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促進美麗、富饒、文明婁底新農村建設
一、搞好畜禽糞尿治理的重要性
黨的十八大著眼于全面建成小康社會、實現社會主義現代化和中華民族偉大復興,對推進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事業作出經濟建設、政治建設、文化建設、社會建設、生態文明建設“五位一體”的總體布局。中央十八大將生態文明建設提到了一個新的高度。婁底市委、市政府同樣十分重視生態文明建設,新一屆市委在十三五建設規劃中提出“七個三年行動計劃”,其中即包括“天藍水凈地綠”行動計劃。通過實施天藍水凈地綠“三年行動計劃”,將實現生態環境大變樣。李薦國書記曾在一次會議上強調,“天藍水凈地綠”三年行動計劃是一項民生工程,我們要站在“健康中國”的高度,履職盡責,打好組合拳,做好加減法,建設健康環境。
目前,我國農業面源污染的影響已經超過工業污染,而畜牧業的污染是農業污染的重要組成部分。雖然近年在政府的大力支持下,一批大型的養殖場建設了糞污處理的環保設施,但還有很多中小規模養殖戶沒有配置糞便處理設施,糞便就近露天堆存,大部分養殖場污水不經處理或只有簡單的處理,直接排放到水庫河流,養殖場的惡臭在空氣中散發,對水體、土壤、空氣造成嚴重污染,嚴重影響居住環境質量和人們身體健康。
據統計,一個萬頭豬場平均每天的糞尿排放量達17 500kg,其中氮和磷的排放量分別達到105kg和70kg,每年排到環境中的氨為13600kg,磷為23 400kg。年出欄生豬1萬頭豬的規模養殖場,每年產糞污達20 000 000kg以上。養豬污水污染物含量特別高,化學需氧量(COD)高達4 000-15 000 mg/L,氨氮高達900-2 500 mg/L,固體懸浮物(SS)超標近百倍。
豬糞尿中的氮、磷、鉀成分進入水體,會導致水體的富營養化。富營養化后的湖泊、河流和水庫,由于磷、氮的增多,藻類大量繁殖生長,水體透明度變低,水體由無色變為綠色并散發出難聞的腥臭味,嚴重影響水體中魚類等生物的生長甚至死亡。未腐熟的豬糞尿施入土壤后,部分氮、磷不僅隨地表水或水土流失流入江河、湖泊,污染地表水,而且會滲入地下污染地下水,地下水溶氧量減少,有毒成分增多,嚴重時水體發黑、變臭,失去使用價值,造成持久性的危害。
污染物的排量超過土壤本身的自凈能力,便會出現降解不完全和厭氧腐解,產生惡臭物質和亞硝酸鹽等有害物質,導致土壤孔隙堵塞,作物徒長、晚熟或不熟,造成減產,甚至出現作物大面積腐爛。有些微生物在土壤中生成芽胞,造成生物污染和疾病傳播。超標的磷、銅、鋅、砷及其他微量元素在土壤中富集,對作物產生有害作用。
今年5月,邵陽縣合山養殖場的嚴重環境污染事件,引起了中央和省里的重視,對存在失職行為的28名公職人員進行追責,其中誡勉談話2人,黨政紀立案26人。婁底市漣源市三甲鄉、婁星區蛇形山鎮(原屬雙峰縣)曾經也發生過因養殖污染環境引起周圍村民舉報、網上發帖、上訪的事件。因此,落實“天藍水凈地綠”三年行動計劃,其中將近一半的任務,應該是解決畜禽糞尿對環境的壓力。搞好畜禽糞尿治理,關系到社會穩定,關系到民生幸福,關系到地方形象,關系到領導仕途,其重要性不言而喻。
二、畜禽糞尿資源化利用是根本辦法
