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現在的位置: 鄉村發現 > 首頁 > 三農論劍

劉彥隨:實施鄉村振興戰略重在全面落實四興激發四力

[ 作者:劉彥隨  文章來源:中國鄉村發現  點擊數: 更新時間:2017-10-25 錄入:王惠敏 ]

十九大報告指出,農業農村農民問題是關系國計民生的根本性問題,必須始終把解決好“三農”問題作為全黨工作重中之重。而中國“三農”問題本質上是一個立體的鄉村地域系統可持續發展問題。鄉村振興戰略的提出,為新時代我國農業農村農民的發展帶來了新的希望。 

中國科學院地理科學與資源研究所區域農業與農村發展研究中心主任劉彥隨研究員接受《中國科學報》記者采訪時強調,伴隨著城市化發展所產生的鄉村衰落問題急需更多人關注。 

都說城市化伴有“城市病”,殊不知鄉村也有“鄉村病”,但二者有本質不同。“前者是在快速發展進程中產生的,而后者是在逐漸衰落過程中產生的。”劉彥隨說。 

兩種病都得治,但“鄉村病”更為緊迫。早在2013年中央農村工作會議上就指出,農村是我國傳統文明的發源地,鄉土文化的根不能斷,農村不能成為荒蕪的農村、留守的農村、記憶中的家園。 

城市與鄉村應融合互補 

劉彥隨強調,城市與鄉村血脈相融、地域相連,是一枚硬幣的兩個面。然而,長期受“城市優先”戰略的影響,城市不斷擴張,經濟快速增長,農民就業重在推進離鄉進城和非農化轉移,鄉村功能重在強化社會維穩和農民生計安全保障,導致傳統農業結構長期得不到改造、現代農業功能普遍得不到健全。 

這樣的情況就導致鄉村僅僅是為了服務于城市,農業僅僅是服務于工業。劉彥隨指出,中國傳統體制的“三分”(城鄉分割、土地分治、人地分離)弊端日益暴露,“三差”(區域差異、城鄉差異、階層差異)問題不斷加大,這些都成為困擾當代中國“三轉”(發展方式轉變、城鄉發展轉型、體制機制轉換)的重要難題。 

十九大報告提出“城鄉融合”,而不是往常講的城鄉統籌,恰恰體現了觀念上的重大轉變。 

今年8月,劉彥隨和地理科學與資源研究所副研究員李玉恒在國際期刊《自然》上發表《振興世界鄉村》一文,提出“城市與鄉村是一個有機體,只有兩者都可持續發展,才能相互支撐”,呼吁在快速城市化進程中要更加重視鄉村振興,一時間引發社會關注。 

劉彥隨認為,中國當首先致力于“實施鄉村振興戰略”,全面落實鄉村興人、興地、興權和興產業,有效激發鄉村活力、能力、動力和競爭力,系統推進城鄉融合、協調、一體和等值化。 

當前,我國正處在決勝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目標的重要時期,“政府需要同步倡導城市化和村鎮化,形成村鎮化與城市化‘雙輪驅動’。”劉彥隨強調。 

事實上,近10年來,國家對鄉村建設的支持力度從未消減。我國針對農業農村發展問題相繼出臺了一系列政策,也取得了明顯成效,“但有些鄉村問題始終未得到系統考量和有效解決。”劉彥隨將其深層問題歸結為“五化”,即農業生產要素高速非農化、農民社會主體過快老弱化、村莊建設用地日益空廢化、農村水土環境嚴重污損化,以及鄉村貧困片區深度貧困化。 

這一次,十九大報告中提出的鄉村振興戰略值得人們期待。

加速建設“人的新農村” 

隨著工業化和城鎮化的快速發展,鄉村衰落最明顯的特征就是勞動力要素的流失。記者在基層調研時發現,現在留在農村的多為老人、婦女和兒童,嚴重的主體老齡化已經難以支撐現代農業和新農村建設。 

僅在2016年,我國約有1.7億農村人口離開家鄉來到城市。劉彥隨團隊經過多年實證研究發現,尋找工作和增加收入是他們進城的主要原因。在1990年至2014年間,我國農村的工作崗位減少了20%以上。 

