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現在的位置: 鄉村發現 > 首頁 > 今日頭條

朱啟臻:只要鄉村在,傳統文化就得以傳承

[ 作者:朱啟臻  文章來源:中國鄉村發現  點擊數: 更新時間:2019-12-27 錄入:王惠敏 ]

編者注:本文根據朱啟臻教授2019年12月1日在“安徽績溪縣荊州鄉農村社會調查”課題組研討會上的總結發言整理。原發言沒有標題,為便于閱讀,經同意,作了標題處理。

非常感謝各位專家、各位來賓,提出了非常有見地的見解和意見,我們會認真的總結歸納提煉,指導好我們后續的調研工作。非常感謝地方的領導,鄉長和村書記。還有荊州鄉的幾位老鄉們,他們為此付出了很多心血和感情。對績溪荊州的調研可以說從一開始充滿著情感的互動,無論是發起人,還是參與者,大家因為有這份鄉土情懷,才愿意做這個事情。所以在調研過程中大家都始終持有高度的社會責任心。這兩天的點評專家也同樣給我這樣的感受,由于深厚的鄉土情懷和充滿著對未來鄉村的責任,每個人的發言都感動著我們每個人。

借這個機會,我想談我個人的幾點看法。當前,全黨都在進行不忘初心牢記使命的教育。其實,我們做任何事情都有初心,但是在做事的過程當中,有可能會把開始的初心給忘了,這樣的現象很多。那么,我們這項工作的初心是什么呢?我們是想把荊州鄉的方方面面家底摸清楚。為地方政府決策提供可靠的依據。所以我們做的這些調查其實都是基本情況或者說是當地資源的調查。

比如說要調查社會資源。匯報時重點匯報了荊州鄉的人口數量、結構、流動,還應該包括返鄉意愿的調查。我們不光靜態的來看人口還剩了多少,走了多少,還要研究一下,什么情況下,什么樣的人有可能回來創業,如果在任何情況下都不回來了,我們就知道鄉村過多少年就消亡了。如果會回來,什么情況下回來?什么人回來?在人口的這種動態的研究里,我們這一塊的內容還需要加強。除了人口,還要調查社會組織,特別是經濟組織的現狀和發展,要調查社會資源,比如社會網絡、社會關系等,包括民間組織的發育程度,這些都是重要的社會資源。還有自然資源的調查,課題組重點匯報了荊州的山核桃,他們還對該地區的植物和動物資源進行了調查,特別是對一些有開發前景和有望產業化的替代資源進行了梳理,目的在于保護當地生態,尋找更好的替代產業。

下面,我重點講講文化資源的調查問題。

① 研究鄉村一定要研究鄉村文化

文化資源是這次調查的重點和難點。因為無論是鄉村的產業興旺,還是生態宜居,或治理有效都離不開文化基礎。鄉村文化既是鄉村產業的重要組成部分,也是塑造良好生態環境,實現生態宜居的有效抓手。徽文化的研究已經非常多了,成果豐厚,我們要做的,是整理徽文化的內容,按照鄉村振興的五個方面,提煉徽文化在促進產業興旺、生態宜居、鄉風文明、治理有效等方面的內容和理念,找出徽文化在鄉村振興中可以發揮作用的領域。

我們在荊州鄉要做的工作重點,是要調查研究荊州鄉依然活態保存著的鄉土文化,是在傳統徽文化大背景下荊州鄉的特色文化。俗話說“五里不同俗”,就是講文化的地域差異。可以從以下幾個方面來挖掘和整理的鄉村文化。

首先是農業文化,農業文化內容非常的豐富,從地方的品種到耕作制度,從栽培措施到鄉土知識,從傳統農具到農業信仰,諸如此類,都屬于農業文化。我國的很多農業文化已經列入了世界文化遺產,如青田的稻魚共生、哈尼梯田等等。我們把荊州鄉特色的農業文化傳統整理出來。

