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現在的位置: 鄉村發現 > 首頁 > 今日頭條

陳錫文:玉米面積必須減,養豬戶盈利空間被夸大

[ 作者:陳錫文  文章來源:中國鄉村發現  點擊數: 更新時間:2016-06-01 錄入:吳玲香 ]

我們的糧食局面出現了一個很奇怪的現象,三量齊增。年年產量在增,但年年進口在增,庫存還在年年增。你說產量在增,干嘛要多進口呢?可能還有缺口,于是進口。進口完了,不是不夠么,應該吃掉了,庫存為什么增?

如何促進新形勢下農村改革發展?中央農村工作領導小組辦公室主任陳錫文就此接受采訪。

把選擇權交給農民

陳錫文表示,新形勢下,必須把處理好農民和土地關系作為主線。目前全國約三分之一的土地已經流轉;全國2.3億戶承包土地的農民中,約6600萬戶或多或少地流轉了土地。

陳錫文指出,不能替代農民去選擇,要把選擇權給農民,讓農民自己去定。無論是土地承包經營權流轉不流轉還是農民進城、不進城,都要讓農民自己選擇,黨和政府可以引導示范,但不能搞強迫命令,不能刮風、一刀切。

農村土地制度改革,不管怎么改,它是有底線的,就是不能把農村土地集體所有制改垮了,不能把耕地改少了,不能把糧食生產能力改弱了,不能把農民利益損害了。

國家將重點推進哪些領域?

陳錫文指出,除了農業經營體系創新、供銷合作社改革、農業支持保護體系、戶籍制度改革以及城鄉一體化體制機制外,當務之急是推進農村集體資產確權到戶和股份合作制改革。

陳錫文表示,要通過這項改革,第一搞清集體的家當,不能讓少數人去侵吞和侵占。第二把財產權利落到集體經濟組織成員頭上,讓他們有更多獲得感,獲得更多財產權利。

衡量標準就是農民錢包鼓沒鼓

陳錫文坦言,是否做好三農工作的衡量標準就是農民錢包鼓沒鼓。

農業要靠質量、效益增收;農村要靠一二三產業融合、延長產業鏈,提升價值鏈,給農民創造更多就業機會來增收;城市和非農產業要給農民更多就業機會、要讓他們和城鎮職工同工同酬來增收;要推進農村改革,讓農民從財產中有更多收益。

一個很奇怪的現象

針對當前農業領域的熱點問題,如玉米種植面積調減、豬肉價格居高不下等,中央農辦主任陳錫文也進行了正面回應。

有人困惑,種得好好的玉米,為什么說不要就不要了?陳錫文算了這樣一筆賬。他說:“我們的糧食局面出現了一個很奇怪的現象,三量齊增。年年產量在增,但年年進口在增,庫存還在年年增。你說產量在增,干嘛要多進口呢?可能還有缺口,于是進口。進口完了,不是不夠么,應該吃掉了,庫存為什么增?這三角關系形不成一個合理的解釋。”

陳錫文分析認為,造成這種現象的根本原因有兩點,一是年年增的產量里,品種結構和市場需求的結構是不對應的。去年我國12429億斤的總產量,和總需求相比,大概差400500億斤。光一個大豆就進了1600多億斤,可見別的品種肯定是多了。多的就是玉米。

玉米面積必須減,豬肉價格卻還在高位

此前三年豬價偏低引發產能適應性調減,今年以來,豬價出現補償性上漲,“同比上漲五成、六成”這樣的標題不斷見諸媒體。陳錫文指出,這樣的縱向對比顯然夸大了養殖戶的盈利空間。

陳錫文說:“這個報道最吸引人的就是‘同比’是多少。同比是和虧損時的價格比,你不能拿那個跟它比。你可以說同比是多少,這個線是什么,但你也要說歷史最高值是多少,跟那時候比怎么樣,盈虧點是多少。不把這些都講出來,老百姓覺得一下漲了百分之五六十,但那會兒是他養一個豬就要賠多少錢的時候。

第二個就是豬糧比,豬肉價格和玉米價格在比。現在的問題是,現在出欄這些豬不是吃的廉價玉米,它是吃貴玉米長出來的。這一比又不對了。這些事應該完整地告訴人家,也告訴生產者。”

中國鄉村發現網轉自:央廣網


(掃一掃,更多精彩內容!)

免責聲明:中國鄉村發現網屬于非盈利學術網站,主要是為推進三農研究而提供無償文獻資料服務,網站文章、圖片版權歸原作者所有,不代表本站立場,如涉及版權問題請及時聯系我們刪除。

欧洲一级中文字幕在线,久久精品综合视频,久久久久久不卡免费,玖玖资源站中文字幕一区二区
一级日本大片免费 | 在线中文字幕地址 | 亚洲午夜精品国产自 | 日本A级免费看片 | 日本一区二区三区字幕 | 亚洲最大的aⅴ久久网站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