農業的形象,怎么增加我們優勢農產品的出口,怎么樣通過進口需要的資源性農產品,這本身也是提升農業發展質量的一個選項。

第二,培育農業農村發展新動能

鄉村振興要以農村新產業、新業態發展為契機,培育農業農村發展新動能。

農業農村發展新動能,一是觀光旅游休閑產業。現在我們沿海地區、在蘇州、浙江、上海農旅結合的產業,并不遜于臺灣水平。

觀光旅游產業去年創造增加值6200億,相當于農業6.55萬億增加值的近9%。

二是“互聯網+”,過去五年根本不存在,特別是農產品電商營業額,在中國已經是很龐大的數據。去年實現了年營業額1.25萬億,相當于農業增加值的19-20%,這已經越來越成為農業發展的新動能。

三是農產品加工業。農產品加工業去年僅主營收入達21萬億,相當于GDP總量的超過1/4。去年中國大陸城鄉居民恩格爾系數,城鎮居民28.6%,農村居民31%,一百塊錢有30塊錢左右花在吃的方面,可見這個產業容量如此大。

四是農業生產性服務業。過去是依附形態,現在越來越成為獨立完整的產業,比如農機作業、質保公司、農技公司、各種各樣的信息公司,提供了全方位的服務。

第三,要實現綠色發展。

農業是永恒的產業,農業生產過程也是生態保護過程,必須尊重自然,順應自然,保護自然。

中國的農業今天已經由平面向立體延伸,已經由物質產出向非物質產出伸延,已經由有形有邊向無形無邊拓展。

如何實現綠色發展?

其一,山水田林湖草系統。

其二,強化農村環境綜合治理。農村的垃圾、農村的廁所、農村的面源污染怎么解決,現在已經擺到各級政府很重要的議程上。讓農村和城市一樣美好,必須從每一個細節做起。所以,人居環境三年治理行動今年已經成為中央的決策。

其三,建立多元化生態補償機制。讓青海成為中華水塔,讓貴州、云南不亂砍濫伐,怎么給他們相應的補償?五年前在河北,種小麥給補貼,今天在滄州、石家莊、邯鄲這些地方,不種小麥給500元補貼,為什么?因為這些地方水資源太匱乏。

其四,加大“一控兩減三基本”工作力度。水資源在中國怎么樣控制利用?化肥、農藥三年前已經做到了減量使用,現在效果非常好。中國每年240萬噸農膜、10億噸作物秸稈、40億噸動物糞便如何怎么樣無害化處理?

制度創新方面我們應該做什么?

實施鄉村振興戰略,要堅持農業農村優先發展,圍繞建立城鄉融合的體制機制和政策體系,推進改革創新,激活主體、激活要素、激活市場。

1.土地制度

中國大陸在東亞國家和地區的范疇,創造了一個中國樣板、中國特色。40年前的家庭聯產承包責任制,今天的所有權、承包權、經營權三權分置,在小規模、家家有一塊土地的基礎之上,我們仍然可以搞規模農業。

我們的土地流轉率全國為36.5%,數量為4.95億畝。全國農村土地的1/3已經不是由原承包者經營,在上海這個比例是60-80%,松江是90%,松原地區也超過了90%,這就是中國土地制度。當然,還有土地承包期限的延長問題,大家也非常關注。

怎么樣提高利用效率,怎么樣提高勞動生產效率和資源配置效率是最大的創造。

2.經營制度

我們經營制度創新的幾個特點:

多元:世界沒有一個國家和地區有中國大陸農業經營主體如此之多,所有制不一樣,表現形式不一樣,組織架構不一樣。我們有家庭農場,合作社,農業企業,還有外資,包括臺資、港資。另外一個方面,我們有家庭農場,還有產業化經營組織,方方面面,表現出多樣化的特征。

融合:在這個過程中,不同的主體融合發展,實現共贏。

開放:我們秉持開放的態度,四川的農民到了廣州、上海、北京,不一定全部進工廠,四川的農民到了廣州郊區也可以種地,唯一的區別是按月拿工資,和進工廠沒有什么區別。

共享:中國農村土地的經營權共享無處不在,你干的動可以不流轉土地,你干不動可以把土地拿出來,還可以實行半托管、全托管,這叫共享。共享什么?共享你擁有那塊土地的經營權。

規范:中國現在48.5萬家家庭農場,204萬家合作社,36萬家各種各樣的龍頭企業,包括1245家國家級層面的龍頭企業,還有115萬家社會化服務組織都需要規范發展。

3.人才制度

鄉村振興更重要的是怎么樣培養人才。如何培養懂農業、愛農村、愛農民,愛農業、懂技術、善經營的職業農民?

我對職業農民的認識,我認為有三個概念:一是要有工匠技藝,工匠精神。二是追求卓越,精英意識。三是要有企業家能力。

政策創新方面我們該做些什么?

實施鄉村振興需要我們的財政稅收、基礎設施建設、金融信貸、農業保險,包括市場營銷方方面面做文章。

這次會議主題是兩岸的農村金融交流,鄉村振興對農村金融的需求,和傳統農業對金融的需求是完全不一樣。

過去叫小額,現在叫大額,原來單一借錢、還錢叫金融,現在從金融衍生到保險、證券、期貨,包括信托,包括金融租賃。所以現在對金融產品、金融機構的創新要求很多。農村金融和我們其他的政策是一樣的,在實施鄉村振興中,怎么樣更大的為農民釋放利益的紅包,我以為是個很關鍵的問題。

總而言之,中國的鄉村振興戰略是一個事關全面建成小康社會,事關中國社會主義現代化強國目標的基礎性工作。把這項工作搞好,農業才能成為一個有奔頭的產業,農民才能成為一個讓大家羨慕的職業,中國的農村才會成為一個安居樂業的美好家園。(根據嘉賓演講內容編輯)

 

    中國鄉村發現網轉自:清華大學兩岸發展研究院 微信公眾號


(掃一掃,更多精彩內容!)

免責聲明:中國鄉村發現網屬于非盈利學術網站,主要是為推進三農研究而提供無償文獻資料服務,網站文章、圖片版權歸原作者所有,不代表本站立場,如涉及版權問題請及時聯系我們刪除。

欧洲一级中文字幕在线,久久精品综合视频,久久久久久不卡免费,玖玖资源站中文字幕一区二区
在线a视频网站 | 日本久久午夜不卡免费 | 日本中文字幕免费精品视频 | 亚洲精品一级Av在线播放 | 亚洲中文字幕欧美另类 | 中文字幕一级二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