其次,鄉村的生活方式,生活方式的內容包羅萬象,十分豐富。主要指老百姓衣食住行的方式。在住的方面,說起徽文化,就想起粉墻黛瓦馬頭墻的民居,但是在荊州鄉已經很難再見到這樣的房子了。陳忠平老師講了一句話我認為可以成為名言,叫“滯后也是生產力”。我理解,有的時候由于發展滯后,保留了很多老的東西,這些老東西到了今天反而成為最珍貴的資源,成為新的經濟增長點。荊州鄉不落后,房子很早就被改造了。還有一些老房子,保留這些老房子固然是重要的,但研究老房子如何充當文化載體更重要。要記得住鄉愁,就要從住宅建設和村落形態方面下功夫,就像呂健魁處長所講的,老房子如何保護,新房子如何建設,已經建好的房子如何改造,以形成文化特色村落。老百姓傳承下來的習俗,像節日時令、慶典禮儀、紅白喜事等等,不僅是鄉村文化建設的重要內容,也是實施教化的有效途徑,同時是產業發展的重要內容,比如說可以成為重要的旅游吸引物。鄉村文化資源,還包括傳統美德、地方文藝等內容,還要注意研究鄉村手藝和地方美食,高老師展示的一些荊州鄉的手工藝和美食的制作,都是值得進一步挖掘的。

特別一提是鄉賢文化。我們參觀傳統村落,能傳世的民居,大都是鄉賢返鄉留下的。傳統社會,在朝廷做官的,退休后要告老還鄉;外邊經商的,也講衣錦還鄉。他們回到自己家鄉,不僅建造出漂亮的房子,也帶來了新的生活方式示范給村民,傳播新的理念,幫助鄉鄰發展生產,成為鄉村發展和鄉村治理的重要力量。鄉賢文化在新時代發揚光大,對振興鄉村依然具有重要意義。

②“傳統文化源遠流長緣于鄉村沒有遭到破壞”

當然,我們現在的城鄉關系變了,變得只能單向流動,過去限制鄉村人進城,形成了固化的二元城鄉體制。改革開放逐漸打破了這個體制,農民可以向城市流動了,但出現了另一個極端,促進農民進城,卻限制城市人下鄉。

我們看到一系列單向流動的措施,如撤并鄉村學校,聲稱“小手拉大手,促進城鎮化”;戶口不在鄉村了,不能回老家修房子,等房子倒塌了,收回集體;城市人沒有耕地的承包權,城市人下鄉創業就遇到了障礙,或者只能發展不可持續的農業。更為嚴重的是整村拆農民的房子,說鄉村空殼化了,要集中居住。列舉出很多集中上樓的好處,唯獨不提國家的農業生產和老百姓生計,似乎只要集中居住就不要農業了,就不顧農民生計了。更談不上文化的保存和傳承。

鄉村是文化的寶庫,有些人就是看不到、也不理解這一重要判斷,鄉村消滅了,中國傳統文化毛將焉附?因此,我們要認真研究鄉村與傳統文化的傳承的關系。強調鄉村的文化價值和文化傳承意義。勸告人們千萬不要只看到鄉村的建設用地指標,看不到文化寶庫。

有人說鄉村空殼了,所以要拆,這確實是一個偽命題。解放初,我們鄉村有四萬萬農民,那個時候,沒有人說鄉村衰敗,今天還有六萬萬同胞居住在鄉村,卻一味地說鄉村空殼化了。如果說,有些人進城了,鄉村人在減少。這對鄉村來說,是天大的好事。在城鎮化的過程當中,鄉村走的人越多,給留在鄉村的人創造的發展空間也就越大。所以,城鎮化過程和鄉村振興是彼此促進的,只有城鎮化,鄉村振興才能有希望。假如某村原來300戶,現在剩下了100戶了,不是很好嗎?最后剩下50戶,占有了原來全村的資源,形成50個特色家庭農場,農民就富裕了,鄉村也就振興了。如果因為人數減少了,就把它拆掉,就只能加速鄉村的消滅。沒有了鄉村,就沒有了產業興旺,農業就會受到極大削弱,庭院經濟就會消亡,大部分手工藝就會失去載體,中國的傳統文化傳承就會被無情中斷。