相比于鄉村,城市工作的薪酬更高。數據顯示,2015年,背井離鄉的農村人口在城市的收入比留在農村高21%左右。目前,我國約有2.82億農民工進城。 

在劉彥隨看來,這2.82億農民工難以在城鎮安居樂業,大多處于“城鄉雙漂”狀態。尤其是在當前經濟新常態的背景下,他們正面臨“留城”與“返鄉”的兩難選擇。 

十八大以來,我國在農民工融入城市和農民工返鄉創業方面都作出了很大成就。尤其在大力鼓勵和支持農民工返鄉下鄉創業方面,據農業部最新統計顯示,我國各類返鄉下鄉創業人員已達700萬人,其中返鄉農民工比例為68.5%。 

但不容忽視的是,長期以來,我國農村教育、科技、衛生、文化等公共資源投入少,導致農村人口素質偏低、人才缺乏。“鄉村發展的本質是人的健康發展,只有農民自身素質和能力的不斷提升,才能有效推進鄉村的可持續發展。”劉彥隨告訴記者。 

在劉彥隨看來,鄉村振興既要注重物質投入的硬件建設,更要重視提高鄉村人口素質的軟件建設,包括鄉村基礎教育、職業教育、就業培訓、培智扶志等。

“新時期亟須建立全覆蓋的鄉村教育培訓體系,健全國家管治、城鄉同治、村民自治的多層次鄉村治理體系。”劉彥隨表示,要加快建設“人的新農村”,提升民眾自覺學習意識、創業意愿,培養造就適應現代農業發展、新興產業振興、美麗鄉村建設要求的新型職業農民。 

對此,十九大報告中關于鄉村振興戰略的論述提出了“培養造就一支懂農業、愛農村、愛農民的‘三農’工作隊伍”,引發了業界的強烈關注。

夯實“土地”這個鄉村根基 

毋庸置疑,土地是農村經濟社會發展的核心。然而,快速的工業化、城鎮化帶來了大量優質耕地的流失;同時,因耕地分散、細碎、小規模,農田基礎設施不配套,導致耕地利用率低,一些地方有地無人耕、良田被撂荒已成為一種常態。 

記者在基層調研時也了解到,農村部分宅基地空廢嚴重,有的還散落在田間,土地利用格局散亂無序的狀況已不適應現代農業和鄉村城鎮化生活方式的需求。 

據中國科學院地理資源與科學研究所測算,目前全國空心村綜合整治潛力達1.14億畝,“空心村不整治,新農村難建設。”劉彥隨說。 

在劉彥隨看來,針對土地利用低效和空間散亂的問題,圍繞土地資源利用高效化和土地空間利用有序化目標,亟須科學開展推進農村土地綜合整治,有序推進鄉村地區組織、產業、空間“三整合”,加大對農村投資傾斜力度、內需拉動強度,塑造中國鄉村振興與城鄉融合發展新動能、新機制。 

近年來,上海市以土地整治為平臺,重點推進零星宅基地等集體建設用地歸并。上海市建設用地與土地整理事務中心主任顧守柏向《中國科學報》記者介紹,市級8個土地整治項目的搬遷戶數達3300戶。 

上海市科學開展土地整治達到了雙贏,既有效整合土地資源,耕地數量質量并重,配套相關農田水利、田間道路、防護林、農業生產輔助設施;同時也將分散的農村宅基地從空間上變成了集中的城鎮居住用地,村民居住和生活條件得到極大改善。 

“土地綜合整治立足于提高土地利用率,提升農業生產能力,凸顯現代農業與鄉村區域價值,并有助于增強農業多功能、高品質,促進鄉村發展集約化、生態化。”劉彥隨總結道。(記者秦志偉、李晨) 


    中國鄉村發現網轉自:《中國科學報》


(掃一掃,更多精彩內容!)

免責聲明:中國鄉村發現網屬于非盈利學術網站,主要是為推進三農研究而提供無償文獻資料服務,網站文章、圖片版權歸原作者所有,不代表本站立場,如涉及版權問題請及時聯系我們刪除。

欧洲一级中文字幕在线,久久精品综合视频,久久久久久不卡免费,玖玖资源站中文字幕一区二区
亚洲精品乱码久久久久久按摩 | 亚洲中文字幕无线乱码2020 | 日本高清中文字幕视频在线 | 亚洲天天久久中文字幕 | 中文字幕日韩国产 | 亚洲视频i在线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