習近平總書記在參加四川代表團審議時強調,必須深入推進農業供給側結構性改革,加快培育農業農村發展新動能,開創農業現代化建設新局面??倳浀闹匾?,體現了對世界經濟長周期和我國發展階段性特征的深刻把握,對于我們更好把握經濟發展新常態,踐行新發展理念,特別是做好“三農”工作,具有十分重大的意義。
在宏觀經濟下行壓力持續加大的情況下,我省農業農村總體呈現穩定發展勢頭,體現為農業基礎不斷夯實,適度規模經營穩步推進,主要農產品保持穩定增產增效,脫貧攻堅取得重大階段性突破,農民人均可支配收入繼續實現高于全國平均水平的增長。但我省農業農村發展仍然面臨許多困難和挑戰,當前必須進一步全面深化改革,圍繞重點領域強化體制機制創新,重點在供給側一端發力,以綠色發展為導向全力推進農業供給側結構性改革。從總體上看,當前我省農村發展必須高度重視三個關鍵問題。
高度重視農村改革深層次突破問題。2015年中央出臺的《深化農村改革綜合性實施方案》明確指出,當前和今后一個時期,深化農村改革要聚焦農村集體產權制度、農業經營制度、農業支持保護制度、城鄉發展一體化體制機制和農村社會治理制度等五大領域,其中更是把深化農村集體產權制度改革放在首位,充分說明其對整個農村經濟體制來說具有的基礎性意義和作用。
就目前四川農村改革而言,雖然取得了較大突破,但仍然存在著認識不足、力度不夠、成效有限的突出問題。當務之急,要全面提速農村集體產權改革。目前我省農村集體產權改革試點縣(市、區)大多還停留在完成清產核資、成員界定和股權量化等基礎性工作層面,對集體產權繼承、抵押、流轉等縱深性改革的探索仍十分有限。同時,對試點地區改革經驗的總結推廣也明顯不足。要重點突破農村產權抵押融資改革。我省雖然啟動了30個縣(市、區)農村產權抵押融資改革試點,作為盤活農村產權、破解農業融資難的重要舉措加以推進,但實際發放土地抵押貸款的數量還比較有限,改革成效仍不顯著,與農業大省的發展需求仍有較大差距,亟需以點帶面加速向全省鋪開。要加大力度探索農村承包地和宅基地自愿有償退出改革。探索推進農村承包地和宅基地自愿有償退出改革,是落實農民財產權、增加農民財產性收入和創新農村土地制度的關鍵改革,雖然我省已經率先開展試點,但實際進展難如人意。作為全國農業大省和西部領頭強省,我省在深化農村改革上不僅具有現實緊迫性,而且具有較大的潛力空間。
高度重視脫貧攻堅的機制創新問題。當前我省精準扶貧精準脫貧已成為力度最大、覆蓋最廣、措施最有力的戰略性部署,隨著一系列脫貧攻堅行動計劃的深入實施,全省脫貧攻堅取得了初步的但卻是具有重大意義的階段性成就,為2020年與全國同步全面完成脫貧任務奠定了重要基礎。但在大規模的脫貧工作中,也存在一些需要高度重視的問題和矛盾。一是要進一步重視貧困戶的主動參與。當前扶貧項目因與貧困戶實際條件和需求不符而“水土不服”、效果不佳的情況仍然存在,關鍵是要讓貧困戶在扶貧項目選擇上有實際的參與權和意愿表達機制,避免扶貧項目和貧困戶的實際需要發生錯位,從而使精準扶貧能夠更加因地制宜和因戶制宜。二是要進一步重視脫貧攻堅中的利益均衡。目前當年脫貧戶和往年脫貧戶之間、貧困戶和非貧困戶之間、貧困村和非貧困村之間的矛盾普遍存在,這些矛盾產生的根源在于扶貧政策差異導致利益分配不均衡,這些矛盾如果不斷累積甚至激化,將影響農村內部穩定,進而對精準扶貧取得的成效形成沖擊。因此,在繼續堅持扶貧精準到戶的同時,應當在貧困地區合理強化普惠性基礎設施和公共服務建設,有效推進貧困戶和非貧困戶、貧困村和非貧困村聯動發展,利益共享。三是要進一步扼制扶貧幫扶的短期化行為。全面性幫扶機制的建立無疑有利于更大限度地動員各種資源參與扶貧,但在缺乏有效制度約束的條件下,幫扶單位和幫扶人的短期化扶貧行為難以避免,重行政推動、輕市場機制,重送錢送物、輕能力建設,這種短期化幫扶雖然也能較快實現脫貧目標,但可能潛伏著脫貧之后很快返貧的風險。因此,更加重視更深層的機制創新,重視脫貧攻堅長效機制的建立,應當是當前和今后我省脫貧攻堅工作中必須高度關注的重大問題。
高度重視破解農民增收的結構性矛盾問題。盡管我省農民增收成績斐然,但從中長期看,我省農民收入不僅已進入增速相對放緩的運行軌道,而且農民增收的結構性矛盾也日益凸顯。一方面,實體經濟運行困難的態勢仍在發展,進城農民工就業難矛盾顯現,工資增長后勁出現困難;另一方面,農民在傳統農業領域被擠壓的現象仍然普遍,許多地方土地或者被流轉,或者自給性粗放經營,“固定租金”的主流流轉模式使農民難以分享農業增值收益,農民家庭經營性收入對農民實際增收的貢獻趨于下降。此外,雖然農村產權制度改革和農村土地政策調整,農民財產性收入會繼續有所增長,但因其份額不高且存在諸多不確定性,短期內對農民增收的貢獻同樣比較有限。總體上,我省破解農民增收矛盾仍需雙向發力,一方面必須繼續優化農民工就業環境,支持農民工返鄉創業。另一方面應當基于我省現實基礎,全面推進農業供給側結構性改革,除了在強化綠色發展的基礎上進一步優化產業結構和推進產業融合之外,還必須把構建集約化、專業化、組織化相結合的新型農業經營體系,加快培育專業大戶、家庭農場、專業合作社等新型農業經營主體,不斷完善高效率的農業社會化服務體系,通過深化農村產權制度改革增加農民財產性收入,不斷提高農業支持政策的效率等,放在十分重要的位置,突出重點,全力推進。
作者系四川省社科院副院長、研究員
中國鄉村發現網轉自:四川日報
(掃一掃,更多精彩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