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代表委員關注的那些事之七
黨的十九大報告提出實施鄉村振興戰略,今年的政府工作報告又做了專門部署,提出“大力實施鄉村振興戰略。科學制定規劃,健全城鄉融合發展體制機制,依靠改革創新壯大鄉村發展新動能。”這充分體現了黨中央、國務院對農業、農村發展的高度重視。
“鄉村是一個大有作為的廣闊天地,迎來了難得的發展機遇。”鄉村振興戰略成為參加十三屆全國人大一次會議的寧夏代表團代表們關注的重點。結合寧夏“三農”工作實際,代表們通過擘畫新藍圖,破解鄉村振興的寧夏命題。
特色經濟,奠定鄉村振興的產業基礎
基層訴求
寒冬已逝,春天悄悄到來。
對于海原縣關橋鄉村民馬建國而言,今年充滿了干勁和希望。“這幾年,靠種植香水梨,家里有了穩定的收入,日子越過越好了。今年要把產量再搞上去!”
關橋鄉方堡村黨支部書記方鴻說,香水梨是方堡村的“金字招牌”。近年來,依托自治區對特色農業的大力扶持,香水梨種植已成為村民脫貧致富的支柱產業。去年,全村有248人實現了脫貧銷號。
“真正實現香水梨產業現代化、規模化種植和高質量發展,我們還有很長的路要走,需要多方面的支持。”方鴻說,希望相關部門對農村產業發展給予更精準的引導和扶持,幫助農民做大做強基礎產業,對接大市場,同時帶動鄉村旅游發展。
代表支招
“鄉村振興是解決貧困村和非貧困村、貧困人口與非貧困人口矛盾的具體舉措,產業發展是重要抓手。”馬漢成代表說,推動鄉村產業高質量發展,關鍵要在“補科技短板”“產業融合發展”上下功夫。建議整合政府扶持各產業創新資金,撬動企業和社會加大科技研發投入,讓科技創新、人才支撐成為農業高質量發展的法寶。同時,通過引進有優勢、有基礎的龍頭企業,幫助灘羊、冷涼蔬菜、黃牛、硒砂瓜等特色產業在品種研發、技術支撐、品牌創造等方面,對標大市場,賣出好價錢。
“應加大投入力度,聚焦重點發力,為鄉村振興戰略實施持續提供政策支撐和財力保障。”陳春平代表建議,財政部門把支持鄉村振興作為保障重點,多渠道、多領域、多手段籌措資金,精準有效投入,集中財力支持加快補齊“三農”短板,推動農業全面升級、農村全面進步、農民全面發展。
“寧夏的農業發展需要在質量興農、綠色興農、品牌強農、產業融合上持續發力。”許寧代表說,要聚焦特色產業,打造質量興農平臺,建立農業產業負面清單制度,著力提升寧夏特色農產品的知名度和影響力,延伸農產品加工產業鏈,引導農業向綠色化、優質化、特色化、品牌化發展。
環境優美,擦亮鄉村振興的生態底色
基層訴求
涇源縣涇河源鎮龐東村黨支部書記馬有明時常翻看手機里存著的兩張圖,那是他們村兩代衛生公示牌的基礎樣子。第一代是效仿各大餐廳常用的笑臉:笑臉點贊,最清潔;不哭不笑,清潔;哭臉,不清潔。幾年前,在村容村貌整治過程中,龐東村就實行量化考核、張榜評比。
“看著哭臉上墻,村民都覺得沒有面子。現在,即使是蓋房子臨時在路邊堆放建筑材料,村民都要到村上報備一下。”馬有明說。
近年來,隨著村容村貌的改善,村民素質大幅提升。馬有明把公示牌背景圖換成了風景,把“不清潔”換成了“請努力”。如今,“龐東是我家、清潔靠大家”已深深植入村民內心。
“真正實現山美水美村莊美,需要做的還有很多。”馬有明認為,一些特色產業發展還沒有完全步入“綠色軌道”,農村垃圾統一回收處理的長效機制有待建立,“廁所革命”的順利推進除了要破除農民保守的思想觀念,還要破解設施改造資金短缺的難題。
代表支招
“實現生態宜居的目標,要從生態環境、人居環境、基礎設施三方面努力。”李郁華代表認為,鄉村振興要從解決生態環境問題入手,推進山水林田湖草系統治理,有效治理農村污染,推進農村垃圾、污水處理,改廚改廁“兩處理、兩改造”,讓新農村既有“面子”更有“里子”。同時,加快農村路網建設,擴大光纖、4G網絡覆蓋,在有條件的鄉鎮、村推進新能源的利用,推動農村基礎設施提檔升級。
馬漢成代表建議,國家有關部委在改善農村人居環境、建設重點鄉鎮污水及垃圾收集處理體系、實施“廁所革命”、推進農業清潔生產等基礎設施建設和公共服務提升方面給予重點支持。
萬新恒代表說,當前一些特色小城鎮建設忽略了基礎設施專項規劃的重要性,建議把城鄉規劃統籌起來,實現城市規劃、鄉鎮規劃和村莊規劃的有機融合,針對小城鎮的不同條件采取不同的治理措施,因地制宜搞好小城鎮環境治理和保護工作。
文化興盛,勾畫鄉村振興的美麗圖景
基層訴求
新春佳節,吳忠市紅寺堡區紅寺堡鎮紅海村文化活動廣場上,伴隨著激蕩人心的敲鑼打鼓聲,兩只搖頭擺尾的獅子在人群中間靈動騰挪,引來鄉親們連連叫好。
“沉睡多年的‘王家獅子’終于醒了!”75歲的“王家獅子”傳承人王漢章說。這兩年,農村文化活動越來越受到重視和支持,村里有了農家書屋,“送戲下鄉”豐富了村民的文化生活,很多民間傳統技藝也有了展演的舞臺。
紅海村黨支部書記王林說,優秀民間傳統技藝能提振農民的精氣神。“好風尚要孕育傳播,鄉土文化也要傳承保護,這樣才能提高農村社會文明程度。”
代表支招
“只長莊稼的土地是貧瘠的,鄉村振興需要文化支撐,更好地凝聚人心,引導農民形成勤勞致富、團結和諧的生活環境和價值導向。”馬慧娟代表說,應發揮傳統文化“成風化人、凝心聚力”的優勢,動員更多年輕人投入到鄉村文化振興中,真正使農民富了口袋、也富了腦袋。建議對特色民間技藝進行深度挖掘和保護,利用視頻、圖文等形式記述保存下來,為其展演、傳承提供支持。
“鄉村振興既要塑形,也要鑄魂。”李郁華代表建議,實施鄉村優秀文化鑄魂行動,把提煉一個地域文化符號、創建一條特色文化街區、打造一項品牌文化活動,作為文化鑄魂行動標配,打造文化新地標;加強農村文化陣地建設,傳承發展提升農村優秀傳統文化,廣泛開展群眾性文化活動。同時,發揮群眾在農村治理中的主體作用,充分發揮村代會、村監會作用,實現好維護好發展好群眾利益。(記者 張文攀 徐佳敏 王玉平 李志廷 姜璐 和牧川)
中國鄉村發現網轉自:寧夏日報
(掃一掃,更多精彩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