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創建
2017中央一號文件提出,建設現代農業產業園。以規模化種養基地為基礎,依托農業產業化龍頭企業帶動,聚集現代生產要素,建設“生產+加工+科技”的現代農業產業園,發揮技術集成、產業融合、創業平臺、核心輻射等功能作用。深入實施農村產業融合發展試點示范工程,支持建設一批農村產業融合發展示范園。
我們的解讀
發展農村新產業新業態、推進農村一二三產融合發展,是農業供給側結構性改革的重要內容,是培育農業農村發展新動能的突出亮點。2017年中央一號文件對“壯大新產業新業態、拓展農業產業鏈價值鏈”作出重要部署,必將推動正在蓬勃發展的農村三產深度融合,在廣袤田野上異軍突起。
近年來,隨著城鄉居民收入增長和需求結構升級,人們對農產品品種、品質、品位提出了更高要求,對鄉村旅游和休閑農業等需求呈井噴式增長態勢。在此背景下,抓好農村三產融合這件事,就抓住了改善農業供給、拓展農業功能、拓寬農民增收渠道的“牛鼻子”。
必要性
我國農業技術、管理和物資裝備水平都已達到世界一流水平,解決“三農”難題完全具備條件。當前的問題在于涉及面太大,而農民的平均收入只有城市居民收入的1/3左右,很難有能力改善現代技術管理裝備。而政府又不能包辦,導致再好的現代化技術、信息化管理都無法推廣開來,基礎設施建設也跟不上去。
如果農村沒有新的產業,農民只有往城市里跑,甚至很多出身農村的大學生也都離開農村走向城市。所以,關鍵是三產要融合發展,建立新的大農業產業,而這里面最重要的是農民增收問題。三產融合,讓農民得到第二、第三產業的附加值,便有了改善技術、管理和裝備的資本。
對策措施
利用“旅游+”“生態+”等模式,推進農業、林業與旅游、教育、文化、康養等產業深度融合。著眼于做大做強鄉村旅游產業。豐富鄉村旅游業態和產品,打造各類主題鄉村旅游目的地和精品線路,發展富有鄉村特色的民宿和養生養老基地。
促進新型農業經營主體、加工流通企業與電商企業全面對接融合,加快建立健全適應農產品電商發展的標準體系,加強農產品產地預冷等冷鏈物流基礎設施網絡建設,著力解決從村到鄉鎮物流配送的“最初一公里”問題。
推進農村三產融合,必須打造有效的載體和平臺。現代農業產業園、農業科技園區、返鄉創業園是集聚資金、科技、人才、項目的重要平臺,要充分利用這些園區發展休閑旅游、農產品加工和農村電商等新產業新業態。
三產融合是促進農業現代化的主要途徑,有助于提升農業增收效益,提高農民收入。而讓農民在一二三產業融合發展中居主體地位,分得更多的利益,是推進產業融合的關鍵。
在當前的新一輪科技革命下,一二三產業融合發展趨勢日益顯著,對于創新創業以及農民農業增收的作用也在日益凸顯。數據顯示,目前80%以上返鄉下鄉創業人員創辦的企業,涉及新產業、新業態、新模式和產業融合,主要體現在農村電商、休閑農業、鄉村旅游、農產品加工等項目上。
未來將以示范園建設為抓手,著力打造農村產業融合發展的示范樣板和平臺載體,充分發揮示范引領作用,帶動農村一二三產業融合發展。力爭到2020年建成300個融合特色鮮明、產業集聚發展、配套服務完善、組織管理高效的示范園。
(作者簡介:李養田,旅游業專家,社會學家,SinoCann加中二十一世紀發展研究中心研究員,北京美麗風景旅游規劃設計院院長,《鳳凰新媒體》旅游專欄撰稿人,《中國旅游觀察》專欄作家,《中華民宿》撰稿人)
中國鄉村發現網轉自:美麗風景旅游規劃設計院(微信公眾號)2017-08-23
(掃一掃,更多精彩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