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月18日,中國共產黨第十九次全國代表大會在北京人民大會堂隆重開幕。習近平代表第十八屆中央委員會向大會作報告時提出了“鄉村振興戰略”。鄉村振興,讓鄉村煥發生機與活力,實現繁榮與興盛,是六億農村居民的福祉所系。鄉村振興戰略以“產業興旺、生態宜居、鄉風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為總要求,是對新農村建設的發展與超越。
從生產發展到產業興旺。新農村建設將經濟建設、發展生產力作為中心環節,強調經濟建設是建設新農村美好藍圖的物質基礎。新農村建設以來,農村產業不斷發展壯大,傳統種養殖業、農產品加工業持續發展,并不斷轉型升級,鄉村旅游、農村電子商務等各種新業態不斷涌現。新農村建設產業發展的實踐,使我們更清晰地認識到產業是經濟發展的載體和依托,只有產業的蓬勃發展才能帶來經濟的繁榮。而新農村建設以來,發展和建立起來的農村產業,又為鄉村產業興旺繁榮奠定了基礎。
從村容整潔到生態宜居。新農村建設要求改變村莊面貌,通過對農村臟亂差的環境治理,實現村容整潔,為群眾創造更好的生活環境。生態宜居在此基礎上,強調人與自然和諧共處共生,不僅要求環境優美,還要求空氣新鮮、水源潔凈,空間安全。鄉村,天藍地綠山清水秀的鄉村,人民生活得更健康、更美好、更幸福。
從管理民主到治理有效。新農村建設要求管理民主,尊重和維護農民群眾的政治權利,讓農民群眾當家作主。雖然管理民主是社會治理的有效手段,但社會治理的效果更關乎人民群眾利益。社會治理的結果,是否有助于促進社會公平正義,是否有助于形成良好的社會秩序,是否有助于人民群眾擁有更加充實、更有保障、更可持續的獲得感、幸福感、安全感,對人民群眾才更具有現實意義。相較于管理民主,“治理有效”要求更高,任務更重。
從生活寬裕到生活富裕。新農村建設要求增加農民收入,提高農民生活水平,生活寬裕,但受制于經濟發展水平,總體要求還不高。新農村建設以來,農村居民收入快速增長,從2006年農村居民人均純收入3587元,增長到2016年農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2363元,增長了2.45倍,為農村居民邁向生活富裕、富足打下了堅實基礎。生活富裕,在生活寬裕基礎上,對進一步提升農村居民生活水平、生活質量而提出的要求,其目的是為了更好地滿足農村居民日益增長的美好生活的需要。
作者系陜西省社會科學院農村發展研究所副研究員
中國鄉村發現網轉自:人民網
(掃一掃,更多精彩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