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設社會主義新農村是我們黨解決“三農”問題的一個重大步驟。建設美麗鄉村是建設社會主義新農村的戰略升級,從實踐上完成了對建設社會主義新農村的升華。
●鄉村振興戰略就是在堅持統籌城鄉發展的基本思路下,對農村發展戰略的再提升,是全面激發農村發展活力的行動綱領。在鄉村振興戰略下,農村和城鎮具有同等重要的地位,農村不再是單純的接受城市的反哺,也是推動整個國家發展的重要引擎之一。
習近平總書記在十九大報告中指出,我國現階段的主要矛盾已經轉變為“人民群眾日益增長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發展之間的矛盾”,這一矛盾貫穿當前社會的方方面面。在決勝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的背景下,如何滿足農民追求美好生活的需要顯得更為迫切。“鄉村振興戰略”的提出,為解決三農問題,化解農業農村領域的基本矛盾提供了行動綱領。
十八大以來“三農”領域成就值得肯定
十八大以來,在黨中央的領導下我國社會主義建設事業取得了全方位、開創性的成就。“三農”領域的成就也令人矚目,突出表現為農業現代化穩步推進,糧食生產能力達到一萬二千億斤,中國人的飯碗牢牢端在中國人手中的基礎不斷夯實。與此同時,六千多萬貧困人口穩定脫貧,貧困發生率從百分之十點二下降到百分之四以下;農村教育明顯加強;覆蓋城鄉居民的社會保障體系基本建立;農民收入增速超過經濟增速,農村社會和諧穩定,“三農”發展為社會經濟發展的全局做出了重大的貢獻。值得注意的是,十九大報告在肯定成績的同時,也清醒地指出了我國面臨的主要困難和挑戰,但與以往的歷次報告不同,“三農”問題沒有被重點提出。這里要表達的意義,一方面是對過去農業農村發展成就的再次肯定,另一方面也表明我國的農業農村發展對社會經濟發展的短板作用有所下降,已經站在新的發展起點之上。
解決“三農”問題依然是全黨工作的重中之重
在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的決勝階段,解決“三農”問題發揮著關鍵性作用。習近平總書記多次強調:“小康不小康,關鍵看老鄉”“沒有農村的小康,特別是沒有貧困地區的小康,就沒有全面建成小康社會”“我國農業農村發展面臨的難題和挑戰還很多,任何時候都不能忽視和放松‘三農’工作”。對此,十九大報告再次強調,農業農村農民問題是關系國計民生的根本性問題,必須始終把解決好“三農”問題作為全黨工作重中之重。
重視“三農”工作是我們黨的優良傳統,也是我們黨在過去90多年革命、建設和改革實踐中總結出來的寶貴經驗。只有正確處理了“三農”問題,才能實現社會真正的長治久安。改革開放39年來,有19年的中央一號文件都以“三農”為主題,充分彰顯了我們黨對“三農”問題的重視。雖然自本世紀以來,在黨中央的統一部署和各項惠農政策的大力支持下,我國的農業現代化水平不斷提高,農村發展日新月異,農民生活質量顯著提高,城鄉良性發展的格局初步形成,“三農”發展的內外部環境均發生了巨大的變化,但是我國的基本國情決定了“三農”發展的基礎性地位不容動搖,“三農”問題始終是關系社會經濟發展全局的根本性問題,事關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的成敗,在全面建成小康社會決勝階段,必將是全黨工作的重中之重。
“鄉村振興戰略”是解決“三農”問題的新精神
十九大報告首次提出實施“鄉村振興戰略”,這是我們黨在新形勢下解決“三農”問題的新精神。追根溯源,鄉村振興戰略與建設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美麗鄉村既一脈相承,又不斷升華。
建設社會主義新農村是我們黨解決“三農”問題的一個重大步驟。從國際經驗來看,當一個經濟體進入工業化中期以后,受工業化、城鎮化的驅動,農產品需求增加。因此,通過“工業反哺農業、城市支持農村”的政策轉向,推動農業發展,保障農產品供給就成為必然選擇。進入新世紀以來,我國經濟顯著增強,初步具備了工業反哺農業的條件。為了扭轉城鄉發展不平衡的狀況,改善農村發展落后的面貌,讓廣大農民平等參與現代化進程,共享改革開放的成果,我們黨對工農城鄉關系做出重大調整,開啟了以統籌城鄉發展解決“三農”問題的進程。減免征農業稅、糧食種植補貼、貧困家庭子女“兩免一補”以及新型農村合作醫療等一系列重要政策措施出臺,有力地支持了“三農”發展。在此基礎上,中央進一步推出了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的戰略舉措。黨的十六屆五中全會提出建設社會主義新農村的重大歷史任務,并明確了“生產發展、生活寬裕、鄉風文明、村容整潔、管理民主”的具體要求。黨的十七大進一步提出“要統籌城鄉發展,推進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正式把農村建設納入了國家建設的全局當中。此后,在一系列政策措施和財政資金的大力支持下,建設社會主義新農村成效顯著,農村基礎設施和公共服務水平,農民生產生活條件和人居環境均明顯提高,使廣大農民初步享受到改革與發展的成果。
