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現在的位置: 鄉村發現 > 首頁 > 三農論劍

李強:縣委書記想搞好經濟應該這么干

[ 作者:李強  文章來源:中國鄉村發現  點擊數: 更新時間:2017-08-09 錄入:王惠敏 ]

    原題:江蘇省委書記李強喊話縣委書記全文:縣委書記想搞好經濟,應該這么干!

一、充分發揮改革對發展的“深刺激、強刺激”作用

剛才大家在發言中,都談到一個共同的體會,就是改革打開了發展的空間,激發了市場活力和社會創造力。

回顧改革開放以來走過的歷程,中國經濟每一個周期性增長的背后,都離不開改革的強力支撐。這些年,經濟發展確實遇到了很大困難,下行壓力加大,各種顯性和潛在風險相互交織。

解決的辦法只有一條,就是改革,用改革來逢山開路、遇水搭橋。改革的本質是提供有效的制度供給,制度供給比要素供給更重要,好的制度可以為我們吸引集聚更多更高端的資源要素。

所以,我一直強調,面對發展中存在的問題,制定出臺一些臨時性、救急性的政策都屬于“淺刺激”、“微刺激”,唯有改革才是真正能發揮長效作用的“深刺激”、“強刺激”。

從一定意義上講,現在區域之間的競爭已經成為改革的競爭,成為制度環境和制度供給的競爭。可以說,誰在改革上贏得先機,就能取得發展的主動權;誰在改革上貽誤了時機,就只能做一個追趕者,甚至被淘汰出局。

總的來說,我省在改革上是抓得非常緊,也是很有成效的,各地也都在全面深化改革中積極探索,形成了很多改革品牌。

特別是最近幾年,我們把行政審批制度改革作為“先手棋”、“當頭炮”,一直緊抓不放,堅持不懈推進。行政審批制度改革牽一發動全身,縱向上可以撬動政府自身改革,提高政府治理能力,橫向上可以撬動經濟社會各領域的改革,釋放市場活力。

從目前情況看,各地各部門在簡政放權、轉變政府職能方面已經取得較好效果,社會反響也比較積極。最近,省民調中心開展的一項抽樣調查顯示,企業和群眾對我省行政審批的滿意率達93.7%。

但同時,我們對改革的成果還不能估計過高,企業和群眾反映,改革的“風”雖然刮起來了,但是“風力不強”,一些頑癥難題還是“巋然不動”,老百姓和企業獲得感還不夠多,距離審批事項最少、辦事效率最高、創新創業活力最強“三個最”的改革目標還有不短的路要走。

下一步,要下大決心、大力氣繼續推進。重點要突出三個方面:

1、一是要更加徹底地“放”、更加有效地“管”。

該市場發揮作用的,一定要放開。政府發揮作用,是要“更好”而不是“更多”,有所為有所不為。在“放”的問題上,要以放為原則,不放為特例。

經過幾輪行政審批事項清理,目前省級累計取消下放了709項審批事項,占到79.8%。這里面很多的審批事項,確實屬于“實在沒道理”、“自己都覺得荒謬”,取消掉是比較容易形成共識的。

那么還有一些審批事項,表面上看似乎都有一定道理、也行之有據,但事實上卻束縛了市場活力、干擾了公平競爭,這些必須堅決徹底地取消或下放。

比如,省編辦作了一個調查,企業從市場準入到生產經營,還要過“五關”:

首先是注冊開業關,前置審批是減少了,但還有164項后置審批,拿照容易開業難;

其次是施工許可關,從拿地到建房至少需要22個流程、66道審批,“穿著襯衫去申報、到穿棉衣的時候才得到答復”;

第三是開工生產關,蓋了廠房,裝了流水線,還要取得一系列生產許可,涉及100多個門類1000多個品種,每個許可證繳納明的暗的費用在2萬到10萬元之間;