③“現在消滅文化的節奏令人心驚肉跳”

讓我們感到很焦急的一個東西,就是很多人不知道鄉村的文化意義,或許他很清楚,但是為了錢還在做消滅文化的事情。這就需要我們十分清楚地明白中國傳統文化到底在什么地方保存著?就存在于村落的形態和農民的生活當中!人們總說,中國5000年傳統文化生生不息,源源流長,沒有中斷。為什么沒有中斷?有些人演講說,我們有岳飛、有文天祥,有很多英雄。其實,我們的傳統文化源遠流長,與我們的村落沒有被破壞有關系。無論是外族入侵,還是自己的運動,都沒有消滅村落。村落在,我們的傳統文化就傳承下來了。

現在的有些地方的節奏,是消滅傳統文化的節奏,把農村連根拔起,也就是把傳統文化的載體連根拔起,所以,大規模拆村運動讓人感覺心驚肉跳。因此,我們要認真體會習近平總書記是如何講鄉村價值的。在全國城鎮化工作會議上,習近平總書記講,要看得見、望得見水,記得住鄉愁。他還說,少拆房,慎填湖,不砍樹,盡可能讓農民在原有村莊形態的基礎上改善生活。

我參觀過多個總書記視察過的村莊和與農民坐談過的農家院落。在赤峰的馬鞍山村,總書記與農民座談的農家院,不僅種菜和果樹,還養雞、養豬。在云南大理,總書記在古生村農家院與農民座談,說這樣的庭院比西式洋房好,記得住鄉愁。我們要很好地理解,為什么是庭院比洋房好,為什么庭院可以記得住鄉愁。有些人眼里只有錢,把農家院落界定為純粹的建設用地,總想著拆了老百姓的院子去賣錢,這是掩耳盜鈴、自欺欺人的行為。農家院從來就不是純粹的建設用地,對農民來說它同時是重要的生產空間。只要少許了解鄉村的人,都知道庭院經濟對農民的重要性。庭院經濟是在農家院里種菜、栽培果樹,養雞養豬,發展手工業,傳承鄉村手藝。這些,隨著鄉村被拆,也就自然失去了存在的空間。

④“鄉村旅游到底怎么發展”

旅游資源的調查,是一個綜合的調查,前面很多內容都是為發展旅游產業提供依據的。鄉村旅游,當今嫣然成了鄉村規劃的標配,甭管什么地兒都要發展鄉村旅游。荊州鄉能不能發展旅游,如果能發展的話,到底發展什么?

其實,鄉村振興的任何一個方面,只要做到了極致,都會吸引人來參觀、學習、體驗或休閑。比如,你把垃圾分類做到全國最好,創造了讓人心曠神怡的整潔環境,來這兒參觀的人、休閑的人,就會多起來。你的生態搞得好,不僅大生態環境,小生態環境也有特色,庭院綠化美化有特色,這個村就有吸引力;再比如文化建設,村里優秀的家風、家訓發揚的好,鄉風文明突出,家庭和睦、鄰里和諧,夜不閉戶路不拾遺,就會有人愿意來分享這份溫馨和幸福。此外,地方美食、手工藝、百姓生活等等,都可以成為旅游和休閑的內容。把一個東西搞好了,老百姓生活幸福了,別人就愿意來分享這份幸福。這就是鄉村旅游的吸引物,沒有那么復雜。