建設美麗鄉村是建設社會主義新農村的戰略升級。2015年4月30日,習近平總書記在中央政治局第二十二次集體學習時指出:“我國經濟實力和綜合國力顯著增強,具備了支撐城鄉發展一體化物質技術條件,到了工業反哺農業、城市支持農村的發展階段。”黨的十八大以后,城鄉發展一體化成為黨和國家的工作重心之一,統籌城鄉發展的力度再次加大。2013年的中央一號文件,依據美麗中國的理念第一次提出了建設美麗鄉村的奮斗目標。2015年的中央一號文件再次鮮明地提出了“中國要強,農業必須強”、“中國要富,農民必須富”、“中國要美,農村必須美”的目標。繁榮農村,必須堅持不懈地推進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讓農村成為農民安居樂業的美麗家園。建設美麗鄉村在秉承“生產發展、生活寬裕、鄉風文明、村容整潔、管理民主”宗旨的基礎上,順應自然、市場和社會發展的變化,使鄉村建設實踐更加注重生態環境保護,強調人與自然和諧相處,關注農業發展方式轉變與農村可持續發展,從實踐上完成了對建設社會主義新農村的升華。
“鄉村振興戰略”是全面激活農村發展活力的行動綱領。在建設社會主義新農村和美麗鄉村等惠農政策的推動下,鄉村面貌整體上發生了翻天覆地的變化,農民的幸福感不斷增強。但是,城鄉差距的現實,使農村的這些改變難以抵擋農民進城的步伐;而全國鄉村之間發展的不平衡,使相當數量的村莊更是與“產業興旺、生態宜居、鄉風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的目標差距顯著,“空巢村”“空巢老人”“留守婦女”“留守兒童”現象日益加劇,不但造成了嚴重的社會問題,也使得昔日繁華的村莊日漸衰敗。如何使人留在農村成為一個必須面對的問題。習近平總書記曾經指出,農村發展的核心是要解決好人的問題,通過富裕農民、提高農民、扶持農民,讓農業經營有效益,讓農業成為有奔頭的產業,讓農民成為體面的職業,讓農村成為安居樂業的美麗家園。雖然已經出臺了鼓勵農民工返鄉創業等相關政策,但還遠遠不夠。只有進一步建立健全城鄉融合發展的體制機制,加快推進農業農村現代化,才能使農村的活力被真正激發起來。鄉村振興戰略就是在堅持統籌城鄉發展的基本思路下,對農村發展戰略的再提升,是全面激發農村發展活力的行動綱領。在鄉村振興戰略下,農村和城鎮具有同等重要的地位,農村不再是單純的接受城市的反哺,也是推動整個國家發展的重要引擎之一。真正實現新農村建設與新型城鎮化協調發展、互惠一體,形成雙輪驅動。
“鄉村振興戰略”中的堅持與創新
鄉村振興戰略包含豐富的內容,是融合了堅持與創新的政策框架體系。從十九大報告可以看出,鄉村振興戰略當中更多是對以往改革部署和重大政策措施的堅持。包括:堅持農業農村優先發展;鞏固和完善農村基本經營制度,深化農村土地制度改革,完善承包地“三權”分置制度;保持土地承包關系穩定并長久不變;深化農村集體產權制度改革,保障農民財產權益,壯大集體經濟;確保國家糧食安全,把中國人的飯碗牢牢端在自己手中;構建現代農業產業體系、生產體系、經營體系,完善農業支持保護制度,發展多種形式適度規模經營,培育新型農業經營主體,健全農業社會化服務體系;促進農村一二三產業融合發展,支持和鼓勵農民就業創業,拓寬增收渠道。這些改革部署和重大政策措施都是經過理論和實踐檢驗的,是能夠有利于促進鄉村振興的重要手段,在以后的工作中要繼續堅持好、落實好。
鄉村振興戰略當中的創新體現在五個方面,是振興農村的希望所在。一是,提出“加快推進農業農村現代化”,這是首次在黨的文件中增加農村現代化,只有農業和農村的共同現代化才能使人留在農村。二是,提出“二輪土地承包到期后再延長三十年”,通過黨的文件的形式,明確了2028年二輪承包到期以后的政策,給農民和農業投資者吃了一顆定心丸。三是,提出“實現小農戶和現代農業發展有機銜接”,為小農戶長期存在提供了政策依據。四是,提出“健全自治、法治、德治相結合的鄉村治理體系”,增加“德治”在鄉村治理中的作用,為未來的鄉村治理指明了新方向,提供了新思路。五是,提出“培養造就一支懂農業、愛農村、愛農民的‘三農’工作隊伍”,表明解決農村人才不足的問題已經受到黨中央的高度重視。
作者簡介:閆坤系中國社會科學院農村發展研究所黨委書記、張海鵬系中國社會科學院農村發展研究所副研究員
中國鄉村發現網轉自:新華社
(掃一掃,更多精彩內容!)