黨的十八大把生態文明建設納入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事業“五位一體”總體布局,將“中國共產黨領導人民建設社會主義生態文明”寫入黨章,表明了中央推進生態文明、建設美麗中國的堅強意志和巨大決心。十八大以來,從思想轉變到理論創新,從總體設計到制度建設,從體制改革到工作推進,生態文明建設取得了顯著進展,得到了廣大人民的擁護。這是五年來黨和政府工作的突出亮點之一,不容低估,不容動搖,更不容否定。同時,我們也應充分認識到,生態文明建設是一項極其復雜的系統工程。在一定意義上講,生態文明建設有方向標,卻無時間表,是一個持續地尋求人與自然和諧相處的社會進程。作為一個發展中的大國,推進生態文明建設面臨著更為嚴峻的國際、國內挑戰,需要我們保持戰略定力,精心做好打持久戰的各項工作,常抓不懈,久久為功。
針對生態文明建設攻堅期日漸顯現的壓力、阻力和挑戰,我們要始終堅定推進生態文明建設的大方向,并對生態文明建設的理念與實踐保持清醒的自覺和反思。我們一定要學好、用好唯物辯證法,一定要注意統籌兼顧、循序漸進、穩扎穩打,一定要注意“因事而化、因時而進、因勢而新”,一定要著力于推進整個社會經濟體系的深刻變革。在此,我們尤其要對三種思維,即技術思維、行政思維和突擊思維,保持清醒的自覺,用其所長,避其所短,警惕簡單化、片面化。同時,要始終堅持三個觀點,即社會觀點、群眾觀點和長效觀點,要有“踏石留印、抓鐵有痕”的力道與韌勁,同時又有“功成不必在我”的胸懷和擔當。
警惕技術思維 堅持社會觀點
技術是人與自然聯系的一種紐帶,技術變革不斷推進著人與自然關系的變革。現代技術的快速發展以及以此為基礎的經濟體系,在創造巨大社會財富的同時,也對自然環境形成了巨大壓力和破壞,積累成了當今威脅全人類的生態環境問題。與此同時,技術發明與創新在重構人與自然關系方面,也發揮著重要作用,以至于人們在推動環境保護的過程中非常強調技術創新,這是完全合理的。但是,如果對技術因素過分強調,而忽視社會變革,這樣就容易誤入歧途,導致舍本逐末、急功近利的各種行為。環境保護涉及生產方式和生活方式的根本性變革,其本質是要建設以資源環境承載力為基礎、以自然規律為準則、以可持續發展為目標的資源節約型、環境友好型社會。這樣一種社會的建設包括價值、組織、制度和技術等各個領域、各個層面的變革,是一項整體性的有規劃的社會重建過程。所以說,我們既要看到環境問題具有技術性的一面,同時又要看到其是社會中的問題、由于社會原因而導致的問題、必須通過社會變革才能根本解決的問題,這就是堅持環境保護的社會觀點。
尤其需要指出的是,對技術因素的強調和重視,如果形成了一種思維定式,使得這種思維走向普遍化、簡單化、片面化,只看到有限因素之間的有限線性關系,忽視各因素之間關系無限延伸的、網絡的、立體的狀態,這樣就一定會遮蔽我們對社會復雜性的認識,讓我們見物不見人,忽視對當事人的價值、情感、歷史、權利和利益等的尊重。在此種思維支配下,我們的工作方式和方法很容易出現問題,很容易簡單、粗暴,這樣不僅不利于推進實際的環保工作,甚至還會引發一些新的社會矛盾與沖突。畢竟,環境保護不只是解決物的問題,重要的是解決人的問題。
警惕行政思維 堅持群眾觀點
行政管制是應對環境問題的手段之一。在我國現行體制下,充分動員各級行政體系,發揮各級政府在環境保護中的作用,尤其具有重要意義。最近幾年來的實踐進一步證明了這一點。在抓住關鍵少數、調整干部考核、實行離任審計、組織環保督察、落實環保問責等等強力制度的約束下,整個行政體系高效運轉起來,政令暢通有了保障,干部不作為、亂作為、不碰硬等現象得到遏制,環境保護工作推進很快,這是有目共睹的。尤其是最近,中辦、國辦就甘肅祁連山國家級自然保護區生態環境問題發出通報,包括3名副省級干部在內的幾十名領導干部被嚴肅問責,引起了行政體系的強烈震動,也在社會上彰顯了中央保護生態環境的堅定意志,保持了環境保護的高壓態勢。但是,過于強化行政思維,不僅限制了對環境保護其他手段的開發和利用,而且容易導致行政依賴,出現“一放就亂、一收就死”的惡性循環。更為重要的是,在社會矛盾集中期和凸顯期,片面強化行政思維也容易加劇上下級之間、部門之間以及政府與企業和民眾之間的緊張,激化一些社會矛盾,導致社會矛盾集中指向政府,損害政府的權威并最終會影響環境保護工作大局,這是需要密切關注的。