前幾年,我市為了治理環境污染,保護飲用水源和大中型水庫、湘江支流、資江水質,我們對畜禽糞污治理,采取的最主要措施是劃定禁養區、限養區和適養區,并對禁養區的規模養殖場進行強制拆除。這些措施是必要的,收到了一定的效果,但是還存在不少問題。一是強拆豬場,因為政府財力有限、補助較少,養殖戶投資損失大,拆了后一般沒有合適的地方重建,養殖戶被迫失業,因此,阻力比較大。二是大量減少畜禽養殖數量,也導致豬肉等供應偏緊,這種現象去年表現較明顯,浙江、福建等沿海省份強拆豬場力度較大的省份表現明顯。國務院不得不將豬肉供應納入菜籃子工程,實行省長市長負責制進行考核。所以,以后再以拆遷的方式治理糞污的空間是有限的。三是單純的強拆豬場不能從根本上解決環境保護問題。比如,方案規定在資江、漣水干流一、二級飲用水源保護區兩側500 m范圍內的畜禽規模養殖場必須關閉退出。假設某個豬場遷移到501 m以外,但污水照樣通過各種方式排到河流中,不同樣還是污染水源嗎?這樣的規定便于操作執行,但并不是十分科學合理的。
2017年以來,國家及省市環保部門、農業部門及各科研學術機構的環保與農業專家、學者有了新的提法,即要對畜禽糞污進行資源化利用為主進行治理。畜禽糞尿,本來就與工業廢水、廢渣、廢氣的性質不一樣,不要采用工業治污治廢的模式和標準進行治理。采用工業化的思路和方法治理糞污,設施設備投資巨大,處理成本太高,并且,治理之后的水,看起來較清亮、沒有明顯臭味,BOD、COD可能達標,但是,溶入水中的氨氮、磷還是無法去除的,這樣的水還是富營養水,排入江河湖泊還是會污染水源。
千百年來,農民都是視畜禽糞尿為肥料、為寶貝對待的。農諺云:“養豬不賺錢、回頭看看田”“豬多、肥多、糧多”“莊稼一枝花、全靠糞當家”。七八十年代時,農村老人小孩的一項勞動任務即是“拾糞”。所以說,畜禽糞尿,只要放對了地方,它不但不是廢物和污染,反而是改良土壤、增產糧食、提高農產品品質的重要法寶。現在,畜禽糞尿之所以造成環境污染,是因為規模化、集約化養殖,使得糞尿集中在一起,卻沒有被均勻地施用到農田、菜地、果園之中而造成。
因此,解決畜禽糞尿對環境污染的問題,還是要堅持“減量化、無害化、資源化”的三化原則。首先,要通過飼料營養等技術手段提高飼料的消化吸收率,減少糞尿排放總量和其中未消化營養物的排放量;通過雨污分離、干清糞等措施,減少污水總量和水中溶解養分含量。其次,要通過干糞發酵、糞尿污水沼氣處理及其他處理方法等一系列技術措施,使糞便熟化,降低污水中的有機質含量,使通過處理后的糞尿成為對植物無害的有機肥料。最后,將這些經過處理后成為對植物安全的有機肥、沼液當作一種資源,施用到足夠面積的糧田、菜地、果園等土地中去進行消納,發揮糞尿作為資源的效用。畜禽糞尿資源化利用是解決養殖業環境污染的根本出路。
三、畜禽糞污資源化利用面臨的難題
目前,從婁底市的畜禽飼養總量(全年出欄生豬約500萬頭、肉牛25萬頭、山羊30萬只)和可消納畜禽糞尿土地面積(全市約有耕地19.8萬公頃、園地1.6萬公頃、林地39萬公頃、其他農用地5.5萬公頃)來看,環境容量在總量上是不存在問題的。筆者曾分析過新化縣的養殖環境承載能力。2011年統計資料顯示,全縣可消納畜禽糞尿土地總面積(含低山荒地)15.2萬公頃,其中糧食作物播種面積7.74萬公頃,經果林、蔬菜等種植面積2.78萬公頃。按照每公頃(15畝)耕地配套養殖15頭牛(或30頭存欄豬、75只羊、300只家禽) 測算,全縣可承載228萬頭牛單位,現有承載量為91.5萬頭牛單位,除去禁養區、 工業區、水源保護區和鄉鎮拓展區后,全縣可新增畜禽承載量為136.5萬頭牛單位。漣源市、雙峰縣與新化縣相比,人均耕地面積不會少,人均飼養(出欄)的豬、牛、禽數量相差不大,環境承載能力都是有所富余的。
