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月1日,中國鄉村振興高峰會議暨首屆“縣委書記共話鄉村振興”研討會在北京召開,中央農辦副主任、農業農村部黨組副書記、副部長韓俊作主題報告。
根據會議的安排,我圍繞著實施鄉村振興戰略和相關政策實施進展,跟大家做一個交流。鄉村振興戰略實施,已經快兩年的時間了,頂層政策設計在不斷完善,其中最重要的就是2018年的中央1號文件以及2018年出臺的《鄉村振興戰略規劃(2018-2022年)》,以及一些具體的政策陸續出臺。從地方實踐來看,各地大膽探索,涌現出了很多好經驗、好典型,我們也在不斷地總結。按照黨中央的要求,省、市、自治區的黨委和政府,每年都要向黨中央報告實施鄉村振興戰略進展的情況,市縣報告制度也已經建立起來。按照中央的部署,到今年年底,每個省、市、自治區都要建立市縣黨政領導班子和領導干部推進鄉村振興戰略考核制度,中央農辦也在調度這方面的情況,推動盡快出臺。
鄉村振興是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做出的重大決策部署,是一項長期的歷史性任務。我們要走有中國特色的社會主義鄉村振興道路,習近平總書記講鄉村振興是鄉村產業的振興、人才的振興、文化的振興、生態的振興、組織的振興,是全面的振興。怎么走出一條中國特色的社會主義鄉村振興道路,要靠在實踐中去探索。這些頂層政策設計合適不合適,也要靠實踐來驗證。
今天我想主要強調五個問題:
第一,堅持新型城鎮化和鄉村振興兩手抓。我覺得現在強調這個問題還是非常有針對性的,我國正在經歷人類城鎮化史上史無前例的人口城鎮化進程。1978年,我國的城鎮人口所占的比重只有17.9%,那個時候農村人口是7.79億,到了1995年農村人口達到頂峰的8.6億人。1995年城鎮化率只有29%,到去年農村常住人口已經減少到5.6億人。從1995年到2018年,我國農村常住人口減少了3億人。現在城鎮常住人口已經達到了8.3億人。在可以預見的未來,城鎮常住人口可能會達到10億人以上。幾年前,外國有個咨詢公司叫麥肯錫,發布過一個《中國迎接10億城市人口大面的浪潮》的報告。我們現在城鎮化還在推進過程當中,農民進城還是大趨勢。城鎮人口比重上升,鄉村人口比重下降,這是一個發展的客觀規律。也就是說,現在農民向城市轉移是不可逆轉的。按照2030年我國人口峰值14.5億,那時我國城鎮化率70%來計算的話,今后10年左右農村的常住人口還會減少1.3億左右。
現在的問題是,城鎮的常住人口在不斷增加,但是戶籍人口增長的速度比較慢的,戶籍人口城鎮化明顯滯后。2013年我國戶籍人口城鎮化率35.93%,到去年只提高到43.37%。也就是說,現在城市化率,按常住人口算接近60%,但是戶籍人口城鎮化率還不到44%。這里面還有16個百分點的差值。相差16個百分點以上,中間是多少人?是2.26億人,這些在城鎮常住的農民也很難認為自己是市民。
現在全國離開土地的農民有2.88億人,其中常年舉家外出務工經商的有3000萬戶。過去40年,可以說是2.88億農民離開了土地,改變了就業結構,這導致農業生產方式、農民生活方式,乃至整個中國經濟發展方式發生了巨大的變化。大量農民離開農村、離開土地,是為了生活得更好,所以我們推進城鎮化一定要回歸到推動更多的人口融入城市這個本源上來。所以,還需要繼續加快推進農業轉移人口的市民化進程。
近些年來特別是黨的十八大以來,中央不斷加大強農富農惠農力度,農業地位得到進一步加強,農村各項事業全面改善,統籌城鄉發展取得了重大進展。但是目前我國農村基礎設施和公共服務跟城市相比仍然有較大差距,城鄉發展不平衡、鄉村發展不充分,這個矛盾還是非常突出的。
