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九大報告提出實施鄉村振興戰略,建立健全城鄉融合發展體制機制和政策體系,加快推進農業農村現代化,為今后一個時期“三農”工作指明了戰略方向,作出了前瞻性的部署。
我長期跟蹤調查的一個村子,位于粵北山區,距離大城市其實并不算遠。這幾年,村里陸續有年輕人返鄉創業,從事水果、蔬菜等經濟作物種植。然而,由于一家一戶分散經營,單打獨斗,難以對接大市場,農民辛辛苦苦種出來的農產品經常面臨滯銷問題。一些農民也想轉型升級,發展現代生態農業,然而同樣受制于一家一戶分散經營的體制,生產規模很小,無法形成一條完整的生態循環鏈條,也無法形成自己的品牌,生態農業無從發展。現有的公司加農戶的形式,存在的問題是公司與農戶之間地位懸殊,小農戶不能平等分享收益。
今年夏天,我前往貴州省安順市塘約村調研,看到的是另一種景象。塘約村把土地集中在集體手里,通過集體抱團發展,發展適度規模經營,種植蔬菜等農產品,以集體經濟來對接城市消費市場。同時發展冷藏、運輸、加工等環節,延長農業產業鏈,增加農業附加值,已經取得了初步成效,實現了共同富裕。農村集體經濟是溝通小農戶與大市場的重要橋梁,是農村一二三產業發展的重要載體。十九大報告明確提出深化農村集體產權制度改革,保障農民財產權益,壯大集體經濟,非常適合農村實際。
作者系中山大學研究員
中國鄉村發現網轉自:經濟日報 2017-10-24
(掃一掃,更多精彩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