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現在的位置: 鄉村發現 > 首頁 > 今日頭條

陳文勝:堅持以戰略思維謀劃推進鄉村振興

[ 作者:陳文勝  文章來源:中國鄉村發現  點擊數: 更新時間:2019-04-09 錄入:王惠敏 ]

黨的十九大提出實施鄉村振興戰略以來,從此成為了全黨全社會的共同行動。隨著鄉村振興戰略的加快推進,黨中央不斷提出了相應的目標和要求。在參加十三屆全國人大二次會議河南代表團審議時,習近平總書記進一步闡述,鄉村振興是包括產業振興、人才振興、文化振興、生態振興、組織振興的全面振興,實施鄉村振興戰略的總目標是農業農村現代化,總方針是堅持農業農村優先發展,總要求是產業興旺、生態宜居、鄉風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制度保障是建立健全城鄉融合發展體制機制和政策體系。這不僅是對實施鄉村振興戰略作了全面系統的闡述,更是在中國現代化處于滾石上山、爬坡過坎的關鍵階段,為警惕“黑天鵝”事件,防范“灰犀牛”事件,突出地強調了底線思維和憂患意識,為實施鄉村振興戰略明確了必須堅持的戰略思維。

一、實施鄉村振興戰略必須堅持糧食安全的戰略思維

習近平總書記在參加河南代表團審議時,強調“要扛穩糧食安全這個重任”,把確保重要農產品特別是糧食供給,作為實施鄉村振興戰略的首要任務。因為能否把中國人的飯碗穩穩地端在自己的手上,無疑是國家安全的戰略底線。作為人多地少的全球人口大國,即使中國再富裕強大,有再多的錢也無法在國際市場上買回能夠養活十四億多人口的糧食,“誰來養活中國”始終是懸掛中華民族頭上的“達摩克利斯懸劍”。

根據國家統計局最新農業普查數據顯示,2016~2018年,中國糧食種植面積和糧食產量都出現下降,2018年去庫存的進度快于預期,這是非常危險的信號。農業無疑是中國現代化的戰略后院,經濟形勢越復雜就越要穩住三農基本盤,越需要農業作為安天下的產業發揮著壓艙石和穩定器的作用。農業是一個基本盤,基本盤穩定了,其他就全面穩定了。民以食為天,國以農為本。中國只要自己吃飯的問題解決了,什么問題都好說。2019年中央一號文件強調農業農村優先發展,突出一個“穩”字,換一句話來說就是防范風險。

鄉村振興,產業為本。最關鍵的是產業興旺,最核心的是農業發展,最突出的問題是綜合效益和競爭力偏低。習近平總書記在河南代表團審議時強調,要推進農業供給側結構性改革,不斷提高農業質量效益和競爭力,“實現糧食安全和現代高效農業相統一”。因此,必須以農業供給側結構性改革為主線,堅持質量興農、綠色興農,以品牌戰略引領產業優化,以科技創新驅動產業升級,以農村改革激活產業活力,以社會化服務補齊產業短板,優化農業資源要素配置,調特產品結構,調綠生產方式,調優產業結構,構建從增產導向向提質導向轉變的農業政策體系,使農業成為支撐鄉村振興的美好產業。

二、實施鄉村振興戰略必須堅持綠色發展的戰略思維

習近平總書記在參加河南代表團審議時,強調鄉村振興“要樹牢綠色發展理念”。鄉村振興,綠色為要。“留得住青山綠水,記得住鄉愁”,鄉村才會成為安居樂業的美麗家園。農村基礎設施雖在不斷改善,但資源環境約束正在加劇,資源利用粗放,農業面源污染嚴重,城市污染向農村擴散。十九大報告中提出,要提供更多優質生態產品以滿足人民日益增長的優美生態環境需要。鄉村不僅要滿足人們對美味可口、營養安全等美好農產品的需要,而且要滿足人們對天藍地綠山清水秀等美好生態產品的需要,還要滿足人們對傳統文化、鄉愁等美好精神產品的需要。