現代化必然是由現代的城市和現代的鄉村共同來組成的。我國還是一個發展中國家,我認為最重要的一個原因就是農業農村現代化的程度還比較低。到2030年我國城鎮化水平達到70%左右的水平,但是農村仍有4億多人口。沒有鄉村的發展,城鎮化就會缺乏根基。在工業化和城鎮化快速推進的過程當中,要重新發現并利用好鄉村的多元價值,使鄉村發展與新型城鎮化能夠相互協調,形成雙輪驅動。我們不能簡單地認為好像農民進城,城鎮化發展了,“三農”問題就自動解決了,其實絕不是那么簡單。通過城鎮化和鄉村振興的雙輪驅動,能夠讓現代化的成果更多地惠及廣大農民群眾。我們的目標就是實現城鄉居民基本權益平等化、城鄉公共服務均等化、城鄉居民收入均衡化、城鄉要素配置合理化以及城鄉產業發展融合化。這是習近平總書記提出來的城鄉一體化的具體要求。
加快形成以工促農、以城帶鄉、工農互惠、城鄉一體的新型工農關系和城鄉關系。我們現在講鄉村振興一定要牢固地樹立一個理念,鄉村振興離不開城鎮化。因為在過去的發展過程當中,農業農村農民為國家工業化、城鎮化作出了重大的貢獻。現在到了這個階段,新型的工農關系、城鄉關系必須要強調工業反哺農業,城市支持農村。
第二,實施鄉村振興我們必須要把農業農村優先發展落到實處。
黨中央明確提出新時代“三農”工作的總抓手是實施鄉村振興戰略,總方針是堅持農業農村優先發展。這是我們做好經濟工作、“三農”工作的重大原則。“三農”對生產總值、對財政收入的貢獻是比較小的,確實不如工業項目來得快。在一些地方,基礎設施、公共服務、社會管理還是向城市傾斜,“三農”工作往往是排不上號的,“說起來重要、做起來次要、忙起來不要”,這個現象還是存在的。辦好農村的事,實現鄉村振興,必須堅持把解決好“三農”問題作為全黨工作的重中之重,把堅持農業農村優先發展的方針落到實處。
堅持農業農村優先發展重大的原則和方針需要進一步細化,現在我們對這個問題還在進行深入研究。2019年中央1號文件明確了要實現四個優先。
一是在干部配備上要優先考慮,優先把優秀干部充實到“三農”戰線,優先把精銳力量充實到基層一線。剛剛頒布的《中國共產黨農村工作條例》明確要求:各級黨委和政府主要負責人應當懂“三農”,會抓“三農”,分管負責人應該成為抓“三農”的行家里手。同志們,這個話說的是非常重的,要求也是非常明確的。在座的有不少縣委書記,中央1號文件、《中國共產黨農村工作條例》都明確提出縣委書記是鄉村振興的“一線總指揮”。《條例》明確要求縣委書記主要精力要抓“三農”,這是黨中央對全國縣委書記的一個要求。在鄉村振興的考核制度里一定要能夠驗證我們是不是主要精力在抓“三農”,怎么理解、怎么衡量主要精力抓“三農”,將來會有一些辦法。《條例》提出要選派優秀干部到縣鄉掛職任職,到農村擔任第一書記,要把到農村一線工作鍛煉、干事創業作為培養干部的重要途徑,注重提拔使用優秀的農村工作干部。這是條例里明確要求的,今后要逐步地來落實。
二是在要素配置上要優先滿足。要破除城鄉要素自由流動平等交換的體制機制壁壘,改變農村要素長期以來單向流出的格局。引導和支持土地、人才、資金、技術、科技等各類發展要素向農業農村流動和集聚,釋放農村發展的潛力。如果資金、人才、科技這些要素都不斷地從農村流出,鄉村是無法振興的。任何一個產業、任何一個地區,如果要素持續地凈流出的話,只有萎縮的命運,不可能振興。《條例》明確提出要加強農村人才隊伍建設,所以鄉村五大振興里我覺得最重要的還是要實現人才的振興。很多省份已經出臺了這方面政策的規定,在中央層面現在加緊完善這方面的頂層設計。我們最近在調度全國的情況,怎么來加強人才隊伍建設。中央1號文件提出要建立縣域專業人才統籌使用制度,在縣域里人才怎么統籌使用,這個制度中央已經提出來要建立。要建立農村人才定向委托培養制度,大力提高鄉村教師隊伍、醫生隊伍的素質,加強農業科技人才隊伍和技術推廣隊伍建設,培養一支高素質的農民隊伍,造就更多的鄉土人才隊伍。