制約畜禽糞污資源化利用的關鍵是什么呢?是畜禽飼養的規模化、集約化與農村土地家庭承包制導致的耕地細碎化、分散化的矛盾。現在,養殖業的規模化水平已經達到60%-70%,規模養豬戶的年出欄量少則500頭,年出欄500頭生豬以上的規模養殖戶應該在4000戶以上。然而,在種植業方面,土地流轉比例約40%,但是我市種植面積達10公頃左右(150畝,大約可以消納300頭豬的糞尿)的種植大戶卻廖廖無幾。婁底市2012年承包水田2公頃(30畝,大約可以消納60頭豬的糞尿)以上的種糧大戶只有1125戶,6.67公頃(100畝,大約可以消納200頭豬的糞尿)以上的只有181戶。養殖戶與種植戶相分離,養殖規模化與耕地細碎化的矛盾,導致農牧不能結合,養殖戶不種地或種地很少,而種地的農戶沒有養殖畜禽,產生糞尿的養殖戶沒有土地消納,需要有機肥的種植戶沒有畜禽糞尿。
制約畜禽糞污資源化利用的第二個重要原因是化肥對有機肥的致命沖擊。雖然化肥對土壤結構和農產品品質有影響,但是施用化肥農作物的產量高,相同肥效的化肥重量輕、價格低,運輸和施用需要的人力少。現在的農民都圖耕作簡單、輕松,農民不愿意遠距離地費錢費力購買、運輸、施用有機肥,因此,很多農戶都沒有使用有機肥的興趣和習慣了。只有少數講究農產品品質的有機蔬菜、果樹的農戶對有機肥還比較重視,而大多數種糧食的大田很少施用有機肥。養殖戶與種植戶相分離的情況下,如果糞肥能達成市場交易,糞肥的資源化利用才有可能,但是,農民將運輸費、人工費一計算,使用有機肥的成本比使用化肥的成本還高,如果運輸距離較遠,即使養殖戶的糞肥不要錢,農民也不想要。加之,婁底是丘陵區,有些農村耕地不集中,沒有機耕道,拖拉機、三輪車不能直達田間地頭,還需要人工用獨輪車或肩挑送到田頭,農民就更不想費這個勁。
美國的養殖規模化、集約化程度比中國更高,但是,美國不存在畜禽糞尿的污染困境,原因是他們的養殖場就是由農場主辦的,農場主擁有幾千上萬公頃的土地,養殖場就修建在農場的中央,糞肥不用運輸,也不用使用高額的成本對糞尿進行處理,直接通過水肥一體化的施肥系統自動施用到田間了。
所以,中國畜禽糞尿污染環境的問題,是一個有中國特色的問題,不是因為我們養的畜禽太多了,也不是因為規模太大了,更不是我們沒有先進的糞污處理設備和技術,而是我們養殖規模化與耕地細碎化的矛盾,種養分離的矛盾。只有認識了這個主要矛盾、直面困難解決矛盾,只有從制度和技術兩個層面解決阻礙農牧結合的障礙,才能化解我們發展規模養殖與保護環境的困境。單純從技術層面或一些細枝末節中考慮問題是無濟無事的。粗暴的拆遷更不能從根本上解決問題。
四、促進畜禽糞污資源化利用對策
(一)創新畜禽糞污資源化利用政策
通過上面的分析,我們知道,導致我國畜禽糞尿污染環境的主要原因,是養殖規模化與耕地細碎化的矛盾,種養分離的矛盾。那么,要解決這個矛盾,我們要改革“政策供給”,提供促進農牧結合的政策動力。這已經成為了很多人的共識。問題在于我們出臺什么樣的政策,可以有效地促進農牧結合,進而促進畜禽糞尿的資源化利用。
