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城鎮是連接城鄉的重要節點。做活小城鎮,對新常態下統籌城鄉發展、補齊縣域短板、破解經濟困局具有重大現實意義和長遠戰略意義。本人結合浙江、貴州等省近幾年特色小城鎮建設實踐,就我省小城鎮發展進行了研究思考,形成了3點初步認識和體會。
一、小城鎮可以大作為
小城故事多,小城能量大。發力小城鎮,功在城鎮,利在全局,一子落滿盤活。
1、可以擴內需、穩增長。一是投資需求巨大。去年浙江啟動37個特色小鎮建設,當年完成投資500億元,貴州100個小鎮3年累計完成投資近1000億元。我省小城鎮軟硬設施普遍落后,2014年,全省縣以下建制鎮供水普及率、燃氣普及率、人均道路面積、人均公園綠地面積分別為72.34%、35.08%、9.28平方米和1.11平方米,僅為全省城鎮平均水平的74.5%、38.4%、67.4%、11.2%,相對發達省份城鎮,設施差得更遠,投資空間巨大。二是消費需求驚人。據預期,未來五年,我省小城鎮可新增居民約180萬人,新增務工人員約220萬人,按照進鎮城本10萬元/人、城鄉居民消費支出比2:1測算,全省可新增消費5000億元左右。
2、可以調結構、促轉型。一是促進產業升級效果顯著。浙江立足產業特色建小鎮,推動形成了信息經濟、環保、健康等 7大萬億新興產業和茶葉、絲綢、黃酒等10大歷史經典產業,成功實現了騰籠換鳥、鳳凰涅槃。二是吸納農業轉移人口潛力可觀。小城鎮是人口就近城鎮化的主要載體,可以解決60%以上的本地農民就業。按照全省新型城鎮化規劃,到2020年,我省將新增700萬城鎮人口。小城鎮一級最多可以吸收400萬農業轉移人口就近城鎮化。三是疏解大中城市功能前景看好。從世界經驗看,發達國家小城鎮普遍發達,如德、美等國,小城鎮集聚人口約占全國城鎮總人口的2/3。做活小城鎮,可以轉移大城市非核心功能、非核心產業,緩解大城市人口壓力,促進大中小城鎮協調發展。
3、可以補短板、強支撐。一是可補縣域發展短板。鎮強則縣強,浙江、廣東等縣域經濟強省,鎮域經濟普遍發達。如廣東獅山鎮,2014年,GDP達800余億元,稅收破百億元,10家世界500強企業,經濟實力比我們的地級市還強。我省城鎮大多處在集貿型發展階段,鎮均工業企業130家,財政收入不足千萬,鎮域整體塌陷,強縣應先強鎮。二是可補城鎮化薄弱環節。2014年,我省縣域城鎮化率僅為39.6%,比全省水平低11.3個百分點,建制鎮鎮均人口不足1萬。按照2020年鎮均1萬人的目標測算,全省建制鎮可新增城鎮人口200余萬人,拉動縣域城鎮化率提高3.8個百分點,拉動全省城鎮化率提升2.6個百分點。三是可補脫貧攻堅軟肋。貴州開展“示范小城鎮+美麗鄉村”建設,推進農民進城、城鎮上山行動,4年帶動減少貧困人口600余萬。我省結合小城鎮建設推進脫貧攻堅,僅易地搬遷1項,就可直接幫助80萬貧困人口脫貧。
二、小城鎮應有大寫意
麻雀雖小,五臟俱全。我省小城鎮建設總體尚處起步階段,千頭萬緒,百端待舉。提振供給側,關鍵是貫徹新理念,實現新發展。
1、堅持以人為本,加快完善城鎮功能。這是做活小城鎮的當務之急。一要完善設施服務。重點織好3張網,提升城鎮宜居度:一,市政基礎設施網,主要建設鎮內主次干道、城鎮供水、污水處理站、生活垃圾中轉站、無線網絡基站、停車場、小鎮會客廳等。二,公共服務設施網,主要建設達標學校、標準衛生院、養老敬老院、市民廣場、文化站、體育場、保障房、金融網點等。三,居民商業生活網,主要建設集貿市場、商業超市、快遞配送站等。二要完善公共服務。重點實施5大行動,提高居民保障度:一,教育提質行動,重在采取購買服務、以獎代補、派駐教師、合作辦學等方式提升辦學水平。二,醫療活制行動,重在建立上級醫院和基層醫院的聯動分工機制,加快實施執業醫師到鎮村多點執業制度。三,保障房擴圍行動,支持小鎮建設保障性住房,鼓勵用人單位和農民工個人繳存住房公積金,探索開展進鎮農民以農村宅基地置換建制鎮宅基地。四,社保并軌行動,嚴格落實城鄉居民基本養老保險制度,加快整合城鄉居民基本醫療保險制度。五,環保達標行動,深入推進小城鎮背街小巷、集貿市場、河道沿線和村莊環境綜合治理,改善鎮容鎮貌。三要完善管理服務。加強和創新城鎮社會治理,重點打造平安小鎮、效率小鎮,全面建立政府服務中心,加強社會治安綜合治理,實施社區網格化管理,推進城鎮公共服務管理和社會治理信息化應用,探索證照一站式服務、審批一條龍辦理,力爭辦事不出鎮。