三是在資金投入上優先保障。要建立“三農”投入穩定增長機制,加大強農富農惠農政策力度,完善農業支持保護制度,健全農村金融服務體系,拓寬資金籌措渠道,確保投入力度能夠適應鄉村振興的要求。中央也明確提出要調整土地出讓收益使用的范圍,要提高土地出讓收入用于農業農村的比例,更多地用于支持鄉村振興。這方面正在加緊研究出臺相關的政策規定。我們去年做過一個初步的測算,要落實鄉村振興戰略規劃五年確定的重點任務,我們總的投資大約需要7萬億以上。盡管財政現在支出壓力比較大,但壓力再大,也要按照中央的要求把“三農”作為優先保障領域、增加總量、優化結構、提高效率。
同志們,最近兩年,中央財政、各級財政對脫貧攻堅的投入力度是巨大的。鄉村振興最優先的任務是完成脫貧攻堅,打贏脫貧攻堅戰。我們大體算了一下,全口徑的財政用于脫貧攻堅的投入5500個億。金融對脫貧攻堅的投入力度就更大了,跟脫貧攻堅產業有關金融的投入力度也更大。在座的有幾位縣委書記,你們可以算一下,西部這些貧困程度比較深的省份,全口徑財政用于脫貧攻堅的大約是2014年的十倍。脫貧攻堅完成以后,巨量的投入不會退出。要轉向解決相對貧困,實現脫貧攻堅與鄉村振興有機銜接。因為脫貧攻堅的周期,比如跟異地扶貧搬遷的周期,跟產業扶貧的周期是不一致的。不能說到明年脫貧攻堅任務完成了,異地搬遷不管了,把產業扶貧的項目繼續做好才能解決問題,現在我們正在加緊做相關頂層設計。特別是金融,中央明確提出要堅持農村金融改革的正確方向。這個正確的方向,我想最重要的是要健全商業性金融、合作性金融、政策性金融相結合的農村金融服務體系。推動農村金融機構回歸本原,把更多的金融資源配置到鄉村振興的重點領域和薄弱環節,要滿足鄉村振興多元化、多層次的金融需求。這方面還有很多薄弱環節,尤其是對家庭農場、農民合作社、農業企業等新型農業經營主體的信貸約束是很強的,貸款難、貸款貴的問題仍然突出。
四是在基礎設施和公共服務上要優先安排。現在農村通公路、通電、通有線電視、通光纖網絡、通4G的面在不斷擴大,可以說基本上都實現了全覆蓋。農村辦學條件明顯改善,農村醫療衛生事業快速發展,農村社會保障水平穩步提升。20013年以來,我國農村逐步建立起新型農村合作醫療制度,現在把它稱之為城鄉居民基本醫療保險制度。到2015年參加新農合的參保人數達到了6.7億人,到2017年個人繳費達到了180元,各級財政投入達到了450元。中央和地方對新農合的補貼高達數千個億,這就是拿錢買制度,是補人頭,不是補磚頭。農民在政策范圍之內報銷的醫療費用現在是60%左右,有的地方更高。
城鄉居民基本養老保險參保人數去年達到5.24億人,過去叫新型農村養老保險制度,主要參加的是農民,現在制度并軌叫城鄉居民基本養老保險制度,領取待遇達到1.6億人,待遇水平人均養老金150元。這個制度先建立起來,就像新農合一樣,過10年、過20年保障水平會不斷提高的。農村人均環境治理和美麗宜居鄉村建設全面提速,但截止2018年底,全國還有近1/3的行政村,生活垃圾沒有得到收集和處理,80%的村莊生活污水還沒有得到處理,擁有衛生廁所的農戶比例只有48.6%,有1/3行政村內的道路還沒有實現硬化。全面小康不能是光行政村通硬化路,如果村內農民出行難、運輸難,農民也有意見,具備條件的自然村村內道路怎么硬化要重視,下一步農村環境整治、農村基礎設施建設任務繁重。而從更長一個時段來講,農民養老保險制度的完善任重道遠。農民養老保險人均繳費只有249元,農民養老保險政府補貼每年每人840元,而城鎮職工基本養老保險財政補助每年5160元,城鄉居民之間相差5倍。城鎮職工月養老金去年了2251元,是農民每個月養老金的20倍。
