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題:陳錫文談“深入推進農業供給側結構性改革”:未雨綢繆 把握市場新需求
人民政協網北京6月27日電(記者 劉彤)“從這幾年的農業發展形勢來看,大家可以明顯感覺到,我們的糧食安全得到了明顯保障。不過,還有一些問題需要注意,一是我國的農業綜合生產效益不高,部分農產品供過于求,加之來自國外的競爭壓力增大,導致價格下跌;二是農民工外出就業增速減緩,農民收入來源發生變化,這就對農民增收帶來嚴峻考驗。”在以“深入推進農業供給側結構性改革”為專題的常委會分組討論上,全國政協常委陳錫文在接受記者采訪時提到了他近幾年關注的現象。
針對這種情況,陳錫文在專門的調研中發現,隨著當前經濟形勢的變化,越來越多的農村新產業、新業態開始出現,有些地方開始打破定向思維,根據市場出現的新需求以及當地的資源狀況及時衍生新的特色產品,以促進農民擴大就業和增收。
他舉例說明,“城里人收入提高了,需求越來越個性化。你看近兩年的農村電商、網購,發展非常快。農業部的統計數據顯示,去年農村網上農產品銷售大概達到了兩千多億,光一個阿里巴巴網上銷售的農產品就達九百多億元。另一個就是鄉村旅游,現在很多城里人、國外游客都傾向于回歸自然、親近自然。我注意到去年國內旅游有42億人次,其中有一半是去鄉村旅游的,總的營業收入大概能達到五千八百多億,收入量很大,這也帶動了幾百萬、上千萬農戶就業和增收……這些都是農村發展中出現的新產業、新業態,也反映了近幾年出現的市場新需求。這種態勢是好的。”
說到這里,陳錫文不忘補充隨之而來的“短板”問題。“各地農業結構調整出現大量雷同,產品上市后市場是否能容納的了?鄉村旅游發展這么快,但配套設施如消防、衛生、交通等是否跟得上?所以這就提醒我們的相關部門,在調結構過程中,首先要注意把握市場需求狀況,及時引導農民如何讓新供給與市場的新需求相對接、相適應。其次,對發展較快的鄉村旅游出現的‘短板’要盡快補齊,否則一旦出了問題就會帶來巨大損失。”
采訪中,陳錫文談到最多的字眼是農民增收。“有的人認為,如果鄉村農民工新增外出就業數量減少了,是不是就剩下讓農民工返鄉創業這一條路可走?這當然是很重要的一個方面。但是,有些地方既看到了普通農民工存在過剩的問題,同時也看到了經過專業技能培訓的農民工仍然短缺。我在調研中注意到,有的地方專門做起了對農民工技能的專業化培訓,尤其是針對不同企業的不同需求而進行的‘定制化培訓’,這樣的農民工市場有很大的需求,效果很樂觀。”陳錫文表示,在當前經濟形勢變化下很多事情不能一概而論,推進農業供給側結構性改革要學會轉變思維,細分市場,“要思考什么樣的勞動力是過剩的?什么樣的勞動力是短缺的?我感覺近幾年在發展農村新產業、新業態,給農民就地就近提供就業崗位等方面取得了積極成效,但是依然要未雨綢繆,早一點找準問題,克服解決。也只有把握住市場新需求,我們的眼界才會打開,才能保持在良好勢頭發展下去,農民增收才能有所保障。”
中國鄉村發現網轉自:人民政協網 2017-06-27
(掃一掃,更多精彩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