第四是政策申請關,要想享受到政策支持,還需要這個部門審、那個部門批,經常是“好看吃不到”;

第五是年檢年審關,企業的各類許可證都涉及到年檢年審,雖然現在要求改為“年報”制,但是通過中介、“第三方”環節,以服務之名,行壟斷強制收費之實,成為企業難過的“年關”。

這一關一關地加起來,就像一個“套娃結構”,層層束縛了企業活力,推高了制度性交易成本。

革自己的命從來都是最難的,只有步步緊逼,才能把審批環節里的“水分”一點點擠出來,才能把多余的審批程序真正壓減下去。在“管”的問題上,要以事中事后監管為原則,事前管為特例。

習近平總書記說過,只放不管,必有大亂。在更徹底放權的同時,也要從根本上改變以批代管、只批不管、重批不管的現象,避免留下大片的監管盲區。

有的部門不管審批了,不是說可以什么都不管了,相反,事中事后監管要做的事情更多,要擔的責任更大,轉變政府職能就是要把便利和實惠留給企業群眾,把責任和“麻煩”留給自己。

現在還有些部門,抱著“誰審批、誰監管”這個擋箭牌不放,就是不提“誰主管、誰監管”,這事實上就是在推卸責任。

同時,現在新的技術手段很多,要探索實行“互聯網+監管”模式,提高監管效能,注重流程優化、機構重組和隊伍整合。

這里,要特別強調對新產業、新業態、新模式等新事物的監管,既不能放任自流,又要抱著一種包容審慎的態度,不能簡單套用舊思維、老黃歷,搞“削足適履”,這樣很可能就會把新生事物扼殺在萌芽狀態。

2、二是改革要向系統化、集成化方向推進。

改革是一項系統工程,最終要形成制度化的安排。因此在改革推進中,要注意避免兩種傾向:

一是改革的碎片化。

比如,基層同志和企業反映,不少有價值的改革舉措,都和條線部門的紅頭文件“打架”,以至于沒法落地;有的改革“前減后增”、“主減附增”,前面的環節看上去省了,后面要跑的環節一樣不少、甚至有增無減。

二是只見“盆景”、不見“風景”。

我們各地都有不少比較成熟的改革經驗和做法,但是改革成果在面上復制推廣還不多,“盆景”不少,“風景”還沒有形成,一定程度上影響了改革效應的發揮。

最近省里準備選擇條件比較成熟的縣(市)進行集成改革試點,通過改革舉措的系統集成,打通層級壁壘、部門壁壘,同步撬動其他各項改革,帶動面上改革形成突破。

首先在江陰市先行先試,省委改革辦、省編辦正在和江陰市商量,原則上能放進去的改革事項,都要放進“總盤子”。

推動改革的系統化、集成化,有這么兩條要把握好:

一個是各部門之間要形成合力。

進一步加強條線的政策協同配套,充分考慮各項改革舉措之間的關聯性,處理好單項改革與綜合改革的關系,從而最大限度減少阻力和成本,使各項改革能夠同向而行。

說白了,就是要以企業和群眾的需求為導向,讓辦事的企業和群眾感受到一個“整體政府”、而不是單個部門的服務。

第二個是各層級之間要實現貫通。

按照扁平化管理的理念,把省、市、縣(市、區)三級政府及其審批職能部門置于同一個平面來推動,對現有審批事項進行深度梳理,對于直接面向基層、量大面廣、由地方管理更方便有效的經濟社會事項,一律下放,確保改革上下順暢、左右貫通、前后呼應。

3、三是加快構建“不見面審批”的辦事模式。

“互聯網+政務服務”已經成為未來發展的大趨勢,美國的“第一政府”網站(usa.gov)可以說是全國性電子政務的“超級大網”;

新加坡也在積極打造基于“無縫的”數字化服務上的智能型國家;