因此,生態文明建設是鄉村振興的一個重要戰略任務,要以生態建設和環境保護為抓手美化鄉村,用綠色點亮鄉村。加快健全城鄉融合的生活垃圾收運處置體系,推進鄉村生活垃圾治理、“廁所革命”、治污治亂等工程,推動河道山塘整治;完善鄉村建設規劃,規范農民建房,強化村容村貌管理和人居環境治理的制度建設;推廣農村節能環保技術,開展綠化模范鄉村創建活動,推進農村生產、生活、消費綠色化,做到尊重自然、順應自然、保護自然,實現人與自然的和諧共生,使鄉村成為支撐中國現代化全面推進的美好家園。

三、實施鄉村振興戰略必須堅持弘揚傳統文化的戰略思維

習近平總書記在參加河南代表團審議時,強調要推進移風易俗,培育文明鄉風、良好家風、淳樸民風。鄉村振興,風氣為魂。倫理道德是引導社會風氣和凝聚社會人心的不可替代力量,是鄉村治理的靈魂。在工業化、城鎮化進程中,鄉村的衰落首先是鄉村文化的衰落。鄉村文化日益邊緣化,農民精神文化生活嚴重缺失,隨著“空心村”現象不斷增多,民族傳統文化的傳承與保護面臨困境,一些低俗的不良風氣和消極思想趁虛而入在農村蔓延,惡化了鄉風民俗。鄉村社會道德建設必然是鄉村振興的前提,鄉村文化振興是鄉村振興的核心。顧炎武在《日知錄》中提出,風俗者,天下之大事,求治之道者,莫先于正風俗。可以說,想要富口袋就必須先富腦袋。

而鄉村的民俗習慣是中華民族傳統文化的一個主要內容,而生祭婚喪節慶是農民的頭等大事,關乎一個家庭甚至一個家族的榮譽、面子,也是數千年的傳統文化。為什么在世界文明史上獨有中華文明傳承五千年而不斷?是什么力量將中華民族凝聚在一起?建立在家園、家庭、家人之上的家國情懷,為中華民族的凝聚力、向心力奠定了堅實的基礎。沒有家,哪有國?有了家就有了家庭的歸屬感,知道自己生命的源頭,感恩親人的撫育與呵護;有了家庭的歸屬感就有了家族和家鄉的歸屬感,知道自己來自何處,眷戀成長的故園;有了家族和家鄉的歸屬感就有了宗族和民族、國家的歸屬感,知道自己身在何處,擔當著時代所賦予的歷史使命。故情系故土,小而思鄉,大而思國。而鄉村的民俗習慣在其中發揮著特殊的紐帶作用:家庭通過鄉村的民俗習慣這個精神的歸宿將家鄉與國家的命運連在一起,家族通過鄉村的民俗習慣這個血緣的密碼將宗族與民族、國家的命運連在一起;從而將祖源認同與民族認同合為一體,使中華民族有一個共同的心理歸屬,具有鞏固中華共同體的作用。

因此,一方面,要把以規立德作為凈化鄉村社會風氣的治本之策,突出村規民約的觀念引導和行為約束作用,發動群眾積極參與“文明村”“文明戶”等文明創建與評議活動,采取各種有效形式激發農村傳統文化活力,不斷豐富鄉村文化生活,使風清氣正、向善向上的輿論導向推動自我教化,形成良好的村風民俗,使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大主題在鄉村文明創建與評議的小活動中落地生根。而另一方面,鄉風文明建設重在引導,不能用行政手段過分干預禁止。當前,有些地方在鄉風文明建設中搞形式主義,不分對象硬性規定婚喪只能辦多少桌酒,桌上只能擺幾樣菜,菜只能是哪幾個品種等,讓農民十分反感。因此,移風易俗要發揮鄉村社會組織如紅白喜事理事會等機構的自治勸導作用,鄉風文明只能循序漸進,不能一蹴而就。