有人提出應當強制要求養殖企業自己配套種植基地,以實現種養結合,糞污不準外排。我以為,這種設想可以提倡,但強制要求不現實,對于大多數養殖戶而言是做不到的。以每公頃耕地消納30頭豬的糞尿能力計算,一個年出欄1萬頭的豬場,需要配套333.33公頃(5000畝)的種植基地。成片流轉300多公頃耕地,并耕種起來,在我們丘陵地區的自然條件下,以及現在農戶承包土地很細碎的社會經濟條件下,基本上是不可能做到的。即使政策鼓勵這樣做,企業面對上千個農戶去談判簽協議,其間的成本可想而知。如果政府非得強制要求,養殖場也許會與農民簽訂假協議,可以應付有關部門的書面審查,而實際上是落實不了的。
還有一種說法叫“誰污染、誰治理”,我以為,這種說法不十分準確。我們城市里的居民,每天吃喝拉撒,每個人都要產生垃圾和排泄污物、生活污水,我們是不是每個人都親自將自己產生的污染治理干凈呢?不是的!我們一方面要具有保護環境減少污染的意識,同時要有實際行動盡量減少生活污水的數量、減輕水資源污染的程度,另一方面要繳納衛生費和污水處理費,承擔治理污染的經濟責任。而承擔實際治污工作的是城市環衛站和污水處理廠的工人,城市政府部門承擔了管理、組織、督查、經費補助的責任。所以,準確的說法應該是“誰污染、誰有責任治理或承擔治污費用”。
弄清了這個關系,我們的思路就可以更寬一些。我們沒有必要規定每個養殖場、養殖戶,都配套建設整套的糞污處理設施設備,也沒有必要自己擁有足夠的土地用于種植,以利用養殖場所產生的全部有機肥。完全可以由政府(利用PPP項目)興辦專業從事畜禽糞尿處理的環保公司。此類環保公司性質類似于城市環衛站、污水廠,屬于公益事業,可以適當收費,但必須有政府財政補貼。環保公司建設專業的處理廠,部分處理廠可以建在大型養殖廠內,大型養殖廠原有設施設備也可轉化為環保公司的股份。環保公司依法依規收取養殖戶的治污費用,代為處理,并架設種植業與養殖業之間的橋梁,在各鄉村種植基地建立有機肥、沼液沼渣貯存配送點,打通種植業利用有機肥的通道。同時規定規模化種植產業基地必須建設配套的有機肥貯存池窖設備設施,做為項目申報、政策扶持的必要條件。
具體建議如下:
1、市人大組織專題調研,在調研、征求民意的基礎上,組織制訂有關環境保護、治污收費、強制淘汰方面的地方性法規,對政府該承擔的治污支出列入政府年度預算。讓強制淘汰、治污收費有法可依,收費標準有章可循。收費標準應根據清糞方式不同(產生的污水量不同)而有所區別。
2、市政府選擇一個縣(如雙峰縣)進行試點。在試點縣利用PPP項目成立專業從事畜禽糞污治理的環保公司,選擇有可靠高效的環保新技術、有經濟實力的環保企業投資控股,大型養殖場、大型種植基地可以參股。養殖企業可以申請自行處理而不交納治污費,但必須接受嚴格的環評,其設施設備必須由環保和畜牧部門驗收合格,運行過程中接受環保、畜牧部門的隨機檢查和不間斷的視頻監控。
3、整合上級政府相關的涉農資金重點建設有機肥利用運貯設施。主要利用生豬調出大縣建設獎勵資金、標準化養殖場建設獎勵資金、有機肥使用的專項補貼、農田基本建設資金、大型農機購置補貼等,資助各鄉鎮村組和規模化、產業化種植基地,修建機耕道、有機肥貯存配送點、沼液沼渣貯存池、蔬菜果樹茶葉基地修建肥水一體化滴灌設施,購置沼液運輸專用泵車。整合后的涉農資金流向明確、應用精準,既找到了畜禽糞尿資源化利用的良好途徑,保證了有限涉農資金最大效用的發揮,又減少了化肥對土壤結構和環境的影響,提高了農作物的品質,為農業生產的可持續發展打下了良好基礎。