韓國結合大數據和移動通信技術加快發展“無紙化”辦公,民眾在家可以上網打印親屬關系、婚姻、畢業、服役等各種證明。

廣東佛山的“一門式”改革、浙江提出“最多跑一次”,都是依托信息化和大數據進行決策的改革探索。

我們提出的“不見面審批”模式,要作為全省一個普遍的制度安排,真正做到網上辦、集中批、聯合審、區域評、代辦制、不見面。

大項目一律采取代辦制,一般項目網上辦理。政務服務網要加快上線運行,邊運行邊完善,邊發現問題邊解決問題。這里我重點強調一下數據問題。

數據信息只有在交換和使用中才能產生價值,現在反映比突出的是“信息孤島”“信息煙囪”、地方上網率不高等問題。

如果是因為技術標準不統一、端口不一致的原因,就要加快推進數據標準化,盡管過程可能會比較繁瑣,但效果也會和“書同文、車同軌”一樣,影響深遠、意義重大。

如果是因為一些部門把數據信息作為壟斷資源,甚至將此當作牟利工具,那么就要毫不客氣地整改。省政府已經在組建大數據管理中心,各地各部門要自覺主動配合,按照一個平臺、一個標準、一個渠道來報信息、用信息,形成完整高效的信息網。

二、充分發揮縣一級落實改革任務、進行改革探索的雙重作用

縣一級承上啟下,一頭連著中央和省委的決策,一頭直通最基層、直連老百姓,既是各項改革決策的執行者,也是探索改革新路的開拓者;既是改革落實的“最后一公里”,也是改革探索的“最先一公里”。

可以說,縣一級在改革中承擔的是雙重作用,這一級的改革攻堅抓好了,整個改革也就活起來了。對縣一級的改革,我想講三句話。

1、第一,作用獨特,當好先鋒。

對縣而言,“麻雀雖小,五臟俱全”,中央和省級有什么機構,縣一級也有與其大體對應的部門。

一項改革如果在縣級成功了,那么在全省推廣也就問題不大。縣級是全面深化改革的重要試驗田,我省改革的重大突破,往往也都是在縣級率先探索成功的。

大家都記得,當時我省北有泗洪縣上塘公社搞包產到戶,開了“大包干”的先河,南有武進、常熟、江陰、張家港等地興辦鄉鎮企業,催生出“蘇南模式”。

在江蘇經濟由內轉外的過程中,昆山開始自辦開發區,當時叫“工業新區”,對外一律不宣傳,后來省里知道了,給予大力支持,批準叫“經濟技術開發區”。

這三個典型,現在看起來很平常,但在當時是需要很大勇氣、也是冒了風險的。

現在,我們更加需要這樣一種矢志不移抓改革的激情,需要這種為了改革勇于擔當、銳意進取的精神。

我們講改革要堅持問題導向,實際上縣一級對問題的感受最直接、最敏銳,癥結在哪里、究竟怎么改,縣一級的干部群眾可能最有發言權。

現在是發展的轉型期,優勢和劣勢都是相對的,很多東西都在重構,不管是經濟發達還是相對薄弱,不管是蘇南的縣還是蘇北的縣,只要在改革上下功夫,就有可能創造出自己的發展新機遇,有可能實現發展的“彎道超車”。

2、第二,空間很大,大有可為。

縣一級的改革空間究竟有多大,這個問題有很多不同的看法。比如,有人認為,基層推進改革面臨著“三重困境”:

一是責任與權力的困境,縣一級責任大、權力小,很多事情看得見、管不著;

二是事權和財權的困境,在分稅體制下,縣級政府特別是欠發達地區的縣級政府財政運行壓力較大,有時還存在“上面請客、地方買單”的現象,地方履職盡責的財力保障較弱;

三是法律和改革的困境,很多改革舉措動不動就碰到法律法規的“天花板”。

實事求是地講,這些問題在工作中都一定程度地存在,省里也充分理解。但是也要看到,任何重大改革都不是在萬事俱備的時候才推出的,都需要沖破重重阻礙、克服種種制約,殺出一條血路。