四、實施鄉村振興戰略必須堅持城鄉融合發展的戰略思維

習近平總書記在參加河南代表團審議時,強調要用好深化改革這個法寶,推動人才、土地、資本等要素在城鄉間雙向流動和平等交換,激活鄉村振興內生活力。因為實施鄉村振興戰略的首要問題,就是要更好地解決城鄉發展不平衡這一最大的發展不平衡、鄉村發展不充分這一最大的發展不充分的問題。導致不平衡、不充分的核心是與工業化、城鎮化相比,農業農村發展的政策紅利、改革紅利尚不足以有效激發主體的積極性、創造性,形成可持續發展的內生動能,根本上是體制機制與政策問題。黨的十九大提出建立健全城鄉融合發展體制機制和政策體系,加快推進農業農村現代化。因此,也就必然要求以質量變革、效率變革、動力變革為路徑破解城鄉二元結構,清除阻礙要素下鄉各種障礙,推進城鄉融合發展的制度變遷,實現鄉村振興。

城鄉要素交換不平等與公共資源配置不均衡是導致“三農”利益流失,形成城市對鄉村資源的“吸附效應”,制約農業農村現代化的最基礎、最重要的原因。解決好這兩大問題的關鍵在于處理好政府與市場的關系,既發揮市場經濟的長處,又發揮社會主義制度的優越性,實現鄉村由被動發展向主動發展轉變。為此,必須以處理好政府和市場的關系為關鍵,清除阻礙要素下鄉各種障礙,推進城鄉要素平等交換和公共資源均衡配置,作為實施鄉村振興戰略的戰略重點。這需要以明確市場與政府的職能邊界與相互關系為前提,既要全面發揮市場更加有效地配置要素的作用,促進城鄉要素權利保護機制、要素市場體系、收益分配機制的協同,激發市場主體投身鄉村發展的活力;又要全面發揮政府更加有效地支持與保護農業、服務農村、協調利益、糾正市場失靈的作用,完善農村公共產品供給的內容、形式、標準、機制、政策等系列內容,這是建立健全城鄉融合發展體制機制和政策體系的核心問題。

而土地制度是最基本的社會制度,鞏固和完善農村基本經營制度,無疑是建立健全城鄉融合發展體制機制和政策體系的基石。盡管中國鄉村發展取得了歷史性成就,但城鄉二元結構沒有得到根本改變,最基礎性的方面是土地制度與集體產權制度未能有效激發鄉村發展的活力,農村的資源資產未得到有效盤活,導致資源要素長期向城市單向聚集。黨的十九大報告提出的實施鄉村振興戰略,要求深化農村土地制度改革,完善“三權”分置制度;深化農村集體產權制度改革,保障農民財產權益,從產權入手將三農政策提升到國家戰略的高度。習近平總書記在參加河南代表團審議時,進一步強調要完善農村集體產權權能,賦予雙層經營體制新的內涵。

推進城鄉融合發展,就必須以處理好農民和土地的關系為主線,圍繞解決鄉村各類主體發展不平衡、小農戶分享農業現代化成果不充分問題,城鄉居民收入不平衡、農民增收渠道拓展不充分問題,城鄉資源配置不平衡、農民權益享受不充分問題,從穩定農戶的承包權、落實集體成員權、放活經營權三大重點,作為新時代深化農村土地制度與集體產權制度改革的方向,構建符合各地客觀實際的農村土地制度與集體產權制度改革的體制機制,以推進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這一家庭承包責任制后農村改革的重大制度創新。

作者系湖南師范大學馬克思主義學院特聘教授、湖南省社會科學院研究員、中央農辦鄉村振興專家委員


本文原載《群眾》雜志 2019年第7期;此為原文,刊發時有修改。


(掃一掃,更多精彩內容!)

免責聲明:中國鄉村發現網屬于非盈利學術網站,主要是為推進三農研究而提供無償文獻資料服務,網站文章、圖片版權歸原作者所有,不代表本站立場,如涉及版權問題請及時聯系我們刪除。

欧洲一级中文字幕在线,久久精品综合视频,久久久久久不卡免费,玖玖资源站中文字幕一区二区
亚洲一本中文日韩 | 中文字幕日本视频高清一区 | 天天综合天综合久久网 | 亚洲欧美另类自拍 | 亚洲午夜精品久久久久久抢 | 亚洲综合色婷婷七月丁香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