我們的調研成果是要給地方政府,給鄉里的建設者,或者給老百姓自己的生產生活提供一個有理論依據的建設和發展思路。最后形成的報告要按照中央提出的鄉村振興的五個方面來歸納,比如產業興旺,我們就會把各個調研專題相關產業的內容歸納起來,不僅有山核桃,有林下經濟,還有手工業、美食、民俗和旅游等,還研發現新的業態。我們把這些歸納起來,發現荊州鄉的地方特色產業,因為沒有特色發展,不可能農民致富。

當然,什么叫特色,包括融合產業,目前的理論和實踐領域理解得十分混亂。有些特色產業,實際上不是任何特色,一些融合產業示范區,跟融合半毛關系都沒有。簡單的說,特色就是這個地方可以干,其他地方干不了的,或者說其他地方不可復制的,就是特色。任何一個地方都有特色,要相信一方水土養一方人,如果說沒有特色,那是沒有做深入細致的調研。當你認真研究的時候,你就發現每個地方都具有其他地方不具備的特殊性的東西,把這些東西找出來,放大其價值就可以形成特色產業。

⑤“要培養和引導美好生活價值觀”

我們沒有專門把鄉村治理作為調研內容,但是所有的調查都涉及到鄉村治理的內容,無論是人口、社會資源、自然資源、文化資源的調查和研究都要為提升鄉村治理能力提供依據。十九屆四中全會明確了要推進國家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鄉村治理能力如何現代化,黨的領導、人民當家作主、人與自然和諧、人與人和諧如何在鄉村落地,如何構建共建、共治、共享的鄉村治理機制,滿足人們不斷增長的對幸福生活的需要,要從自治、德治、法治的三治融合著手。具體研究荊州鄉自治資源和德治資源,哪些資源還保留著,把這些好的東西傳承和發揚光大,哪些要素歷史上有過,現在可以恢復的就努力恢復。我考察過一些典型,就通過優秀家風家訓的整理和發揚光大,實現了整個縣域的有效治理,帶動整個社會風氣的轉變。

關于生活富裕問題,不僅是物質的充足,還包含精神的充實。是人們對幸福生活的向往和感受。幸福感具有主觀性,因此會受到價值觀的影響。比如開荒種地,增加了收入,有些人感到幸福感增強了,有人則相反,認為保持青山綠水才更幸福的。價值觀是需要引導的,如何摒棄消費主義的玩命掙錢的價值觀,樹立低碳的可持續的、和諧共享的價值觀,是每個專題在搜集資料是必須思考的問題。一個重要的目標,就是建設什么樣的鄉村才能讓老百姓更幸福。可能不是更有錢,一心賺錢的價值觀與資本結合對生態環境產生了巨大的破壞性,為了錢而背井離鄉等等,實踐證明帶來的是更多的辛酸,難以獲得可持續的幸福感。

科學價值觀的引導和培養,需要從傳統鄉村生產生活中尋找智慧,要注意挖掘傳統文化中人們對生產的態度以及財富概念,對待生活的態度和可持續發展的理念。把一些優秀的文化整理出來,同時,把老百姓對未來生活的向往反映出來。為把荊州鄉建設成美麗幸福的鄉村提供可借鑒的依據。

再次感謝各位專家的蒞臨指導,感謝課題組全體成員的辛苦努力,我們爭取下次研討會有更多成果展現出來。


中國鄉村發現網轉自:農民日報


(掃一掃,更多精彩內容!)

免責聲明:中國鄉村發現網屬于非盈利學術網站,主要是為推進三農研究而提供無償文獻資料服務,網站文章、圖片版權歸原作者所有,不代表本站立場,如涉及版權問題請及時聯系我們刪除。

欧洲一级中文字幕在线,久久精品综合视频,久久久久久不卡免费,玖玖资源站中文字幕一区二区
日本视频观看无卡免费精品页码 | 日本激情视频一区二区三区 | 在%亚洲中文字幕 | 最新国产自产精品视频 | 亚洲欧美久久精品电影 | 一本久久a久久免费不卡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