前不久,省編辦借鑒世界銀行營商環境報告的評價方法,選取了“開辦企業”、“施工許可”、“不動產交易登記”3項評價內容,對全省13個設區市、96個縣(市、區)的簡政放權、創業創新環境作了一個評估。

從評估的結果看,近年來發展勢頭好的縣,基本上排在前面。當然,這個評估是選取的一些方面,可能不能完全反映一個地方的營商環境,但也應當引起我們足夠的重視。

為什么有的地方可以做得更好一些?為什么辦理同樣一個審批事項,有的地方只需要5個環節,而有的地方需要7個環節,為什么有的地方只需要2天,而有的地方需要十幾天?

我們講,心有多大,舞臺就有多大,改革也是如此,改革的空間是需要我們去爭取、去創造的。比如,法律“天花板”問題。

改革本身就是一項要觸碰“天花板”的事情,一方面,我們完全可以在這個天花板下面把改革做得更好,另一方面,這個“天花板”很多時候也不是原地不動的,是可以“往上頂一頂”,爭取些空間的。

特別是有的所謂“法律問題”,往往是法規規章的細枝末節問題,有的就是條線部門出的一些規定,而且不同部門的規定還有沖突。

這個時候,我們就要正確理解立法精神,從立法意圖出發、從上位法的規定出發,不要糾結于一些過時的條條框框。

3、第三,乘勢而上,打造亮點。

近幾年來,各地在抓改革落地方面都做了大量工作,取得了很好的成效,涌現出一批先進典型。

上個月底,國務院辦公廳印發通報,對去年落實有關重大政策措施真抓實干成效明顯的地方予以表揚獎勵,省里在科技創新、財政管理、就業創業、養老服務等方面得到表揚,南通市、泰州市以及江寧區、張家港市、啟東市、海安縣等得到了表揚。

希望大家乘勢而上,聚焦關鍵、突出重點,打造更多的改革亮點。

改革的亮點從哪里來?要從試點效應的放大中來。我們省的改革試點很多,包括國家給的蘇南國家自主創新示范區、南京江北新區、連云港國家東中西區域合作示范區等,都賦予了我們很多先行先試的權限。

不管是國家給我們的牌子,還是我們自身的試點,都要在改革上做足文章,都要落實到具體的改革項目上,形成鮮明的改革品牌。

改革亮點,要從特色優勢的打造中來。江蘇各地改革發展的條件不一,資源稟賦也不盡相同,要結合自身優勢,找到自己推動改革的著力點,進而形成自己的改革亮點。

省里正謀劃實施功能區戰略,根據各地的不同條件,優化、細化和重構全省的發展布局。

希望各地在省里明確的大框架下,根據自身所處的功能區,對發展路徑和重點、工作推進的模式和機制,進行再審視、再謀劃、再提升,通過改革跳出原有的區域局限和路徑依賴,放開手腳、集中力量,來做自己應該干、能夠干、干得好的事。

改革亮點,要從發現和解決問題中來。衡量改革是否成功,根本的要看人民群眾的獲得感。縣一級直接面對老百姓和市場主體,必須把他們反映最強烈、最直接的問題作為改革的風向標,直奔問題而去、直到問題解決。

現在,我們在全省推進的科技體制改革、醫藥衛生體制改革、生態文明制度體系建設、富民增收改革等等,都與老百姓切身利益相關,要每年推出一批叫得響、立得住、群眾認可的硬招實招,抓成幾件實實在在的改革事項,讓全社會感受到市場環境、創業條件、干部作風在一天天好轉,讓群眾真正感受到改革帶來的新氣象、新風貌。

