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現在的位置: 鄉村發現 > 首頁 > 熱點話題 > 農業供給側

李旭章:補三農短板促供給側改革

[ 作者:李旭章  文章來源:中國鄉村發現  點擊數: 更新時間:2016-06-17 錄入:王惠敏 ]

  當前,農業還是現代化建設的短腿,農村還是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的短板,農民收入亟待提高。習近平總書記在鳳陽縣小崗村主持召開農村改革座談會強調:完善農村基本經營制度,要順應農民保留土地承包權、流轉土地經營權的意愿,把農民土地承包經營權分為承包權和經營權,實現承包權和經營權分置并行。這是農村改革又一次重大制度創新。

  加快農村發展,要緊緊扭住發展現代農業、增加農民收入、建設社會主義新農村三大任務。

  補農業現代化短板。發展現代農業,要在穩定糧食生產、確保國家糧食安全基礎上,著力構建現代農業產業體系、生產體系、經營體系,加快構建職業農民隊伍,形成一支高素質農業生產經營者隊伍,使“農民成為一種體面的職業”。隨著人民對優質農產品需求的提高,多種形式的規模經營已經出現,比如在江西革命老區就出現了大學畢業生甘當農民的“大米哥”,努力實現農民糧食增收、市民吃糧放心,市場平衡供求、連接城鄉、工農互惠。政府也在政策上給以支持,財政部、農業部4月18日發出通知:選擇部分省開展試點,將農作物良種補貼、種糧農民直接補貼和農資綜合補貼合并為農業支持保護補貼,政策目標調整為支持耕地地力保護和糧食適度規模經營;在總結試點經驗的基礎上,2016年在全國全面推開農業“三項補貼”改革。

  補農民收入短板。長期以來,我國糧食主產區財政經濟狀況比較緊張,經濟發展滯后,農民種糧比較效益低,基礎設施薄弱,影響了農民發展糧食生產的積極性。在一些玉米主產區,農民增產了之后反而沒有增收。在政策上,要考慮如何提高糧食生產效益、增加農民種糧收入,實現農民生產糧食和增加收入齊頭并進,不讓種糧農民在經濟上吃虧,不讓種糧大縣在財政上吃虧。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的難點是扶貧,而貧困人口絕大部分是農民。我國有5500多萬農村貧困人口,農業增效、農民持續增收難度加大。要構建長效政策機制,通過發展農村經濟、組織農民外出務工經商、增加農民財產性收入等途徑,多措并舉,縮小城鄉居民收入差距,讓貧困人口脫貧,讓廣大農民盡快富裕起來,與全國人民一起實現小康。

  補農村公共服務短板。隨著城鄉要素流動加快,農村空心化、老齡化問題凸顯,對醫療、養老等公共服務的需求增加。建設社會主義新農村,要規劃先行,遵循鄉村自身發展規律,補農村短板,揚農村長處,注意鄉土味道,保留鄉村風貌,留住田園鄉愁。因地制宜搞好農村人居環境綜合整治,創造干凈整潔的農村生活環境。農村穩定是廣大農民切身利益。農村地域遼闊,農民居住分散,鄉情千差萬別,平安鄉鎮、平安村莊建設離不開黨和政府的領導,必要的財政投入不可少。基本公共服務均等化一定要覆蓋鄉村,即使成本高一些也要努力做好,讓公共財政的陽光普照包括全部農村在內的整個中國大地。要努力形成農村社會事業發展合力,讓廣大農民學有所教、病有所醫、老有所養、住有所居。

    中國鄉村發現網轉自:學習時報


(掃一掃,更多精彩內容!)

免責聲明:中國鄉村發現網屬于非盈利學術網站,主要是為推進三農研究而提供無償文獻資料服務,網站文章、圖片版權歸原作者所有,不代表本站立場,如涉及版權問題請及時聯系我們刪除。

欧洲一级中文字幕在线,久久精品综合视频,久久久久久不卡免费,玖玖资源站中文字幕一区二区
日本乱妇AⅤ在线观看 | 五月天国产精品 | 中文字幕亚洲日本欧美 | 中文字幕在线精品 | 天堂视频中文字幕一区 | 日本又色又爽又黄的观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