總之,我們要把農民最關心、最直接、最現實的利益問題一件一件找出來,解決好,不開空頭支票。我們也要盡力而為、量力而行,說到做到,讓農民的獲得感、幸福感、安全感更加夯實、更有保障、更可持續。這些問題不是明年就可以完全解決的,要久久為功,持續來看,我們也不要把預期拋得太早,全面建成小康社會以后,我們還要繼續推進現代化的建設。我們的鄉村振興是一個長期的戰略。
第三,要以實現農民的生活富裕為根本,促進鄉村振興。
鄉村振興戰略的“五句話”,產業興旺、生態宜居、治理有效、鄉村文明、生活富裕。我們一定要把最重要的一句話放在最后一句話上,最重要的工作就是最后一句話,生活富裕。現在前面四句話談論的比較多,鄉村振興的根本目的是要讓農民富裕起來。習近平總書記指出檢驗農村工作實效的一個重要尺度就是看農民的錢袋子鼓起來沒有,要構建促進農民持續較快增收的長效機制。通過發展農村經濟、組織農民外出務工經商、增加農民財產性收入等多種途徑增加農民收入,不斷縮小城鄉居民收入差距。產業興旺,是解決農村一切問題的前提,要充分發揮鄉村資源、生態和文化優勢,加快發展鄉村產業。也就是說,鄉村振興這五句話指向是不一樣的,生活富裕首先要發展產業。
一是要深入推進農業的綠色化、特色化、優質化、品牌化。這是習近平總書記在2017年中央農村工作會議上提出的農業“四化”要求,推進特色農產品優勢區創建,加快建設現代農業產業園區、農業科技園區,實現產業興縣強村,推行標準化生產,培育一些區域性的農產品品牌,保護地理標志農產品,打造“一村一品、一縣一業”的發展格局。
二是農產品既要產得出、產得優,也要賣得出、賣得好。現在許多優質農產品還是在田頭賣,還是提籃小賣,還是“披頭散發在賣”,好東西賣不出好價錢。習近平總書記在2017年中央農村工作會議上提出,要求要學會給農產品“梳妝打扮”和營銷宣傳。我們還要加強農產品產后的分級包裝、倉儲物流營銷,特別是要加快補上冷鏈物流等短板,推進農產品物流的現代化,在提高農產品的綜合效益上做足文章。
我最近到各個省去看,每個地方都在思考一個問題。我花了這么大的勁來抓產業振興,最后統計的農業產值比重越來越低。今后我們要對農業全產業鏈的價值進行核算,現在很多省已經這么做了,我們也在做這方面的推演。農業在任何一個國家把全產業鏈的產值都算上它都是最大的產業,幾乎都是這樣,農業和食品產業。農村電商為城鄉的商品流通創新了渠道,有助于帶動倉儲物流標準化生產、包裝設計、品牌營銷、質量溯源等配套產業和服務業的發展。要大力發展鄉村數字基礎設施和數字服務體系。我們講到鄉村的基礎設施落后,最突出的是鄉村的數字基礎設施落后,鄉村的數字服務體系落后。要培養大量的適應數字農業發展的人才,要賦予農民更多的數字化工具。
三是要讓農民合理分享農業產業鏈的收益。農村的一二三產業融合發展是一個必然的趨勢。農業是“接二連三”,農村一二三產業的融合發展不是簡單的一產去接二產、接三產,關鍵是完善各類利益主體的連接機制,要通過就業帶動、通過訂單農業、通過保底分紅、通過股份合作等多種形式,得讓農民能夠合理地分享產業鏈的增值收益。
