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現在的位置: 鄉村發現 > 首頁 > 熱點話題 > 農業供給側

少伍:國家有形之手助力農業供給側結構性改革

[ 作者:少伍  文章來源:中國鄉村發現  點擊數: 更新時間:2016-04-29 錄入:實習編輯 ]

近日,國家玉米收購政策的調整引起廣泛關注。今年3月,東北三省和內蒙古自治區將玉米臨時收儲政策調整為“市場化收購”加“補貼”的新機制,意味著國家將通過市場力量來推動農產品價格形成機制改革。消息一出,不少人開始產生焦慮:玉米收購價格會大跌嗎?未來還有多少人愿意種地?(人民日報   426日)

“農業、農村、農民”三農問題一直是我國改革與發展道路上不可回避的最大現實問題。而從玉米收購政策調整引發的新一輪對于農村問題的大討論,更是把農業問題推到了風口浪尖。幾千年來我國的農業發展一直處于較高的水平,在新中國建立之后,也是從優先進行土地分配和農業現代化改造開始的。進入改革開放之后,小崗村的18顆紅手印,打開了農業政策現代化得進程。隨著農業產業國際化水平的不斷加深,如何走出一條農業現代化之路,成了黨和國家一直以來不斷探索的課題。

近年來由于國際市場的沖擊,我國的農產品在國際市場中逐步取得了一席之地,但是從農產品的現代化發展之路上看,當前我國農產品還處于較低水平,農產品質量上不去、產業化程度不高、種地農民的科學文化素質較低等因素一直是制約當前我國農產品國際市場競爭力低的主要因素。

而如何將我國的農產品打入國際市場,如何讓新生代農民重建對于我國農業的信心,如何優化農業供給側結構。這是擺在當前我國政府面前的一個重大課題。部分省份近期出臺了玉米“市場化收購”加“補貼”的新機制,這就意味著在農產品市場化的道路上我們邁開了新的一步。政府宏觀調控的有形之手將逐步調整為讓市場占主導地位的無形之手去發揮主要作用。市場化得競爭一度引起“誰來種地”的焦慮。但是筆者認為放開農業市場化,打破過去政府為農業產能低端化買單的思路,將農業納入競爭性軌道,這有利于當前農業的長久發展和可持續性發展。

任何行業都要引人競爭性機制才能獲得內生動力,我國農業的發展同樣如此。當農業供給側結構打破傳統之后,由于市場化的競爭會給廣大農民帶來更多的風險性因素,但是風險大的同時也會同樣帶來更高的經濟收益。而過去的政府兜底,農民按傳統套路種地的思維模式,具有極大的惰性,會使得農民產生種地沒有更大利益可圖,而新生代農民更覺得這種種地模式沒有前景。而引入市場競爭機制,就會極大調動農民積極性。從而在供給側為農業注入更多的內生動力。

國家用有形之手助力農業的供給側結構性改革,是我國農業發展的大勢所趨。是當打破農業傳統化套路的一招狠招。大可不必引起“誰來種地”的焦慮。

作者單位:中共鹽亭縣委黨校


(掃一掃,更多精彩內容!)

免責聲明:中國鄉村發現網屬于非盈利學術網站,主要是為推進三農研究而提供無償文獻資料服務,網站文章、圖片版權歸原作者所有,不代表本站立場,如涉及版權問題請及時聯系我們刪除。

欧洲一级中文字幕在线,久久精品综合视频,久久久久久不卡免费,玖玖资源站中文字幕一区二区
亚洲国产精品欧美日韩一区二区 | 中文字幕日本乱码仑区在线 | 五码三级级精品国产宾馆 | 乱色国内精品视频在线 | 一区二区国产欧美在线视频 | 亚洲精品熟女国产老熟女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