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是鄉村振興的開局之年。
黨的十九大報告中提出“鄉村振興戰略”,這既切中了當前鄉村發展的要害,也指明了新時代鄉村發展的方向,明確了鄉村發展的新思路,是城鄉發展的重大戰略性轉變。
決勝全面建成小康社會,重點就是補齊鄉村這塊短板。什么是鄉村振興?該如何理解城鎮化與鄉村振興間的關系?下一步農村改革最需要在哪些方面發力?思客君專訪中國社會科學院學部委員、農村發展研究所原所長張曉山,分享他對鄉村振興戰略的思考和看法。
中央提出鄉村振興戰略的背景是什么?
2004年中央提出“工業反哺農業,城市支持農村”。2005年,中央正式提出了“三農”工作,就是農業、農村、農民工作,是全黨工作的重中之重,對農民是多予、少取、放活。十九大又提出了“鄉村振興戰略”。
這樣看來,整體的思路已經非常清楚,鄉村振興戰略正是著眼于消除二元結構,城鄉良性互動,城鄉融合發展這個大格局而提出的。
改革開放以來,城鄉間的二元結構一直存在。城市和農村間既存在收入差距,也存在基本公共服務、社會福利方面的差距,這兩個差距沒有根本地扭轉。
現在中國的城鎮化率約為百分之五十八點多。這就意味著,到現在,有六七億人還是在農村。即使城鎮化率到60%、70%,還有幾億人在農村。
我們希望未來的鄉村,農業是有競爭力的,有比較強勢的現代農業。新興農業的經營主體有相當一部分是有文化、懂技術、會經營的新型職業農民。農村是一個繁榮的,基本公共服務能得到保障的,農民的福利能得到大幅度提升的這樣一個農村。
如何理解鄉村振興和城鎮化之間的關系?
城鎮化與鄉村振興是并行不悖的、互補的、良性互動的。絕不是說鄉村振興就不要城鎮化,實際上我們現在還是繼續在加速城鎮化、工業化的進程,消除地區差距,消除大城市、超大城市和中小城市的差距。
要實現上面這些目標,一方面要尊重市場配置資源的決定性作用,另一方面,要把資源,比如公共服務、社會保障這些公共資源,更多地向中小城市、小城鎮和農村傾斜。
誰是鄉村振興的主體?
不可能完全靠留守老人、留守婦女、留守兒童。農村未來的經營主體,將是多元并存的格局。
第一,傳統的、大量的、小規模的專業農戶。
這部分人很多都是第一代,甚至第二代農民工,為城市貢獻了自己的青春年華,卻沒能被納入城市的社會保障及整個公共服務網絡。因此,他們只有回到農村。在未來的十幾二十年,這部分人還要在農村長期存在,不可忽視。他們中的大多數主要是經營自家耕地的小農戶。
第二,新興農業經營主體正在興起,包括專業大戶,家禽農場主,農業企業家等。
這部分人原來可能在城市里打工,在市場經濟的大潮中經受了洗禮,增加了知識、才干和能力,也積累了一些資本,然后選擇返鄉。
中央為此提供了各種優惠條件和鼓勵政策。
第三,返鄉不返農的農民工。
在返鄉的這部分農民工中,有的可能去縣城、中心鄉鎮工作,不一定回到村子里去。
如何提高農民工收入,促進農民工更好地發展?
我們必須認識到農民工群體現在已經高度分化,農民工自身需求千差萬別。
我接觸的農民工,有的在單位里,在工廠里,在外資企業已經做到中層管理人員,有的還接受過出國培訓。但他的戶籍是農村的,家里還有地,這部分農民工也許以后能回家搞點投資。
比如在深圳,幾千萬舉家外出的農民工,有的已經在這個城市好幾年了,雖然沒有買房,但是能夠享受到單位提供的公租房,有了一定的歸屬感。
對于想要葉落歸根的農民工,作為中華人民共和國公民,在城市里他應該享受包括工傷、醫療、養老、失業等社會保障待遇。
此外,還可以給農民工提供超大城市積分落戶政策,讓農民工能夠有多種選擇形式,他可以選擇留在城市,也可以去別的城市,或者返鄉。
根據差異化的需求,最終在保障農民工基本權益的基礎上,促使他們能夠更好地發展。
下一步農村改革最需要在哪些方面發力?
黨的十九大報告提出了兩個新的亮點,一個是城鄉融合發展,另一個是農業、農村優先發展,這是以前的文件沒有提過的。
未來城鄉融合發展、要素互通,彼此之間的要素流動,這是未來的新去向。
首先,提倡一二三產融合,鼓勵資本下鄉,國家、政府有責任創造一個比較良好的制度環境。
這幾年的一號文件都曾提出,要為資本下鄉,工商企業下鄉,一二三產融合等撥出一定的非農建設用地指標。
其次,一二三產融合,比如發展旅游業,我們應該保持清醒認識。不能說一哄而起,搞全域旅游。
比如在成都郊區的一個地方,約有一百多個行政村。如果一百多個村全部搞旅游,客源有限,那樣的話誰也發展不起來。
真正旅游搞成規模的約有三四個村,其他村可以為旅游業發達的村提供勞動力、提供優質農產品,在這個過程中一起發展。
第三,一二三產業融合過程中,要讓小農戶搭上現代農業的快車,使他們分享到現代農業發展所帶來的紅利。
可以采用大公司加農戶的形式。還可以發展產前、產后、產中的社會化服務,這樣能讓小農戶與現代農業的要素有機結合。
日本也有很多小農戶,但是小農戶把自己托管給農協,由農協負責把農產品送到超市、專賣店。小農戶本身就是從事一些簡單的農業活動,包括現在的機械化收割、良種的推廣、農業技術的推廣等社會化服務,都是外包完成。小農戶有時候只是在田頭拿著口袋灌糧食就可以了。
在這個過程中不要拔苗助長,不要搞讓小農戶被流轉,或者被現代化,否則會適得其反。
中國鄉村發現網轉自:新華網思客
(掃一掃,更多精彩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