三、充分發揮“一把手”親力親為抓改革的示范作用

在中央深改組第33次會議上,總書記專門強調了主要負責同志抓改革落實的問題。

可以說,改革進行到今天,好啃的骨頭基本上都啃完了,剩下的都是硬骨頭。“一把手”如果不把改革扛在肩上、抓在手上,工作是推不下去的。

我說的這個“一把手”,既包括各地的黨政主要負責同志,也包括各級機關部門、各單位的主要負責同志。大家都要把改革作為“一把手工程”,負起主體責任,重大改革親自部署,重大方案親自把關,關鍵環節親自協調,落實情況親自督查,推動改革落地見效。

1、第一,要勇為改革擔當。

現在,確實有不少同志存在思想顧慮,生怕在改革推進中出現這樣那樣的問題,自己要承擔責任。

我在這里強調,我們不會因為大力推進改革出現工作失誤而追究干部的責任,但要對推進改革不力、延誤改革時機的進行嚴肅問責。

不可否認,過去之所以辦事流程復雜、提供材料多,一個重要的原因就是一些部門為了規避責任或圖省事兒,一級壓一級,最后把責任和麻煩都推給了基層,推給了群眾,現在還有一些“孫連城”式的干部,說到底也是害怕承擔改革干事的責任風險。

我們抓改革,就是要向這樣的“避責思維”說不,各級干部尤其是“一把手”要從“避責思維”變成“負責思維”。

省委旗幟鮮明地鼓勵改革、支持干事創業,對勇于改革、真抓實干、成效明顯的地方和干部,要大張旗鼓地表揚獎勵,選拔到重要崗位上擔當重任;

對改革探索中的失誤失敗,只要是出于公心,沒有謀私利,就寬容包容,不搞求全責備;

對慵懶散甚至亂作為的干部,要堅決問責。

省級機關各部門要大力支持各市、縣的改革探索,特別是遇到一些與現行規定不一致的問題時,要抱著支持改革的態度進行深入研究,積極幫著出主意、想辦法,少說或不說“不行”,多研究探討“怎么樣才能行”。

涉及需要修改法規規章的,要及時向上反映,多做改革的促進工作,而不能墨守成規地不改革甚至阻礙改革、否定改革。

2、第二,要敢為改革拍板。

現在,改革越是深入推進,越是會遇到尖銳的矛盾,這就需要“一把手”當機立斷、敢于拍板,否則很容易讓改革“爛尾”、煮一鍋夾生飯,對發展、對穩定、對老百姓的期望和信心都會造成很大影響。

改革工作中有時候會存在這種情況,牽頭部門提改革方案的時候,還是有棱有角,拿出來交由相關部門討論的時候,有的部門要“出處”,有的部門要“依據”,找不到明確的“出處”和“依據”就拿掉,最后形成的方案棱角都磨光了,一個問題也解決不了,這樣的文件發了還不如不發。

有的改革文件老是在“翻燒餅”“打轉轉”,反復研究來、研究去,就是定不下來。這些時候,“一把手”就得站出來,親自把關制定改革方案、文件,不是讓你推敲字句,而是表明態度、劃出重點、作出決斷,抓住幾個必須解決的問題不放,讓改革文件有棱有角,能夠真正解決問題。

在謀劃改革方案時要廣泛聽取意見,集中更多智慧,一旦方案成型,主要領導就要及時研究、敢于拍板。特別是對一些意見分歧比較大、協調起來有難度的改革,只要符合黨中央要求、符合基層實際、符合群眾需求,就要旗幟鮮明地支持改、支持試。

3、第三,要善為改革用人。

 “一把手”是有很大權力的,這個權力要更多地用到改革推進上,很重要的一條,就是要為改革用人、用改革的人。

為改革用人,就是要把最優秀的干部、最精銳的力量用到改革上。改革涉及到深層次的利益調整,看問題、想辦法,要抽絲剝繭、條分縷析,不是什么人都能來抓的。

“一把手”要善于排兵布陣,讓有擔當、善作為的干部,挑起改革的大梁。對有沖勁、有培養前途的年輕干部,也要更多地放到改革一線,大膽使用、加壓鍛煉,形成一支能打硬仗的生力軍。