四是在糧食問題上我們不能掉以輕心。生豬是一個非常大的教訓,一個產品的產能在一年的時間里出現這種斷崖式的下降,價格出現暴漲,這個是我們過去沒經歷過的。所以,現在我們要總結生豬生產的教訓,舉一反三,在糧食問題上絕對不能出現生豬這樣巨大的波動。“手中有糧,心中不慌”。我們的糧食問題還沒有過關,在糧食問題上絕對不能夠僥幸,絕對不能夠折騰。一旦糧食出現了問題,多少年都會被動。糧食問題根本上來講,習近平總書記指出糧食生產根本在耕地、命脈在水利、出路在科技、動力在政策。多年來,我國解決糧食問題的經驗就是調動兩個積極性。一是要充分保護和調動農民生產經營積極性,使務農種糧有效益、不吃虧、得實惠。當農民種糧都吃虧的時候,糧食這個時候是最危險的時候。要建立健全對主產區的利益補償機制,保障產糧大縣抓糧得實惠,有發展,不能讓糧食主產區產糧越多越是吃虧。我們制定政策始終要把這兩點作為兩個最基本的立足點,各級地方政府要自覺承擔起維護國家糧食安全的責任。習近平總書記指出任何省區市無論耕地多少,都要承擔糧食生產責任,特別是糧食主銷區要切實落實責任,不能把飯碗的問題都丟給別人去解決。如果一個地方真的把糧食生產搞沒了,就是拋棄了責任,這方面還需要有一些硬約束。
第四,我們在繼續推動農村經濟發展的同時,要更好地推動農村社會的全面進步。
鄉村振興一方面是農村經濟的全面振興,同時也是農村社會的全面進步。我想講三個方面的問題:
一是要把文化建設放在鄉村振興更加重要的位置。鄉土文化是我國數千年農耕文明的智慧結晶。近些年來,隨著城鎮化進程的快速推進,鄉村傳統的建筑急劇減少,鄉村風貌發生了巨大變化,鄉土文化特色遭到破壞。這個問題是普遍存在的,一些問題以城市審美為標尺來改造農村的做法,可以說在一些地方大行其道,鄉村建設退化為簡單的環境整治,甚至等同于建筑立面的化妝式改造,鄉村建設“千村一面”,鄉村美食、文化習俗、傳統手工藝、生活形態日益”去鄉土化“,鄉村社會關系和文化特色在一些地方在快速地喪失,鄉村文化甚至日漸荒蕪。
鄉村振興,首先是傳統的鄉土文化不能荒蕪了。現在我們也看到鄉土文化賴以生存的共同生產、共同生活的基礎逐漸喪失,生存滋養的空間日益縮小,現在都市文化和工業文明沖擊日益升級,鄉土文化和民間藝術生存空間受到顯著的擠壓,一定程度上鄉村社會空心化,相對衰弱,背后交織的是鄉村價值的衰落。費孝通同志講的鄉村的差序格局視為鄉土文化流失。中國傳統文化的根基在鄉村,鄉土文化的根不能斷,這是我們鄉村振興必須要解決一個問題。促進鄉村振興不僅要把鄉土文化傳承保護好,還要不斷地發揚廣大。鄉村振興要提倡見人見物見生活,不能光見物,還得見人,還得見生活。什么意思?就是讓老百姓真實的生活、生產的耕作、民俗的活動等傳統文化得以延續和發展,要傳承活態的鄉土文化,保存文化基因,守護文化根脈。要從鄉村風貌傳統技藝和文化資源等方面復興鄉土文化,從整體上恢復鄉村的活力,形成獨特的鄉村魅力,增強鄉村發展的軟實力。鄉村振興我們一定要有一個概念,鄉村是有軟實力的。鄉村的軟實力就是鄉土文化。在保護和弘揚優秀鄉土文化上,我們要下”繡花“的功夫,要加大對古村落、古鎮、古民居、名人物所等鄉村物質文化的保護修復,留住鄉土文化技藝。要下大力氣保護農業文化和農耕文明遺產,做好傳承弘揚工作,要挖掘保護民間表演藝術、傳統戲曲、手工技藝、民族服飾、民族活動等鄉村非物質文化遺產。注重把傳統文化載體與現代文明元素相結合,傳承獨特風格樣式,賦予新興文化內涵,讓鄉土文化煥發新生機。
我們這里有很多縣委書記,回去琢磨琢磨,這些資源豐富得很。在座也有很多企業家,農村這些文化資源是一個寶庫,我們不去保護它,不去挖掘它,很快就荒蕪了。因為一茬一茬的人從農村離開了,農村越來越空心化。1995年到現在近3億人已經離開農村了,今后還有大概1.5億農村人口要離開。所以,鄉村振興我們一定要把文化建設放在一個非常重要的位置上。