4、學習廣東省清遠縣葉屋村、貴州省安順市塘約村等地經驗,加快土地流轉,擴大種植業規模。堅持土地集體所有制和三權分置,大力發展種糧大戶、家庭農場、專業合作社、農業企業,鼓勵建設種養結合的生態農場。鼓勵建設由國企、民企與村集體、農民合作的混合所有制農場,使用有機肥生產專供大型國企、民企的綠色農產品。
5、對養殖企業嚴格執行備案、環評、年審制度,可以考慮建立一定年限強制淘汰或技術改造制度。目前,為數不少的養殖場,使用的年限已經比較久了,設施簡陋,技術落后。可以借鑒車輛強制淘汰的制度,規定使用一定年限(如十年)的,使用水沖清糞工藝,污染物減排和處理設施“三無”(無雨污分離、無沼氣池、無干糞棚)的養殖場,要么徹底進行技術改造,要么依法淘汰。從源頭上減少污染物的產生。淘汰低效、高耗、重污染的養殖場,有助于供給側結構改革,壓縮落后的過剩產能,為產業升級騰出發展空間。
(二)創新畜禽糞污資源化利用技術路線
1、推廣健康養殖模式,減少畜禽糞尿排泄量。改常規高蛋白、高磷、高銅、高鋅飼料為健康減排型飼料,解決有害物質的減排問題,確保畜禽糞尿的可利用性;改水沖清糞為(機械)干式清糞,解決干濕分離的問題(萬頭豬場采用水沖糞工藝日產液態糞污150噸,采用干清糞工藝僅日產30噸);改無限用水為控制用水,解決污水濃度高和排放量多的問題;改明溝排污為暗道排污,解決雨污分流的問題;改滲漏地面為防滲地面,解決污染地下水的問題。
2、改變種植結構,大力建設濕地生態系統,增加土地和水系環境對畜禽糞尿的消納容量。發展“糧改飼”力促農業種植結構調整,即將糧食、經濟作物的二元結構調整為糧食、經濟作物、飼料作物的三元結構。大多數牧草耐肥耐水,可以消納更多肥水,水稻每公頃需氮量約200千克,而雜交象草可達1000千克。如種植雜交象草,對于用水沖糞、水泡糞和干清糞工藝的萬頭豬場,消納沼液所需的土地面積可以減少到61.6公頃、27.6公頃、7.15公頃。牧草可就地利用養豬、養牛,還可改善家畜的健康水平和肉質。此外,可以將農村的低凹地改造為濕地生態系統,種植蓮藕、蒿筍、慈姑、蕷頭等耐肥的水生經濟作物,既可產生經濟效益,又可美化鄉村環境、凈化水質。
3、建立分布式糞污處理系統,盡量就地就近處理和利用,減少運輸距離,降低運輸成本。很多官員和專家學者,一提到糞污第三方處理,都想到工業化的集中處理。我認為,集中處理與有機肥最終要分散到耕地中去是不協調的,糞污首先要集中、然后再分散,增加運輸距離和運輸費用。現在信息技術中流行的都是云計算、分布式處理,糞污的無害化處理,如果目的是作為有機肥利用,不必要建造工藝復雜的大型成套設備處理廠,完全可以在養殖場附近或大型種植基地,采用簡易設備分布式處理。如干糞可用異位發酵床、發酵塔處理,或利用糞便養殖蚯蚓等;污水可用沼氣罐或軟體厭氧發酵池、大湘農生態智能豬舍及污水處理系統等。實現低成本、無害化、零排放,就近處理、就近利用。
中國鄉村發現網轉自:微信公眾號 湘中得一 2017-08-14
(掃一掃,更多精彩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