2、堅持以業為魂,加快發展城鎮經濟。這是做活小城鎮的重中之重。一應面向市場抓特色產業。對有良好基礎的地方特色產業,如汨羅再生資源、永興銀藝、安化黑茶、瀏陽煙花、醴陵陶瓷等,瞄準市場高端,提層次、上規模、育品牌,聚指成拳、做優做強。對有比較優勢的新興產業,如航空動力、軌道交通、健康養老、影視文化等,通過市場運作,促進產城融合,打造新熱點、培育新動能。二應面向城市抓配套產業。長株潭等大城市周邊小城鎮,可緊扣城市主導產業,吸引城市外遷項目集聚,大力發展上下游一體化配套項目,參與設計、生產、銷售等環節,更深更廣的融入城市產業價值鏈體系,分享產業鏈增值收益。三應面向鄉村抓富農產業。立足鎮域資源稟賦,大力發展本土資源型產業和勞動密集型產業,帶動農村脫貧致富。重點生態功能區小城鎮可大力發展文化、旅游、有機食品、適度資源開采等綠色產業,農產品主產區小城鎮可重點發展農產品生產加工業。
3、堅持以品為重,加快提升城鎮魅力。這是做活小城鎮的必須之舉。一要注重生態品質。依托小城鎮山水形態、空間特征規劃布局,宜山則山、宜水則水、宜城則城,讓城鎮能“呼吸”,與田園共“脈動”,打造城水相依、城山相融、顯山露水、疏密有致的生態宜居城鎮,真正讓城鎮“望得見山,看得見水,記得住鄉愁”。二要注重文化品位。用好本土文化資源,加強鄉土民俗、飲食文化、節慶禮儀、民間傳說等非物質文化傳承和保護,加強歷史建筑形制和傳統建筑元素的挖掘和提煉,做好本土名街、名居、名人品牌的包裝和策劃,留存歷史記憶,傳承歷史文化。三要注重居民品行。加強城鎮文明宣傳教育,倡導積極的行為規范,革除消極的生活陋習,全面提升公共意識、規則意識、法律意識,增強市民身份認同感,形成共建文明城、爭做文明人的良好社會風尚。
三、小城鎮呼喚大手筆
冰凍三尺,非一日之寒。做活小城鎮,提振供給側,務必從更高層面、更廣視角、更多維度精心謀劃、統籌推進,確保各項工作有序、有力、有效。
1、要凝心聚力大整合。一應高規格組織。建議建立全省小城鎮建設工作聯席會議制度,省領導任召集人,有關廳局負責人任成員,將全省小城鎮建設納入省級重點工程統籌推進,統一決策部署、統一政策資源、統一協調指導、統一監測考核。二應高起點謀劃。區域謀劃大處著眼,加大撤鄉并鎮力度,撤小并大、撤弱并強、撤遠并近,推進人口、產業加快向中心鎮集聚,推動形成一批人口大鎮、產業重鎮。小鎮謀劃實處著手,全面推進鎮域規劃多規合一,統籌空間、規模、產業三大結構,統籌生產、生活、生態三大布局,形成一個小鎮一張藍圖、一張藍圖干到底。三應高標準設計。總體上,建立小城鎮建設內容目標體系,綜合考核、達標授牌。細節上,出臺全省小城鎮建設規范,制定水、電、路、氣等基礎設施建設技術標準,確保建設有據、推進有序。
2、要分門別類大示范。一應上下協力。省級層面“一縣一鎮”,制定總體實施方案,從省“十三五”規劃確定的77個國家級重點鎮中擇優選取一批產城融合小鎮、創新創業小鎮、工業小鎮、商貿小鎮、旅游小鎮等,編制實施方案、提出發展目標、明確建設重點。市縣根據財力組織本級試點,建設成效好的納入省級試點滾動計劃。二應部門聯動。按照聯席會議統一部署,各類型小鎮分別由職能部門牽頭組織實施,如發改委管產城融合小鎮、經信委管工業小鎮,旅游局管旅游小鎮等等,分工協作、各展所長。三應務實推進。示范工作實行寬進嚴出、動態管理,實施年度考核、獎懲兌現。對如期完成年度規劃目標任務的小鎮給予資金、項目、土地指標等增量獎勵。對未完成年度目標的,實行暫停資金撥付、項目審批、追回已撥資金、取消試點資格等懲罰性措施。
3、要齊抓共管大建設。一是資金應聚焦。政府資金算好總賬,統籌核計各口徑支持小鎮建設項目,按渠道不亂、投向不變、統籌安排、捆綁使用、各記其功的原則,整合中央支持資金、省內財政專項資金集中投放,防止低效建設、重復建設、浪費建設。信貸資金算好細賬,聯合省國開行設立小城鎮建設專項基金,市縣統籌承貸、小鎮專用、統貸統還。二是項目應傾斜。項目申報上,國省財政預算內資金項目優先安排,專項建設基金項目優先申報。項目安排上,基建項目、民生項目優先考慮,商業項目、產業項目優先引進。項目審批上,開辟綠色通道,一律從快、從簡審批。三是行政應擴權。創新體制機制,依法賦予城鎮縣級行政、經濟和執法管理權限,優化鎮域機構設置,增強專業干部配置,擴充基層力量,將小鎮建成強基層、促發展、惠民生的堅強堡壘。
中國鄉村發現網轉自: 建言湖南十三五 微信公眾號
(掃一掃,更多精彩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