二是要提升鄉村的文明水平。實施鄉村振興戰略,習近平總書記強調了不能光看農民口袋里的票子有多少,更要看農民的精神風貌怎么樣。當前的鄉村文明建設存在一些突出的問題,比如說不養父母、不管子女、不守婚則、不睦鄰里,這些有背家庭倫理和社會公德的現象增多。一些地方農村的紅白喜事大操大辦,攀比之風和過度消費升級。要以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為引領,堅持教育引導、實踐養成、制度保障三管齊下,采取符合農村特點的有效方式,開展移風易俗行動、弘揚鄉村文明。最近中央農辦等八個中央部委,聯合制訂了《關于加強鄉村文明建設的指導意見》,對這項工作做出了全面的部署,提出了明確的要求。主要是總結的這幾年各地一些很好的經驗,把它變為一個普遍的政策要求。
三是要加強和創新鄉村治理。大家都在學習十九屆四中全會的精神,鄉村治理是國家治理的基石,沒有鄉村有效的治理,就沒有鄉村全面的振興。總的來看,鄉村治理仍然是國家治理的一個薄弱環節,貫徹落實黨的十九屆四中全會精神,要加強黨對鄉村治理的集中統一領導,健全自治、法治、德治相結合的鄉村治理體系。重點從治理理念更新、治理體系優化治理手段創新等方面綜合用盡,以法治定紛爭,以德治春風化暖,以自治消化矛盾,以黨的領導統攬全局,推進鄉村治理的現代化。
今年,中央已經發出了一個關于加強和創新鄉村治理的意見,中央農辦等中央六部委今年6月份在浙江的象山召開了全國加強鄉村治理工作的會議。現在正在部署這方面的一些試點示范工作,下一步要選擇100多個縣,以縣為層面來開展鄉村治理建設的試點,還要對這些在鄉村治理方面做得比較扎實,在地方創建的基礎上,選擇1000個村莊、1000個鎮,這叫示范村、示范鎮,要總結他們的經驗,進一步推進這項工作。
最后一個問題,鄉村振興要遵循鄉村的發展規律,要做好村莊規劃工作。隨著工業化、城鎮化的不斷推進,可以說我們的鄉村社會正在經歷一個大的變局,這個變局可以說是千年以來從未有過的一個大變局。要看到現階段農村的轉型還沒有完成,還處在演變分化過程中。有的村莊肯定要向城鎮形態靠,像大城市郊區的村,有的村莊一定會長期存在。到地方看一下,幾百年的村莊,甚至上千年的村莊都很多。有的村莊會逐漸的衰落,這符合村莊演進發展的規律。哪些村莊保留,哪些村莊整治,哪些村莊縮減,哪些村莊做大,都要科學論證、科學規劃、因地制宜對癥下藥,要針對不同類型村莊采取不同的辦法。鄉村振興一定要注重質量從容建設,不追求速度,特別是不能夠不顧農民的意愿,我們把建設城市那一套放到農村照抄照搬,大搞撤村并居集中上樓。有些村莊搞得越來越大,治理半徑越來越大,基層組織離農民越來越遠。甚至有村干部還認不全全村的農民,農民跟村干部之間也沒有多少互動交流。村莊的規劃是實施鄉村振興戰略的基礎性工作,要扎實做好市縣村莊空間布局規劃。這項工作很多地方還沒有做,要科學編制好多規合一的實用型村莊規劃。二是多規合一的實用型的村莊規劃,要實現應編盡編,要注重保護好農村的生態環境。我們的鄉村規劃,包括鄉村振興的實踐過程中,要注重保護好農村的生態環境,保留鄉土風情風貌,保存特色的鄉土文化,重新認識不斷挖掘田園和鄉土的價值。我們要揚農村的長,補農村的短,要打造各具特色的美麗宜居的鄉村。我就跟同志們匯報以上五個問題,謝謝大家。
中國鄉村發現網轉自:中國農網
(掃一掃,更多精彩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