用改革的人,就是要重用想改革、會改革、改革有成果的干部。改革既要用干部,也要出干部,越是大刀闊斧的改革,越是可能得罪方方面面的人,甚至會在一些關鍵時候丟票失分,對這些改革的闖將,要公正對待、倍加愛護,確保好鋼用到刀刃上。

改革的成效,要與政績考核、選人用人、經費支持、傾斜政策資源等事項掛起鉤來,切實強化改革的正向激勵和反向鞭策,形成競相抓改革的生動局面。

這里,我向大家強調的是,省委一定會為全省各級各部門狠抓改革、善抓改革的“一把手”撐腰鼓勁,各級“一把手”也要為自己那里的改革者撐腰鼓勁,讓江蘇真正成為改革的熱土,讓改革為江蘇發展打開一片新天地!

最后,借這個機會我再講一下大走訪的事情。這項活動從今年1月份在全省面上推開,上一期縣委書記工作講壇以大走訪為主題作了交流、提了總體要求。

前一段時間,省委組織了13個調研組分赴各設區市進行現場督查調研,新華日報和省廣電總臺派出記者進行隨機暗訪,省統計局進行了抽樣調查。

總的來說,各級黨委都是重視的,工作部署下去了,黨員干部也都行動起來了,形成了不少有特色的做法,受訪企業和群眾的好評率比較高。

但也發現了一些問題,主要是干部參與度、走訪覆蓋面、社會知曉率還不高,個別地方工作力度不夠,有的黨員干部認識還不到位,或多或少存在形式主義的問題,對這些問題,必須引起高度重視。

1、第一,思想認識要更加到位。

大走訪活動,是省委從推進“兩聚一高”的實際需要出發作出的部署,牽動全局、事關根本、利在長遠,不僅能進一步推動各級干部轉變思想作風和工作作風,更能發現和解決突出的矛盾和問題,促進社會和諧穩定。

下半年將召開黨的十九大,開展好大走訪活動是政治任務、政治責任,各級黨委的認識要到位,每一位走訪的同志認識也要到位。

2、第二,工作要求要更加明確。

要在全覆蓋上下功夫,市縣鄉全體干部人人都要參與,所有的城鄉居民和企業都要訪到,突出的矛盾問題都能了解到。

要在解決實際問題上下功夫,以更加扎實的舉措、務實的成效取信于民,增強群眾幸福感和獲得感。

要在探索常態化、長效化上下功夫,把活動形成的好做法、好經驗用制度的形式固化下來,做到走訪活動常流水、不斷線。

3、第三,組織領導要更加有力。

大走訪是我省的一項重大創新舉措,各級黨委、政府要作為一項中心工作來抓,加強統一協調、周密部署,確保工作到位、責任到位、落實到位。

要加大社會面宣傳力度,創新宣傳方式,讓企業和群眾更多地了解、支持和參與,形成濃厚的活動氛圍。希望各市縣黨委再做一次專題研究,加強督促檢查,切實推動活動持續深入開展。

 

中國鄉村發現網轉自:中國房地產商學院 微信公眾號


(掃一掃,更多精彩內容!)

免責聲明:中國鄉村發現網屬于非盈利學術網站,主要是為推進三農研究而提供無償文獻資料服務,網站文章、圖片版權歸原作者所有,不代表本站立場,如涉及版權問題請及時聯系我們刪除。

欧洲一级中文字幕在线,久久精品综合视频,久久久久久不卡免费,玖玖资源站中文字幕一区二区
日韩AV中文在线播放 | 亚洲国产精品久久一线不卡 | 亚洲欧美天堂在线 | 亚洲天堂在线免费观看 | 思思热精品在线8 | 夜夜爽一区二区三区精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