在我們結合實際情況適當運用行政思維的過程中,我們始終要堅持群眾的觀點,走群眾路線,這是本質性的要求。環境保護為了群眾,最終要依靠群眾。我們要尊重群眾,動員群眾,教育群眾,團結群眾,引導群眾,服務群眾,要與群眾平等溝通協商,充分調動群眾的積極性、主動性、創造性,多從群眾的立場出發,多些服務意識,多做幫助群眾一起干的事情。只有這樣才能更加暖人心、得人心,才能更好地團結人、凝聚人,才能夯實環境保護的群眾基礎,密切干群關系,減少環境保護成本,并且保障環境保護的持續性。
警惕突擊思維 堅持長效觀點
由于我國環境問題的歷史欠賬太多,環境形勢的演變非常嚴峻,來自人民群眾的反映非常強烈,所以我們推進環境保護的心情很迫切,希望能讓廣大群眾盡快地看到環境治理的成效,希望能夠為我國經濟社會持續發展贏得更為有利的時間與空間,這樣就不得不采取一些非常措施,重拳出擊,猛藥治疴。實踐證明,這是有效果的。但是,我們也要警惕,避免突擊思維片面化、常態化,總是靠搞運動來推進環境保護。突擊思維走向極端,不僅違背環境保護自身的規律,也與我國社會經濟發展的客觀階段之間存在著很大的張力。在明知不可的情況下搞突擊,企圖畢其功于一役,會導致個別地區、個別部門和個別干部對權力的不適當運用,激化社會矛盾,惡化干群關系,還會助長各種形式的應付現象,掩蓋實際的問題,麻痹領導者的意識。每一次突擊甚至還會造成社會損傷,制造新的問題,增加環境問題的復雜性,加大后續解決問題的難度。
作為生態文明建設的主戰場,環境保護注定是一場持久戰,不可能速戰速決。策略性地突擊治理可以提振士氣、贏得民心,但是戰略上必須保持定力,堅持長效的觀點。欲速則不達。深入推進環境保護,需要更加注重細化、實化的制度建設,需要著眼于民生的持續改善,需要推動社會經濟體系的整體轉型,這些都需要付出長期的艱巨的努力,需要持續不懈的工作,也需要非同尋常的耐心,特別需要著眼于長效機制建設。策略性地突擊只能是扣動長效機制建設的扳機。最終勝利的取得一定不是政府單方面的突擊推動,而是廣大群眾與政府一起自覺行動起來。
最終,用好三種思維,堅持三個觀點,其關鍵在于把認識統一到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事業“五位一體”總體布局和“四個全面”戰略布局上來,統一到不斷加強和改進黨的領導上來。統籌兼顧,總攬全局,關鍵在于黨的正確領導。我們要不斷增強政治意識、大局意識、核心意識、看齊意識,自覺在思想上政治上行動上同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保持高度一致,全面、深入、科學、準確地把握好中央的決策部署?!安W之,審問之,慎思之,明辨之,篤行之?!痹谕七M環境保護和生態文明建設的實踐中,我們要切實踐行習近平總書記的要求,在堅持馬克思主義基本原理的基礎上,以更寬廣的視野、更長遠的眼光來思考和把握我們面臨的一系列重大戰略問題,在理論上不斷拓展新視野、作出新概括。特別是要不斷提高戰略思維能力,不斷增強工作的原則性、系統性、預見性、創造性,以更寬廣的視野、更長遠的眼光來思考和把握環境治理與生態文明建設的新變化、新特點、新趨勢,持續改進實際工作。
中國鄉村發現網轉自:中國社會科學網
(掃一掃,更多精彩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